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江花石艺术 凯江两岸素以产“菊花石”著称。据考证,中江花石是地壳变化的产物。几十万年以前,四川盆地是一片内海,后由于地壳运动,一些海底生物深深埋在地下,变成了珊瑚类化石,形成了具有灰黑,浅褐两种花纹的中江花石。
花石分“棋石”和“文石”两种。文石产于城东玄武山下东溪河畔。据载,“相传初有掘地得石,文成龟蛇之状,群曰;‘此玄武之神,昭其灵也I’又说:‘今观其处往往有文石,如龟蛇,松柏,渠竹,花草,人物等状,采者宜雨后觅之,则形倍分明,磨洗粗质制为器用,如案头镇纸之类亦有可观”。
提起中江,人们无不知晓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但对中江花石,可能知之者就不多了.
据《中江县志》记载:“文石,产玄武(今中江县)山圣泉。旧志相传,初,有掘地得石,纹成龟纹之状,群惊曰:此玄武之神昭其灵也。隋唐以来,因以名郡县。其纹有龟蛇、松柏、花草、人物等状。纹颇隐约,置水中谛视之,则宛如城南风景,若官道,若步云桥,或铜鱼山、龙王阁、联云塔,近视若有东溪,有人家,有桑拓榆柳,有平远耕地。”可见,中江花石早在隋唐时代就已载誉九州了。
“河畔浅滩藏花石,青衣布鞋觅江边”,描写的是中江人采花石的情景。中江花石的特性是经过河水的清洗,纹路更加清晰可辩。于是,人们常常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冒着蒙蒙细雨,沿凯江、东溪河河滩寻找花石。有的人则驾上一叶小舟沿江而下,遇滩而停,苦苦寻觅。但花石总是难寻的,没有独道的眼光,每每与花石擦肩而过也无缘获之。
清末时期,中江花石文化进入一个高峰期。县城顺凯江河一带形成了一条花石街,街上有二三十户人家多以加工中江花石出售为生。人们把拣来的花石用车、麿、砂、光等多道工序进行加工,根据花石的质料、大小、形状、颜色和纹理因材施艺,制作成石龟、印泥盒、水盂、笔筒、牙签筒、花瓶和石屏等工艺品,给石头赋予了新的生命º所以有“中江花石中江磨,,离了中江莫奈何”之说‚在众多的花石中,有“龟纹夹菊”的菊花石和对比鲜明的黑白花石最为名贵。龟纹夹菊的花石一朵朵酷似菊花的白色或黑色的小花印在石头里,并被一种很象乌龟背上的八卦图象的小格子隔开,每一个格子里都壤嵌上一朵菊花。用这种花石雕刻的石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黑白花石则常以山水、树林、梅竹、人物、动物、花鸟、图案出现,层次分明,形似神似,若隐若现,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清人有诗赞誉:“圣迹不泯灭,凯石犹著名。光辉等琬琐,湿润重连城。或见松与柏,枝干若绘城。或隐梅与竹,萧疏有余情。”
中江花石还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中江县城座落在凯江和东溪河的冲积平原上,两条河从东西绕城而过,所以常遭洪水洗劫。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鲁班和妹妹两人决心帮助中江人民征服河妖,为民除害。他们约定一夜之间建成两座镇妖宝塔。两人暗中互相竞赛。哥哥很快建好了北塔,见妹妹还在忙乎,便藏在树丛中捏着鼻子装了几声鸡叫。妹妹本想在南塔上贴上菊花,胜过哥哥的北塔。情急之下,只好随手把花瓣撒进河里,从此,中江河里便铺满了美丽的菊花石。至今,中江百姓中还流传着“中江县城像条船,南北二塔是撑杆”的歌谣.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江花石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52年,四川省博物馆就派人专程来到中江,征集了十余件中江花石作为省博物馆的收藏品。1956年,中江花石艺人涂孝臣制作的花石作品在四川省工艺美术品展上获奖。同年,涂孝臣又当选并出席“中华全国第二届手工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1981年,中江花石就列入传统工艺美术品参加在美国费城、旧金山的展出,引起国际收藏界的轰动和赞誉。1987年,朝鲜代表团访问中江,中江县委、政府精选了几枚花石精品,转赠给金日成首相,使中朝人民用血肉铸就的友谊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2002年10月20日,中江举行隆重的黄继光牺牲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中江县委、政府又将200枚精美的花石工艺品赠送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军代表和知名人士,大家无不为中江花石的神奇叫绝。中江花石还先后荣获四川省计经委的“金牌奖”、“金杯奖”和“四川省旅游产品金奖”。《人民日报》海外版、《四川日报》、《市场报》、《德阳日报》、《黔中奇石》等报刊和四川电视台都对中江花石进行了专题报道和介绍。
中江菊花石在全国众多奇石中独树一帜。她没有雨花石的艳丽,没有灵壁石的高贵,没有太湖石的霸气,也没有长江、黄河石的粗旷、雄浑,她淡雅、质朴、清秀,但更具魅力。中江花石石质上乘,软硬适度,打磨抛光后,抚之若婴儿之肌肤,温润细嫩,光彩照人,与宝石不分上下。1980年国家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宝玉石调查小组赴中江考察签定认为:中江花石是四川省5种珍贵石料中最好的一种。(《中江县志》)
中江花石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鉴赏奇石,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增添人们的生活乐趣;鉴赏奇石,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能增进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周总理曾经说过:“民间工艺是国宝,不能人亡艺绝。”中江花石是中江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江人民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通过广大花石爱好者和有志之士的共同呵护,中江花石的春天已经到来。让这种埋藏在地下上亿年的宝贝,再插上传统文化的翅膀腾飞吧!
文章转贴于中江论坛...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