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69|回复: 7

庆祝到新家安居落户(转载:琥珀有关问题的再探讨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11: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优化处理琥珀、仿琥珀及其鉴别
, _6 H# R/ j( B) w, |+ Y( r琥珀的优化处理主要是改善颜色、提高透明度及硬度,把小块的琥珀压制成大块的琥珀。0 x4 Y" S$ G% v! N) v( K. E6 @9 C7 r
6.1. 加热处理,可使内部气泡、油质逸出,从而提高透明度及硬度(注意升降温时要缓慢,保温时间几小时到几十小时)。据介绍[1] ,早于1881年,德国就大量生产压缩琥珀(Pressed Amber),程序为:将小碎块琥珀放入压滤锅中升温到170—190℃琥珀软化,受压过虑,弃除杂质;继续升温至200—250℃,部分气泡可逸出;最后在5万磅/平方英寸的压力下,使琥珀成型为所需的大块形状。5 I& d  s3 k3 T
市场上所见热压重熔集合的琥珀(应该是未经过虑程序的),在透光下,用宝石显微镜观察,有的可见原来碎块的界限(原来碎块表面的杂质残留而显现),不同的清澈区(Clear Area)与云雾区(Cloudy Area)反映出原来碎块的特征(照片8);在反光或斜射光下,用放大镜观察,有的可见不规则的斑块界线。有时还可见具有如同两种不同的液体混合时产生的旋涡纹理构造。* F3 R" |/ B# F) n1 }8 K
a  b  c , Q- p5 t4 @: r. j4 ]+ `, i# ^
             照片8. 再造琥珀:手镯(a)及其局部放大(b),手镯心(c)(样品由胡鹤麟提供)
" D$ P+ u7 t; I5 m2 A) }. y/ U, P3 D. _% H' @
6.2. 人工渗入加色者,肉眼观察,色呆痴;在透射光下,质感浑浊,色不均匀,不如真品自然明快。如加入氧化铬导致的绿色,在查氏滤色镜下呈红色。仅表层加色者一般易于识别,只要用针在穿孔的孔边上刺破一点,就可见表层与内部不一致。用药棉蘸酒精或漂白水,抹擦琥珀表面,若属表层染色,颜色会粘在棉花上(实验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抹干)。8 g! `9 p8 r/ p- F) C
6.3.  仿琥珀常见的是塑胶、电木、煤精等。
9 q$ e  }8 [. {* W仿瑿珀、翁珀的煤精(Jet)为木质炭化而成,抛光面上放大观察,可见木纹结构;密度1.3—1.4 g/Cm3;易于加工成球或各种雕刻工艺品;热针实验为烧煤的气味,无琥珀类的松香味或塑胶仿品的辛辣味。. K4 v5 Y9 O" e) L4 |) n4 ~: ~# y8 `
    6.4. 波力本合成琥珀(Polyberrn)[1]是由琥珀小碎块与多元脂(Polyester)混合制成,由西德开发技术,在波兰等国生产,主要做成旅游工艺品。有的似有许多小琥珀碎块悬浮于液体的感觉,可浮于盐水之上,烧之也有松香味,凭肉眼一般难于看清。前西德在1968年规定,琥珀饰品一律要求标示“纯真的琥珀”或“合成的琥珀。”。
* k! ^5 J. o, K3 ^
9 d7 }: ~  e1 e5 V+ W7. 琥珀的选购与保养
' W( U" H# o0 O, }6 A" ^" P- ~7.1. 琥珀以“真、艳、透、润”为优。即品质天然,颜色浓艳、纯正无邪,体质透明纯净(虫珀),手感温润;不透明的蜜蜡(含琥珀酸或气泡较多)特别讲究温润。颜色以金黄色(金珀)、血红色(血珀)、“黑里红”的瑿珀为上。天然蓝色、绿色、紫色者十分珍罕;目前一般市场所见蓝色、绿色、紫色琥珀,基本上是人工染色。0 y, k3 Z. W& X0 \
7.2. 对琥珀的选购,购买者在掌握琥珀的质量真假、优劣的前提下,可按自己审美观点和意愿去选购。为比较,随身带一块真琥珀是有益的。最好到有信誉的商场购买。0 c! f: O$ l  p" k% Y
    7.3. 琥珀怕热,超过150℃易熔;骤冷易裂。易受酸、硷及各种洗涤剂、发胶、香水等腐蚀,故接触酸、硷、洗涤剂、肥皂等,应取下手上的琥珀饰品。硬度低,不要与硬物碰撞、摩擦;性脆,不要受压和掉摔。保养可用少量橄榄油擦拭。  s, P& W, q' N+ D( }# ~

+ i8 K( k2 j8 a6 m8.谢言
! N1 c2 e6 k/ l" \0 C' e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云鹤祥商号经理胡鹤麟先生、宝玉堂商号经理宋树森先生及美神珠宝经理张天鹏先生等提供了部分资料、研究样品以及他们的经验,笔者谨对他们的热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U0 w' J" @+ J# z; O' H' ?
                     
3 t/ s2 {* Q3 D" O) U) j& a, w; B% m
  参考资料
8 N, z6 V% ?: u# _$ G[1] 张宏实,沧海遗玉•细说琥珀,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
% _. r) w% |6 N( M5 n[2] 吴志强,丰藏四千万年的多米尼加琥珀化石,总代理:台北市日荣国际有限公司% Y! ~# y+ V% [" i4 }
[3] 张蓓莉等,系统宝石学,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7.8- V: h. H8 x- C  [5 R
[4] 李英豪,蜜蜡•琥珀,沈阳. 辽宁画报出版社。2002.7
3 D" A- p' M+ t( C5 _* C# S) Y[5] 张盛弘,饱和食盐水可以鉴定琥珀吗?台湾珠宝2003年5月,No.62
. Z3 C' F5 n. H4 p" y& Q2 x[6] 国家标准GB/T16553—2003 珠宝玉石 鉴定 Gems —Testing,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7.1发布(11月1日实施)& ?3 N$ I3 J- t
[7]丘志力等,柯巴树脂与琥珀的鉴定,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3月,No.1
, d5 T3 X' `, }+ a$ ^; ^; [' `[8]Spencer J A Currie. A study of New Zealand Kauri copal. The Journal of Gemmology,1997.25(6):408-416  
  X# V. {( K+ ?/ _, t: J7 `                      (本文刊于《中国宝玉石》2008年第6期)
发表于 2010-5-11 12: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12: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reference很牛啊,伪书《李英豪,蜜蜡•琥珀》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13: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14: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pdf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14: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reference很牛啊,伪书《李英豪,蜜蜡•琥珀》都有。。。
; F2 r. r% L: yadnimi 发表于 2010-5-11 12:32

' ^& e5 O2 H8 z6 d; t  H
, N/ c5 I$ b5 M* o, |( T( f  作者太懒了,不舍得查个文献,书抓来就用了。好在没引用贵蜜的部分:% G4 e, D4 {7 B# e9 K
0 p+ Z: z& Q0 L/ u7 H
李英豪[4] 认为,“渗入石灰(含碳酸)或氧化钛,可使琥珀变蓝;渗入硫或硫化物,就易变绿,同时带有荧光。有些硫酸铜渗进蜜蜡中,也会使之变绿,而且使比重增至1.12以上。”, Y4 l4 g8 }( }5 K: T4 O; j% ^" a

& z. a& R1 [' c4 Q' E树脂(resin):现代未石化(也未入过土)的各种天然树脂,如针叶植物的树脂(松香),据李英豪[4],还有非洲西岸及中部产的桦树树脂,新西兰特有的高利树脂,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蝗虫树树脂,菲律宾、太平洋群岛及马来西亚所产的达玛(Dammar)树脂等,有的也较坚硬。一般把这类树脂均称为“生珂巴(Raw Copa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19: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黄金森林 9 f- F% S6 l5 j9 d5 S

( S, s# h& @3 {7 ~5 B# P. s. ~我觉得和中文的资料太少有关系。
( q8 ?# W5 o3 T. u! y
! M2 w8 t5 K1 z3 j+ k$ x7 m% I' e另外这个伪书也不会都是假的,真真假假才好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0: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 l7 c9 ]+ k3 j* `9 t
在市场上或是网络中,有很多关于琥珀的不实资料和相关描述,多数属于转载,但也不排除有个别人的居心叵测,明知对错确不声明,所以造成绝大部分初涉琥珀的朋友无从考证和参考。部分书籍记述中,也是对对错错交织描述,形成了一层层的雾障,让普通的琥珀爱好者和收藏者找不到正确收购之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关注中国石器网上的琥珀专区,在这里应该能找到或询问到琥珀真正的形态及成色真假之帖。6 L. c7 N& A" n$ @
希望楼主可以带来更多的文献转载,感谢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10-15 10:43 , Processed in 0.1007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