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2 01: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9 Z6 ^% {- o- U A! S" ^
! I% N! ^6 p; R. L: V
①裴文中:《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载《裴文中科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0年。 / u: b$ K \( \, b! e3 T$ N
1 W: a0 r* N: P9 O6 f7 z" Q; z
②贾兰坡:《中国猿人石器和华北各地旧石器时代早一阶段的石器关系》,载《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 U2 {6 P' L# ~& U3 x% s' w( D p v1 R6 n' f3 T, L0 p% q' _! n5 K
③裴文中:《“曙石器”问题回顾——兼论中国猿人文化的一些问题》(摘录),载《裴文中科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0年。 4 C1 }0 _+ A) T
F: h; z! x8 `+ C# W* T# [ ④贾兰坡:《谈中国猿人石器的性质和曙石器问题一与裴文中先生商榷》,载《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7 J# p l' I3 }$ w+ H% |( Y5 J8 [$ C4 w' i0 P
⑤⑿李炎贤:《关于小长梁石器的进步性》,《人类学学报》1999年4期。 & S' [# C$ J7 @5 b
% v6 ~" ?1 y9 _3 r
⑥尤玉柱、汤英俊、李毅:《泥河湾组旧石器的发现》,载《泥河湾论文选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
; P* T! k, B0 f b/ q6 Y! Q- a: U6 a' @
⑦裴文中:《对“泥河湾组旧石器的发现”一文的意见》,载《泥河湾论文选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
`. a5 L4 Z, c0 s: d W( O& b
8 N' b4 _, }0 g8 i6 ~. i ⑧贾兰坡:《对“泥河湾组旧石器的发现”一文的意见》,载《泥河湾论文选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 3 I2 N4 y' \( t/ q6 J+ C
4 a3 d# M% A) R/ A7 K( y7 n
⑨黄慰文:《小长梁石器再观察》,载《泥河湾论文选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
2 X9 j% a9 j7 b* N, c2 p1 j, ]' t( t2 k `3 o u' L! Y: G( Q
⑩尤玉柱:《河北小长梁旧石器遗址的新材料及其时代问题》,载《泥河湾论文选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
* p" H3 V4 i2 I* f
8 [) m* [0 s$ A: h ⑾陈淳:《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人类学学报》1998年3期。 & a3 U) i* f- ^$ j8 [' C
6 a @; Z7 c W/ a
⒀杜水生:《泥河湾盆地东部早期旧石器文化的石料与文化性质探讨》,《文物春秋》2002年2期。 , h, v7 C6 o$ q" i
" @, J( _0 j# F8 \
⒁张森水:《在中国寻找第一把石刀》,《人类学学报》1997年2期。
. r9 a" Z8 a9 f1 f- o1 B8 {
9 X* W" `5 p; [/ o; C7 s* N. K2 J⒂⒃侯亚梅:《“东谷坨石核”类型的命名与初步研究》,《人类学学报》2003年4期。 - H9 V9 W n! b! P
5 ? }2 L S* X) O& J
6 ^5 }7 @9 k, O M
+ p# p6 i% j. i% v*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课题批准号:40672106。
( S+ d5 e+ {5 H( J
1 A+ i# Q( L2 |- V2 n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