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630|回复: 49

灭绝的史前海洋生物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1 23: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rilobite 于 2010-7-31 23:27 编辑
5 r4 b5 U0 n+ z' F* M2 x! u& V3 d4 t3 C
20070920143944830[1].jpg 9 E2 R  O% P3 p8 e; Y
5.3亿年前的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莫过于奇虾了。- O1 g8 a. z- Y$ [% u4 `; N, t

$ A) C5 m$ z9 l" a# A, [9 F  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它虽不善于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厘米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 v- M. d, ?" M4 ~1 d8 `9 g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920143953104[1].jpg & R$ ~. h& l( P( \3 }2 \5 |
 最完整的奇虾化石出现在帽天山的页岩中。( U! K( e# u5 v8 |* H2 F  R: B

1 T8 W. ?1 \! ^6 O& C  1992年帽天山北坡修筑公路,推土机推出了一个巨大的断面,给了奇虾化石被发现的机会。第一块标本在发现之初只有前附肢的末端露了出来。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周桂琴在野外当场就修理起来。当完整的一对前附肢和头部显露之际,她不禁兴奋得大喊起来。
, g) H+ `+ x' q0 d3 R(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1107102246666[1].jpg 20070920143956497[1].jpg
$ I# B" a2 W& _# ]# [8 c2 t第一块奇虾标本的现形,又引出了第三块完整奇虾的问世。其实,这“第三块”奇虾化石早在1990年就已被南古所的朱茂炎采集回来,但当初它怪异的形体让人迷惑,因而被冷落在办公室的托盘中将近2年。随着标本的修复,一个完整的凶猛的猎食者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0 O* q$ f  s( J6 C5 u

; @0 a# v: B. @4 ^/ A  奇虾的食谱可能包括其他的食肉动物。它那么大的身体,那么大的嘴巴,还有那样一对大的捕捉器官,可以捕食当时最大的活物,绝对不会只吃处于食物链最低位置的生物,因它爪太粗,抓取微小食物反而不是那么容易。9 h0 _- U) T" F( ?

  m' n. v2 |' I+ ?  \! C7 p  没有人会认为,在当时的海洋中,奇虾不是“适者”。它可以称得上是海洋中的“巨无霸”,处在食物链的顶端,能够轻而易举地猎获足够的食物,却没有其他生物可以威胁它的生存。但是,就像在陆地上曾经占统治地位的恐龙一样,奇虾也早已绝灭了。究竟它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永远从地球上消失的?这是又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D4 V8 @% Q4 C$ m" @$ b% p- A

1 }4 i8 x1 k8 l& e  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它虽不善于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公分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
" g: h/ A0 ]' x2 m- b. H
- B$ j6 W; V$ J: O2 _+ S& G  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其它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3 i7 f1 ^/ Q# E9 K  P6 g* V

9 n% L! U, _, e. O4 J% P; ]/ `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23: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920145921948[1].jpg . p' N. U3 A8 `, h. i8 X) j
die--noh--sook-uhs
" Y1 [3 v- n9 q; n
/ W5 t; ^3 I% E; v) D  名称含义:“恐怖的鳄鱼”  l+ t. {" `( D7 O' T' g" t; W$ @

# [7 b) D: _; }& A& Q' v2 T- u) R0 ~  时代:6500万年前
7 n1 O4 V, G8 ~  e' }+ M/ Q) s( ~5 m+ ^2 j! b% m$ T
  化石产地:北美洲西部
) a4 P  J# S: t/ w  ~: ^6 Q0 _: z/ t* u, k
  大小:体长15米* I" y4 @2 k1 J$ H0 {

: f' S% r- G: c0 ~  迄今最大的肉食动物之一,比与它同时代的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凶暴霸王龙还要长。它也许吃恐龙中生代的生物圈并非由恐龙完全主宰———6 D8 |- c; j/ t
5 D: W" p8 Q3 i8 z9 o
  不论是在普通大众的印象里,还是在古生物学家的心目中,恐龙都是距今亿万年前中生代当之无愧的地球霸主。但是,近日一支由12名古生物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在秘鲁北部的亚马孙河盆地却发现了身长可达13米,体重达9吨,体长如同一辆公共汽车一般的超级巨鳄。人们在挖掘出的各种恐龙骨骼化石上,包括异常凶狠、无敌于天下的霸王龙身上,都发现巨鳄留下的致命的伤痕。大约在1.1亿年前形成的白垩纪,巨鳄是当之无愧的“食肉动物之王”。
+ f1 ~" r/ ^  G) n7 r) i# Q6 u' d, {4 t2 Q
  秘鲁亚马孙流域发现13米长巨鳄化石。8 U! R% d* H& q' [$ }" _( E( L) o

+ \$ ]' k* o) A7 E  x& |  2005年夏天,一只由12名古生物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在秘鲁北部的亚马孙河盆地进行考察。当地林木繁茂,河流密布,空气异常闷热潮湿,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不过这样的环境却是古生物学家们眼中的“天堂”,各种古老的动植物都能在此处自由生长,呈现出一派生生不息的动人景象。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最著名的出产鳄鱼的地方,凶狠的钝鳄和宽吻鳄是那里的霸主。探险队小心翼翼地在林中穿巡,避免惊动那些可怕的邻居。# X3 g. h5 U  D! u( C

* A3 T" M! a3 \6 Q2 S! E  8月末的一天,探险队员在浓密的矮树丛下面发现几块形状异常的石头。经验丰富的考察队员经过仔细观察就马上判断出这是动物化石。随后,他们经过艰苦细致的发掘,从大约1.1亿年前形成的白垩纪河流沉积层中挖出了一些体积巨大的下颚化石、牙齿化石以及一些脊柱化石。这些古生物学家们面对所发现的巨大化石骨骼感到迷惑不解:它与以前任何所报道的恐龙化石都不相同,却与经常在身边穿梭鳄鱼的骨骼十分相似,但拼合起来的庞大身躯又无法令人相信它就是鳄鱼,因为与现代鳄鱼那3米多长的身躯相比,这种魔鬼般的家伙实在大得惊人。8 N7 @' }+ n: v3 K. K4 N; ~

% l; I: u7 l, m  探险队还用这些化石拼出了鳄鱼头骨:长1.3米、牙齿就有5厘米长。根据鳄鱼的头与身长比例,古生物学家们推测,这条巨鳄的身长可达13米,体宽2.5米,是现代最大鳄鱼的10到15倍,体重达9吨,比凶猛的霸王龙还要重1吨。而且这条鳄鱼的牙齿丝毫没有老化的现象,估计它还应能继续生长,直到16至20多米长。因为爬行动物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几乎是可以无限增加。
6 N8 q3 ~4 j( `- a
' |5 p+ p, V8 \! X% ^% X  超级巨鳄是残忍的杀手,它能撕碎霸王龙的身体。
; ?% P9 E, Q) I7 Z0 h1 P. i' f4 v" B3 A  r% X  c" a+ W+ V
  探险队负责人秘鲁国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者洛道尔夫·萨拉斯9月9日向媒体介绍了此次发现。他说,不论是从超级巨鳄的体型上看,还是从其生理结构来看,这个大家伙都是个残忍的杀手。它强大有力的跨骨,甩一下尾巴能够产生数万磅的冲击力。巨鳄窄且长的嘴内分布着大小100多颗锋利的獠牙,并有咬合严密的深复牙(即上门牙和犬牙过分突出于下牙),足以撕碎体型硕大的霸王龙和巨型乌龟。它们的鼻孔和眼睛突出于面部。和今天的印度鳄一样,它在水中猎食的时候可以将巨大的身体隐藏水中,但眼睛部位却正好浮在水面上,随时观察岸边的猎物。
+ ^3 w+ N2 V" ~# V9 w
6 L* Q3 W  ^: Q3 e4 b! j' f  萨拉斯还表示,在亚马孙森林的这项珍贵发现应该能证明,现在的亚马孙丛林曾经是内海,或许跟加勒比海相连。他还给大家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13米长的巨大鳄鱼隐藏在巨大的湖泊边,虎视眈眈,蓄势待发。一群恐龙正小心翼翼地在旁边喝水。突然,巨鳄张开双颚,迅猛地扑向猎物,锐利的巨齿瞬间刺透了恐龙坚硬的皮肤……/ D# c. _& s1 p8 H) U( f- ^+ L; R
巨鳄化石在世界各地曾被多次发现。* j! g3 Y3 ]0 ?4 ~/ Y# \. ?

. I1 `2 |$ ?9 c& J# C- Y9 T/ A% \  此前,在世界各地也不断发现各种巨鳄存在的证据。1892年,人们挖掘出一些巨大的骨骼碎片和牙齿,经专家论证认为这是一种相当恐怖的巨型鳄鱼化石,后来将这种鳄鱼命名为“恐鳄”。科学家们还在恐鳄化石附近发现了许多鸭嘴龙的骨骼化石,有些骨骼上面还带着伤痕。有的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些伤痕极有可能是“恐鳄”所赐。食草的鸭嘴龙身高可达9米多,推测体重可达12吨,是一般恐鳄的两倍。然而在7500万年前,当这些庞大的鸭嘴龙来到沼泽岸边找水喝时,竟还是会被比自己小得多的恐鳄咬翻在地、生吞活剥,这种场景真令人感到非常恐惧。
# o5 F/ _4 m  f/ |9 i
; I, V3 n& P9 g* {  1997年到2000年间,在非洲撒哈拉“伽都法噢瓦”地区,意思是“骆驼也害怕进去的地方”,古生物学家们搜集了重达20吨的化石,其中包括几块约1.8米长的完整古鳄头骨及大量脊椎、肢骨和鳞甲片化石,足以构成一个古鳄鱼完整骨架的一半。面对拼装出的化石个体,人们目瞪口呆:这种鳄体长如同一辆公共汽车,从头到尾长达12米多,估计体重超过8吨。“血盆大口”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嘴,因为光它的嘴就长达1.8米,里面生着100多颗匕首似的獠牙。探险队的古生物学家将这种鳄鱼命名为萨科苏克斯,即“食肉动物之王”。这只巨鳄从头到尾都覆盖有坚硬的鳞甲片,每片鳞甲直径约30厘米,并和树木一样长有年轮。古生物学家们仔细地数了数巨鳄鳞片上的年轮,推算出它的平均年龄应该是50至60岁。
- {) r$ M* M3 `  p: d3 Y, r! K4 p  a# s( W
  他们认为,这只绝对恐怖的巨型爬行动物生活在中生代白垩纪中期,距今1.1亿年至9000万年间,但它并不是现代鳄鱼的直系祖先,而只是近亲。现代鳄目动物的雏形出现于2.3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晚期,随后分化成了许多种类。在侏罗纪早期,它们分化成完全不同的两支,一支在水中,一支在陆地。. a% V, G1 H" `4 D" u4 R( T3 R

- |0 u8 e* G5 @$ ]7 [  巨鳄化石对生物进化史研究有独特的价值。
7 x) V1 [. K$ G, M* R& y+ a4 \+ R8 Q- w/ t
  美国哥伦比亚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戴维·斯科威默尔认为:超级巨鳄化石可以说是地球史前生物考古史上稍逊于恐龙化石的发现。这一重大的发现弥补了地球生物进化史上鳄类的一段历史空白,有助于帮助人类对地球生物的进化史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 X  u) {3 m! }( D" E' }+ z/ H( S* u: a
  美国古生物学家保罗·赛罗诺指出,人们还曾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陆续发现过一些与超级巨鳄体形不相上下的巨型鳄鱼,这说明巨型鳄鱼不仅曾与恐龙同时存在,还延续到恐龙已经绝迹的新生代。巨型鳄类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中曾多次出现,有力证明了生物生态和进化的多样性。还有专家认为,这几种史前巨鳄化石的发现,向传统的古生物观念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挑战———中生代的生物圈是否真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由恐龙完全主宰。从发掘的化石来看,鳄鱼不仅能够与恐龙同时存在,而且似乎比恐龙还要凶猛,更有甚者它还能躲过白垩纪末期万物灭绝的大劫难,也许它才是地球真正的统治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920145420455[1].jpg 2 T# q3 W5 @. s; q3 G; N0 A
拉丁文名:Sarcosuchusimperator(帝王鳄)
* U: q7 Y* K3 `; D$ ^9 m9 X! K
& }+ o- d9 u1 T: G. B  体长:12米
$ y' f8 _, i$ a) F' z& C
. s% ?7 U' ]3 D, j; k  体重:11吨* M  q1 U8 }9 d3 M3 P

6 k0 v: D' J- E2 R  食物:肉食
4 }5 e0 u/ H& |
7 i! `) e/ W7 c" d6 j  生存年代:白垩纪早期2 a; V/ B; Z5 l3 r- U
3 a, {, S$ ~1 t7 A# l
  生存地点:非洲海洋* J7 e" f9 {: E' }5 P, x7 V
* ^- Q# S! L& O
  种类:鳄鱼类  n' f% ]$ C; `$ u2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920145422516[1].jpg 2 D! u% w+ H! |: W
 来历:
/ [4 z" b& h* q! u- Z
: _/ U7 t0 n" f0 b/ M" n  帝鳄又称肌鳄[Sarcosuchusimperator],“Sarcosuchusimperator”或“fleshcrocodileemperor”的拉丁文名:“肌肉-鳄鱼-皇帝”。故称为帝鳄。1 x- p0 |+ X- Z. ?4 N6 r

0 ~' N2 E( B* s  帝鳄[Sarcosuchusimperator]发音为(SARK-oh-SOOK-us)- p5 W" X, h6 p+ t, i

1 C0 F5 K  V  R) e$ R6 b# S! ~  古超级鳄鱼迷底揭开!长达十二米长的帝鳄于本星期四[2001年10月24号]在美国《科学》上正式公布!以前传说中非洲海岸宰杀场的主角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4 V8 `' z* f; n- Z3 v7 \2 l' y3 I% n
  古生物学家认为,帝鳄可能长达40英尺(12米),重达10公吨(11吨),年龄大约是50~60年,生活在1亿1000万年以前白垩纪前期,发现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的恐龙猎人——保罗-塞利诺[PaulSereno]。他说:“这次公布的资料是我们去年在非洲中西部尼日尔沙漠发现的,帝鳄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鳄鱼化石,意义十分重大,最早的发现是在1964年。”9 p! _7 r6 }! g

" R! u& r3 }2 i* E  }5 l( [% G! T  这个帝鳄报告是根据其脑袋化石和百分之五十的骨骼推测出来的,帝鳄有一个细长的脑袋,大约6英尺长(1.8米),支撑着被镶嵌一百颗以上的牙齿的下颌。帝鳄的前颌很有杀伤力坚固,尖细,而且有力道强大的门牙——线一把锁锁住上下颌!这是多么奇妙的设计!塞利诺惊叹不已的说,这是他所见过的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构造。
0 G5 O3 ?" J3 g
" P8 ?! K8 \6 e& N  那么帝鳄的食物是什么呢?塞利诺推测它和现生的短吻鳄的捕食方式应该是差不多的,现在在非洲的河中居住的现代鳄鱼通常捕抓牛羚和斑马——先把他们拖进水里淹死,然后再慢慢撕碎吞噬。在白垩纪前期,一些小型哺乳类,中型恐龙常常是帝鳄的腹中之物。当它们在河边喝水,帝鳄便急速出击,用一百多颗牙齿插入被捕食的动物。1 l) I& e! q) v- V& c* Q1 Z
9 I/ c, t) [/ h. ~+ U
  帝鳄还有一个很独到的构造,能使它长时间生活在海岸边——帝鳄的眼窝底部朝上转,这样能大量增加目视范围。
( M, c& c. E: E+ d9 |9 z1 @' s1 Z; R+ u( |$ ^3 Y$ ^+ n
  这一次的发现还牵动了对化石年龄的研究,帝鳄的腿或胫部有一些“growthrings”我们翻译为“成长环”,帝鳄的成长环有四十多圈,所以保罗推测它的年龄大约是50~60年。
* Y: A+ S8 P6 O' g* G/ S2 R
) b1 s. a  b$ L3 T  新华网10月30日电最新的古生物考察发现,在距今约1.1亿年以前,恐龙并非地球上唯一的统治者。8 y. s0 w# n% T( ?$ T* [6 d) C
$ [7 o' z) t+ ^7 i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最近在尼日尔的泰内雷沙漠发掘到一具巨型鳄鱼的化石。这种鳄鱼的学名叫“Sarcosuchus”,就是“鳄鱼之王”的意思。与此同时,这些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这只生存在水中的鳄鱼堪称为“庞然大物”。它长约12米,重达10吨,比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最大鳄鱼还要大10-15倍。而且,这只鳄鱼与恐龙同处一个时期——白垩纪,是当时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之一。更让研究人员吃惊的是,这样的鳄鱼在恐龙横行的远古时代,有时竟捕食恐龙为餐。那么,它是如何来捕食恐龙的呢?
* c  K+ ^/ ?% \- N& L
% Y+ G$ A! B3 E( M% ~; ~  研究人员发现,与许多生活在浅海中的古代鳄鱼不同,这种爬行类鳄鱼以河流为家。当时,陆地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无数河流纵横交错,遍布其间。而这种鳄鱼就栖息在这些宽阔的河流中。每当恐龙感到饥渴,到河边饮水时,就是鳄鱼捕杀恐龙的最好时机。
! n- m" M" q. ]) A/ T  ]) A7 `. w
  这类鳄鱼之所以能捕食恐龙,主要因为它有着非常特殊的身体构造。它的鼻子末端长着一个巨大的、球根状的突起,突起里面有一个空腔。这使它的嗅觉异常灵敏,并能发出奇异的声音。而且,这种超级鳄鱼的牙齿也非同一般。与一般以鱼类为生的动物相比,它的下颌牙不仅与上颌牙互相交错,而且能精确无误的嵌入其中。在100多颗牙齿当中,一排门牙能咬碎骨头,撕裂像恐龙一样巨大的猎物。此外,它的眼睛也难以理解地向上翘起。6 C& i- m6 `- q8 z2 V1 w

7 E" |& P. {3 B& b4 N7 |6 P7 ~  每当恐龙到河边喝水的时候,鳄鱼就把十几吨重的身体藏在水下,水面上只露一双眼睛。然后,它慢慢接近猎物,伺机发动突然袭击。用这种方法,许多恐龙转瞬之间就成为它的盘中美餐,有时,巨型恐龙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厄运。% q9 \9 D# u1 q- ~: H* t

& E5 O& a% _5 |! S, M+ r: Z# y2 p  除此之外,鳄鱼的皮肤上还长有一层片状骨质“铠甲”。这些“铠甲”不仅像树的年轮一样标志着鳄鱼的年龄,而且能保护鳄鱼在捕食猎物时免受伤害。事实上,早在1964年,法国科学家就曾在尼日尔挖掘到一块此类鳄鱼的头盖骨化石。之后,由保罗·塞雷诺率领的芝加哥大学的考古队也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挖掘到一些类似的化石。但这些残缺的化石仅仅提示研究人员——这样的鳄鱼有可能存在。而最近的发现则表明,此类鳄鱼可能就是生物史上最大的鳄鱼。
5 P, ?6 h3 K  k+ u" [, u) {: f2 c7 Q
& Z* ?. E. L5 Y3 O+ ^  正如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雷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当时,这种鳄鱼势力非常强大,很可能就是使恐龙做恶梦的那类东西。- Z7 L" D0 [% ^' `! W! h%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920144902717[1].jpg
$ \  l7 {9 Z+ H; ]# E; Q6 r& t' n在动物分类学上,三叶虫属于脊椎动物门、三叶虫纲。它们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到寒武纪晚期时发展到顶点。此后,三叶虫从极盛的高峰走向衰退,延续到二叠纪末期时绝灭,没有进入中生代。三叶虫在整个古生代3亿多年的漫长地质历程中生生不息,繁衍出了众多的类群和巨大的数量,总计有1500多个属,1万多个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920144908791[1].jpg $ v/ b# b! S& `5 g
三叶虫的形状大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个体大小相差却很悬殊。发现于葡萄牙奥陶纪地层中的乌拉裂肋虫是最大的三叶虫之一,长达70厘米。而古盘虫、球接子之类的微小三叶虫却只有不到6毫米。常见的三叶虫一般长度都在3到10厘米,宽度在1到3厘米。超过20厘米的就算大型的了。在中国昆明寒武纪早期地层中曾经发现过长度为30厘米的莱得利基虫。* e4 x1 E: l0 T4 H# [- U" D( w

/ c1 z) G) {+ X" y1 n* ^: y  三叶虫化石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因而对划分地层非常重要。但同时,许多三叶虫的属种又具有地方性特色,因而它们又对划分当时的海域分区,进而恢复当时的生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意义。* N# D1 c4 M* t8 ^# P

9 i! @5 g3 {% p) N2 F9 I3 h  三叶虫生活的年代距今虽然遥远,但是科学家对它的形态、构造等特征的了解是相当充分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三叶虫身体表面披有坚固的甲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多次脱壳生长,所以它们在地层中遗留下的化石数量比其他生物要多;其次,寒武纪海洋中很少有比三叶虫更大、更凶暴的动物和它生活在一起,因此它们能够迅速繁衍,广泛分布;此外,三叶虫化石大多保存在质地细致的石灰岩或页岩中,因此,不仅外壳的特征能够被观察得很清楚,而且有时其内部构造也能被看得很清晰。
% e8 M4 W: ~% V: i, V
7 B* Z) K, }/ U& S% @; g( z/ p  三叶虫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它的背壳构造,其头部中央有一个突起的“头鞍”,可能是安置脑的处所。头鞍的表面有的光滑无饰,有的瘤斑点缀,还有的具有为数不等的横沟。这些横沟被称为“头鞍沟”。头鞍两侧,一般有成对的眼睛。沿眼睛的前后有一条沟,称为“面线”,这是三叶虫成长过程中借以脱壳钻出身体的地方。头部腹面的前端有一对分节的触须,既是行动器官,又是感觉器官。触须的后面是摄食的口,通常盖着“唇瓣”。口两侧有许多细小而分节的行动器官——附肢,附肢上有细密的纤毛,大概可以起到呼吸的作用。1 ^" e9 A0 K; K( Z) l" Y

9 W% \* a3 |" l  三叶虫的胸部分节,多者达十几节,少者只分两节。各节之间以覆瓦状(即像房顶的瓦片一样一片覆叠在另一片的上面)关联起来,便于卷曲活动。三叶虫腹面两侧有为数众多的分节附肢,附肢上具有纤毛,因此这些附肢也兼负行动和呼吸之用。三叶虫的尾部和胸部一样,纵向上分为中轴及其两侧的肋叶部,其形态多样;尾部的边缘有的带刺,有的不带刺。
8 E# K4 B4 i$ X' G3 W& ?
8 Z! f: {4 d, x2 t& Z6 W  三叶虫的生活习性是多种多样的,化石中最多的一类是保存在石灰岩或页岩中,可见当时它们大多生活在浅海底或游移于淤泥之上。它们有的稍能游泳,有的随水漂流。志留纪中期的齿虫类,整个身体几乎被密密的长刺包围,这些长刺对于它们在水里游泳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推进器,因此可以推测它们是游泳的能手;同时,这些长刺也是抵御天敌的有效武器。这种类型的三叶虫主要是出现于奥陶纪到泥盆纪时期,当时与它共生的鹦鹉螺类、板足鲎类和鱼类都是三叶虫的劲敌,如果三叶虫不增强它的游泳能力和御敌的武器,它们怎样在那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继续生存繁衍呢?: e0 |3 T* u1 y, G( u1 }( B6 J
" ~; r% q' }' Y  V, [
  奥陶纪的某些三叶虫,如宝石虫、斜视虫、隐头虫等还发展了卷曲的能力,它们的头部和尾部可以完全紧接在一起,仅将背部的硬壳暴露在外;它们还可以钻进淤泥以保护其柔软的腹部器官,这样,一方面便于御敌,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类似于尺蠖那样的伸曲的方式推动身体前进。2 ~; u7 \+ i8 g% l

5 N0 a' ?  A5 p8 F0 o2 r' J  M3 g, F  对于三叶虫的个体发育过程,科学家通常是通过采集同一层位中同一种个体的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来研究的。三叶虫的个体发育,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幼年期、中年期和成年期。幼年期虫体头部和尾部尚不分明,也没有胸节,直径大约为0.24-1.3毫米。中年期虫体头部和尾部已经分开,胸节也已经发育,但是节数比成年期少一节。成年期虫体的胸部与尾部节数增加到了极限,虫体增大,壳上的刺、瘤等附加物均出现了。1 K2 [" \- l% V' g; a" R& ~
& U8 Y- d: N$ I/ r" ?6 P9 ~
  三叶虫自从在寒武纪早期出现以后,在整个系统演化中各部主要构造特点也逐渐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规律主要有下列几方面:1、头鞍形态的变化:寒武纪早期的原始三叶虫的头鞍形态多为长圆锥形,凸起也不显著。往后到了寒武纪中期以后,头鞍逐渐缩短,两侧趋向平行,成为圆柱形,甚至有的成为了球形。到了寒武纪晚期及以后的三叶虫,甚至头鞍与其两侧的颊部分界也不清楚了。2、面线后支所在位置的变化:早期三叶虫的面线后支(即眼睛之后的那段面线)终点常与头部的后边缘或两颊角相交;往后到了奥陶纪以后的类型,则常与头部的两旁侧缘上相交。3、眼的变化:某些三叶虫的眼睛。早期是新月形的,随后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另一类复眼比较发达的三叶虫,眼睛则由小变大,最后会出现眼柄,眼睛则长在高高耸起的眼柄顶端上。志留纪的许多三叶虫就属于这一类。4、身体周围长刺的变化:寒武纪和奥陶纪的三叶虫很少长刺,而志留纪及其以后的类型长刺较为多见,而且刺比以前的也更加复杂。5、胸节由多变少,尾部由小变大,头鞍上的横沟由多到少等等趋势也在许多类型的三叶虫中显示出来。! `. I9 j6 W0 K: `1 ?7 Y
人们都知道,三叶虫是一种六亿年前生活在古生代浅海中的甲壳类动物,在二亿八千万午前已经绝种。而人类,在三叶虫早已灭绝了二亿多年之后的二百万年才出现。人类生活的年代,与三叶出的时代相差二亿七千多万年,而人类穿上鞋子的历史最多只有三四千年。如果有一只皮鞋踩在在三叶虫上,那一定会使全世界的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惊得日瞪口呆。
9 |$ Q" j# l# ^7 x6 X& B3 B# h* @5 P3 C
  然而,这样令人难以设想的怪事竟然发生了!! e" _9 @( |" W

  G# ?3 Y) \% N8 K5 n  1968年6月,美国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前往犹他州的羚羊泉搜集化石。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以及他的朋友谢普夫妇和他们的女儿。他们找到了几个三叶虫化石后,米斯特用锤子敲开一块4厘米厚的石头时,那块石头竟然像书本一样打开,奇迹出现了「一只几乎完整无缺的三叶虫化石上,非常清晰地踩著一只人类的脚印,而那个人竟然穿著皮鞋!: H! {0 i7 |  P
; N" {* E) ~& _7 l' [5 u4 @: e3 x
  这只皮鞋印长28厘米,宽8.5厘米。当时似乎正踩著一只活的三叶虫,鞋跟比鞋底的印迹稍深,正如现今一般人的鞋印一样,惊奇万分的米斯特把这个化石拿给犹他州大学的柯克教授观看。柯克建议他去找地质学家检验。由于一时找不到适当的检验者,米斯特便在当地的《德西乐新闻报》上发表了这则消息和他的照片。很快,这个消息便传遍了美国,并在众多国家的科学家中引起了轰动。犹他州大学的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麦迪逊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 A% _4 L& B9 ?% A# f7 u  D5 S
) a5 D* L2 B9 v  六亿年以前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或其它兽类.那么,在连脊椎动物还没有之前,有什么似人动物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 Z0 X/ ~6 {3 q( g% F) i5 E
( w0 b( r8 t( T1 \2 R2 o6 N
  后来的检验证明,发现脚印的岩石确实属于寒武纪的年代。看过这个化石的柯克教授认为,三叶虫与那个穿著皮鞋的人很可能是同时代生存的。! A" X5 i6 M8 H6 R2 f8 M
) s8 N' Z) Z( m8 r- E
  1968年7月20日,一位来自阿里桑那州的地理学顾问克利夫德.伯帝克博士对AntelopeSpring进行了考察。他很快就在一床页岩上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足印。他说:足印有六英寸长,脚趾分开,好象从来没有穿过鞋,因为鞋会使脚趾紧密。脚弓的痕迹不明显,大脚趾也不突出。足印交呈两位地理学家和一位古生物学家。其中一位地理学家同意这是人的脚印,但古生物学家认为没有任何生物因素介于其中。伯帝克博士坚持他的观点:
+ B9 F7 S0 R- m8 M  h; {4 |
! C( j) {! N. F4 W! Q7 s  足印在被发现之前,岩石恰巧经脚趾前部断裂,显现出清晰的致密层面,脚趾处可见层面凹陷,表明有重物压过泥土。6 i% Y- y' t, d! h3 ~
# \1 e% z4 K" D: w: t3 y( P; J
  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系统的教育工作者丁.比特先生声称,他已在AntilopeSpring发现另外两块穿鞋足印。据库克教授说,没有三叶虫被踩,但有一片三叶虫被发现位于足印附近的同一块岩石里,表明这种小型海洋生物与穿凉鞋的漫游者可能处于同一时代。& m. Y& m. V/ A3 S) ~- X0 g  y

( W9 q+ f" r/ X- `  这个化石的存在,使人类的历史年代成了不解之谜,如果所现非虚,那么它将是3亿到6亿年前所为,这已足够推翻所有传统的人类与地理进化学说,或者证明曾经有穿鞋的两足动物访问过地球。相信有外星人的人们说,这是某个来臼其它星球上的穿著皮鞋的二足智慧生物留下的。这种说法当然还缺乏足够的证据,但又有谁能回答,这脚印到底是谁留下的呢?
* i2 k+ v6 f  p% p6 ?9 M* n& y( j7 h# y5 c- s. S1 _/ e
  距今l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被认为是可考历史中确实存在的地球人,而化石证据告诉人们,人类的祖先早出现于300万年前。有报道表明,在距今5亿多年前的地层里发现人的脚印。
0 f  @# {, r8 @/ g2 \1 J  I/ K$ ^8 j" E' Y9 z; p+ H( l
  1968年,隶属于美国哈奎尔兹公司的科学家W.J.曼斯特,在犹他州西部的羚羊镇采集岩石时,当他割开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寒武纪地层时,里面发现了一个脚印,脚印长25厘米,脚趾部分宽约8厘米,脚后跟部分宽约7厘米,脚后跟部分下凹1.5厘米。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个脚印下,有三叶虫被踩踏的痕迹。" z: F+ T, [6 t8 T, s4 _  i

) N- S, X4 E! u1 }0 C7 f7 H6 }5 l/ b3 V  1984年,在英国的冬米亚湖附近,在5.4亿年前的奥陶纪地层,也发现了一个如浮雕一样的脚印。. y9 S6 ]. U) C' H8 @! T3 o5 u

6 v( P9 F& f6 u3 w7 W2 u4 _3 N  1987年,在美国圣路易士距今2.3亿年前的地层里,发现了一个裸足脚印:五个脚趾及脚弓清晰可见。; P. H/ |/ q/ i# v3 |2 E3 w( d

8 B1 Y6 ^7 T$ M" H/ x! Z* l  2.3亿年前的地层中遗留明显的裸足脚印,是个长约45厘米的大脚。: a7 C% S3 z2 i7 @
. [2 \8 z8 b# N1 s# C
  还有一些应该不属于现今人类的脚印:在美国的内华达州的蛋白石矿山,发现了超小型的脚印,它出现在蛋白石的原石里,长仅约3.8厘米,比人类婴儿的脚还小,莫非这个脚印是不知什么时代造访地球的外星人所有?. t7 z- w# Y5 ?2 e! W; i7 ?) }

+ i, R4 |3 m: I  ]- G# ?7 F+ B: e  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帕卡斯巴库近郊,发现了长约36厘米的完整足迹;在美国堪萨斯州巴克斯塔矿区的砂岩中,则发现了长约90厘米的巨型脚印。0 m8 ~. X  E$ f, U' y2 k. b& v
1 f6 k3 N( K# Q: S" Y" {6 `1 L" b
  上述这些脚印,都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碳14测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脚印最近的也是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的,而且,排除了人工塑造的可能。
8 A& x5 }4 C1 G4 W  Y7 P
2 E; Q% f( e% S1 e& C" n7 y+ g  就人类已知的知识来说,这些脚印的主人应该是人。: \: G( U( j1 C

+ ?0 U# [$ q0 M5 L+ H  问题是,如前所述,我们人类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是数百万年前的事。而在数亿年前,人类应该没有出现,也没有出现过跟人类足迹类似的大型动物,不是化石已经证实的哺乳类、爬行类动物遗留下来的。0 u. @  A$ G- F- n* j  m
$ {$ s0 k& M3 K  K7 ?+ K
  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例地层中的脚印被报道,且均为严肃的科学杂志。
9 ^2 L/ P/ g  P* |' d: }9 x. E- _  {, Q6 M
  但这些脚印大都是存在于三叶虫生存的年代。如果是人为塑造的话,他们是怎样将雕做好的脚印刻在岩石上再埋人地层深处呢?这不仅需要花费骇人的费用,还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A- A! `; d* ]' s
& f) _! Z1 D4 Y. E) m" [3 M& q
  结论大概只有一个:在大约数亿年前,地球上已经有长著类似人类的脚,有的甚至穿著可能的鞋子,用双足直立行走的大型或巨型生物。
  j8 e3 q3 W. [/ i+ @5 ]6 n: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2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好帖~大开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3: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920143544328[1].jpg
9 {- ~7 z& Q; B1 y$ Z: _长距离游泳者-古海龟
) m% Y! a+ l( i& Z2 H( Z杂食,最大4.6米长
+ g7 i* J$ n! Q! {4 ]
' t7 [$ Y& k& y! E  生存时代: 7500万-6500万年前 , o; Z# a( k- u7 i8 A. \& ]
古海龟是个慢性子,它的大多数食物都漂动在海平面附近。它除了在海床上冬眠外,几乎不需要深潜。它是一种什么都吃的动物,清扫漂浮的鱼、水母、腐肉和植物。它锋利而强大的喙可以咬开有壳的动物,比如菊石。古海龟巨大的鳍暗示它是一种悠游于开阔大洋中的长距离游泳者,但它绝不会孤独,它那巨大的尺寸不仅吸引着成群的幼年鱼类,还吸引了藤壶和寄生虫。尽管古海龟尺寸巨大,但它无法把头和鳍状肢缩回骨质的外壳加以保护,因此对大型掠食者来说还是一种易得手的猎物。就像现代的海龟,它在黑暗的掩护下到沙滩上产卵并将卵掩埋。它最近的活着的亲戚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海龟——棱皮龟
% R0 |$ Y2 Z; ~5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4 13:16 , Processed in 0.09973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