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8 18: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 \, ^ t T$ w“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明,高11.4,口径4.2cm,底径3.8cm。清宫旧藏。 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 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出于矽卡岩、伟晶及热液脉状矿床中(砂矿)。茶晶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是冰晶器中难得的俏色之作。$ w! U9 |: |; t) E2 w
1 Z4 k3 F9 C+ F: K3 `
* X+ Q4 C% C( q“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 R; k( }, G1 A. u, @- y“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明,长5.5cm,宽3.5cm,厚1.4cm。 玉饰暗白色,月牙形,中间透雕一海东青啄大雁头,迫其降落于水,下部有水波与苇叶纹。作品背面边柱上有阴线“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识。 “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由此而知此物为明代宫廷督造的用品。传世的明代玉器中带有制造年款的非常少,而带有“御用监”款的作品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贵。“海东青啄雁”的图案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养鹘捕雁的习俗,同类题材在辽、金玉器中大量出现。从造型判断此饰物应为妇女的头饰。9 J; \& f) @( Q, T( Q% q% W" w1 S
) V: }/ Z J( u' P( J" x P; X4 ]: u
* G% Q1 |) z, L( G7 y6 m, d/ u1 q: c" B
青玉竹节杯
, I2 V/ G* S, j: ?青玉竹节杯,明,高10.5cm,口径7.5-3.9cm。清宫旧藏。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脏话]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 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饮器制作讲究,玉酒具的制作也得以发展,器形和纹饰都颇丰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创新型。此杯造型独特,选材精细,是明代玉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9 S" Q7 y, i) x. W/ J) Q" ~
, V2 B3 u7 J4 G, {) s1 N3 W; `
- `$ ~" Z3 }0 z Y- Y7 m玉八仙纹执壶
6 _4 P4 l& P) O: R玉八仙纹执壶,明,通高27cm,口径7.8-6cm,足径8.2-6.5cm。清宫旧藏。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 :“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执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艺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4 [4 `1 {+ f9 [! N2 Q! L
% K/ E( z' B/ n& L6 T o
! D, `* F2 Y7 ~2 T9 T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 s# U& E6 y2 M% ~, F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明,高12cm,口径3.2-10cm,足径4.5-7.1cm。清宫旧藏。 杯青玉质,扁圆形口,上部略宽。杯体上部饰细密的方格纹,两侧中间凸起条形戟,其下饰凤尾夔一周共6只,首尾相接。杯腹饰6组蕉叶纹,叶脉细密,蕉叶间有阴线小兽面。杯的一侧透雕凸起的夔龙3只,大头细身,上下排列,另一侧有环形柄,杯柄上端为云形鋬,柄下又饰一夔龙。杯有椭圆形足。 此玉杯所饰夔纹及兽面纹与商、周、秦、汉器物中出现的花纹不同,环形柄及蕉叶纹也有较大的变化,图案风格接近宋、元时的作品,为明代仿古陈设品。 4 p {$ B7 @+ f#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