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旧石器时代之后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中石器时代(这个阶段人们发明了弓箭,但不会制造陶器),就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父系氏族社会和军事民主主义时期。新石器时期的物质文化主要成就: 1、学会了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特征性遗物。早期磨制石器比较少,往往只磨刃部。后来通体磨光的石器增多,有些石器的钻孔是便于系绳或安柄。钻孔的方法 开始是用燧石钻,后用管钻,在加工石材方面出现了切割方法。最常见的器类是斧(双面刃)、锛(单面刃)、凿、镞(箭头)。从事农业的地区,收割用的刀和翻地用的 铲很发达。石刀开始是两侧打缺口,便于用绳子缠到手指间使用,后发展带穿孔的,进一步发展为装柄用的石镰。在渔猎发达的地区,常见石矛和打击大鱼用的环状石器。 磨谷用的磨盘还可以用来磨碎野生植物的籽粒。新石器时代有大量“细石器”(细石器是一种个体细小,在石材选择和制作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色的石器,原料以石英系统 的造岩矿物为主,包括玉髓、水晶、玛瑙、碧石、蛋白石和燧石等,这种原料韧性强,硬度高,色泽美丽,一般用间接打制法,即先将石核打出台面,垫上木棒或骨棒,打 下形状规整的小石片,便可得到完美的细长石片。有的直接使用,有的还须进行第二步加工。种类一般有刮削器、尖状器、刀、锥和镞,许多石片镶嵌在骨木柄上成为刀或 矛等。在考古学上,往往把以细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文化称为“细石器文化”)。 2、发明了陶器:早期大约是妇女制造的,主要方法是手捏和泥条盘筑,还有利用模子来成型的,后逐步由慢轮修整理(把已经成型的陶坯放在叫做“陶轮”的可以转动的木 园盘上,在转动中修整器坯的口沿部分,特点是口沿内外会有一道一道平行的擦痕)加工发展到快轮(把陶泥坯料放在快速转动的陶轮上,制造园形陶器。陶器成型后,通 常用细绳把陶器底部和陶轮勒开。特点是形状规整,内外壁都有清楚的平行纹路,器底有细绳勒过时留下的痕迹)生产。陶器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生活用具。陶器的形制和 花纹富于变化,常作为划分时期和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尺。 3、开始了谷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黄河流域种植了小米,长江流域种植了水稻;家畜最多的猪,其次有少量的羊、狗和牛等。 二、陶器及其他生产工具 陶器的烧制:早期是露天烧制的,火侯底,受热不均匀,表面颜色不一,胎壁断面可看出没有烧透的夹心。后发明了陶窑,经过窑烧的陶器,颜色均匀;后发展到在高温中 密封窑顶,并从窑顶上渗水入窑,颜色由红色变为灰色。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陶色的规律都由不均匀到均匀、由红变灰。不过在北方草原和东北森林中的一些民族到很晚的时期还用露天烧陶,陶色呈现红褐、灰褐、黑褐等。 陶器的装饰: 为使陶器结实耐用,在陶器成型后,用“拍子”拍打外壁。拍子一般用木制,也有陶制的,它的表面缠有绳子或刻有槽沟。如绳纹,兰纹,方格纹多在制造过程中用拍子拍 打出来的痕迹。 1、磨光陶:陶坯未干透时,压抹器表,使它光滑,烧成后器表发亮; 2、陶衣:在陶坯上施加一薄层特殊的泥浆后再烧制 3、彩陶:在陶坯上画出黑色花纹或彩色花纹再烧制 4、黑陶:在烧陶过程中,采用渗炭的方法,烧成的陶器成纯黑色 5、附加堆纹:在陶器表面附泥条、泥饼 6、在陶器表面按压或刻划各种花纹,此类叫法不统一,有以按印、刻划的工具称呼如“指甲纹”;有从纹饰本身特征来称呼,如弦纹、圆窝纹;有以纹饰结构来称呼如之字纹、三角纹 常见陶器的种类和形状: 1、炊器:圜底的叫釜;有三条实心腿的叫鼎(煮肉类食物的),鬲有三个空心的足,平底的叫斝;底部有孔,用来蒸食品的叫甑,甑和鬲合在一起叫甗.用夹砂罐做炊器,还有各种开头的陶灶. 2、汲水器:专用的有小口尖底瓶、背水壶等 3、饮食器和储存器:饮食器有碗、缽、杯、豆。豆有高座,杯的形式多。储存器的定名没有统一标准。 4、酒器:有流、有耳、有三个空足的叫鬶,有管状流的叫盉,细长的杯叫觚 庙底沟类型以双唇口尖底瓶、植物花纹图案的彩陶为主要特征;半坡类型以葫芦口(杯口)尖底瓶和鱼纹彩陶盆为主要特征。 其化生产工具:旧石器时代后其就出现了骨、角工具,到新石器时代很流行,并普遍采用磨制术,常见的是锥和针。鱼镖和鱼钩多用骨制,蚌刀、蚌镰、纺线用的陶纺轮和 渔网上用的陶网坠。石骨角蚌器一直延续到商周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