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0 17:07:17

再看看二区的陶瓷片吧,纹样与一区有些区别: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0 17:07:46

再看看二区的陶瓷片吧,纹样与一区有些区别: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0 17:08:12

再看看二区的陶瓷片吧,纹样与一区有些区别: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0 17:08:33

再看看二区的陶瓷片吧,纹样与一区有些区别: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0 17:09:03

再看看二区的陶瓷片吧,纹样与一区有些区别: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0 17:09:36

再看看二区的陶瓷片吧,纹样与一区有些区别: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0 17:10:22

再看看二区的陶瓷片吧,纹样与一区有些区别: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0 17:10:59

再看看二区的陶瓷片吧,纹样与一区有些区别: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1 10:30:53

本帖最后由 龙山湖人 于 2010-4-21 10:33 编辑

    针对“阿舍利”手斧和“莫氏线”理论,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听故事的朋友能从中悟出点道理来:小时候,我们村有两个木匠,一个姓王,一个姓江,年纪相仿。王姓木匠自学成匠。他头脑活,手脚快,不成型的木料到他手上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缺点是做的木工活有些粗糙。然而,普通人家都喜欢请他干活。江姓木匠学徒出身,据说学徒时常因为愚钝被师父体罚。手脚比较慢,王木匠一天的活他起码干两天,还常因为计算错误而导致木料废损。然而,他的最大优点是木工活细腻。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还是愿意请他干活。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他俩谁也闲不着,因此家庭日子过得都不错。这个故事说明:东西做的粗糙并不等于做该东西的人愚笨;东西做的精细并不等于做该东西的人就一定比东西做的粗糙的人聪明。木匠如此,石匠也如此,远古时代的工具制作者更应该如此。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1 10:31:50

    黄儿岗二区有打制石器和陶瓷器残片,却未发现磨制石器。这一现象,有待进一步探查。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1 10:38:12

让我们来看看黄儿岗三区(西区)的情况吧,小山坡上满目疮痍,到处可见盗墓贼挖掘的痕迹...据说多数为汉代墓葬。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1 10:38:51

到处可见盗墓贼挖掘的痕迹...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1 10:39:30

到处可见盗墓贼挖掘的痕迹...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1 10:40:04

到处可见盗墓贼挖掘的痕迹...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0-4-21 10:40:42

本帖最后由 龙山湖人 于 2010-4-21 10:41 编辑

到处可见盗墓贼挖掘的痕迹...据估计,普通砖室墓已被盗挖殆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黄儿岗遗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