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37|回复: 26

故宫馆藏玉器赏析最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8 17: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环托花叶带饰% {% q! J$ a& s7 N. ]0 T1 k3 ]
玉环托花叶带饰,宋,直径6.5cm。清宫旧藏。 作品为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百合,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带。 此带饰的图案为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的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脏话],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 `2 ~4 Y) I7 B
玉环托花叶带饰.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7: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鱼莲坠 ) \# i8 E4 i! n4 F3 h
玉鱼莲坠,宋,长6.2cm,宽4cm,厚0.6cm。清宫旧藏。 玉色白,表面有赭[脏话]斑。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 b$ |  e) ]1 W! ]2 Y) E# N 玉鱼莲坠.jpg
# L) O% ]2 p' {0 `( @, z1 n8 A    % n' r3 F, A* Z9 V
玉孔雀衔花饰
$ D5 K& p2 i% h/ k/ L# b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cm,宽3.8cm。清宫旧藏。 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 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北京房山石棺墓出土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5 o& t1 v- X+ d
) _& }: j. G+ I! S7 |% m
玉孔雀衔花饰.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7: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举莲花童子
% p: D- M; o* v$ L玉举莲花童子,宋,高7.2cm,宽2.8cm,厚1.1cm。清宫旧藏。 玉呈暗白色,雕一童子,著细袖衫、肥裤,外罩一长马甲,马甲上刻方格“米”字纹。童子头向左侧,露右耳,双手举莲花一枝,花朵置于头顶。 作品为宋代玉童子的典型形象,五官表现简单,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纹。衣、裤、马甲等装束在同类作品中多有出现。唐代时,器物中已有荷莲童子图案,宋以后,这类玉雕童子日多,作品有“连生贵子”的含义,寓意吉祥。
$ I# g* E; E& Z  ~3 q, N+ p 玉举莲花童子.jpg
% E# O% Z/ ]1 I7 U3 K
; h0 V0 i6 k$ o2 w+ O7 x9 t/ _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 $ \( r: w, N0 j3 d% ?# V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宋,长10.5cm,高9cm,厚4.5cm。清宫旧藏。 玉质青白色,含有较重的赭、褐色斑。随玉料外形雕山林景色,正面山林中,松树下,一老人坐于石上,衣带似解,左手扶膝,右侧置一葫芦,一侍童立于身旁,双手捧杯。一小溪顺势而下,上游一鹿俯首而立。山子背面雕大叶柞树。作品中山石用孔洞透空之法雕出,小溪则以集束折线表示,人物衣纹简单,为宋、元时期玉器风格。观松下之人,非农非儒,闲散洒脱,作品表现的是一种富裕的山林生活。
; _2 p& ]: l% [" N' f( F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jpg
3 k( F% @0 J5 b0 c6 G  S  \- l. V
玉荷鹭纹炉顶' {! {7 F+ C# ~1 y7 R1 K& z
玉荷鹭纹炉顶,宋或金,高5cm,底径4.3-4.7cm。清宫旧藏。 炉顶玉质白色而局部为黑色,整体近似圆柱形,顶部略细,镂雕荷叶、芦草缠绕状,荷叶巨大而张开。一张荷叶上有黑色乌龟爬行,口吐烟云,其旁有荷花,荷、芦中可见5只鹭鸶隐现其间。器底部有一平板以示水面,其上有孔,可穿绳结系。 荷叶、水草、水鸟、龟等图案在宋、金玉器中非常流行。四川广汉南宋窖藏出土有龟巢荷叶带饰,北京丰台金代涡古沦墓出土有龟巢荷叶玉饰,与此作品应属同类题材。此外,上海地区的元代墓葬中也曾出土类似的饰荷叶、鹭鸶图案的炉顶。这表明此类作品的使用地域广泛,流行时间长,对后世玉器有很大影响。 : L# l4 V/ X( j2 k* t
玉荷鹭纹炉顶.jpg
4 M5 Q2 \2 _2 z" \1 e' s* @0 h; H
青玉双鹤佩.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7: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玉海东青啄雁饰
% C1 V3 z; ~- J+ ^玉海东青啄雁饰,金,直径7cm,厚2.1cm。清宫旧藏。 此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表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隧孔,可穿带或套入钩头,表明此物是一种用于人身的带饰。
8 u' F7 D, o7 J" q& ^# h: M/ i
   
  G( V2 O# l) ?6 f8 o7 {元白玉龙钮押 - F  p0 a8 e1 v0 X1 n4 ]
白玉龙钮押,元,长5.8cm,宽5cm,高4cm。 玉押方形,略厚,底面有凸起的阳文图记,上部为龙形纽,龙身短而似兽身,头上有角,披发,四肢粗壮,肘部饰上扬的火焰纹,三岐尾,中一岐长,上冲与头顶发相接。 押是一种符号,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后为使用简便而刻之。元代陶宗仪《缀耕录》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据此可知元代用玉押者较用象牙、木刻类押者身份等级要高。
( i7 ~  U; `$ |% ~; V. X0 M% u, O 元白玉龙钮押.jpg $ O# ]7 k! [( B# O
  E, J( R5 h/ O; |# w' b( v' a
玉镂雕双狮
" ?0 O1 c+ ^! w玉镂雕双狮,元,长7.3cm,宽5.2cm,厚1.7cm。清宫旧藏。 玉质白净无杂色,为较厚的片状,镂雕大、小二狮,大狮卧伏而回首,前肢踏球,小狮直立,前肢举起,与大狮相戏。 狮子生活于热带,在我国很少见,但很早即输入我国。中国历代工艺品中不乏狮子题材的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真实的狮子为造型而加以变化,另一种较为夸张。目前见到的狮类作品多为传世品,制造年代的界定颇有难度,一般研究者以卢沟桥望柱饰狮及故宫断虹桥望柱饰狮的特征为参照来划定北方狮类作品的年代。此件玉狮为小头,腮部有弯月形弧线,具有明显的元代作品特点。; G2 _2 M- h: [: b: G5 k
玉镂雕双狮.jpg 9 l( t+ V4 Z, Q8 |! G
3 K, }% C8 \1 y- C
玉谷纹圭
  R- Z6 z! o% I! r- [/ F9 B玉谷纹圭,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 ~7 [. r' N; S/ c
玉谷纹圭.jpg
  V7 R+ O1 v0 [- Z7 j2 x8 r+ v2 `- ^# j- B7 @8 d! j4 L
玉九螭璧 ' P5 T. T3 z& P
玉九螭璧,明,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清宫旧藏。 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 古人认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 Q3 ~2 d. W" I* z6 e: ] 玉九螭壁.jpg
" `' k0 U0 \, y7 Q$ h* H. L& S4 s
玉螭纹笔
4 p9 J$ g- G5 E* e3 w0 W2 ^, N玉螭纹笔,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4 G- Y, g6 P6 x: G" c1 n* ^! I
玉螭纹笔.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7: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双管式笔插
8 A6 K: Y" ?* S. G* l: q1 J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玉双管式笔插.jpg 4 s( C* F: W  z
, \: I' l+ R! F6 t3 c

- F2 G% U* e$ |7 W- f玉兽面纹匜杯
; ~% |- }; S: q* |" q玉兽面纹匜杯,明,高9.2cm,口长13.2cm,口宽7.5cm。 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 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样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W3 I0 s0 M+ C
玉兽面纹匜杯.jpg - @  j8 q, x1 U) S' ^& z3 p
+ V2 G" L- h2 G, @; J& U' T1 z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3 K! S+ p7 V/ t% h  }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高8.3cm,口径5.8cm。 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铭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 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
7 a% N2 J* r/ E4 M6 M% X/ V$ o 0009116737.jpg
7 c; o/ O2 F. o. z. J1 E3 J
' k' i6 a2 k# x2 ]4 r玉寿鹿山子
  ^' P+ f5 Q) Q, z% U5 E玉寿鹿山子,明,高14.8cm,宽9cm。清宫旧藏。 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荫,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现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9 q3 N7 I2 J+ s, R( A" T
0009116738.jpg
% u0 O  g* b% _
2 `' x" X$ z1 N, @# ?玉八出戟方觚
# S9 S: X$ ]2 K1 s5 h玉八出戟方觚,明,高22.7cm,口径8.1-8.5cm,足径4.9-6cm。清宫旧藏。 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 v4 E) V% O% Y0 T2 j
1 x, d6 n7 r: H$ C+ e( w$ y
000911673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8: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 |9 J* y+ Y7 o; C! V. r“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明,高11.4,口径4.2cm,底径3.8cm。清宫旧藏。 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 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出于矽卡岩、伟晶及热液脉状矿床中(砂矿)。茶晶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是冰晶器中难得的俏色之作。
, T8 d% J" d: n9 l 0009116745.jpg " l4 x- Q! Q) r* p; @2 H; K
   
2 q$ \3 j& C' c3 I4 Q3 l“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 h9 ]  [9 D$ D7 `- _“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明,长5.5cm,宽3.5cm,厚1.4cm。 玉饰暗白色,月牙形,中间透雕一海东青啄大雁头,迫其降落于水,下部有水波与苇叶纹。作品背面边柱上有阴线“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识。 “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由此而知此物为明代宫廷督造的用品。传世的明代玉器中带有制造年款的非常少,而带有“御用监”款的作品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贵。“海东青啄雁”的图案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养鹘捕雁的习俗,同类题材在辽、金玉器中大量出现。从造型判断此饰物应为妇女的头饰。
" q3 Q  X7 `9 A/ p+ R+ N- \
. B. ?9 s8 ]8 u  f4 P3 C7 ? 0009116743.jpg 0 Q( S; H. g; M* L$ r- o. R
% E: B- g  G) V! g8 [, t
青玉竹节杯 , P6 o& p* d3 s' j9 @8 {0 e6 ~* H
青玉竹节杯,明,高10.5cm,口径7.5-3.9cm。清宫旧藏。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脏话]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 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饮器制作讲究,玉酒具的制作也得以发展,器形和纹饰都颇丰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创新型。此杯造型独特,选材精细,是明代玉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1 q$ n/ R9 Y0 h2 h2 c9 `  Y4 \
青玉竹节杯.jpg ! `: l' j& c* W, K

  T  Q. s$ M" n玉八仙纹执壶 # J! [7 v3 B$ j8 \4 w; v
玉八仙纹执壶,明,通高27cm,口径7.8-6cm,足径8.2-6.5cm。清宫旧藏。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 :“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执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艺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 N+ w' z3 D5 |2 {) R6 x 0009116746.jpg ( c0 R+ c" S" B, b5 W
9 l: t/ ^+ R! D/ e. R+ g6 e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3 e* `# ~- ~4 T; ^; G, Z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明,高12cm,口径3.2-10cm,足径4.5-7.1cm。清宫旧藏。 杯青玉质,扁圆形口,上部略宽。杯体上部饰细密的方格纹,两侧中间凸起条形戟,其下饰凤尾夔一周共6只,首尾相接。杯腹饰6组蕉叶纹,叶脉细密,蕉叶间有阴线小兽面。杯的一侧透雕凸起的夔龙3只,大头细身,上下排列,另一侧有环形柄,杯柄上端为云形鋬,柄下又饰一夔龙。杯有椭圆形足。 此玉杯所饰夔纹及兽面纹与商、周、秦、汉器物中出现的花纹不同,环形柄及蕉叶纹也有较大的变化,图案风格接近宋、元时的作品,为明代仿古陈设品。
5 Q' `2 [  b* k+ R- N 00091167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8: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3 N% p& a! e; Q  m# s% m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径14.1cm,足径7cm。清宫旧藏。  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 ?! a, S# `6 G8 |. U3 L  Z0 M% n8 ?, p% F. a* C
清和田白玉错金嵌玉石碗.jpg
" i& x- }7 c  X6 O$ x0 J; j4 D7 e8 O8 n( Z1 C
    7 r; B; ?2 U1 Y; Q% m
玉条纹兽耳簋 , Q& w( U: |, g8 e2 W/ o: @
玉条纹兽耳簋,明,高8.8cm,口径13.2cm,足径9.4cm。清宫旧藏。 簋玉色暗青,圆形,敞口,颈部微内收。簋两侧各有一个兽吞式耳,形为兽头口吞夔形柱。器身两面图案相同,每面各有两个用以装饰的凸戟,中部为凸雕片状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一阴线夔纹。簋的腹部排列纵向条纹,其下有圆形圈足。 簋为商、周时流行的食器,这件作品为仿古器,造型较商、周古器有所变化。明代,这类仿古簋可用于室内陈设,也可用于燃香。此簋的木盖为清宫所配,紫檀木质,上雕仿古云纹及镂空卷草纹,盖钮为元代玉件。从木盖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宫廷中曾作为贮放香料的香薰。
" ?) z$ b  W3 @0 r2 i: V6 q; Q2 x 0009116740.jpg * l  M  v# M, A2 f1 h$ @0 I

( g7 a' P0 w+ m- Y! j6 F玉卧鹿寿星山子 & Z, q% o( c$ I* D" @9 u+ h
玉卧鹿寿星山子,明,长8.5cm,宽5cm,高11.5cm。清宫旧藏。 山子玉色青绿,玉中有杂色。雕一鹿卧地,寿星老人坐于鹿背。老人长头大耳,长髯,右手持龙头杖,左手抚腰带。鹿回首,依老人长袖,头顶有枝杈形角,身饰“米”字形花纹。 作品造型繁简相宜,老人头部的雕琢细腻而鹿则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线及折线表示,仅有少量弧线。这类雕饰风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运用。
9 p- Q* y5 ~- {4 [( W  T 0009116744.jpg $ }, X% ?8 m! N

. J7 n; W5 U( v' g" h9 a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
  g! ?, I5 G  N2 q4 r% A$ u) B$ B 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清乾隆,通高10.8cm,宽17.5cm。清宫旧藏。 瓶黄玉质,大瓶居中,扁圆形,椭圆形口、足,口上有盖,盖面凸雕一兽纽。瓶身光素,凸雕蟠螭纹。瓶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大瓶一侧凸雕3只羊,两大一小,小羊立于一大羊的背上。大瓶另一侧由一玉兽承托小瓶,小瓶圆形口、足,瓶外凸雕螭凤纹。 作为与中华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畜,羊自古便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人们时常将羊之名附会人事祸福,如“羊祸”、“悬羊头门上,除盗贼”,又以“羊”与“祥”相通,将“吉祥”写作“吉羊”,汉瓦当中亦有“大吉羊”之字样。加之古人认为“美”与“善”皆与羊相关,因此,以羊作装饰多为寄托吉祥美好的愿望。 此器选用上好名贵的黄玉精雕细琢,并有“乾隆年制”的款识,不失为清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珍品。
! @2 P2 `' ~6 g  U; x6 n: } 0009116749.jpg
. H" T, u2 ^: G; Y碧玉仿古觥 2 I: a* x) O3 z+ b% D: b5 W9 Q  M
碧玉仿古觥,清乾隆,高18.7cm,口宽7.4cm。 此件碧玉觥是仿古铜器的饕餮纹觥,玉质的墨绿色很自然的呈现着青铜銹斑的色泽,是造办处的精品。 清代养心殿造办处“玉作”制造的范围,以玉为主,同时包括一切需要砣工制造的物料,如玛瑙、碧玺、翡翠等。当时的许多城市也有玉匠,如苏州、扬州和回部地区均是高手集中地。乾隆时期扬州市场上曾出现大量玲珑剔透的玉器。当时的监政和织造把这种玉器作贡品,遭到乾隆皇帝的申斥。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八月十四日,曾有一道谕旨给扬州监政和苏州织造,大意是说此后务须严行禁止不准再镂雕这类玉器。因为凡是容器,镂空之后没什么用处,即使不是容器,通体玲珑则玉质的美完全消失了。 这道谕旨很切中当时玉器制造的时病。这里所介绍的碧玉觥是养心殿造办处造的所谓杜奇归朴的器物,是属于纠正时病的器物。% C' z* N) z' [; {( M
4 L2 B& c8 Q& S' S) D7 p
碧玉仿古觥.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18: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命名.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8: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羊首提梁壶 * l2 d5 T0 ]. e( G1 b
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 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 I( ]+ p+ F, @  p" s3 K% E; y
0009116763.jpg
6 [( Q) q4 R! Z- U. p. M/ c5 L) G" G3 }) q9 J# N
& @# ?; D  Q% O1 |" N0 {5 q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 " T4 e9 U7 I" h) S) Q! A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清,高4.5cm,口径11.3-7.9cm。清宫旧藏。 杯白玉质,胎薄体轻,呈花叶形,口、壁舒张而器足收束细小。单耳雕成叶蔓,杯身刻叶筋,花叶之形态既生动逼真,又颇富装饰性,雕琢之纹饰于简练中见精致。 此杯造型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以凝脂般的白玉雕为花叶状,于清丽素雅中又显出富贵之气,当是清代御用之饮酒器。5 y1 O; Z+ U. v8 L4 `5 H
0009116767.jpg
& C/ U* U1 ~! S7 P  Y: s
# Z' W( V, c: q9 \& q玛瑙花鸟纹小插屏 3 z0 K& L7 G1 Y) f
玛瑙花鸟纹小插屏,清道光,长9.5cm,宽8.3cm,厚1cm。清宫旧藏。 插屏玛瑙质,长方片状。正面运用俏色技法利用原料上的白色巧加碾琢,山岩、梅花、凤鸟错落其间,呼之欲出,衬以浅棕色的背景。背面阴刻隶书道光帝御制“探梅诗”: 何处寻芳信,前村消息来。 一枝依绿竹,几点逗苍苔。 影细因风瘦,心清待雪开。 春敷千万树,庚岭好音回。 末署“臣琦善敬书”,并阴刻篆书“臣”、“琦善”两印。 清代插屏用料多为白玉、青玉和碧玉,玛瑙料较罕见。此插屏更利用玛瑙料上间杂的白色雕成图案,别开生面,清雅宜人。 6 h( R3 @4 P$ M0 p5 ]+ P0 d
0009116770.jpg
7 k! t/ i" ?$ E( Y, c: \
2 {$ U& ^( n' [9 P, v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
  m" A' C2 @% B6 h+ h  u2 w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清,高7.1cm,口径8.7-11cm。清宫旧藏。 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叶边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物相配。 此笔洗雕工精细,莲叶造型与其它附属纹饰相映成趣。与其它荷叶洗不同,本器以把莲为形制特点,碾琢的物象生动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
) C0 N/ A3 Z: U- `2 _ 0009116778.jpg " J' B8 C" [0 s% J2 e

& u# {( ?% t' r' A' } 水晶天鸡尊 ) t1 c! j  Z$ L% R1 ?, {; A
水晶天鸡尊,清,通高14.2cm,口径2.3-3.6cm。 尊以无色透明水晶圆雕而成。天鸡翘首直立,双翅贴体,长尾卷曲支地,背负螭耳尊,尊的盖纽亦为一直立小天鸡。 天鸡尊在隋代已出现,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241号隋墓即出土有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天鸡尊的造型已趋成熟并且广泛流行,用各种材质制作的天鸡尊层出不穷。 此天鸡尊利用水晶晶莹剔透的质感,运用了挖空、透雕、圆雕多种工艺手段,其效果清透灵动,光彩夺目。 - o* R9 Q* K7 p! ]
0009116774.jpg
5 G* |/ V- z' ?6 }( P! M7 e& H
黄玛瑙瓜叶形笔掭
- d2 r5 R* T# L6 H- E( a1 j黄玛瑙瓜叶形笔掭,清,高2cm,水丞口径1.4cm。清宫旧藏。 笔掭黄玛瑙质,卷边荷叶形,叶下花枝纵横,叶上托一小瓜,瓜开圆口,内空可盛水。 此笔掭材质优良,瓜形水丞小巧玲珑,乃因书案濡笔墨用水不多之故。玛瑙色泽光鲜玉润,碾琢精细,置于书案上更显乖巧可爱 传国玉玺
& A" X5 U2 j& c0 [0 | 000911677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8: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发完了,别看是转载,也累啊!!!希望大家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8: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男子汉wangwuyi
; x$ ]  {1 k- Y: D+ b/ o8 H& q* l5 O, S( X3 b2 ]

- v' J7 w' h) t0 K$ D/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21: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2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2: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好!- ]. T/ \) [4 ^( b; y
李东长 发表于 2010-12-8 21:44

0 X, y0 c) J1 N1 ]' N# A3 D! t( g  f. g
% l0 R5 f+ W- v/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10: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4-3 10:34 , Processed in 0.0664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