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5月下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调查小组,在盟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之下,在阿拉善左旗北部的苏红图进行考古调查,调查发现一处大型细石器制作场,采集到近万件各类石器标本和部分陶片。
苏红图所属行政区划为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左旗的乌力吉苏木,遗址西南部距苏红图嘎查大约7公里。遗址是2004年盟博物馆文物普查时所发现,当时采集到大量细石器标本。www.findart.com.cn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高原的阿拉善台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遗址位于盟西北约360公里,北部约80公里即为中蒙边界,处在北部塔本哈日山和南部希克日音海尔汉山之间的荒漠戈壁上,是在亚玛雷克沙漠的北部边缘,平均海拔在920米左右。遗址西部是阿拉善左旗到额济纳旗的S312省道乌力吉段,东南大约70公里处是80年前中瑞科学考查团发现的银根细石器遗址。
苏红图遗址处在戈壁滩的一处大沙丘上,沙丘高约3米,上面布满了干枯的梭梭树根。遗址面积较大,在南北宽约300米、东西长约500米的范围内,纵横交错的沙壑之间随处可见散落的石叶、石核、石核坯,其中包括不少加工精美的细石器,还发现少量的磨制石器和陶片等。细石器和碎屑成片分布,在遗物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内,每平方米可采集到石叶、石核、石屑等超过一千件。当时人类活动所遗留的文化堆积层已经被风蚀破坏,从残存的部分活动面可以看出当时细石器制作规模是非常大的,由此推测这里是一处加工细石器的大型制作场遗址。www.findart.com.cn
根据遗址地表遗物的分布状况加工原料的区别,从西向东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区域,西部区域多以燧石等颜色较深的石材为加工原料,石叶石核器型相对大一些。中部区域多数以脉石英等颜色稍浅的石材为加工原料,遗物分布也相对比较集中。东部区域则以玛瑙等彩色石材为主要加工原料,器物颜色比较靓丽,器型偏小。在遗址中部区域遗物分布密集的地点,以1х1米面积为单位采集到各类标本1018件,其中既有已经加工成型的石叶和完整的石核,也有尚未开始加工或刚刚开始加工石叶的石核毛坯,以及大量的石片碎屑等。作为一处细石器加工场,遗物分布如此密集,说明细石器加工场景非常壮观,制作细石器的时间可能延续很长。www.findart.com.cn
本次调查采集到了大量丰富的遗物标本,仅石制品一类器型就有十数种,其中以石叶、石核、石箭镞和石核坯为主,另有大量石片石器、石核石器和少量石钻、石斧、石饼等。石质大多为燧石、脉石英、火山岩等,石材可能主要采自附近的戈壁滩。其中石核主要有锥状和柱状两种,另有一部分为三棱型和二棱型尚未开始加工石叶的石核坯。从采集的陶片来看,陶器的加工方法流行泥片贴塑法,可辨器型大概有罐和钵等,质地大多为夹砂陶,少见泥质陶,陶色以灰陶、灰褐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和戳印纹等,口沿部多见花边口。另有少部分彩陶片,绘几何纹黑彩,纹饰风格与马厂类型彩陶比较接近。www.findart.com.cn
苏红图遗址是一处典型的以生产细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期的大型石器加工场,规模化生产的大量细石器可能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者自己使用,很大一部分应当已经作交换的产品,当时可能存在细石器贸易活动。
关于该遗址的年代,由采集的陶片推测下限应在距今5000年前上下,具体年代还有待深入研究后确定。这是一处少见的大型细石器加工场,它的发现对北方草原细石器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特别是丰富的石器标本对细石器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www.findart.com.cn
(赵明辉、傲云格日勒、巴戈那)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