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76|回复: 3

灵石县有陨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1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灵石县地处晋中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的隆起带上,由于长期受到汾河分割,以致形成了境内险要的古津隘“冠爵津”。
      冠爵津,本名鹳雀津,俗名雀鼠谷,意谓其道路峻险崎岖,只有鸟雀、鼠类才能通过。雀鼠谷北起灵石县北部的冷泉关,南至阴地关(今灵石县南关),栈道盘曲长达30多公里。《水 经注》中这样描写:“数十里间道险隘,水左右悉偏梁阁道,垒石就路,萦带岩侧,或去水一丈,或高五六尺,上戴山阜,下临绝涧,俗谓之鲁般桥。盖通古之津隘 矣,亦在今之地险也。”雀鼠谷在南北交通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史载:576年,周伐齐,遣宇文宪将兵两万守雀鼠谷。616年,李世民 大败甄翟于雀鼠谷。617年,隋将宋老生在雀鼠谷拒唐兵;619年,李世民与刘武周战于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890年,朱温讨李克用,进兵阴地关等 等。这些战事都发生在险要的灵石汾河峡谷中,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是大运公路的瓶颈地段。
      隋代以前,灵石县境一直属介休县,还没有单独置县。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将从长安到河东的管涔山天池避暑,要途经介休县,沿途百姓为迎接皇上驾 临,纷纷出动沿汾河整修道路。在铺平一段突出路面时,人们从地下掘出一块巨大的石头。据地方志书记载,这块石头“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上面还隐约有“大道永吉”四字。地方官说这是皇上出行的吉兆,立即呈报朝廷,隋文帝闻知大喜,以为是山川钟灵,国家祥瑞,并特诏令在此地置灵石县。
      1000年来,这块石头被当地人民尊为立县之本,一直完好地保存在原县城北门外的吕祖庙内。旧时每逢朔望日,前来焚香礼拜者络绎不绝,人们深信这块“灵 石”不仅能保佑平安赐福、登科仕进,还有镇汾患,捍城池的灵验,并寄予它很多美好的希冀,也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对“灵石”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它是一块天外飞来的陨石,含铁量达96.17%. 其高1.8米,底宽1.55米,顶宽1.3米,重约 6.8吨,目前排名为全国第二大陨石。后人有铭赞曰:“文帝巡幸,隋际开皇。傍河开道,奇石呈祥。非石非铁,声铮色苍。县以石名,千年沧桑。”
      灵石县自置县以来,地处汾州与霍州之间,其归属总是频繁更换不定。隋初属西河郡,隋义宁间改属霍山郡。唐初属汾州,金代贞佑三年(1215年)又改属霍 州,一年后在还属汾州。元代改属霍州,明初属汾州府,清代在改属霍州。原因是由于县境在晋中、临汾两大盆地之间,地理界限的不确定性所致。元初曾有过一个折中的区划方案,就是把灵石县北部区域划出设置“小灵石县”,县治在今冷泉关,让灵石县归霍州,小灵石县归汾州。到元至元三年(1337年)索性把小灵石 县省入到汾州的介休县中,明初灵石县划归汾州府后,原小灵石县的行政区域才归还灵石县。
开心贝呗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6-3 11: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21: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22: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1-24 15:31 , Processed in 0.0737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