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金口俗

{学瓷必读}【转】民族瑰宝----景德镇元代瓷器特殊标本(兼谈收藏研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出土元代景德镇釉里红还有一类,挂红斑直接借鉴北方钧窑的装饰方法

0 b" M) e2 _+ X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初藏者).jpg (187.3 KB) - B$ m" _+ e5 h* d
下载次数:0" n. t6 v: g, m
2010-6-5 19:56! m4 F" x9 u6 _% j

/ e* p; ?. m6 D* B4 v) R
* T& M( X& e2 @- G- s, ?2 u' H5 I3 @9 o* P9 p( D9 y; L7 J3 P# ]
  e/ }* S9 K" ^. Y% x3 S1 c0 g

. U& ~' Z2 c% M$ F' A: i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初藏者)1.jpg (178.58 KB)
, k- V6 d4 `# _' I% F+ E下载次数:07 x1 Y+ p! Z$ z( @2 O; |2 V
2010-6-5 19:56
, d' ^* r5 C- v, O
4 p* y) R  ^& E  F1 X# G
; z$ V! Y/ f" y5 G
, A" Z2 g" T' h  |
8 v- I0 }: j4 Z, F" ~  o! {9 K
+ \4 W. e! K; ~0 m/ m
钧窑紫斑盘
; m7 V" G1 t0 q1 y2 j  n, _, ]北宋(960—1127年), x4 y% E. L* E& C, G  b1 g3 _
高2.6、口径17.9、底径9.6厘米# s1 `2 p. Z' i
板沿、盘心为平面,矮圈足,底有脐。器身满施天蓝釉,内外均有大片玫瑰紫斑。圈足施薄薄的酱色釉,内有三个支钉痕。钧窑的这种紫红斑,是由于青蓝色釉中三价铁的青色和铜的红色合成而形成的。
, H: E. W; O' S
广东博物馆藏.jpg (185.07 KB) ( A1 u$ N1 S' z$ K% Q0 x
下载次数:0
% X6 E1 W5 l% @2010-6-5 20:049 A/ j/ Z0 a1 v) E% E

' x" W: m6 S( K3 F3 [' `
; F1 m, {0 V  ^7 a* w. _+ b
0 J: M( A& E' z/ f
  D4 e& ?$ t+ r! r( M. c5 U2 _# [& o  T3 Y( H
这种元代白釉内模印五爪龙纹器,也是很精,不过是景德镇窑址范围内出,。IMG_8377 copy.jpg (189.88 KB) ' i  e, s+ N6 u% Y2 K  E  C( C- y
下载次数:0
- g! \- G* h1 e( ]( f& b1 T2010-6-7 00:444 h& a% K( y* b( g6 G9 e

6 t& a7 r* m( G# w, f3 s& r; J# i3 e' o; s' \" [4 [8 `1 M9 o& A

, T% C& j" Q* a& {9 |! K& z& Y! g
3 g2 R, S: S* J8 h3 I8 Q' z8 K* h( c. C- G( b& q

: h6 k7 }3 K! z; a北京去年10月从历史博物馆出土了一批元代瓷器标本,有元青花、釉里红、枢府瓷等品种。还出土土了这片内模印云龙纹、外整剔龙纹高足碗。也是五爪龙。这种装饰方法很有意思,也很费功夫,是整个留龙平剔,和篆刻印章一个手法。IMG_8375-8 copy.jpg (244.32 KB) + J1 C4 @6 k' D0 j" w# B
下载次数:0) h& b$ [+ e+ l- m
2010-6-7 00:46
& \& p5 j& z& X4 |3 f4 O' W0 T6 z9 `1 B- N
# X/ [" Q6 ]: Q  [$ [9 E0 {

; @' ~/ p: g+ X! X
, q' }9 p) |: N 4 G/ f) B9 q3 B4 t8 \
IMG_8375-9 copy.jpg (274.82 KB) 4 k$ J" y) Y5 p" h
下载次数:0
4 x! _( }: ^) d4 V: n2 {0 N/ V* {2010-6-7 00:46: M# ^: Z5 r1 M( w$ N$ k2 A

% B. `2 ]0 Z6 ?# ~( o9 c
  B; q) C1 x6 n2 @1 D) K8 s7 V. p* F4 N) ?6 Y# N  t3 N# O% m3 _

% F# \: n) C7 h5 |4 f1 {! c % P2 C7 \! ?9 @' \, ?2 ~
IMG_8375-10 copy.jpg (202.33 KB) % f& X: @1 H3 m$ `, l4 X
下载次数:0' A2 `0 C+ b% b: ?
2010-6-7 00:46
1 m/ u( d- a# G1 \  r0 `. l( `2 s0 ~( U. q8 `" K' y* e2 [
+ c, {1 K9 f1 ~: q6 b- k

5 P0 Q+ g- g1 ^4 l  l
& g8 Y; M& X# ?+ n" m  Y  I4 M% ]4 O: t; T9 ?* f( ~4 W# ?
巧合的是这两内模印龙纹基本是同类装饰图案
IMG_8375-8.jpg (253.09 KB)
/ H2 Y2 b% C' W& ~% H3 ?* V7 Z下载次数:0
" A* V2 I; V# ]2010-6-6 22:46) ~  f/ w( X8 `- q/ K# c1 p1 t
. |. p$ U: w0 @3 d- G: v+ T

8 N) g. ^; \& h. W3 X7 e: s& g# z" s# ~

# ~/ J0 {$ i$ c, \0 q8 f3 x7 Q) ~
; L" T$ ^/ }7 A& N3 ^& W' gIMG_8377.jpg (183.78 KB)
& R0 `6 o! R/ k% y; N下载次数:0
2 a4 y8 @# R) v7 H1 K% k2010-6-6 22:46
* o1 }3 D) Z+ ~$ q( r, X2 ^. V
: E0 g, }6 d- }: F4 p& Z) V, W$ C, b! c2 ~4 {$ M0 T# S
: L3 y+ _9 f" w' Q% N$ L
: o4 ^, z, j# _3 h# D

4 M9 C* h9 w2 R2 V8 H8 e  c0 V9 t, r) ?7 ?0 [5 u2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O+ _4 r) Y6 {2 Y, R. y
) V0 L6 D" P$ O( I. N+ x( K首先这件藏品,故宫退休的李辉柄老师如何肯定我不评论,但明眼人一定都会判为新仿臆造品。
# T' i3 E5 a9 v  X: _" ?* u/ `) ]* V7 E* l4 W7 c4 P+ {' J2 w
& p+ `+ e7 ]" S  ~
原来我和李辉柄老师、孙学海老师、赵青云老师等都有交往和很深的私人关系,我对他们也非常尊重,毕竟为我国的文博事业做出过很大贡献。可是他们近几年来的所作所为,严重损害了在正直、求真、务实、实践信念的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他们也许年岁已高,思维辨别能力不及,对当前复杂的收藏环境认识缺乏清醒的认识,片面的“发挥”了某些有违他们身份和国家机构身份的“余热”,做出让人确实无法理解的事情,这不但给他们自身造成负面影响,也让务实派文博界的老师们惋惜,让我们晚辈寒心和担忧。
  z( G9 O5 d6 d9 \( U' k' G+ `0 Z
我本一界草民,不该说这些有违尊长的话,也无资格和资历以及身份说这些话。曾经有很多帮助过的朋友和藏友,因为我的有些对他们不利“言论”和“务实”探索,确实伤害到他们。但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即便今天我可以闭嘴,明天我肯定无法闭嘴,除非我没有良知和起码的学术道德。有些朋友所做之事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保护我国文物和研究,但我们也要在保护、研究、收藏、鉴定的前提下必须认识到现在高仿和精心做旧做局的严酷现实,一定要在收藏之前弄清楚真品和赝品的起码区别。仅凭盲目的热情和以往的理论经验以及所谓的老资格对待今天的收藏,不去真正的务实调查研究,确实是害人害己的做法。8 S3 f2 N0 i9 z! R' j
/ ]% e  X3 t0 _+ k9 |) Q! l
毛老人家一贯教导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如果要怨恨我在这里今天“发飙”不敬:不识时务,不自量力,冲动不理智,不讲情分和交情的话,我只能说声对不住了,但我仍然尊重和敬仰您们曾经有益的奉献,而近几年以来的所作所为确实看不惯。挣钱是应该的,但不能什么都可以丢弃。就好比某些政府一样,为了发展一点小利益,可以丢弃国家主权领土一样让国人不齿。
0 e0 u/ D' z/ ^9 Z: y: c9 X: @
" i/ l5 {8 q9 \* V1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收藏和研究,你真正的明白不?
$ T1 J1 n7 L5 `9 q
                                              文/西风 % \9 x) f) a% T- W. J8 p
3 V/ D; T2 p: W0 \0 s* v
在收藏的一生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收藏探索者,缺少远见卓识的学术研究调查者,缺失审美艺术独到的艺术家,缺少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文化传承倡导者。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人生目标实现后震撼了谁?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你和谁站在一起。作为涉入收藏之门的初学者,你收藏哪些品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那些收藏圈子里务实之人在一起。当然自学成才是个特大的例外。
! }2 {/ A/ x2 ?1 v/ Z0 [/ r3 f7 v+ B9 i! W5 w
4 ^/ o* x" C+ t  a2 r- u# J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收藏入错行也是这个道理。一个有道德、好眼力、务实的老师,教会一批好眼力求真务实的学生。反之,一个不学无术、眼力很差的老师。则教会一批白痴的学生。同理,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野狼在羊群里成长,就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目标专一?一个好的文物研究专家,是国家的幸福。一个卑鄙的文物伪专家是国家的不幸;一个严谨务实的文物研究机构,可以培育一批国家可用之人。一个徒有虚名的文物研究机构,则祸害一窝苟且偷生之人;一个优秀的收藏家是国家的财富,一个卑鄙的“收藏投机分子”则是国家的灾难;一个好的收藏论坛可以成就一批务实的收藏之人,一个垃圾收藏论坛可以带坏一批可恨刁蛮之人。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
" ~1 |. S' p1 @8 w  i2 ^

* `+ U. y# n( Y/ x7 M2 L1 Y7 u
: ?9 n  p4 L# Y7 j
收藏是文化综合的艺术行为,你有多少藏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几件震撼的艺术精品和一定的修养;收藏是文化探索过程的学术研究行为,你有多少学术著作和论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几部或几篇令人受益的学术著作或论文;收藏不是财富炫耀或者身份展示的行为,收藏是你对古代文化的感悟和与古人灵魂对话的行为。收藏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灵性商品,你可以拿真品去交换钱财,但你不可以利用研究收藏文化的名义干那些龌龊骗人的勾当。流氓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文化流氓。因为真正的妓女还讲职业道德,文化娼妇利用你的弱点将不择手段。

% [# ~% d3 m3 Y8 w% j) Y- _0 }7 h
( P; c* ^! d- E5 \8 t: M( Z/ e' r; O- X4 j, ]' S
你不搞收藏没有人说你没有品位,你搞了收藏就必须搞出有品位的真品,否则你就让别人嘲笑和讽刺,动静大了还让世人痛恨你。虽说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宽容,相处的最高境界是尊重。但在收藏研究的路上,宽容自己就意味着你频频“打眼”,尊重别人就意味着你睁眼说瞎话,揣着明白装糊涂。该说的一定要说,不该说的最好也要说,否则你压根就别去看。收藏玩的是真才实学,玩的是眼力,而不是谁有权力和经济财力,一旦缺失了这些就什么都不是。因为收藏圈从来都不缺有权利力的人和有钱人。2 F2 i  V: \0 x$ |* @
" L/ s$ s9 N, H( \

' P  w' |8 ?5 E' Z4 U收藏界和学术界就是这样残酷。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得先尊重自己,敢于否定自己和挑战自己。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收藏和研究错了立即调整就是进步,退出不玩更是明智的解脱。收藏是考验你悟性和财力的陷阱,如果输不起,最好慎重选择。人崇高到荒唐只有一步,从荒唐到崇高却没有路。你要向世人把赝品漂泊成真品同样是一条死路。只要能意识得到自己收藏研究的错误,任何时候开始回头都不算晚;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你重生最早的时候。
  i2 a6 m. @) B+ ~落后就要吃亏,对我国文物的研究也是如此
( m; W* S9 m) m! O9 O4 O9 q* X: q6 K- D7 J) |
                                         文/西风
* @7 U! d$ d7 X* X* [* s% `8 r3 b
) O: A% D' B2 Y+ T5 D+ x8 E: c' h# r" S2 Q0 I8 s8 b( Z6 _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吃亏,而且要吃大亏,尤其对我国文物的研究也是如此。国人总是盲目自大,以为自己对我国文物,尤其古陶瓷的研究是很全面,很透彻的,认为外国人研究只是皮毛,因为他们不懂中国文化,缺乏对中国历史地理的全方位了解,所以论证的东西就缺乏可靠性和权威性。我以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学术观,是害人而且害己。
/ z' [4 e: F+ A+ H' S6 R2 S; I
! R4 r, b4 F  ?. d当年慈禧太后老女人,就以为洋洋大清帝国地大物博、物产富饶、人口众多、边防坚固,外国人有何惧怕?当有的大臣一再提议加强海防,急需购置坚船利炮,大力训练水师和海防军士,方可阻挡外敌来犯。可这老女人就是不听,甚至怀疑这些奴才里应外合以下拨海防军费之名,中饱私囊。北洋水师自从1888年成军以来到甲午年间,6年时间不但未添一舰,甚至未添一弹,船只也没有很好地维护。海军的钱,被慈禧太后拿去用在修建万寿山颐和园享乐工程上了。结果倭寇小日本于1894年7月末发动甲午战争,一举摧毁北洋水师,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西方列强看着中国这样不堪一击,为了尽快瓜分中国,紧接着不到两年多时间八国联军(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国联合军队)利用保护外国侨民,剿灭义和团为契机,于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朝付出白银4.5亿两,圆明园和颐和园遭受焚毁,连同故宫紫禁城内的大量古董文物洗劫一空,流失文物不计其数。怎么样?轻视别人的恶果是什么样的下场?差点亡国灭种!* W4 `5 [3 o6 Q0 }$ p6 A/ W+ h+ V

5 Q+ \7 M8 h. F9 C7 M4 w5 v0 d3 o' e当然文物研究的落后,虽然不会亡国灭种,但会导致传承我国文化历史的载体(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民族文化失去根基。还有在中国国富民强的时候卷土回流回来,进行看不见硝烟的文化侵略战争。当年圆明园被列强掠夺去的兽首现在回流回来竟然每只要以1400多万欧元才能买下。1927年(不是1929年,应该是1927年)流失出去的一对认为是赝品的元青花象耳瓶在伦敦仅仅买了不到300英镑(当时转手拍卖,最后一只元青花象耳瓶被大威德以360英镑拍下),而现在要回流回来起码一对得付10亿人民币。其他流失出去的青铜器、石像、玉器、书画、高古瓷、明清官窑瓷价格都是天价。我们不仅要问:这些老外为何这样痴迷和热衷中国文物呢?不言而语:中国的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她具有的经济价值。这使得西方和日本一些学者和收藏机构很早就潜心研究中国文物,并且达到比中国学者还学者的程度。记得1935,故宫接受英国政府的邀请,装运故宫重量级的大批文物前往伦敦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其中安排24次中国文物学术研究演讲中,竟然没有安排一位中国文物学者进行演讲和交流。究其原因是中国本土的学术研究水平太差,人家根本不放在眼里。用萨依德(Edward Said)曾经在《东方主义》中引述马克斯的话“他们不能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最为恰当。是啊,中国的古陶瓷研究学者水平和思想境界要高的话,那对重要的元青花象耳瓶就不会轻易的流失到英国廉价处理了。也不会成就大英博物馆霍布森(R.L. Hobson)成为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的第一人了。
3 @6 w) G; O+ H4 d' I3 i  s0 h; I/ `9 S" Y
去年我参加国内一位重量级古陶瓷专家的讲座,他很不以为然的说:霍布森(R.L. Hobson)算个什么?有什么了不起?那青花瓶子上明明有“至正十一年铭文”对照一下年代不就是元代青花瓷器,国人还用得着对他这样顶礼膜拜吗?除了这点小小的发现,还能有什么呢?我听后很不是滋味,这样的古陶瓷专家也能大言不惭,在中国文物战线上研究到退休年龄了,他的知识面也太狭隘了吧?大英博物馆霍布森(R.L. Hobson)虽然因为元青花的收藏热,许多人知晓了这位中国陶瓷研究学者,但他除发现元青花瓷器而外,中国其他文物研究确实在整个西方是非常权威的。单就陆续出版的中国古陶瓷著作之多一定会让我们这位国内的古陶瓷专家重新审视。比如:
7 M0 S4 _) r/ z# e7 ~5 I1 @+ X
- q0 C! U7 z% t' t" C% M
下载 (215.19 KB)
* Z( U3 N  I5 h  p% Q2010-10-3 01:237 I4 l8 W! k5 O# ]+ F
4 @/ x, ?. D) F8 L, O

2 D0 l6 y* o! [; l# E. V0 N% F) p$ |2 p: R3 i' d, P1 n: |; f: Z8 R( K# U; b7 n
19081版,霍布森(R.L. Hobson)《东方和大不列颠瓷器》;1915年1版,霍布森(R.L. Hobson)《中国陶器与瓷器》精装两厚册,限量1500部 ;1915年1版,霍布森(R.L. Hobson)《中国陶器与瓷器》(2卷全)300余件(汉--清陶瓷艺术品)单面图版;1923年1版,霍布森(R.L. Hobson)《中国陶瓷艺术》152件(汉至明代陶、瓷艺术品)单面整版图版;1923年版豪华版,霍布森(R.L. Hobson)《明代瓷器》限量27部作者霍布森签名一函一册;1924年1版霍布森(R.L. Hobson)《中国晚期陶瓷》大厚册图片160多幅;1925年1版霍布森(R.L. Hobson)《明代瓷器》Wares of the MingDynesty,伦敦;1925年豪华版,霍布森(R.L. Hobson)《清代瓷器》限量250部作者签名版;1925年1版,霍布森(R.L. Hobson)《中国晚期陶瓷》163件(清代,康、雍、乾陶瓷艺术品)单面整版图片;1925年1版霍布森(R.L. Hobson)《尤摩弗帕勒斯藏中国、朝鲜、波斯陶瓷》图录6册全限量725部450面珂罗版;1926~1927年,霍布森(R.L. Hobson)《埃德哈布出土的中国瓷片兼谈几条八思巴铭文》报告;1927年初版,霍布森(R.L. Hobson)《中国艺术》霍布森著 100幅彩图等一系列著作和论文。1929年,霍布森(R.L. Hobson)《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老家具杂志》(Old Fumiture)1929年刊论文);1931年,霍布森(R.L. Hobson)《私人收藏的中国陶瓷》(chines ceramics 1n private collections),1931年1版;1932年,霍布森(R.L. Hobson)《福斯塔特出土的中国瓷器》(《柏林顿杂志》1932年刊论文);1934年1版,霍布森(R.L. Hobson)《大维德所藏中国陶瓷图录》一函一册限量650部;1937~1948年,霍布森(R.L. Hobson)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的《远东陶瓷手册》等。# h1 Q6 l- Q% G! @2 G( y6 Y# }1 u2 v) ^

( Z# Y6 Y; J% i5 ?所以我们面对外国人很早之前就对中国古陶瓷如此的研究深度,应该好好的审视我国对文物(古陶瓷)的研究态度。无论官方和民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也没有任何理由死呆在办公室或仓库里进行“闭门造车”式的研究论证。我们应该都走出去,走向田野考察,走向高仿基地调查,务实的进行有效的研究论证才是唯一可以赶超他们的出路。否则我们还是跟在西方和日本的屁股后面“抄袭”人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这样不但守不住我国文物,将给我国文物保护造成巨大的灾难。. v& o& b" f0 n$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霍布森(R.L. Hobson)的早年作品。许多人提起来就联系起元青花,其实霍布森(R.L. Hobson)是真正研究中国高古瓷器的专家,也是大英博物馆东方陶瓷部的主任。
1266815195_b.jpg (115.93 KB)
下载次数:0
. \$ O' J, m, B' T6 q2010-10-6 11:43
' h0 D( S# Z# |8 \2 Q4 i3 h- V2 E# z: ^
0 M! \( l  g" l9 j
  j5 b' [& O8 Y+ e/ g( t" S
; o8 _( V2 \* K) K% t- R1 n; H
2 O+ }" ]5 t+ G2 N# i, b
下载次数:0
: Y/ A! G5 A5 E0 o2010-10-6 11:46
  k) I6 i9 W( ~4 }+ I/ q1 ]+ P" k! h. Z" m" g
' m$ f8 N; @) {. j; P! ^! S; p
% z" m" ?: z3 _6 I1 E0 B' h' |
: @! V0 r) b% t/ j+ |
7 ?$ W. H" D" a: v
下载次数:0
5 H0 e, J( T1 K6 {7 C+ k  {2010-10-6 11:464 g5 M' f2 o2 c! _% t3 U
2 V; G6 g- E; C2 D

0 ^7 l/ {  w! I7 Y/ b1 t  Z: ]+ w  G( V) V( K3 W5 T! A
  L+ e0 Y( S( H. k* P; z2 X4 @
3 Y! O4 y: [- N
125433a9435g214.jpg (148.28 KB)
下载次数:0' q$ E" E' y* l% [
2010-10-6 11:461 |6 }5 k: L& u6 l" b
: H6 j1 m; C9 A0 J( _( Q5 }8 R
% p  [4 r6 F0 P) Y4 r

/ w, F1 B% {. U4 D0 n' T0 f8 U; [) {9 x- I" |7 I  y) F, A3 z

' P7 L6 I* ]1 J" q; ~
125432a1a12g213.jpg (116.96 KB)
下载次数:1
, i1 C$ E8 z- a0 w+ i2010-10-6 11:469 F6 P/ r0 E6 A$ ^0 _  m
3 T+ |7 s8 {/ l3 E9 S

+ U. ~. w4 Q$ ~0 C7 \( C1 O  R5 O) W! H) L/ \) t9 q
: E2 T1 E4 b* |+ {. A

; r, h8 ^  k/ e8 w
125432a3ebeg213.jpg (126.15 KB)
下载次数:0
$ H8 {; J# O8 c. n, U2010-10-6 11:46
# Y4 L6 w5 X; ~2 b! r7 D8 {8 U& \8 t* J" Z# \9 i

/ ~; E0 D5 ]: ^* Z$ F, Q1 @1 O1 S: c1 d' \7 Y% A
4 Y% u* N( o1 A5 V0 \: \

. Q+ U2 o9 G3 t3 k" y" @3 c关于学术研究的求同与分歧
. ~2 r% O6 ]" t; ~* X& B, T7 u8 T, K2 k* z" }
文/西风
1 ~: K! E) x/ [# u. o: R/ |

, W( m0 [8 |! r% g
7 T% ]0 u4 X5 e我认为学术是自由的,关键是都要有切实的实物证据和史料证据。其实这是好事情,有分歧才有进展,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元青花研究当中来。当年霍布森先生1915年见到斯坦因转交给大英博物馆保管的从中国黑水城挖掘出土的元青花瓷片,当时就认定为明代青花瓷器,很长时间都是这个观点,在一段时期也代表了当时英国东方陶瓷研究学术界主流观点。直到1927年见到英国收藏家Elphinstone先生从吴赉熙那里廉价收购来的“至正十一年”铭文的元青花象耳瓶之后,才知道自己原先的认定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随后霍布森在青花瓷器已经在元代后期非常成熟的事实上和他长期研究中国高古瓷器的基础上,又把青花瓷器的起烧发展期定到宋代,因为根据他的经验任何瓷器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的这种跨越式推断是以中国唐代亦有蓝彩陶瓷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后来霍布森先生几十年中在非洲、中东、亚洲的考察中,一直都是按照青花瓷器发展期是在宋这个阶段当中寻找证据的,可惜劳而无功。(续)
2 u! w$ b! e6 ~$ q$ m3 P# h# K7 M, d( j# P1 r6 ~3 Y
! ^9 V4 q5 @4 M7 ]+ X+ J8 Q0 e
发个金坛的窖藏资料。8 _  g# ]% r1 Y

% V6 I8 u3 f7 ~* `- I1 C' c+ o
8 y# R- T( X$ i: g( f. W' A; Y9 d

1 Z; o; \+ l$ u4 L% z5 H! k: }
# ?' T$ S$ B9 O+ T, T9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接:3 V3 I: |5 O1 d" e. e* s( O

- e. C' y3 Y2 d. y) j后来美国的两位东方陶瓷研究学者发现用元代至正十一年铭文象耳瓶纹饰装饰的风格特点来试图寻找类似的元代瓷器,把一些原来人们认定为明代的青花瓷器从中剥离出来。随后波普也受到这种启发,在1950年去中东土耳其和伊朗的考察中,把这一观点进行细致的全方位论证和剥离,最后成就了波普“十四世纪青花瓷器”的理论,也就是后来中国学者解读的“至正型”理论。在他们认为:这种不以严谨的考古发掘为基础,大体上只用装饰纹饰风格来断代的方法,如果霍布森先生还活到1952年以后的话。不要说他不认同(霍布森好像是1942年左右去世),但就是整个英国的陶瓷学界也还是不认同。因为英国对整个文物研究论证是以考古发掘为证据基础的,也是一贯的历史传统。现在的英国东方陶瓷研究学术界也还是对波普的理论体系一直不怎么认可。同样波普先生更是不认同霍布森先生的宋代青花之说的学术观点,甚至在他后来的著作中加以苛刻的评论:“ 20多年前,霍布森开始尝试写作关于宋元青花瓷器的文章,而被他所挑选出来的这类瓷器都是久负盛名的。(注1)从那时起,尽管有关宋元青花的信息被人们随意传播,但却鲜有类型一致的瓷器被披露及被应用于研究,而且这项工作总的来说也没有取得多少进展。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就是关于宋青花的说法根本就没有什么事实可依据。有关某某瓷器是"从宋朝古墓中出土的'的传言不胫而走,但既没有前往现场的目击者,也没有发现相关文献,更令人沮丧的是,这些瓷器本身也没有显示出什么特点能够将它们和宋朝结论性地联系在一起........”波普对前面美国两位学者的评是: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找到了一条道路,这个工作可能最终会为陈旧而处于混乱状态的、几乎停滞不前的研究理出头绪。”(约翰·亚历山大·波普《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续)
$ s5 W: P4 c6 ?' m# |; b9 @5 X' X. W$ w6 O* l
这两位虽然观点不一,但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侧重点不同而已。
12543264e5cg215.jpg (120.46 KB)
下载次数:1. u: C0 w2 z7 R
2010-10-6 12:100 b( J% l# J- X& A/ E

, r* J0 b, Q7 b. R% ~
* c$ q! s" s  c6 f1 i2 ~- @$ f5 t8 |0 W

1 m- N& ^7 k" d' `
" V- ?+ Z7 |3 l
9719V54yAw_b.jpg (223.08 KB)
下载次数:1
4 Z' f) |) n- c! M2010-10-6 12:10, S7 ^5 \% ^8 A5 u1 U8 K

$ L. ?9 J( R" R+ ]7 r+ W+ k
! G8 T/ D: f5 |/ G" C) j  \, |+ [( I0 {7 z9 Q: K. T, M/ V

3 e+ t, o' ]. R+ z" r& D
% E9 T0 F/ N9 y$ L0 |# @可见这样的一些著名国际学者都有学术之争论,何况在中国这样一个对元青花研究严重滞后的国家。在今天我们对元青花瓷器,包括对整个元代瓷器的研究,都处于开始阶段,也就是说刚刚进入到实质阶段的边缘。这主要是我国是元青花瓷器的原产国,从上个世纪到现在又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元青花实物资料,也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以及从景德镇地区还发现了多个元代窑址和元代遗迹。这是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或研究元青花瓷器的学术团体不能直接享有的便利研究条件。任何人研究的元青花瓷器在目前,从学术成熟考量的角度,都没有实质性的定论包括霍布森先生和波普现在在内。所以谁都还算不上权威,只能是研究的深浅度和收藏的多少度来衡量。我们在当下,区分这些青花瓷器的新老就已经烽烟四起,一派乱象。学术观点之争论仅仅只是开始的序幕。所以我们作为元青花瓷器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一定要包容学术争论,包容多条途径。当然利用学术研究的名义搞那些小动作的下作行为,我们当然要痛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反击,还学术研究一个有益的环境。总之任何只要真心搞研究,真心务实搞收藏的,都是对这个民族的贡献。) j0 s3 J: ?! k  e
关于元代青花和明代“元青花”的问题探讨
7 e. l, c: V1 O8 y/ t! M! r$ m# _! Q- y4 R. |5 ^& g; N' U
西风注明:研讨文章不作为正文转载,只供研讨之用
! f& H, I( C3 \0 I: K
. y9 ?7 V4 j. b  w# r
最近四五年,在元青花收藏热的带动下,民众对元青花瓷器的研究也越来越浓重起来,民间有的比较务实和理性的进行研究,有的民间研究甚至走向极端,有的走向秘密的地下,有点像当年的地下党活动,生怕外面的“特务”潜伏进来。文博体制内对元青花瓷器的研究也很复杂,各派林立,老的不服年轻的,年轻的不服年老的,味道也越来越浓烈。民间和官方争论的焦点还是数量、新老的辨认、窑口问题、是不是大众商品的问题、元青花还是明青花的问题等等。
& R. N' Y+ L& K" p% y1 i7 L! R2 ]" ^2 {: Z
自从南博把“萧何追韩信”青花梅瓶的烧制年代由原来的元代改为明代之后,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在国内影响更是不小。有人说:南博有魄力,对待学术断代实事求是。有人说:南博是自寻其辱,在学术问题还没有定论的情况下,竟然草率行事,可见一些人的无知。各方讨论已经远远超出这个梅瓶本身,已经上升到明代藩王贵族墓出土的青花瓷器是不是元青花?那些原来定为元青花的人物故事纹器物,都是明代烧制的器物吗?还有人提出:元青花就是纯粹的民窑,并一直发展到明代,与洪武官窑成为“平行而不等速的两架马车”。关于这些问题本人在这里随便聊聊,探讨一下有无可能性。+ d' ?% L8 K+ O+ Z) r- ~
5 P% f* f+ Q8 \/ t1 b
下载 (135.94 KB)
1 g: `6 R. e% n. b! d! `( u2010-10-3 10:400 R' J# x: v, o/ `, |

: }) @$ q4 ^6 r5 ?# J* G7 A" `0 c2 |1 O* D6 g4 c; ~6 j' u
3 W/ z, s5 T; L: _8 `& z) S

, {3 |. W" g/ @/ Z# t" D
/ M  R0 K0 ^9 x3 q6 v+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人提出:“元朝灭亡,大明立国,百废待兴,朱明王朝推行的节约风气和带头使用瓷器的表率作用, 使得从元朝进入到明朝的那些生产青花瓷器的民间瓷窑系逐渐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承认,迅速得到大力的发展壮大, (元代风格)青花瓷开始占领国内国外市场”的观点。% k1 i$ ]* X; v4 |8 o% |( e( U

, a2 ^4 H9 L9 ~( _4 z5 r5 H+ L" w+ D  Y
  P  @+ H& v4 @$ c

4 m. x) R3 |% a' j无论怎样的观点,只要是真诚学术研究和讨论,应该都是有益的探索。但上诉观点和他反对现有认定的元青花都为元代青花的观点一样,缺乏有力的证据,只是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如果从元青花(装饰风格)的瓷器整体的造型审美高度,构图完美度,绘画技法的娴熟度和烧制工艺的求精度,都远远超过明初洪武官窑青花的任何特点,甚至超过后来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如果他们是同时期的一个官窑和民窑两架马车,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洪武皇帝能不能容忍这种民窑(元青花)远远盛过自己的官窑?在封建那时期的社会里,加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心胸狭隘程度,他为什么要另起炉灶?而要放弃非常成熟的"民窑元青花”?确实是个需要用事实证明的的学术论证问题。这还排除景德镇元明交替没有战争影响的安定环境里窑炉设备完好、技工没有流失、技术得以完整保留、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 m0 d2 K$ `: p( [/ B6 `1 r, @. c" R" \3 @6 x  g/ t2 y

) Y% C9 A  V& ?4 k" l7 k2 j
7 ?# {4 ~* H5 c* G% _( }' Y5 M
# ~2 e  }' t1 E( s( B作为制瓷中心的浮梁地区,无论是最初占领浮梁的于光还是徐寿辉以及后来占领的朱元璋等农民起义军,在与原来驻守浮梁地区的元朝军队争夺战当中,原来元代时期官方或者官控窑场的机构和受惠人员必然要破坏这些窑场,原来那些依靠元代的窑主和画师们多数要逃命。还有这些农民军为了各自的利益在浮梁地区发生多次战乱当中,景德镇地区的制瓷环境、制瓷材料、制瓷工匠、制瓷作坊、窑场和元代在景德镇几十年建立起来的窑业体系无可避免的都要受到毁坏。在这样一个处于动乱的战争年代,人心惶惶,一切都为了战争的急需,奔波在浮梁地区周边攻击和守卫的当中,那有精力去烧制青花瓷器?即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元青花的进口青花料怎样运进浮梁,谁来绘制这些精美绝伦的青花纹饰?这些烧成后的大件青花瓷器又能怎样销售出去?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制瓷环境和全国通达的商业交通环境,即便有瓷器生产,那都是生活必须的简单日用瓷器。工艺精湛、纹饰精美、烧制炉火纯青的任何瓷器是不是能在战争年代顺利烧成?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4 q2 {) [' P3 a, D- Y
我们在仔细研究一下1351年(元青花象耳瓶烧制的那一年)之后的浮梁地区的社会状况。这对“(精美大件)元青花明代之说”的假设可能有一些启示。
! }6 ]- A% {8 T+ S; [1 {$ g$ R2 O6 n5 k$ f; p+ q
! W; ]! C, C+ T3 J, ^: X
下载 (125.15 KB): i& q4 }7 Q3 m* H
2010-10-3 11:13
4 {; t& N5 Z5 \$ N/ x, C, t
/ K! z. U4 X  l( U3 i. ]
3 F' ?6 l0 }1 o, B. L  W- {

* R. P% {) r# f7 R6 Q至正十一年(1351)春,徐寿辉率红巾军攻入徽州,同元军在境内作战达5年之久。景德镇地区的窑工、农民,拥戴都昌人于光起来抗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大风暴中。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于光据有浮梁县。江西地处"吴头楚尾",景德镇正是吴、楚的接合部,于光的起义部队不能不受到长江中下游徐寿辉和朱元璋两大势力及其相互斗争的影响。于光接受徐寿辉的节制,被徐寿辉任命为江东宣慰,镇守浮梁。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朱元璋所部大将邓愈、胡大海再次攻入徽州,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奉小明王韩林儿龙凤年号。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朱元璋入徽,驻兵玉屏山,召见休宁朱升、歙县唐仲实等人。朱升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的势力。与安徽毗邻的浮梁地区,由于地处商业要害部位,仍然是各方利益争夺的地区之一。
  }: A% f" Y$ j' k7 l! P" h
9 X$ h2 B: T2 ]1 F3 C
' l- z& C2 s  N虽然在于光镇守期间平静了几年,但景德镇周围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朱元平璋原是郭子兴的部将,郭子兴死后,朱元璋领导了这支队伍。朱元璋从淮河南下,占领了南京,以南京为依托,控制了皖南、浙东地区,切断了元军南北之间的通道,并开始逐步扫除南方的割据势力。这时南方最大的一支农民军发生内乱,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死,陈友谅夺取了这支农民军的领导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大举攻洪都。七月,朱元璋率舟师二十万驰援洪都,大战于鄱阳湖,陈友谅中流矢死陈友谅杀徐寿辉的事件,引起徐寿辉旧部的不满,在朱元璋势力向江西扩张的形势下,控制饶州地区的于光和控制袁州地区的欧普祥先后倒戈,归附了朱元璋。这样,朱元璋兵不血刃,唾手可得了饶州一地。朱元璋是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之后才真正占领了景德镇地区。元代浮梁瓷局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于光据有浮梁倒闭,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占领了景德镇地区算起,将近七年时间一直都归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占领。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建立自己的吴王政权,随即与元朝军队和各方农民起义军势力展开争斗,处于长期的各路战争当中。
( W6 C& }/ Q4 t7 s  R$ t  h0 B+ V0 z% Y. ?

5 s8 _) A2 }0 Y按照一般的常识,战争期间,资源最要紧的是人,农民军的组成更是需要所有人的参与,为了战争,其他都是次要的。当然在战争期间生产一些简单粗糙的军民用日用瓷器是必要的,但这种规模非常小,仅仅满足自用。(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藩王墓和明代贵族墓中出土的就不是元青花瓷器,一定是明代青花瓷器吗?
4 F9 U9 f; ^7 B' z9 R6 p7 v( k% i- }( |

# ]) z' X" ]* i& n0 k
在国内的馆藏中,精美的元青花在元墓中很少出土,大多是在明代藩王贵族墓中出土,这是事实。但不能以此就认定所出土的青花瓷器就是明代的青花瓷器,而不是明代之前的瓷器呢?其实就此认定这也是缺乏直接依据的。如果我们对元代墓葬习俗和明代墓葬习俗有一个基本比较和了解的话,会对明代墓葬出土元青花瓷器也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了。元代有死者或以火焚,而投其骨于水”的习俗,与明代的墓葬习俗裁然不同。《集礼》及《会典》所载,礼部曰:古有掩骼埋胔之令,近世狃元俗,死者或以火焚,而投其骨于水。伤恩败俗,莫此为甚。其禁止之。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宽闲地为义冢,俾之葬埋。或有宦游远方不能归葬者,官给力费以归之。尽管这样,在元代还是有民间的一些南方地区也发现不少墓葬出土了青花瓷器,虽然品质很差,但它毕竟是民间的墓葬,与明代藩王和贵族的墓葬所出的精品相比,当然是有很大区别的。但他们的造型比例、制作特征、装饰纹饰风格、烧制发色等大多保持一脉的传承性和共同的一个时代性。元代民间墓葬所出元青花大致有:
3 h$ V5 Q; U, C- M! i- x. o0 m: M" C0 a: e
1、1971年,北京德胜门外元墓出土青花钵1件(冯先铭:《我国陶瓷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从中国出土文物展览陶瓷展品谈起》,《文物》1973年第7期);7 k- o* _$ T$ g4 E- o$ K
2、1971年,湖南常德县元墓出土青花盘2件(冯先铭:《我国陶瓷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从中国出土文物展览陶瓷展品谈起》,《文物》1973年第7期);
6 K/ y, r9 v# }3、,1975年,江西波阳县元墓出土青花带座梅瓶2件(《江西波阳县出土的元代瓷器》,《文物》1976年第11期);: b. V7 v. X. s0 _3 D( L9 b
3 A  P, Y, u/ I9 \5 a2 k; W( Y1 L% y
4、1975年,江西九江延祐已未(公元1319年)元墓出土青花塔盖瓷瓶1件(图17)(《元代青花牡丹塔盖瓷瓶》,《文物》1981年第1期);, z, L7 V8 K% X+ `8 g+ E
" a+ v& E4 D+ P& _
5、1978年,浙江杭州市至元丙子年(公元1336年)元墓出土青白釉观音坐像3件,坐像的发、眼、眉、服饰的突出部位施有青花(冯先铭:《有关青花瓷器起源的几个问题》,《文物》1980年第4期);0 v8 e3 r% ^) \

9 O8 E: p* R4 U! l. z+ U6、1979年,江西丰城县大元至元戊寅(公元1338年)元墓出土青花釉里红四神盖罐1件(图18)、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1件(图19)(《江西丰城县发现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文物》1981年第11期);3 X7 a9 [- p) o! D, }; X+ ?3 E! C2 ?

- Y' j) h0 C* l7 Q, S' v7、1985年4月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出土,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此盘釉质细腻,莹洁光亮,坚细色白,釉质白中泛青,青花鲜艳色泽不一,积釉处稍有黑斑。口沿作七瓣葵花形,边缘绘卷草纹一周。盘心为两棵交叉的垂柳,树下一只作回首观望状的鹿。盘心边缘绘兰草、石头等花木植物;! y! `/ s4 Y) R) d* u# [* v% _

" Y0 c" d5 T6 ?7 |- C; s0 }& h..................., R! @4 c6 A: e$ W  R9 M: B) |
/ G# a# u% d+ K: x( s0 j( `' T
下载 (249.25 KB)
( ~% z& X1 \  g9 j& i
2010-10-6 12:48' D3 E) M* R/ B" \. ]
- Y4 i6 A4 p+ u' `7 s- s5 F
1 E! p" s/ p8 Y' \( Z* a9 R7 n9 \
1985年4月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出土
! d7 E8 a9 l: `1 ?# E  Q. j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
# d/ H( m8 o& m4 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81986年,江西上饶市元墓出土青花玉壶春瓶2件(《上饶市出土两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江西文物》1990年第2期)。6 _: ~- D0 U, ]7 ~5 ~

+ ]3 g' i$ G; t上述元代主要发现的是民间一些墓葬,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出土元代青花瓷器的墓葬有十一处之多。
8 A0 H% U* E2 L& G" E( J! m

$ D8 s  c2 A) Y" q* k

2 k& j5 R4 @  \我们不能因为明代墓葬里出土的元青花比元代墓葬出土的多,比明代藩王和贵族墓葬出土的元青花器小欠精,就以此为依据来判定这些明代墓葬出土的元青花应该是明代时期烧制的青花瓷器。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往往后朝使用前朝的遗物是很普遍的惯例,明代这些藩王贵族墓葬出土青花瓷器的同时也同时出土前朝其他物品。要按照这些人的推断理论,这些前朝的物品也都是明代的了,可惜有些是有明代之前确凿纪年款或者铭文的。比如:
5 s. F* @2 C/ N2 J  K0 V8 n9 D4 u9 N6 e) ?; ~) T+ L3 w$ D% v
1、1970年于南京市中央门外明洪武四年(1371)汪兴祖墓出土的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纹印花龙纹高足碗(图1),同时出土还有金镶玉透雕云龙纹带板14块,玉带纹饰雕刻为元代风格,形制明代未有,应该为元代遗物。还有南宋哥哥洞窑官窑花口和圆口盘12件;# T2 ?7 G9 z+ _: L+ G% T2 W
/ j/ q2 {) ~7 b2 l" e: a3 l$ ]- U- G
2、1971年出土于邹城市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的元青花云龙纹罐(图2),罐残高33厘米,颈部缺损。同时出土文物接近2000件,其中珍品还有唐代天风海涛琴、宋高宗题诗扇面、元代钱选白莲手卷、元版古籍等前朝文物;
' d1 h" a  o& S9 d3 g" O+ L; J# [/ }9 Y2 ~9 c( n
3、1990年9月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尹西砂石厂明永乐十四年(1416)王氏墓的元青花凤穿花纹梅瓶。瓶高40、口径6.2、底径14.1厘米。同时出土的有明道元宝钱、洪武通宝钱、铜镜、陶灶、陶瓶等;
' R. L- t% G3 \0 Q) x
4 J- ~" X# s+ y2 F4、1950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观音山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沐英墓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图3),梅瓶高44.1、口径5.1、足径13厘米。此墓曾经遭遇盗窃,此瓶追回。后清理被盗墓葬剩余遗物时,出土金山(铜质)、银山(铁质)、铜喇叭、铜唢喇、铁券等遗物。根据其他明代藩王陪葬器物的惯例,大量被盗的器物中除“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之外,一定也有明代之前的器物。
  B$ l# B8 D  ?/ c/ K
$ f" H7 f- L9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些学者和专家长期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没有真正去了解这些明代藩王贵族墓葬中除了出土青花瓷器,一起还出土什么?有没有前朝的其他瓷器和遗物?如果有我们就要慎重对待,如果没有,也得慎重对待,后朝埋藏前朝的陪葬物是很普遍的一个事实。在没有明文和相关证明的情况下,不能因为什么时间下葬的就认定是那个时期的。
+ W' u; [" i- h6 W; C0 f+ {; z4 u6 Z& i4 g8 p
从历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明代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出土总量远远大于元代的墓葬的发现和出土总量。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反映出两个朝代因为墓葬习俗和元代蒙古贵族习俗的丧葬习惯(秘密埋葬草原,不留任何标记物)所导致数量相差悬殊的结果。明代立国之后,立即废除元代丧葬制度,基本恢复正统沿袭以来的土葬习俗,厚葬之风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浓重。
& a" }5 M" z' i# i+ z+ z; b3 w3 u6 \7 I& \2 g: c
按照常理,洪武二年就开始烧制御窑瓷器,即:“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清蓝甫著《景德镇陶录》)这些数十处考古发掘的明代藩王贵族墓葬中应该出土相当数量的洪武本朝的瓷器。但却都出土了元青花纹饰风格的瓷器,洪武时期的官窑瓷器却很少发现(宋晟儿子宋琥和长孙宋铉夫人墓中各出土了一件洪武风格的釉里红松竹梅纹梅瓶。宋晟,开国大将,曾经在江西任过都督指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每个王朝基本都有忌讳,本朝生产的代表性器物(含官窑)不可以随葬,在一个朝代的初期基本是这样。明代丧葬礼俗严格规定了丧礼的规模,随葬物品的等级和数量。

, _" L+ r; ^; K- Q
- W5 G! P) X9 ?《明史•礼志》又载:“洪武二年,敕葬开平王常遇春于钟山之阴,给明器九十事,纳之墓中。钲二,鼓四,红旗,拂子各二,红罗盖、鞍、笼各一,弓二,箭三,灶、釜、火炉各一,俱以木为之。水罐、甲、头盔、台盏、杓、壶、瓶、酒甕、唾壶、水盆、香炉各一,烛台二,香盒、香匙各一,香箸二,香匙箸瓶、茶钟、茶盏各一,箸二,匙二,匙箸瓶一,碗二,楪十二,橐二,俱以锡造,金裹之。班剑、牙仗各一,金裹立瓜、骨朵戟、响节各二,交椅、脚踏、马杌各一,诞马六,枪、剑、斧、弩、食桌、床、屏风、柱杖、箱、交床、香桌各一,凳二,俱以木为之。乐工十六,执仪伏二十四,控士六,女使十,青龙、白虎、硃雀、玄武神四,门神二,武士十,并以木造,各高一尺。杂物,翣六,璧一,筐、笥、楎、椸、衿、鞶各一,笣二,筲二,粮浆瓶二,油瓶一,纱厨、暖帐各一。束帛青三段,纁二段,每段长一丈八尺。后定制,公、侯九十事者准此行之。余以次减杀……。”按照明代礼制,瓷器又是必须在列的一个重要冥器项目,那怎么办?前朝的珍贵瓷器就是首选了。所以我们在上面有些明代藩王墓葬中发现了南宋的官窑瓷器,元代的瓷器在其中发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3 n! U. R' K" @1 Y: a) F
2 O- e0 C0 z# h那么,元青花在明代初期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地位?以至于在明初藩王和贵族墓葬中多有发现?
6 i- m; V6 k5 p3 P8 A
# C2 e2 ]/ I4 X0 x( x4 T其一元青花代表了元代瓷器的最高的工艺水平,虽然元代皇家看的很轻(蒙古根深蒂固崇尚金银器和文化修养所致),但这种瓷器已经成为国外中东(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国)、非洲(埃及、红海沿岸等国家)、中亚、东南亚等国家皇家贵族喜爱的上等器物,甚至成为其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估计就是今天中国人崇尚外国的法拉利、宾利、劳斯莱斯等跑车类似)。元代当时元青花在国外巨大的需求量和国内“有命则烧,无命则止”形成巨大的矛盾,使得元青花在元代中后期价值越来越高。这也反映了元青花是元代官控的特殊器物(皇家祭祀品、赏赐品、皇家贸供和随供品、佛教为主的供器、贵族用器等),并非大众流通商品,一部分除特殊公用器而外,大多应该属于官控的特殊商品。民窑自行流通的元青花数量因为原料的官控而非常有限。当然一旦元青花这种器物具有了特殊性,也就具有的特殊的商品性质。也就在私下具有了特殊的流通渠道。安徽与浮梁毗邻,也处于景德镇出航线上重要航段。加上浮梁许多窑工,匠人、绘师、商人多来自安徽,安徽历来来出土元青花比其他地区多也是这个因素所致。
1 Z' E, {8 h7 F1 T2 W3 R4 W4 n
下载 (171.52 KB)
* r9 O& Q3 Q" I2 Y/ p
2010-10-6 13:24
$ y7 h" y' b% j4 V: G; S& ^
4 N$ C7 t$ [9 w' W7 \9 E. y/ r: S: d, o7 W, p0 ^
高0.9、口径16.2、底径13.6厘米
" h* q, r2 t( C$ g! d; x# E  盘心绘两组并蒂莲,口沿绘一圈卷草纹。运笔纤细,生动自然。整个画面布局规整,和谐秀美,似在宣纸上作画,颇有意趣。既体现了元瓷纹样的优美,也反映了元代人们的生活情趣。
其二,元青花瓷器在元代晚期已经具有特殊性,明朝开国的这些帝王将相在元代晚期都同处一个时代,自然有很深的认识和了解,自然知道元青花瓷器已经具有的特殊价值。在元末期的战争中作为缴获的战利品保留下来,这也符合常理。有人说:朱元璋非常痛恨元代统治,怎么可以再使用元代的重要物品?其实这只是一个侧面的表象,殊不知朱元璋部与元军将领察罕帖木儿部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暧昧的。察罕帖木儿是元廷悍将,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元朝得以暂时不亡,多赖察罕帖木儿支撑。察罕帖木儿趁山东各路豪强相互攻杀之机,挥兵东进,一路所向披靡,无可抵挡。面对气势强盛的察罕帖木儿,朱元璋于该年八月派遣使者,致书察罕帖木儿,要跟他拉拢关系。也有人认为,朱元璋遣使察罕帖木儿,可能曾经萌发过降元之意,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联络察罕帖木儿,不过是为了借通好来减缓他的军队对自己的压力。察罕帖木儿死后,其养子廓扩帖木儿继续统领义父的军队,仍然是支撑元朝统治的重要力量。朱元璋又故伎重演,致书廓扩帖木儿,与其通好,先后竟达七次之多。虽然廓扩帖木儿一直没有回应,但对朱元璋来说这一招还是多少收到了一点缓兵之计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有着非凡的自保能力和能伸能屈的随机应变力。私通元军的事都敢做,使用几个元朝值钱的青花瓷器算什么?确实不算什么。
# W1 n! H: a# ?. L# N
/ u& t& H4 K2 r" c; c, _# F" B  z- c2 T, S) j7 b
明代开国大将汤和墓出土的元青花瓷器' `& R" d. M* W: r4 s

' }( \, ^9 o: x9 E) e
下载 (291.16 KB)
4 z& X- X  q- X; S2010-10-6 13:39
  }' P" [6 ~/ T& s% I/ W* L! ~& f3 l# I: `) ]4 G9 {

/ e, q% v  R% `1 Q  w* m4 H3 w  w: K! Z& `
本人拍摄图片
下载 (211.34 KB)2 f( I0 ], Y$ N8 ]! `5 F
2010-10-6 13:487 }, N% u: C$ \4 j
/ D; D, }- d* o0 {: g
8 t9 K0 M8 M" r
                                                  网络图片% u' e4 w$ M) c
+ q& S5 I9 a' v3 i3 [. q( W5 K( j% j
青花是一种传统的釉下彩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这件埋藏地下650余年完好无损的青花瓷罐,造型浑圆俊秀,纹饰绚丽多姿。侈口直颈,斜肩鼓腹,肩腹交界处置对称双兽耳,下为矮圈足。通体绘有花纹六层。盖子绘莲瓣和金钱纹各一周,颈绘海浪纹,肩部饰连续的仰莲瓣纹,瓣纹中填绘杂宝。肩腹交界处绘二方连续花卉缠枝纹,腹部主题纹样为缠枝牡丹,以六朵盛开的牡丹大花为中心,枝叶缠绕其间,婉转多姿。下腹绘卷草和仰状莲瓣纹。通体纹饰富丽繁密,层次分明。青花色泽浓艳,釉面肥厚莹润。" l9 x+ \8 U5 i8 w' d
  明初开国功臣汤和,安徽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同乡,一同起兵。他征战南北,战功卓著,死后追封东瓯王。遗憾的是其墓早年被盗,“文革”中又遭破坏,墓前石人、石马被砸。1973年11月,文物工作者在发掘该墓时,偌大的砖石墓内被捣碎打烂的陶瓷片随处可见,虽然清理出上百件精美文物,但都是一些小件。而令考古专家惊喜不已的是,这么一件大型青花带盖瓷罐竟然完好无损,未被盗走实乃不幸中之万幸。
* |) ^0 Q* y! S3 J3 h) ^9 b  考古表明,古人死后把前代的遗物特别是生前享用的心爱之物放进墓内陪葬是常有的事。这件大型青花罐虽然出于明初墓葬,但无论从造型、纹饰、釉色特征上看,都具有元代后期的风格,属景德镇元代晚期产品无疑。4 }- _" n( P! T' c6 g

9 @. K* n0 g2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中东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和伊朗的阿德比耳神殿收藏的元明瓷器中洪武早期的瓷器并无踪影。非洲沿岸遗址、埃及的福斯塔特遗址、黑水城遗址中也不见洪武早期瓷器的踪影,除埃及的福斯塔特遗址、黑水城遗址、元大都遗址不见明代以后的瓷器标本外(福斯塔特遗址出土明清瓷器标本,是因为修建开罗城市时在此倾倒了垃圾),其他地区出现明代瓷器(标含本)基本都到洪武之后的各时期。这里明显的出现了一个断层,难道洪武朱元璋不知道发展贸易的重要性?不知道洪武本朝的瓷器可以作为赏赐品或者特殊贸(随)贡品到其他国家?事实上他正在这么做。/ w, E/ E7 {1 I) `2 ]$ m

  A; B' C( N5 L1 i4 O7 Y" ]
! U) i( W" C( h9 c%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便立即以按照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以"德"柔远,并对朝贡给予大量的回赐,同时根据"和为贵"的原则,与之建立睦邻友好的关系,以图建立一种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秩序。他按照这种传统的外交模式,着手恢复与邻近诸国的外交活动,并制定了用以指导这一活动的外交政策。因为考虑到元代对外形成的影响力和与中东传统汗藩诸国官僚体系形成的特殊利益关系。朱元璋在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首先派符宝郎俣斯、知府易济等,分别出使高丽、安南,并致国书于周围各国,通报他已即位改元,取代了元朝的统治,希望与各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国书回顾中国与周围邻邦的传统友谊说:"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方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并说明他的外交政策:"朕已承正统,方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后来,又陆续遣使出访日本、占城、爪哇、琐里、暹罗、真腊、三佛齐、渤泥、琉球、缅国(今缅甸)和西洋诸国,重申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建交愿望,并赐赠诸国王金绮缎纱罗,还送去大统历,使"知正朔所在","能奉若天道"。洪武三年,在给爪哇国王的国书中,他进一步申明:"朕仿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惟欲中外人民,各安其所。"洪武五年,接见来访的高丽民部尚书张子《明太祖实录)卷三七。(明太祖实录》卷三九。《明史)卷三二四,《爪哇传)。0 [8 v- v4 @" y  u- D7 t
朱元璋设法同中亚地区交好,尤其是帖木儿汗国(派遣的使者被扣留),还和远在地中海东部的拂秣(东罗马帝国)建立联系。洪武二十一年,明军在捕鱼儿海战役中俘获一批撒马儿罕商人,朱元璋即派鞑靼王子刺刺等护送他们回帖木儿汗国,后又再次"累遣使招谕"。最后才得以谅解。洪武二十八年十二月,朱元璋在《谕祭暹罗国王敕》中,曾回顾他的外交活动说:"朕自即位以来,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风殊俗异,大国十有八,小国百四十九。". ~0 h+ `: ~+ u5 ?$ k
由此可见中东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和伊朗的阿德比耳神殿收藏的宋元明瓷器中,尤其洪武早期期的瓷器出现断层,这与这一时期没有外交关系有直接原因,如果明代洪武早期民间生产元青花风格的瓷器,通过走私渠道到世界各地,这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一时期明朝正在实行严厉“海禁”,在国内战争未解决稳定的情况下,以防国外势力“乘火打劫”。% M% }8 a0 V* \2 h
7 E* f3 x$ x( @8 M: N7 v0 k; }
随着朱元璋多年对海外关系的修复和疏通,明朝与这些国家由原来元朝“穷兵黩武”的大棒对外政策,转为互惠互利的表面“藩属”贸易关系,海运和贸易才真正拉开序幕。在中东断几十年的青花瓷器之后,到洪武后期以及永乐时期才算真正恢复。由于元代青花瓷器已经在这些地区形成影响力,但是作为代替元朝的大明王朝又不能完全仿制元青花瓷器,但为了迎合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使用相同苏青料的永乐和宣德青花瓷器顺势烧制了出来,有些瓷器在器形上,比元代时期更为大胆,直接采用西亚的造型,装饰上也多有借鉴,与元青花瓷器的诸多方面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别。
) m0 z4 b' O7 A
有的朋友留言,关于讨论元青花人物故事纹为明代初期烧制的问题,马未都先生也是在百家讲坛里也认为原来已知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纹为明代初期朱元璋在景德镇期间所烧。1 ~4 @, d- {2 J. F

* `  s, ~* T7 r+ ?+ Z& w- V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元代人物纹饰的青花瓷器,多都来源于元代流行的《杂剧》、《南戏》以及版画当中。比如《西厢记》《孟昭君》、《追韩信》等都由当时如关汉卿这样的一批剧作家编写,从而在各大城市火爆上演,那些达官贵人最受推崇。想想,戏剧这样直接社会影响力的东西,元朝政府都未“封杀”,把这些鲜活的故事绘制到瓷罐上有什么了不起?加上元代中后期的贪污腐败,难道有什么问题吗?绘制和烧制有什么难度吗?肯定没有。我们关键要论证的是元末明初这样一个战乱四起的社会,能不能可以顺利的烧制元青花瓷器,即便能烧,搞给谁?元朝的那些有钱人或者没落的达官贵人还有精力和兴趣欣赏吗?恐怖保命都来不及。明朝能不能烧制,我已经在前简论了,这里就不罗嗦了。
# Z% S( u5 j. f% J5 U& |5 r( d9 a; |$ Z. }5 w0 r
还有朋友说“至少从至正初年开始,一直到洪武初,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百窑竞烧的壮观局面。因为,能将泥土出口换回黄金白银的瓷器,在这个时期以元青花独领风骚。各地窑口没有任何理由不竞相仿烧。因此,我们今天研究、探讨元青花的眼光,恐怕还真的不能仅局限于景德镇。”
6 \7 S' m/ \4 d* y0 v
& m# a( C+ q# R% S4 W9 B! U% r
这个观点我不很认同,我至少现在还未看到除景德镇之外的任何地方的元青花窑址遗迹(云南元末青花除外)。包括全国真正研究元青花的人士(包括道上铲子)也没有发现景德镇之外的任何地方的元青花窑址遗迹。你所倡导的研究元青花窑址要放眼全国,确实需要出土的窑址窑货证据。我也希望,但确实很渺茫。为此,我们今天研究元青花只能站在景德镇的窑址遗迹上,然后放眼国内外元青花出土遗址、窖藏、墓葬、馆藏和可靠的少量私藏上。这样我们的研究不至于成为超前的空想和无稽之谈。等哪天真的要发现了,我们回头再加上也不迟,无非就是多了个地方的窑口而已,但元青花的基本特性难以改变,七百多年的岁月对任何地方烧制的“元青花”的洗礼都是差不多的,老的就是老的,新仿的就是分别采用景德镇、河南、河北的制胎原料,怎么都是新的。1 Z5 w" c% M% z- K% ]
' r( w$ m% d" T2 Z( f, t( o8 W
但我们一定要站在问题的实质上考虑问题,寻找问解决问题的绝对可靠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假设也得合乎历史成因和当时条件,而且假设绝对不能占主导地位。传言更是不可参考。其他地区有元青花窑址,我没有记错最先应该是某先生2008年提出的,当时说在福建发现,并派人前去秘密考察,最后不了了之。如果真发现,这也是国际特大的学术新闻事件。其他我就不说了,自己琢磨琢磨。许多人另立元青花窑址新说,为了证明自己的藏品不是景德镇窑口的,所以“元青花”的老胎特征因地域不同也是不一样的,这才是真正的玄机。
  x6 j2 I+ y( T6 F
有人说的景德镇为何没有发现大量堆积的元青花窑址残片?凭什么说元青花窑址都在景德镇?( t4 j5 [9 k( l% A

3 O1 z% b" y: M* s我想这个问题不光是很多朋友的问题,也是整个学术界的疑问。我当初也是这样踏进景德镇仔细考察的。经过调查,出土在各处发现少量散落的元青花瓷片和窑渣粘结片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礼拜的铲子那里都能见到。说铲子可能有此人有疑问(会分辨新老,当然就能区分铲子货),后来我也要亲自去看,别以为我是去盗挖窑址,这些庞大的铲子军团,基本都是承包刚刚动土的建筑工地,分工合作,挖出来共同有份,这里面是个复杂而黑暗的利益链条。在这里不便透露。谁有本事自己去打通关节自己去参与体验。记得我给一位朋友发过很多短信,其中就谈到元青花窑址的问题,这也是一些元青花窑址毁灭不留痕迹的普遍现象。
( |) d/ n; J" Q% w9 y  k# F+ H; m% i% R7 {3 S! T9 `& @( `" d# N
“景德镇的城区改造还在进行,高高的围墙里外人哪里知道会在地下发生什么?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合法”潜入才能踏上那片久远的宋、元、明、清的地层。也只有半夜跟随渣土车到郊区填埋场夹杂在扒瓷片的大军中,才会明白什么是合法外衣下的文化毁灭。””7 L4 O8 W7 {+ u

7 e- |  i9 y* Q) _* `9 k. [7 [% C/ T; c2 P; n
% R& }/ L( y/ P5 _

0 Y3 ^9 f! j; [! D, Z# s

8 `. ?) \3 |' B2 D$ V( o# J' F2 I8 ~/ ]4 b

/ r" r7 D1 g1 |$ ?0 L: ~6 }- F
有时间想起来我都要流泪,想想城市建设,想想可恶特暴力的开发商,人都可以随便搞(全国一些地区的拆迁户不都逼迫自焚吗),建设区域里的窑址和遗迹算个屁。许多空想家站着说话不腰疼。想想这些庞大的铲子军团在景德镇建筑工地、自家院子里挖了多少年?起码从80年代就断断续续开始挖了,全国各地的元瓷藏家谁没有一些元青花标本?全国各地有元青花馆藏的博物馆和文物所那家没有购买几片元青花标本?港澳台和日本、美国、英国流出去多少?你知道吗?这些如果都要回流到景德镇,堆积几座小山不在话下。以至于到今天还有可挖的元青花标本。这些难道都不是事实?如果目无这些事实,那绝对没有资格研究元青花瓷器。

# [7 d3 P- t8 a1 a* K# K! U" _
1 H% l( L' W) Z& o8 {7 x- k4 t& d  e+ b/ h9 ~5 v
8 D5 q  x( @- @& b: B% E

( e7 R8 r: q4 t' R

0 {% B6 I8 v5 S! t  g: t! o                        景德镇城市改造中消失的古窑遗址-25.jpg
+ {# d# h" H7 m/ N, v
7 d2 w- f  c+ P& l4 o
* K+ P4 I: k( |% C+ T: Z% |
# j+ L3 n9 d- d' A
                           景德镇城市改造中消失的古窑遗址-24.jpg . {0 d- f' j9 R7 H
5 o% _* O+ w% }; Y
& f' L1 G- J' S- a0 ^3 d9 D" h2 s

3 k+ Z3 c* s% p$ r1 [, L
4 `( c8 |* S: A  y# }0 Z                                     元青花窑址标本(采集)
% O8 D- V, p9 Q* _* A7 D5 l
: \, D2 R) U5 _9 J2 W# \9 U
/ C7 u( L$ a  l( W3 g
) [' A7 h9 f4 ~% H& q$ @4 @: c$ O* q& o9 p$ ?$ d( _# E0 K

; s; g1 J; U5 T+ j8 J$ U                                 青花窑址标本(采集)! ~5 Q$ b% Z9 m5 P7 G! Z7 t
$ f) c( h% k1 F9 o
近些年来,从湖田、落马桥、珠山、风景路、中渡口、曾家弄、戴家弄、詹家弄、薛家坞、艺术瓷厂、印刷厂以及龙头山发现采集的元青花瓷片标本来看,其发色基本有如下特征:大件瓷器如罐、梅瓶、玉壶春、大盘、大碗、碟等发色普遍都好,小件罐、壶、盘、碗、碟、(YI:缺字)、托、杯、盒等发色质量不均,有发色好的,但普遍发色偏灰青,有的成褐青色。调查发现:元代青花窑址中有几类匣,漏斗式匣称“大器”匣,底不很平;直桶形平底匣称“小器”匣,底较平。“大器”匣装的是碗、盘、碟等,多为圆器,均一匣装一器;“小器”匣装的是瓶、罐、觚、壶等,多为琢器,有的一匣装一器,有的一匣装一大件,下部插装小件,有的一匣内满装相同或相似的多器,以提高装烧密度和节省烧窑成本为目的。不同规格的产品选择大小适合的匣钵装烧,所以“大器”和“小器”匣钵也有各种大小规格。 这下我们知道了,大件元青花和比较精致的器物都是单独装匣,次要的、普通的日用小件是套(插)装的,单独装匣和插装所受温度的不同,其质量和发色自然就不同了。这也给我们解开了一道困扰学术界长久的一道难题:景德镇所发现的元代瓷窑遗址中,为什么精的很精,差的很差呢?为什么元代瓷器(青花)、元末民初期瓷器会是官搭民烧的现象如此普遍呢?这是因为官府首先要占用民窑最好、最佳的窑位,其次才是民窑自己的产品。所以才有景德镇诸多窑址遗址中发现精美(出口、赏赐型)元青花大罐、大盘的根本原因。
$ h* b6 r4 c" h1 j% ^# X( h, k
  o$ g3 z+ G& b; e. c3 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铲子和贩子  ^0 R% U1 f$ B* ^0 E: M
' a3 e2 F% a+ \+ @6 p2 R
很多人说起景德镇的铲子如何如何的奸诈可恶,那基本是对他们的不了解。当然也有游离于铲子和贩子两头吃饭的人,你要碰到这些人,当然要倒霉。但大多数铲子藏家是接触不上的,景德镇的铲子的眼力可以看错明清瓷器,但绝对不会看错元青花瓷器,眼里很好。这主要是元青花卖价很高,绝对不愁销路所致,钱会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悟性。在景德镇外面去的人想在景德镇市场上捡元青花瓷器标本的漏,那绝对是要有好运气,而且运气还要很大才行。一般的铲子都有固定的卖家(打游击的铲子也不轻易把好的元青花标本拿到市场上去卖),即便市场上有的也都是无关紧要的元代标本。一般在国贸星期一二在市场上露面检漏的,大家基本上都认识。不过这地方确实能锻炼一个人的眼力,要想真正玩,我还是建议到景德镇和北京报国寺锻炼几年再玩不迟,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k% U# I- ~) j% _: @
$ D: V# p: N$ @/ |/ }: u- @* M
说实话,搞古陶瓷理论研究的去古玩店或者象潘家园这样级别的古玩市场,肯定是浪费生命,几乎全部是假货,你能看到什么?你又能学到什么呢?你与那些“抚州”的二道贩子拉拉关系,你就成实践派专家了?殊不知你正掉进他们给你预先设计好的口袋里,你想打听他那里的事,那基本都是满嘴“跑火车”的话。前几年我无意中结识一位在道上跑江湖的“贩子”明着告诉我,他为了搞定一个北方有钱的“大藏家”,整整放了3年的线,最后从他那里和他的朋友那里捞了特大的数目(点到为止)。反正这家伙现在开广本,住洋房。还有我亲眼见到北京的一个老板,五层 楼都是元青花,我去看过,根本看不完,反正1米8的大盘,1米多的大罐元青花和釉里红,还有元五彩,基本都成系列。你说这得花多少钱?反正这老板确实有钱。资源分配也是应该的,想当年江西老表为了革命事业也是奉献了不少生命的代价和其他代价,占点便宜也是应该啊!呵呵!一句话无论是铲子还是贩子,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眼力
" w4 x9 J* X4 g5 n: T: R3 y. p4 K# B( }
面对我国文物收藏与研究的反思' g3 Y* F3 K. j8 A" i2 \

: ]9 I5 @5 l! q. Q; v% j6 `
                                                    文/西风
! T2 @. L+ n+ Z1 i7 A4 t
+ r* n/ {% E0 S( Y有人说:“现在搞收藏是时候,但搞收藏研究已经过时了,当国人研究明白,建设也搞完了,该盗挖的也差不多了,该流失出去的文物都流出去了,剩下的都是那些赝品和破片,搞研究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吗?”首先我认为这种功利的思想虽然有广大的基础,但并不恰当和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虽然中国收藏界都是功利当先,但并不代表收藏界就没有真心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人,并不代表收藏界和文博界就没有实实在在搞文物研究和探索的人。我觉得在中国搞文物研究,尤其古陶瓷研究永远不过时,真正静下心来搞学术研究和调查的人必须有一些人来做。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泱泱大国,如果都为了收藏到精品,都为了追逐精品和绝品,都为了相互攀比和较量,都为了利益的驱使而搞收藏研究,岂不是显的很浮躁和缺乏一个国家应该有的人文精神?我始终相信,在这个国家,民间学者应该有所作为,应该抛弃那些浮躁华丽的东西,实实在在的进行认真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务实的古陶瓷研究精神,不要一味的排斥和盲目的叫嚣。这种排斥异己和不求真假的盲目做法,不但对自己不利,更对他人不利,最后导致一派乱象。虽说玩真求真的人不屑一顾,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的环境坏了,谁都遭殃。1 N. ]: c2 N! P; c. }8 J) A

7 \. u9 e; V& R  S7 a0 H/ `9 \0 _- g! h9 n' R& G& S
收藏也好,研究也好,但我们不要把收藏和研究简单的混为一谈,虽然表层看起来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是两个层面。一个富翁并不是一个财经研究家,一个财经研究家,并不都是富翁一样。收藏也是如此,英国大威德是举世公认的文物收藏大家,但他并不是一个文物研究学者,反正他的文物研究理论,美国波普博士曾经评论说:“错误百出”(没有这样严重吧)。收藏与研究,如果两个层面都能做到,那是非常难得,但一般是不可能做到的。收藏是展现的一个丰富的品种面貌和各种艺术面貌的文化行为,也是财力所及主导下的一个文化积累行为。而文物研究则揭示的是文物自身而外的普遍工艺特征和时代背景,以及整个时代关联的文化、政治、经济、贸易等相互印证的综合考量。更重要的是展现这些民族文化特性的同时,总结一定的实践规律和科学分析,对这些不同时期的文物进行鉴定和断代。总之,都是围绕艺术品存在的“艺术价值”本身进行的一个全方位的论证过程。如果脱离了艺术价值本身和艺术发展规律的合理性展开,仅仅只是关注文物人为操纵起来的经济价值,而忽略文物具备的文化艺术价值,无论是收藏还是研究都毫无疑义。

! i  ~7 J; c4 i% b" {. v$ }1 C& w) w4 q# @' [* e* K; K# ?- G
: n0 n* H: m0 `! y
. w* q: I( a7 x3 P
西方的考古学家和古陶瓷研究学者(含日本的古陶瓷研究学者),对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研究,虽然包含了19世纪以来殖民掠夺文化因素。但不可否认,首先是对人类优秀文化崇拜的心态来展开收藏和研究论证的,这种精神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艺术审美影响,使得他们对各国的艺术品有了审美共性,从而跨越了民族隔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克服不同国家语言的障碍,也使他们超越了浮躁,更容易进入到研究和探索的核心。而我们因为金元时期和清代以及近代一段时期对中国正统文化造成了阶段性断裂,把中国核心文化审美思想,驱散到荒野之中,一度成为“孤魂野鬼”的迷散状态。所以才造成我们今天盲目的总是以优越感和自主感而忽视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古陶瓷)收藏和研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往往流于形式和利益的诱惑,不是跟风就是为了迎合商业风潮,甚至把文物研究看的无足轻重。其实这是非常悲哀的普遍社会现象。回头想想,我们并没有什么优越,我们是世界文物拥有国度里最大的受害者。反而是西方这些国家和俄国、日本、印度(斯坦因开始考察中国由印度政府支持)这些国家,因为18世纪以来对我国境内文物的疯狂掠夺破坏和现代和平时期隐形的文物蚕食(流失),加上我们自身的无知、文物保护措施严重滞后的毁灭(大规模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乡铁路、公路、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使得他们,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更具研究条件。今天,当我们还在专注明清瓷器收藏研究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上个世纪已经开始我国的高古瓷和远古陶瓷的研究,而且已经到达一定的高度,甚至控制了中国文物定价权和学术影响权。我们仍然没有明白自己民族的艺术品真正的价值本质是什么?自己民族已经达到了的审美艺术境界是什么?以及这些古代的艺术价值潜力是什么?我们到今天为止,仍然跟在外国操纵中国文物之下的范围里打转。
( a- a) z/ E5 w; I- h( d/ @4 E: [9 c. p1 d2 R! n* @, f; w; z& Y
! o/ c- s" i4 M6 K
难道不是吗?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单就国外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公司,就把中国收藏界和文博界搅动的一塌糊涂。这些西方的国际拍卖公司幕后推手,运用资本的力量,严重掐着中国文物命脉的脖子,想让中国收藏家跟风什么就是什么,想让中国那些文物升值就会升值,想让那些文物贬值就会贬值,我国的藏家和研究学者根本没有真正的主导权和定价权。% ?9 K8 Y4 x$ W* z) E
0 h! K8 M* \$ D3 _
2 i& g% j/ R$ q, k4 E
该是我们觉醒的时候了,更是我们认真审视我国文物研究和切实保护的时候了,为了利益,盲目跟风,不求实践和扎实的研究,什么是价值?什么是真赝?什么是真理?那些人是害群之马?那些人是投机钻营的伪专家、那些人是伪藏家?那些人是伪研究学者?那些人是境外收买和间接支持的盗墓利益团体?如果这些都不能有效解决,文物保护根本无从谈起。一味的“窝里斗”,伤害的最终是我们自己,伤害的最终是这个民族,最终是这个国家。如果我们缺乏民族文化自主意识,对我国文物流失熟视无睹,我们不光是悲哀的问题,有朝一日更会是亡国灭种的问题。
6 P6 M# S6 `" X$ D# z
$ b3 Y" a) |$ f* i/ s; Z! h5 ~: a/ c, G' h
虽然在今天,国人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阻止不了谁,谁也影响不了谁,但一些具有民族良知和民族自尊心的人,一些真心传承民族文化的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最重要的不是其他,重要的是信念和务实,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文化视野的拓宽、学术素养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 {2 a7 |' ?! `1 {( A1 t9 K(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有两件馆藏元青花四爱梅瓶  o" b5 y# ?  s" D. M
$ G& \! M+ _) n+ l& P
; |  D1 W% t3 ^$ P9 }4 c0 i
湖北境内出土的元青花瓷器确实不少,其中明代藩王墓出土的元青花四爱梅瓶就是其中之一。但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不太知道湖北馆藏的“四爱梅瓶”一共有两件。也就是说,除了出土的一件,民间还征集了一件。原来我也是以为就一件,忽略了另外一件。就和延佑六年墓葬出土的塔式盖罐一样,许多人以为九江那件是出土于九江地区的呢,其实也是和湖北那件一起出土的,只是后来让九江买过去了(也许是调拨)。为了让不知道的藏友们知道这个细节,把这个详细资料公布如下。

4 [1 L+ z* v* n" S1 H( S% {, L4 r2 f7 \/ G
                                    昔日捡漏梅瓶成镇馆之宝1 o2 c  b- z  ~) P  ]9 ^

- d' S2 `6 \" E4 z1 J
1 A, g  z; Z' V$ M4 Y, u4 a8 R
  在武汉博物馆陶瓷展厅里,有一件镇馆之宝的瓷器,它就是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u1 J# J* y9 v# B/ U/ `
  此瓶高37.6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3厘米,造型为小口,圆唇束颈,丰肩、通体绘青花纹饰三层,肩部为凤穿缠枝牡丹,腹部为主体纹饰,四个海棠形开光内分别绘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此瓶的青花料为进口的苏勃泥青,色调蓝艳,人物形象生动;釉面细腻光洁,造型精巧,为元代青花瓷器之精品。
7 g! E7 s* `4 \+ a* v# X$ n  然而,或许你想不到,这件宝贝竟是原武汉市文物商店仅以500元人民币价格收购的,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捡了大漏!据当事人、现任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回忆,那是在1998年的夏天,他当时在文物商店收购部。
1 L& x, w8 a. s9 ^6 `8 T  一天中午,有一个中年人走进收购部,拎着一个包袱,进门就问:“你们收不收东西?”王瑞华忙答道:“收啊,你有什么东西,让我看一看。”中年人边打开包袱边说:“我有一个瓶子,你看值不值800元钱?”% R) k# v* @  X" |( l' p9 |9 C
  当时,文物商店的老师傅王协臣看了,认为是明代的“梅瓶”。因此,就对来人说:“我们出500元把这瓶子收了。”来人听了,犹豫了一下,就说:“500元钱,太少了,我回去考虑考虑。”说完,用包袱把瓶子包起来,走了。眼见这么好的一件“梅瓶”就这样失之交臂,王端华顿时暗生悔意。不料峰回路转,第二天,该中年人又来到收购部,说:“我家急需用钱,就500元卖给你们。”就这样,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从此易主,成了文物商店的藏品。后来,我国著名的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来武汉文物商店做业务指导,当他细看过这件“梅瓶”后赞不绝口,说:“此件器物造型稳重,胎质细腻,洁白青花苍翠、浓艳、釉色纯净透明,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精品。”
1 q# n/ T4 p4 J5 Q9 [0 U, F  如今,武汉博物馆和武汉市文物商店合并,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旧藏尽归博物馆。因此,此件“梅瓶”,现成为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并在博物馆陶瓷馆内展出,供游人参观鉴赏。这也算是为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9 }% X8 t3 `4 d, C7 ^, N----------------------------------------------------------------------------
9 T5 g3 ?! h' [! F$ \
6 P1 R8 q) I" }" q' P四爱梅瓶湖北有两件,省博一件、市博一件,一件出土自朱栋郭妃合葬墓,一件文物商店征集。% M/ y; r1 z9 c, H. G  K

/ N3 S8 s% b- N. W3 K另外一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F+ i+ @* g9 K5 y- e

4 c6 G& e- F  C" ?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7 |' h) _8 |# v4 R$ n9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收藏现象和收藏圈子                                          
% P, E6 V/ k( t0 B: H) L% i- D7 `* r                                         文/西风
. h2 r$ i; V# Z; e6 O5 z                    
0 f4 y6 B, W# ^6 M" Q记得一个藏友在自己的签名当中有这样一条格言:玩瓷不怕买错,怕不听忠言;错了别再忽悠他人,损失自己承受;用检漏来弥补损失,是对自己眼力和品格的最大尊重。这些感言,不由的让我肃然起敬。行外人不了解行内的事,尤其是古玩圈子,听起来玩古玩是修身养性,争加文化内涵的一个“事业”,其实真正到了这个圈子你才知道,并不是外界所想的那样能“修身养性”,反而是本来好的品行、好的性格、好的事业多数给修坏了。这个行业不但残忍,而且毁人和毁业,就和股票行业一样,真正成功的只是极少数,多数都在希望和折腾当中。古玩这一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的确是:好端端的进来,灰溜溜的出去;提着钱袋子进来,抗着赝品垃圾出去;人五人六自信的进来,傻里傻气无奈的出去;怀着满腔热血保护民族文物的激情进来,拖着着满腹仇恨想要毁灭民族文物的心态出去;进来的时候还是善良自信的人,出去的时候成了万念俱灰的逃避者。这些年摸爬滚打快十年,接触熟悉了这个圈子里的各个阶层和各类人群,确实感触很深。能留在这个圈子里也有几类人,一类是行内真正的实力派古玩经营者和资深二道贩子,是古玩圈子里保证“货源”供应隐秘做事的阴阳生意人;二类是眼力和悟性极好的人,虽然他们收藏不多,但绝对是圈子里可以让货或者掌眼的真正行家;三类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经验的收藏研究学者,是这个圈子里的观察探索者和矫正文物历史的著录者;四类是眼力好和行里人缘好、以及财力好的务实收藏家,是圈子里真正受益者和文物传承人;五类是死不醒悟的国宝帮收藏者、开赝品店的奸商、专门兜售赝品的贩子、开假拍卖公司的、开假鉴定机构的、以电视、古玩期刊作为平台进行赝品炒作的这些群体。这个行业内鱼目混珠,利益纠葛不断,派系纷争繁杂,还是那句名言:有行业的地方,就有江湖。而且只有在古玩这个行业里,才能把“江湖”表现的淋漓致敬和“风平浪静”。( L6 C) W+ N. q9 [8 ]2 ?( f

! @: C3 q; W- B无论在那个朝代,无论在那个年代,这个行业似乎从未停歇(文革时期一度中断过),可见它的历史久远性和无可替代性。这是因为文物具有传承和记载过去历史的功能,也是再现过去历史的实物见证,更是感受古代各个时期文化艺术特征的唯一桥梁和通道。因为文物具备了这些功能,所以才有历代王朝大致规定:“朝廷管辖的所有地下埋藏的文物归本朝所有....如有盗掘将以重罪等等”,因为文物具备了这些功能,才有许多人不择手段、想方设法的愿意收藏和把玩。我国自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对盗窃宝器罪的规定。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制定有关于对毁坏皇家陵墓、宗庙、宫殿以及盗墓葬毁坏古物诸种行为的法律法令。汉至唐,宋、元、明、清、民国(最差)、新中国(!)各代都有严格的规定来保护文物被盗掘和损毁。即便这样有规定,但自宋徽宗到清代乾隆皇帝以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可以说各个朝代的帝王将相基本上都玩得风生水起。乾隆皇帝可以说最“文化流氓”行为,不但倾其国财而带头玩,还不论最终的真假,所把玩过的都刻上或者写印上自己“名号”,这让我想起一些野生动物都有在地盘边缘“撒尿”的行为。宋徽宗玩古玩(古器)玩掉了江山,乾隆皇帝玩败了江山,蒋介石虽然不像上面两位皇帝一样“好古”,但他放任俄罗斯、英国、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考古探险队几乎可以自由在中国境内“从地下玩到地上,从中国玩到全世界”,最终玩败了江山,幸亏那一大批国之瑰宝还在台湾寄存,否则他娘的就是千古罪人。当然新中国之后的“破四旧”毁灭的大量文物,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大量盗墓、盗挖和文物走私,以及最近10年来媒体、拍卖公司打肆炒作兴起的收藏热和大量兴起的古玩市场和古玩店,对我国文物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人民可以沉默和无语,但历史最终必然呈现一切,这不是那个朝代,那个帝王愿不愿意的问题。
6 V8 |% V2 X5 r- |9 H  l, B  H- o
就现阶段这样的状态,确实应该规范了。收藏绝对不可以是一个公然的市场行为,更不可以是某些地方政府或者首府打造文化品牌的“面子政绩”行为。正因为是要“面子”,那必然期“市场和古玩城”里有一定规模的“真品”,如果都是99%的仿品赝品,那多没有面子,那还是“文化省”、“文化县”、“文化街”和“文化城”吗?弄不好成为某些地区一样,倒成了“仿品山寨”特色区,“国宝垃圾”制造区,文化名声都坏掉了,那个真正的企业家敢来投资?给你发展经济?要想有“文化面子”,那就无形中鼓励古玩城、古玩店、古玩摊的老板们支“锅庄”,号召“铲子”到“地下”和“地上”多干活,这不是某些政府在间接毁灭文物吗?还有那些电视台的“鉴宝”、“寻宝”、“评宝”和“赏宝”等节目,为了那点可怜的收视率和广告效益,可曾知道,煽动了多少想一夜暴富的强烈欲望,将要毁灭多少本来幸福的人生和事业。也加剧地下地上文物的毁灭和赝品文物的泛滥。还有那些拍卖公司天价的为所欲为和《文物拍卖法》对他们出奇的“沉默”?全民收藏难道是这样的“文化繁荣”景象?其实仔细想一想,全民收藏不客气的讲是国家文物遭到毁灭的巨大劫难,是民众玩物丧志颓废的开端,是国家矿藏资源变为垃圾的开始。如果认识不到这些,确实很危险。
3 G+ R; _  D) G* D
2 H; `0 s, i. @$ k$ @! _在中国现如今,真正具备文物鉴定和鉴赏的文物专家屈指可数,有些文物领域甚至是空白,多数都是理论脱离实践的理论家;真正具备文物收藏经验和眼力的实力收藏家也是很少一部分,多数都是文物收藏“意淫”家;民间务实收藏研究的圈子很少,收藏赝品国宝的圈子一个接着一个;收藏圈子内家道败腿、事业荒废、道德沦丧、人不人鬼不鬼者居多,真心为国收藏、真心做学问、真心陶冶情操的能有多少?作为民众,绝对不是谁都可以涉入收藏这个领域的,不但要具备专业才智和毅力,更要具备许多的其他条件和因素。如果真的要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大量的积累文物基础知识、大量接触真品标本实物、大量考察馆藏实物和参考资料、大量接触和交往圈子内实力派行家和专家、大量时间在思考和反思的孤独寂寞中度过。否则,只有高高兴兴的进来,垂头丧气的离开。, ]3 y; ^" b+ q8 `. Z

& C# C5 o4 j7 n: u5 y: R: Z2 C,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景德镇考察的收获---几件难得的元青花精品标本         
, s; W6 B/ S2 U- {; c9 X) A7 I  M: S) V2 t$ v
                                            文/西风& s8 u6 a/ M) j9 \, {& x4 X: X2 q* }7 m
5 C3 q1 |, z: K- L1 |
对元青花瓷器的研究,景德镇相对北京、内蒙、扬州等地出土的标本比较多点,北京和扬州出土的元青花标本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精的,这主要是北京市元代的首都,而扬州则是元代出海口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当然还包括泉州也少量出土一些元青花标本,江阴也出土。但景德镇是近10年来连续出土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标本最多的城市之一,元代标本:如元青花、釉里红、祭蓝秞、枢府秞、白釉、青白秞等出土的品种和数量也是比较可观,也比其他地区要多很多。因为都是建筑工地和私家院落的地下3米至20米不等的地区出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考古发掘,所以很多本应可以发现的元代窑址遗址都在秘密的“消失”,尤其元青花标本比较值钱,一片像样的标本能卖数千甚至上万,能拼起来的较完整的基本都在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之多,想想谁还在乎什么窑址?城市的建设不但毁灭了景德镇厚重的陶瓷历史,也毁灭了景德镇地下丰富的文化遗址,这是景德镇无法挽回的损失,也是景德镇的悲哀,更是中国的悲哀!谁为这些负责呢?留待后人去评判了。
' ?4 g7 U3 A9 N# }* r. F: i# \& r, K* o% J

- D7 [2 a6 I  J6 Q' Z& v- Q
& |8 d" }9 F- _6 }, x, s" B这次在景德镇瓷博会之前去考察,历时20余天,除了几天在郊区,主要还是在城区的建筑工地和民用旧房改造工地当中。说真的,我每天都在极度的悲伤和忧郁中度过,现在的景德镇城市疯狂野蛮开发和改造,就像那些疯狂的人在强奸自己的亲人一样难受和悲伤,但这些在经济利益面前有能算得了什么呢?面对今天的现状我们显的是那样的渺小和无能为力。谁真正为这个世界上唯一延续千年的瓷都文化遗产而珍惜呢?谁还能真正站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长河中去认真的体会景德镇的不平凡和重要的价值呢?站在夜幕的景德镇街头,有时我好想哭。' W' z0 t, \" J( h: k

" g1 I" l) ^) }% y" I$ T
* X1 W/ {* L/ M1 C4 U* S9 r( D$ L0 p) b' J. ?5 Y/ v- ~
这次收集的标本中,其中这件元青花玉壶春瓶残件标本是非常精到的,属于元代青花瓷器中比较精致的那类。这件龙纹玉壶春与以往见到的不太一样,无论是练泥之精、拉坯之薄、接胎讲究、修胎之精细、青花绘画之严谨、青花发色之艳丽、瓷化程度之恰当,作为窥探元代精品的标本,都是很少见到的。
下载次数:15 v+ k, \& }0 ~5 H2 o" H
2010-12-17 01:07
* X( g3 m4 ]3 g: \* ~% r; H  J2 p; }6 q1 Q

) d' T' q7 d5 m% d7 C
4 n% s1 D' X' @. j3 C# [  j( V
3 x; l; T) p" |: r
下载次数:12 r: [3 O2 m: \/ j! ?' @
2010-12-17 01:074 q: ^  t( ]$ j7 r/ M% F

) T6 _: I# B& D& G
* Z7 D9 W3 t3 l: \
3 F; _3 r- J3 O5 C( ?  u; }9 w: n- ?# v0 Y. p$ f9 H
' i: c. ^; P; M
下载次数:1
  ^5 P1 O" D6 G7 w) A% a( e0 v6 O2010-12-17 01:07- X6 y: k! f1 S8 J

! N# U% S+ W/ W# U1 h& |! I9 Z7 \$ J* G6 D' x

9 _; S! l, ^* ]4 Z( n0 T7 E# A+ w+ z8 i' E# w4 q
# P: K) X/ a( V8 L! p
下载次数:1
( }2 N  C7 i" V/ {# d1 k5 e2010-12-17 01:07* s# G/ ]9 k1 H; ]( E

7 e3 |9 e. T% Z
3 C  B0 C& u4 ]; {7 f; ?  z" h2 F$ ]# y' ?$ Z
3 q$ {* o3 z/ M& Y- q2 O+ f
/ t% F+ C! E" N0 u, r2 ?
下载次数:1
2 V+ k5 m, ?. i" P5 U1 m: h- w2010-12-17 01:08
, Z5 [! ]1 C: W1 f+ x' c/ }1 c6 h8 Y; C( v% ~8 |

5 W0 h2 m  _$ _5 l  t9 m! l  [6 H+ O. d- g1 j- g2 E/ X

- w. M- P6 K* O  _9 e   ~: O( w0 `, r) e  Y# O
下载次数:10 A$ `+ B7 s1 d, `, O* N' X
2010-12-17 01:087 w8 p1 |+ z+ S/ b$ h* L# k* a9 K1 n
/ X% V/ C) s% u8 W; m/ ?' i! x( r" ^8 {
( [0 W% b, c6 n* K. B5 U- n

* v  l( ?8 O" ]( v/ g9 d# _" y
: h0 Z* ^3 k! Z( d9 d4 y: ~6 H' k3 t- x
1 Q9 X# Q0 B9 r; e% J, F! ], @$ J(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对元青花瓷器收藏鉴定的一些体会                                            图文/西风- K+ z6 |4 g: A& u" D! r' C9 d% ]9 u9 V

, l* D: T6 k7 ~* ~对元青花瓷器的鉴赏,主要的核心是要看绘画笔功,也就是笔头的功夫,是否构图精炼?是否流畅?是否到位?是否有整体的元代风格?其次再看胎体是否具备出土和传世的老皮子,出土的要看土皮子,出水的要看水皮子,传世的要看旧皮子,再就是要看秞,是否具有传世或出土的秞相,这些都是一个漫长实践中认识的一个经验总结。从微观层面讲,出土、出水、传世的老化痕迹各不相同,要与传统实践眼学结合着看,它们是一个相互应证的关系。如果没有在传统眼学基础上去单纯的研究真品微观,我以为是很片面的。8 \! ?& I& l! F! H3 I
[/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36&k=f9992ae0a3b7ce5d50eed68cf35434fb&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72.02 KB)
( }* i: r6 B( c1 f- L5 K. {2010-12-17 01:50- i7 P% N4 \9 e5 \0 u! V7 `  o( g
' W1 ^' Q6 b9 c3 _- S# S9 h# u& F7 X
4 {& Y# C3 T3 p3 O; v6 \
元青花瓷器飞禽类纹饰标本(2010年X月景德镇出土)

* Z; o" G1 Y2 u/ A1 l; y' X8 C' {[/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37&k=414a5d1647533afd27b5d66176387d09&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59.46 KB); E4 b8 F/ u8 R. E6 Y% ~
2010-12-17 01:50) Q% R+ R- W4 b$ T

5 e2 D% J8 Q; S+ T3 L1 U6 u& _) t$ h+ x: W' ~! \2 V

9 r5 n5 [+ D: k4 d2 {  [6 x6 ~( u% C
元青花瓷器飞禽类纹饰标本(2010年X月景德镇出土)

$ s) @$ r& t& @; l[/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38&k=0a0749e3a3412c3d1a7aa91f6a852f65&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44.03 KB)
1 ^0 a. ?+ {( `* V' G2010-12-17 01:50. _6 t& ]3 F0 f9 C# Z& K: s
+ L* d- @1 F" H  k+ p) b, y1 y

  j. s9 a9 _9 ~
: x2 M0 @6 B( t  i元代青花瓷器是最讲究绘画功力的,虽然有些元代民窑青花瓷器看起来很潦草,很随意,但仔细观察都有其时代性的一些绘画特点。现在新仿的元青花虽然看起来很“到位”,但经不起仔细推敲。这种认识是你对元代绘画的各层次的熟悉和深度的了解。不是机械的简单的对比,绘画是艺术行为,不是程式化的科技。总之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是综合的一种鉴赏,绝对不是单纯的那一方面相似。
0 }8 K9 j, z( n0 _" X& P[/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39&k=9df9d07a08de7b0d4063c25060c86e9c&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40.58 KB)0 @+ s7 b& I7 u. A% s
2010-12-17 01:51) K4 \! _5 E0 L! }

( y0 ?; B6 e8 z8 e  g, A" M( F# ^; o: [) L$ W6 _* v

7 `2 R$ o6 n1 Y[/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40&k=52c06000749b13d4390e3d9105ab170d&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46.69 KB)9 A: B8 A: r) }' g# c% b
2010-12-17 01:519 s; Z8 B  u' b/ s- }4 y0 L% V
/ F) R9 d+ o9 `6 T+ t5 l

. K/ u; z( d! w) e% w& \. i! x
3 f# u6 J0 Y) ~3 D3 \6 K4 C. t" G[/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41&k=3e14944fdb24cb85223085ebe66c244b&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37.66 KB)4 B4 @; ?- l! b0 i
2010-12-17 01:51$ k  A* j8 D) B3 L' T  _" o8 P

' X  d) |; P2 w) C
+ j! Q" O  n( u) J0 k* K* ?5 W! I3 [- s  R
元青花瓷器和元代文人单纯的绘画是有差别的,元青花绘画的层次复杂,有经典的,有非常娴熟到位的,也有绘画缺点的,更有绘画手法低劣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保持了元代和明初的原始性,当时画工的能力有多少就表达多少。与现代仿制的是有本质区别的。* j" A7 r  y' _! h) e. _9 w# x
[/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42&k=656496158c45032d4db019811b3b789f&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46.69 KB)  a) w7 K2 H$ e( U
2010-12-17 01:51
" [4 x- K* Q( C' g1 K1 E5 }' D& {

! R8 [) R5 `- j- f1 U* l2 f. F
& ?( r5 f/ X7 R9 b$ e  K  ]- h[/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43&k=92dc75e69c2cfb6dc976f6b8f3cbf94f&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64.1 KB)
6 n. M9 u. |; _4 I, h2010-12-17 01:51
2 [" k4 C! i* q, R7 h# Q$ I
/ g: O" ^5 G9 E4 E
+ L8 q5 Q, I- _# `( e1 H1 Z$ E4 v! K$ `5 b5 ?) {
元青花的胎也是一个核心问题,真正行家无论哪里出的,就像认自己的孩子一样驾轻就熟,但这也不是绝对万无一失。因为制坯、修胎、链泥、原料加工粗细、垫烧物、窑温、还原气氛,以及出土地层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各有差别。尽管真品有很多差别,但与新仿或作旧的是有很大差别的,要跨越这个认识的核心,是必须要下一番功夫不可,绝对不是那么简单。没有大量接触各个层次、各个地层、各个环境、各种馆藏等真品是无法具备这种经验的。如果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认识的核心,是不会体会这种复杂和多样性的(别以为我说的很容易,其实我还在努力学习中)。9 x4 |5 d0 \2 z# k
[/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44&k=bd61ec3e33644a033ca8f9fdbedd0ab8&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35.3 KB)
. \# w" D, w+ J$ s1 `5 i2010-12-17 01:51
& a$ z$ ^: j' s8 G$ ?
) `- W# V2 p" i4 y" U
7 N: l) m9 H" b' d
. d+ y% N& d/ P9 _. J- x  _* h[/url] [url=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php?aid=15147145&k=3529e6a89e29c01b593124ff3ddea9ae&t=1326474954&nothumb=yes&sid=a4eehUESHR9gcWZaW0NdBG9z6AheF%2FcL%2Bga7pkKkZZU%2FIIk]下载 (29.75 KB)  `2 P2 m/ t% ^% g
2010-12-17 01:515 n/ S; b$ p) y9 P. H* ~
9 J/ ]6 I0 e* t- g* z- @
8 e( `8 b  S1 k4 V5 y- b

3 w8 y+ \5 e8 E/ [& E# w我老看到一些藏家,对自己收藏的元青花非常自信,从来自己不怀疑,更不听真正行家劝,根本不听别人意见,始终认为收藏等同于自己经营商业一样,其实这是严重不同的两个层面。经营商业或其他方面成功,并不等于收藏和鉴赏就可以成功。如果要真的在收藏方面获得收获,这简直就是要把自己所有的辉煌和所谓成就全部归到零,甚至把自己看的什么狗屁都不如,然后再从头卧薪尝胆的学起,务实的一步一个脚印,走两步退十步的学和大量接触正当圈子的朋友,大量不要命的接触真品整器和残器标本,兴许才有机会收获。如果自己马虎或者下不了颜面,懒懒惰惰的自以为是,那趁早去拿大钱去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场上守株待兔去,那样既省心,也光彩。或者直接雇佣一些圈子里真正具备眼力和藏德的藏家或者行家做自己的顾问,替你把关,也是一个方便的途径。就跟你经营商业和当领导一样,用对人也是自己的明智的利益不受损之核心,不一定非的亲力亲为啊?专业的事一定得让最专业的人去做。当然你一定要知道谁是真正道上务实的眼力人,真正具备眼力的收藏研究圈子其实很小,这些人要败坏德性、违心的“打了眼”,就好比要了他们的命。收藏道上,玩到一定境界其实就是这样。不是真正这个道上的人,是自由的,可以随心所欲,也可以“胡说八道”,更可以“见缝插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1-12 08:43 , Processed in 0.0706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