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些学者和专家长期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没有真正去了解这些明代藩王贵族墓葬中除了出土青花瓷器,一起还出土什么?有没有前朝的其他瓷器和遗物?如果有我们就要慎重对待,如果没有,也得慎重对待,后朝埋藏前朝的陪葬物是很普遍的一个事实。在没有明文和相关证明的情况下,不能因为什么时间下葬的就认定是那个时期的。
: }0 p2 l! G/ C& [8 H
& |' s: p9 P# \/ u从历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明代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出土总量远远大于元代的墓葬的发现和出土总量。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反映出两个朝代因为墓葬习俗和元代蒙古贵族习俗的丧葬习惯(秘密埋葬草原,不留任何标记物)所导致数量相差悬殊的结果。明代立国之后,立即废除元代丧葬制度,基本恢复正统沿袭以来的土葬习俗,厚葬之风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浓重。$ P$ L" n/ `2 X% p* [7 r
2 C0 }7 }* m2 y! U) @$ N按照常理,洪武二年就开始烧制御窑瓷器,即:“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清蓝甫著《景德镇陶录》)这些数十处考古发掘的明代藩王贵族墓葬中应该出土相当数量的洪武本朝的瓷器。但却都出土了元青花纹饰风格的瓷器,洪武时期的官窑瓷器却很少发现(宋晟儿子宋琥和长孙宋铉夫人墓中各出土了一件洪武风格的釉里红松竹梅纹梅瓶。宋晟,开国大将,曾经在江西任过都督指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每个王朝基本都有忌讳,本朝生产的代表性器物(含官窑)不可以随葬,在一个朝代的初期基本是这样。明代丧葬礼俗严格规定了丧礼的规模,随葬物品的等级和数量。2 U9 c- a6 |; j, {0 h w f, J$ X' p& ]
0 I: M! y! y5 ^# n9 p《明史•礼志》又载:“洪武二年,敕葬开平王常遇春于钟山之阴,给明器九十事,纳之墓中。钲二,鼓四,红旗,拂子各二,红罗盖、鞍、笼各一,弓二,箭三,灶、釜、火炉各一,俱以木为之。水罐、甲、头盔、台盏、杓、壶、瓶、酒甕、唾壶、水盆、香炉各一,烛台二,香盒、香匙各一,香箸二,香匙箸瓶、茶钟、茶盏各一,箸二,匙二,匙箸瓶一,碗二,楪十二,橐二,俱以锡造,金裹之。班剑、牙仗各一,金裹立瓜、骨朵戟、响节各二,交椅、脚踏、马杌各一,诞马六,枪、剑、斧、弩、食桌、床、屏风、柱杖、箱、交床、香桌各一,凳二,俱以木为之。乐工十六,执仪伏二十四,控士六,女使十,青龙、白虎、硃雀、玄武神四,门神二,武士十,并以木造,各高一尺。杂物,翣六,璧一,筐、笥、楎、椸、衿、鞶各一,笣二,筲二,粮浆瓶二,油瓶一,纱厨、暖帐各一。束帛青三段,纁二段,每段长一丈八尺。后定制,公、侯九十事者准此行之。余以次减杀……。”按照明代礼制,瓷器又是必须在列的一个重要冥器项目,那怎么办?前朝的珍贵瓷器就是首选了。所以我们在上面有些明代藩王墓葬中发现了南宋的官窑瓷器,元代的瓷器在其中发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_+ Q. c+ A+ N, u+ Y6 a' x- h7 E
; l4 U2 Y7 B8 ~* E9 }. h9 S那么,元青花在明代初期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地位?以至于在明初藩王和贵族墓葬中多有发现?' T7 ] z! Q2 w9 U
1 U, j, X( n2 s; d7 r4 W" o其一元青花代表了元代瓷器的最高的工艺水平,虽然元代皇家看的很轻(蒙古根深蒂固崇尚金银器和文化修养所致),但这种瓷器已经成为国外中东(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国)、非洲(埃及、红海沿岸等国家)、中亚、东南亚等国家皇家贵族喜爱的上等器物,甚至成为其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估计就是今天中国人崇尚外国的法拉利、宾利、劳斯莱斯等跑车类似)。元代当时元青花在国外巨大的需求量和国内“有命则烧,无命则止”形成巨大的矛盾,使得元青花在元代中后期价值越来越高。这也反映了元青花是元代官控的特殊器物(皇家祭祀品、赏赐品、皇家贸供和随供品、佛教为主的供器、贵族用器等),并非大众流通商品,一部分除特殊公用器而外,大多应该属于官控的特殊商品。民窑自行流通的元青花数量因为原料的官控而非常有限。当然一旦元青花这种器物具有了特殊性,也就具有的特殊的商品性质。也就在私下具有了特殊的流通渠道。安徽与浮梁毗邻,也处于景德镇出航线上重要航段。加上浮梁许多窑工,匠人、绘师、商人多来自安徽,安徽历来来出土元青花比其他地区多也是这个因素所致。
0 F8 ?) D6 x6 r) d4 t- H 下载 (171.52 KB)! B* \1 ]) k. i/ a& f- A
2010-10-6 13:24% `/ G& w8 p+ a3 r
9 }) |8 |3 j; h2 g+ R0 ^5 }
! _, }5 x8 R' @8 o% N
高0.9、口径16.2、底径13.6厘米/ [9 V9 H6 [ Z: i; I m! \
盘心绘两组并蒂莲,口沿绘一圈卷草纹。运笔纤细,生动自然。整个画面布局规整,和谐秀美,似在宣纸上作画,颇有意趣。既体现了元瓷纹样的优美,也反映了元代人们的生活情趣。 其二,元青花瓷器在元代晚期已经具有特殊性,明朝开国的这些帝王将相在元代晚期都同处一个时代,自然有很深的认识和了解,自然知道元青花瓷器已经具有的特殊价值。在元末期的战争中作为缴获的战利品保留下来,这也符合常理。有人说:朱元璋非常痛恨元代统治,怎么可以再使用元代的重要物品?其实这只是一个侧面的表象,殊不知朱元璋部与元军将领察罕帖木儿部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暧昧的。察罕帖木儿是元廷悍将,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元朝得以暂时不亡,多赖察罕帖木儿支撑。察罕帖木儿趁山东各路豪强相互攻杀之机,挥兵东进,一路所向披靡,无可抵挡。面对气势强盛的察罕帖木儿,朱元璋于该年八月派遣使者,致书察罕帖木儿,要跟他拉拢关系。也有人认为,朱元璋遣使察罕帖木儿,可能曾经萌发过降元之意,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联络察罕帖木儿,不过是为了借通好来减缓他的军队对自己的压力。察罕帖木儿死后,其养子廓扩帖木儿继续统领义父的军队,仍然是支撑元朝统治的重要力量。朱元璋又故伎重演,致书廓扩帖木儿,与其通好,先后竟达七次之多。虽然廓扩帖木儿一直没有回应,但对朱元璋来说这一招还是多少收到了一点缓兵之计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有着非凡的自保能力和能伸能屈的随机应变力。私通元军的事都敢做,使用几个元朝值钱的青花瓷器算什么?确实不算什么。" T! N; X' y5 T4 }1 D! \
: G: d% P) i- v6 H( P" v: U& B* p, M& E4 @ v
明代开国大将汤和墓出土的元青花瓷器
. r; i3 K2 F: a1 ]3 M5 e, Q% }' `7 ^9 F3 a8 J
下载 (291.16 KB)
( s; J7 p1 ^# z' I- ^2010-10-6 13:39
1 ^7 f: r: h/ B3 n( t r6 p7 p) a; t3 S) t" c
" K+ o8 K/ L3 V! m7 p
$ C# Q, c0 ^7 C) L% x$ X" l
本人拍摄图片 下载 (211.34 KB)
9 D2 S) U$ v3 j! y2 Y2010-10-6 13:481 O, @& _8 Y w& d0 O
7 u& [4 C# N& C& Z0 B
) A$ I8 O; Z- g9 ` 网络图片/ V6 r$ \$ ], P x6 g, O
9 N/ `* i/ M5 w) N' q
青花是一种传统的釉下彩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这件埋藏地下650余年完好无损的青花瓷罐,造型浑圆俊秀,纹饰绚丽多姿。侈口直颈,斜肩鼓腹,肩腹交界处置对称双兽耳,下为矮圈足。通体绘有花纹六层。盖子绘莲瓣和金钱纹各一周,颈绘海浪纹,肩部饰连续的仰莲瓣纹,瓣纹中填绘杂宝。肩腹交界处绘二方连续花卉缠枝纹,腹部主题纹样为缠枝牡丹,以六朵盛开的牡丹大花为中心,枝叶缠绕其间,婉转多姿。下腹绘卷草和仰状莲瓣纹。通体纹饰富丽繁密,层次分明。青花色泽浓艳,釉面肥厚莹润。
. \1 p" S- I. K; `5 b 明初开国功臣汤和,安徽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同乡,一同起兵。他征战南北,战功卓著,死后追封东瓯王。遗憾的是其墓早年被盗,“文革”中又遭破坏,墓前石人、石马被砸。1973年11月,文物工作者在发掘该墓时,偌大的砖石墓内被捣碎打烂的陶瓷片随处可见,虽然清理出上百件精美文物,但都是一些小件。而令考古专家惊喜不已的是,这么一件大型青花带盖瓷罐竟然完好无损,未被盗走实乃不幸中之万幸。. q C4 r9 v4 q, `9 l5 N1 D
考古表明,古人死后把前代的遗物特别是生前享用的心爱之物放进墓内陪葬是常有的事。这件大型青花罐虽然出于明初墓葬,但无论从造型、纹饰、釉色特征上看,都具有元代后期的风格,属景德镇元代晚期产品无疑。
# F: {1 W X2 z9 Z- J & t: r& [5 [% a(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