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0 13: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RJ-2 于 2010-5-14 16:57 编辑 , d7 ~% ^# H0 L' ^: @ `1 O
+ C" q+ b( O" N) s0 n& l+ v8 S7 J
出水石器,除打磨外,比出土出洞露天石器又多了两道工序:
; a: T1 M, ]9 u; i' U. Q: o. } 1、水“蚀、浸、润”;2、泥“蚀、浸、润”
; j, k2 ^" ^5 c 我们先分析一下水的分类。/ {! v$ U( e: } K
水按地理环境分类,有如下几种:
1 r C; \. ?6 {, V3 y5 { A# f7 { 1、地表水:1)河水;2)湖水;3)海水;2、地下水。% o, A# T; x2 M% O, _
水质又分如下几种(面观):& [2 _5 z* \9 z$ x( H" ]. d
1、清水;2、黄水;3、污水;4、杂色水等。
: U$ y! ?7 P# c" J* d; r 水按运动方式分如下几种:& ^# O3 W8 S3 ^# K
1、静水;2、缓水;3、急水) a% ~1 c4 Z' A. D4 h; h
我们再看看泥的分类。泥又分如下几种(面观):& D! k; V; T6 }6 T" f) w
1、黄泥;2、黑泥;3、沙泥;4、腐植泥等。
! s2 O, x8 ~" W& K7 ?& } 通过对水和泥的分类,我们回头再看看出水石器的几种保存方式:
2 W' {0 H% U! g1 t) R; \$ R/ Q 1、深埋河床的污泥里,受到污泥的精心呵护,基本保持了原样的形态,只是表层多了一层“污精”。
% h6 a+ O9 W; h, b; {; r0 t 2、深埋河床的沙土里,基本也保持原样,只是表层多了一层“薄雾”“薄霜”,这类出水器最漂亮。
+ H! r7 u! g& v \+ p* @! ^ 3、有的处于河床表层,除凝聚了老祖先的智慧,更经受水的长年累月蚁蚀,与本来面目大相径庭,只留下或多或少的蛛丝马迹。这类出水器,是石器网争议最大的,也是最有研究前景的。还是一个原则:不抛弃不放弃,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挽留这类石器。这类石器,有的已经介于石头和石器之间,你可以认也可以不认这类石器,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H2 n- q* F0 f& C 不同的水和不同的泥沙,就会造就不同的石器。如果按数列排列法分,出水石器的保存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了。0 x0 M4 F+ j, C' d
出水石器有待我们共同努力。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