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二 于 2013-5-14 14:04 编辑
/ [& t' t0 |- z' T7 n% H
" T& Q/ B: \ f论南方出水石器上手心得
. f; F( _! z8 w, |% ]3 W2 @ 手感不仅可以验证、补充、丰富观感和判断,甚至可以修正、矫正、否定观感得出的结论。图片上看得不够深入的地方,可以通过上手再仔细观摩、考究。 首先:整体感知石器 ~2 R% d& ~. S C" ^3 C% Y% Q# {, e
石器一上手,首先要结合各个角度的触感、观感,得出一个整体的感知。 1、折光程度,主要观察反光处和背光处的过度是否柔和、平缓,真货的反光总是显得凝而不聚,散而有度; 2、器型是否古朴、老拙,符合远古时代的社会环境、时代特征; 3、凹陷处存在细微自然的变化,假货往往显得空洞无变化,显得异常规则。
4 x7 A# @, D* p$ w/ I 其次:石器的新旧感
1 j4 K$ L3 }2 M) o w: l 新旧感不仅可以通过眼睛来审视,还可以通过触摸的手感来判别。假石器的手感光滑如新,无遮无拦,一滑到底,触感生硬呆板;年代久远的石器因为在水中浸泡时日长久,皮质、棱角都出现了变化,手感似顺还留,似滑还滞, 第三:凹凸感
/ N* }) p6 h5 \ 石器因为长久被水流冲蚀,有水中矿物质的化合作用下,有的不仅颜色发生变化(如玉石.器),表面还会生成坑坑洼洼的细小凹陷(俗称“蚁口”“蚁坑”“沙眼”),而石质较坚硬的地方,在其他部分陷下去后,显得凸了起来。因这些细小的凹凸分布无序、无规则,手感能够轻微地感知出来。 ) N" B8 ]2 P( K4 o
第四:玉质石器; p! e# e1 ?* P: r
1、玉质石器的润滞感。玉质石.器手感显得细腻柔润,有一种柔软缠绵的质感,把玩非常自然、舒适。 2、绺裂处的颜色、深浅程度,分布形状。玉质石器是石器里的高档品,古人精选的玉料经过千万年的水浸蚀之后,逐渐长出玉质包浆(玉皮),根据玉料在水中易形成浸色,且深入绺裂自然分布的特点,可判定石.器的年代是否久远。 3、大部分硅质、玉质石器从崩口处,可见一层薄薄的玉石皮,厚度有的可达到0.4毫米左右。
$ U: x* v+ [- u7 ~ 第五:石质石器的粗细感
' q5 w8 }, l0 @4 z/ a 石质的石器有的地方是原石皮,有的加工过后经过长期流水冲刷长出的新石皮,整把粗细感相当明显,如果表面完全没有一点变化,或者变化不大的就要小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