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25|回复: 24

【原创】史前巨兽亦为人类的腹中餐——记河北某新石器遗址的棕熊材料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2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D' y! X( V: G2 m5 m3 [
史前巨兽亦为人类的腹中餐——记河北某新石器遗址的棕熊材料(原创)& i3 M/ E- B5 a! v, q3 ?( R
6 j) p, X4 M! W+ Z) d
原创作者:中国石器网 菼菼- R# w- }2 H$ w

  L9 a/ ~2 t& a8 Z/ l

2009 1024日,石器网网友赵哥等人在探寻河北某新石器遗址(初步判断为全新世中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时,发现大量新石器、陶器碎片以及部分哺乳动物骨骼残块,详见:石器中国行(河北段QY-3址)周末独行300里,又为石器 (发现新石质、新器型)

http://www.chnshiqi.com/bbs/viewthread.php?tid=4436&extra=page%3D3

在他们发现的物品中,一件熊类左下颌残块(具p4~m3,其中m2三角座前端残缺)引起本文作者注意。经与赵哥商量,赵哥将相关骨骼材料馈赠给本文作者。8 b- D$ K% ?0 O1 h3 n- ]7 B

( C. V( p' H2 G

Ursus arctos Linnaeus, 1758

材料及形态描述' V4 c$ u! y- J$ ?2 f

图版2.12.22.3

下颌垂直支大部分破损,自下颌孔上端斜向后上方断裂,角突、关节突残失,冠状突后缘及上部残失;水平支沿下颌管破碎,下颌管以下均残失,自m1三角座下方,断口斜向上前方延伸,依稀留下颏管及p1齿孔的斜向后下的轻微痕迹,p4前方齿隙部位尚存28.9mm,存留部上缘未见齿孔痕迹。
  V& {6 X& a- [! H7 w

从下颌残留部位看,骨质粗壮厚实。垂直支前缘粗厚,自水平支后上部弧状较缓上升,咬肌窝深,界限明显,咬肌窝内骨壁粗糙,嵴突发育;水平支外侧粗糙,内侧较光滑。+ x/ o! \# g+ L) \7 z' x: z0 E0 ?

颊齿粗壮且排列紧密,相邻颊齿间前后彼此挤压,m2前部断口处可以观察到m1后侧因挤压形成的较齐平的挤压面,挤压面宽度约为m1跟座宽度的1/2强,自上而下贯通齿冠,基本与m1后齿根后侧齐平。
0 q* |5 T* ]' T' F  q* k$ S5 k! @

p4呈略扁的偏锥形,主尖高耸,尖部投影在齿冠前部1/3处;内侧齿带在主尖尖部内侧前后弱化,与主尖形成一微弱的中脊,中脊前、后由内齿带分别发育成较明显的前123个圆钝的小尖,下前附尖、前下后附尖与主尖形成以中脊为轴的等腰三角形,下前附尖与主尖连接成前脊,前下后附尖与后脊的约前1/3处连接形成一上窄下宽的前下后附尖脊,后脊与前下后附尖脊呈人字状。
! X+ B9 s* t% E$ F

m1前窄后宽,三角座比跟座短并高于根座,两者之间由一宽谷分开。三角座中,下原尖最粗壮,其长、宽均超过三角座的1/2,磨蚀面内高外低;下前尖在下原尖的前中偏内侧,比下后尖略粗大,比下后尖略低,与下原尖等高,磨蚀面内高外低;下后尖在下原尖后内侧与下原尖紧密相邻,两者间形成一狭窄小沟,磨蚀面前高后低;前下后尖发育,在下前尖与下后尖之间,紧邻下后尖,并与下后尖形成一横向的狭窄小沟,前下后尖与下后尖等高,宽度约近为下后尖之半,磨蚀面前低后高;下原尖与下前尖间距超过下原尖与下后尖间距的2倍;下原尖、前下后尖与下前尖之间形成一深谷,该谷外侧,下原尖前脊、下前尖后脊形成微弱的裂叶构造,谷底内侧在下前尖与下前后尖正中还有一瘤状小尖,该小尖分别与下前尖、下前后尖有脊相连。跟座因磨蚀,大体形成中内侧略高的盆状;前下内尖发育,磨蚀面与下内尖相比略长略窄,比下内尖略低;下次尖粗壮,其后侧有微弱下次小尖发育,下次尖外侧前部,还有一段宽短齿带发育;前下内尖、下内尖、下次小尖、下次尖依次有脊相连,与三角座后侧共同围成跟座盆。
4 s+ {6 u2 V, Y3 g

m2三角座前部残失,残失部分长约9.6mm,近于m2长度的1/3。根据保留部分及前齿孔形状,可以判断m2为长矩形。跟座短宽,下次尖最为粗大,与下内尖后部有脊相连;下内尖与其前方的前下内尖大小相当,两尖之间形成一釉质壁相连且对舌侧开放的短窄褶沟;下原尖与下次尖、下前内尖之间有脊相连。: v9 T3 {8 F  O' V" i1 \  O! n& O

m3呈前缘宽平后端窄圆的长三角形。冠面无显著齿尖,下原尖、下后尖依稀可辨;三角座远短于跟座;冠面四周隆起形成一环状脊,中间咀嚼面大体下凹但有少许构造简单的稜脊与浅沟谷分布;无齿带。从外侧看,m3没有被下颌垂直支遮挡;与其余颊齿相比,m3着生位置靠上,其牙床上缘斜向后上方,从外侧观察,m3与前面颊齿牙床上缘连线大致呈25度角。

" d3 `: ?! k) P$ |/ @7 l

从臼齿嚼面磨损程度看,这是一个壮年棕熊的材料。

比较与讨论

& _0 }* }: u0 v) K% `7 C/ \5 t. h

棕熊现在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其化石材料,在我国华北、东北等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地层中也广有发现。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口店第十三地点等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土了较多的棕熊化石材料,周口店第一地点及周口店山顶洞还出土了兼有棕熊与洞熊(Ursus spelaeus)特征的大型熊类材料。: d7 h  h8 Q8 l& {9 T7 b+ d( S5 D

相关测量数据及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口店山顶洞相关大型熊类材料数据对比如表1,河北某新石器遗址棕熊材料测量数据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口店山顶洞相关大型熊类材料数据对比表。

裴文中(1934)在整理周口店第一地点熊类化石材料时发现,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棕熊下颌材料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表1,周口店第一地点,U. arctosType),水平支相对厚短,颊齿较小,角突较大,冠状突上部较圆缓;第二类(表1,周口店第一地点U. arctosHH:33),水平支较细长,颊齿较大,角突较小,冠状突较急转地指向后方;这两类中,第一类更接近现生棕熊。见图版1. 周口店第一地点棕熊下颌形态分类。0 i' t- P  V1 W/ _6 [

关于洞熊,在周口店第一地点(裴文中,1934)和山顶洞(裴文中,1941)均发现过相关化石材料。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洞熊材料包括一个自左眶后区至额鼻部残缺的颅骨、两个破碎的下颌骨、几个单独的牙齿以及一些完整度不尽相同的肢骨。上颅具典型洞熊特征,枕基长405.0mm,除M2残留不向后急剧收缩的后半部分外,没有其他牙齿存留;下颊齿除尺寸较伴生棕熊粗大外,还有一个重要鉴定依据就是m3具外褶。
" x! `& s2 C: \, s: B

山顶洞发现的洞熊材料包括一具头骨保存较好的骨架、两个成年颅骨、一个被压坏的年轻个体颅骨、几个完好的下颌以及大量的破碎游离的其他材料。三个成年颅骨的枕基长分别为416.0425.0397.0mm。这些颅骨以及所有下颌材料,都在不同部位同时兼具洞熊、棕熊特征,不像第一地点的洞熊材料那样能明显被辨别。# P6 u' Z, x* d2 w  g

根据表一数据,可以推断出本文材料所属个体,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及山顶洞出土的大型熊类,体型大致相当,推算其枕基长在400.0mm左右,也就是说华北地区直至全新世中早期的仰韶文化时期,仍然有巨型棕熊出没。
' A" K2 S* L8 ?

从这块下颌材料可以比较明显看出人工切砍痕迹,尤其m2三角座前部缺口,利器砍切痕迹明显。水平支沿下颌管纵向水平断裂亦应为人类破骨食髓所为。至于m2下方水平支侧面相关痕迹,则是后期啮齿动物的啮咬痕迹。由此亦可以推断,这一巨兽为史前人类所猎捕,在食肉、敲骨吸髓后残骸被遗弃。


* |% U) U' c$ ^! f  L5 D1 [2 t& ~+ u) c7 f# _
) X& O) K& p+ ?

% h7 V: n) c% r0 `! p图版1. 周口店第一地点棕熊下颌形态分类" W1 g2 N# N. F

131634_12888612598U7y.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9: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 R/ Q; l4 W$ e$ T6 T* ]
图版2.1 河北某新石器遗址棕熊材料

4 q8 B. M% X* o1 }! U5 h
* K$ b7 e8 b3 p! k& _* z
131634_1288861262KKJ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9: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6 \' _& i7 `7 q% Y! Q8 W. }图版2.2 河北某新石器遗址棕熊材料
131634_1288861268Ls8m.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0 H6 A! {8 \' Y图版2.3 河北某新石器遗址棕熊材料
131634_1288861271sOos.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9: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 p8 S2 r5 o8 Z* [9 O. y: W表1:河北某新石器遗址棕熊材料测量数据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口店山顶洞相关大型熊类材料数据对比表
131634_1288861273kUtk.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5: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6: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帖——增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8: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2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菼菼老师这帖只給一精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6 07: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文超级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南方古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2-1 19: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2: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3 08: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错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7: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10 21:53 , Processed in 0.4711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