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39|回复: 17

抚顺琥珀知识集合——(德道大师管理主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6 23: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德道大师继续在这里主持!
发表于 2010-5-17 2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都哪里产琥珀?, s5 u  j( c. z- T
     中国的琥珀主要产在新生代第三系泥砂质及含煤系地层中, 其次产于中生代的白垩系地层中。已知的主要产地有辽宁、河南、云南、福建、西藏等省区, 其次在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四川等省区也有产出。$ r0 R9 w) l7 J2 |8 W, x
$ D% |+ u$ n) K9 r. I. i" T
     辽宁省抚顺地区产的琥珀最著名。抚顺琥珀主要产于早第三纪古城子组的煤系地层中, 有时伴有“煤精”产出。在开采煤矿时顺便回收琥珀。煤层中琥珀较富的地方, 琥珀粒可占34%。有趣的是, 有的琥珀中包裹有蚊子、蚂蚁、蟑螂、蜂类等化石。
, b8 L: a6 E' L+ _" B% L8 V0 j  P: M, U  `
     河南省的琥珀产地主要分布在西峡、内乡等地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中。已知的主要产地有内乡的木柴沟及西峡县的重阳乡和丁河乡等地。1979 年初, 在西峡地区修建水利工程时, 从地下挖出优质琥珀,这些琥珀呈紫红色, 半透明且光泽好。: s8 l; E- T: n3 m- \' ?- M
* y  x* Q0 r- ~  z  @) [, `4 q0 q
     福建省的琥珀资源主要分布于漳浦至龙海一带, 产于第三系佛昙群下部岩层中,琥珀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琥珀常与泥岩、油页岩、褐煤等互层产出, 产有血珀、金珀、蜜黄珀等。# A. j# x+ B9 O  m
  X8 V7 K& v) E
     西藏的琥珀分布在尼玛县境内, 已发现有岗龙、杜江、中仓三处产地。岗龙琥珀矿位于伯格山(藏语为“琥珀”山) , 分原生矿和残坡积矿两种。原生矿产于下第三系下部的碎屑岩和上部生物碎屑灰岩夹碳质粉砂岩中,其中有10 余层碳质页岩, 含泥粉砂岩夹数层几cm 厚的琥珀矿层。琥珀形态多为球状或椭球状,少数呈饼状或细条状, 直径为012~ 12 cm , 以褐红色为主, 少量浅红、暗红、橙黄色。1 o) I& m  Z& N- Q, h5 ?

2 l" c- ~8 Y& ~2 y     内蒙古的琥珀资源分布在贝尔湖地区的中生代白垩纪地层中。在泥砂质夹褐煤的岩层中发现有琥珀, 其形成于约113 亿年前, 这是目前已知形成时代最古老的琥珀。
# L3 \' M0 |$ l" H6 P" N
' G% y3 j! @% [+ l    此外, 在黑龙江省的嘉荫、湖北省的恩施、四川省的奉节、忠县等地的煤系地层中也产有琥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0: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道真实名字?9 Y7 O9 ^/ [9 K1 l- v9 B
清华大学的老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9: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抚顺琥珀色彩与种类是什么?) v- l" Z. X3 N9 G" v
- `/ H0 x% t7 K& Y9 {2 k
抚顺琥珀的颜色有:黄,金黄,橙黄,棕黄,褐,红褐,淡红,血红,黑色,栗色等多种颜色,还有极为罕见的浅绿,浅蓝,淡蓝,淡紫及变色琥珀。在偏光镜下,抚顺琥珀能呈现出七彩光泽,在紫外光下还能呈现出鳄蓝色。0 Q: q& q8 _- X* R

5 t9 x4 h3 m# v/ J琥珀品种的划分,从习惯上讲,透明的称琥珀,不透明的称蜜蜡。
: `2 ]9 i8 d  ^8 U( K$ I
4 s7 h% d/ @* g3 @" K又根据琥珀的颜色,透明度及纹理的不同,划分出许多品种。如:红而晶莹者为血珀;黄而明莹者蜡珀;金黄色者为金珀;色黑黄,重如岩古者称石珀;纹如马尾松,黑白相间或棕黄相间者为花珀;看上去是黑色,在强光照射下透出红色的是翳珀,古籍中载翳珀为“众珀之长,琥珀之圣”;尤为珍贵的是包裹着小昆虫,小动物的琥珀,即虫珀,统称为琥珀昆虫。此外,带有植物枝叶的琥珀,也同样十分珍贵。还有一种极其稀少的琥珀水胆。8 d: J1 _5 N$ t
- u& r, g7 r. B6 |
自然界的琥珀主要产自煤系地层和非海相地层中,抚顺琥珀属于前者。
$ A: g# N; n8 I
% H. x+ b2 T: c2 s- t 抚顺花珀是琥珀中的珍稀品种之一。早年抚顺人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珍贵性,把它作为次品,下脚料,甚至把它扔掉烧火。随着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全球宝玉石市场的火爆和“琥珀热”的升温,抚顺花珀才显露出它的特殊价值,一是它天然的地质纹理带给人们的另一种欣赏乐趣;二是它数量的稀少增加了它的收藏价值。近年来,随着市场和人们收藏鉴赏的需要,原来不被人们看好的抚顺花珀,价格陡然攀升。花珀中又分为黑白花,水珀,象牙白。黑白花,黑白相间;水珀,亦称流水花珀,以深棕色或褐色透明体为主,夹杂着白道,当地人也称之为水骨花;象牙白,以白色花纹为主,夹有极少量的棕色或褐色花纹,当地人也称之为干白花。花珀中的水珀尤为稀少,由于数量有限,一直无法形成批量产品,穿成一条项链都很难。不同的项链绝不雷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9: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德道 于 2010-5-19 09:58 编辑 7 l- q- Y3 p9 ?
% Z2 `  |" z* I; H6 o7 A
抚顺琥珀的出产地是哪里?
1 `/ A5 \% V9 {' M. Y+ Z
1 d5 b  F- |& c+ a; @1 a0 Y1、抚顺西露天矿(古城子组的煤层)中,目前该矿采矿已过原产琥珀的煤层,不再出产琥珀原料。现有的料都是散见于民间的老料。另外,还有个别抚顺人士,正在翻日本侵略时代或者以前采煤的尾矿,也能翻出一些原料,但是料的质量较差。
6 f( v3 H8 r" s* D& B
- j0 l9 t8 C! [5 t* \; `2、东露天矿。其琥珀料的特点是:料小,软,难以做成珠子。) D: I8 S; W  U; Y: e2 u
1 e1 ?' c- J5 c' u$ {7 F2 P( ~
3、老虎台矿。据说也产过。老虎台矿的琥珀特别软颜色清亮,清澈透明,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露天矿的琥珀原料种类?
+ W  Z; X2 P4 J5 ~0 K8 b7 @3 }- y: ~: {  ~8 _6 }
1.可以做珠宝的原料分为三大类,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罐笼料”,“西北帮料”和“大掌子料”。“罐笼料”是薄皮料,也是当地最好的琥珀原料,不用去皮,就可以看到晶莹的琥珀,“罐笼料”也是出产琥珀昆虫最多的原料。“西北帮料”在罐笼以西,“大掌子料”就是煤线料。. T9 V0 R3 S. Q, G8 }0 @; M
* a4 S" U0 ?: `+ ]
2.此外,西露天还产一种软料,非古城子组煤层产的料,料是浅黄色的,比较软,无法做成珠宝。3 O. _: t4 u2 t+ K1 i# q

2 k1 \4 ]3 n/ J, {3.还有传说,说西露天的非煤层也产琥珀,特别是花珀。可信,但本人没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9: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琥珀昆虫志》记载的抚顺琥珀及虫珀的形成:
; l/ D  m/ F/ [: V  B/ n4 n: j: r; {; C: e( V) ?
    抚顺煤田所在是个盆地。“从第三纪古地理格局来看,抚顺含煤盆地位于我国东北的东部,完达盆地的南端,为完达盆地东西两侧两条深大断裂南端的交汇处,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地堑式的断陷盆地。”(《中国琥珀昆虫志》)抚顺含煤盆地是在太古界震旦系鞍山群花岗片麻岩和白垩系龙凤坎组侵蚀面基地上形成的,开成之初,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势起伏,水流多变。随着气候由于干燥逐渐转变为温和,潮湿,植被迅速生长繁殖。 当时抚顺地区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早期玄武岩喷发,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之后,大量的火山灰沉积成凝灰岩,火山喷发后曾有一段停息期,盆地继续汇水并不断下降,开成大面积深水沼泽,植被随着良好的气候条件继续生长与繁殖。盆地仍不断下降,植被也不断大量堆积,火山又开始频繁喷发。火山喷发之后,当时的抚顺大地出现了新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原有的一座座高低不平的山丘,被火山灰所充填,形成了大面积开阔平坦的盆地,为水系的流通和汇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在火山喷发之后的大地上形成了广水,深水的沼泽盆地,此时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由温和,潮湿转变为亚热带---热带气候,热带的阔叶林,落叶林和常绿林迅速生长,形成大面积原始森林植被。由于气候温热,水系发达,森林植被茂盛,各类昆虫和动物也随之迅速繁殖。 随着盆地的继续下降,水量不断增大,沉积物大量堆积,生物有机质增多,盆地由深水沼泽过渡为湖泊,同时沉积了巨厚层褐色的油母页岩。当深水湖泊转变为浅水湖泊时,各种水生生物也开始大量生长繁殖,鱼,龟等数量繁多,各种陆地昆虫和动物也十分活跃。盆地中出现了水生生物丰富多姿,陆生生物繁衍活跃的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繁盛时期。 盆地仍继续下降,由浅水湖泊再度转变为深水湖泊,此后,盆地处于以升为主以降为辅的不稳定运动,湖水也随之而变浅,成为河湖。在河流的不断冲刷下,沉积了河湖相的细沙岩,沙砾岩等。此后,盆地完全上升,结束了沉积的历史。/ O+ e/ `' E" P, A6 {9 {. ]( w
    抚顺含煤盆地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沼泽--湖泊--河湖为主的几个沉积阶段,最后盆地抬升而消失。5 O4 K8 l, l" q
    据《中国琥珀昆虫志》记载,当时抚顺地区应属于东北潮湿,温暖--半干旱亚热带气候,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的边缘地区,因此形成了温暖,潮湿,亚热带向半干旱亚热带过渡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下,各种热带,亚热带动植物迅速生长繁殖,形成了大面积原始森林,繁衍了各种水生生物及陆生生物。据有关专家考证,远在五千多万年前,抚顺原始大森林的植物种类繁多,迄今已知的有73种,56个属,36个科。这些植物广泛地生长在湖泊的深水,浅水地带,沼泽,河流沿岸,还有丘陵与高山区域,构成了独特的抚顺植物群。
  N  _0 m1 q8 W' M    “抚顺植物群中最主要成分以松柏类的二列水杉为特色,几乎分布于整个盆地,成为植物群的主体,次为欧洲水松,北极连香树,羽裂香,蕨木,茂叶桤,抚顺桦,考福斯海金莎,水果栾,抚顺槐叶苹,中国似沙巴榈,古莲,钱线蕨型银杏,褐煤紫萁,中国杨,抚顺槲叶,狭叶樟,羽裂香蕨木等;再次为长叶绿球,抚顺臭椿,古黑三棱,美丽荚蓬,胡桃叶岑等60余种的植物群落。以上植物形成了亚热带的常绿林,阔叶林,落叶林混交的原始森林,成为抚顺含煤盆地自然生态景观的主体。”(《中国琥珀昆虫图志》)
- a( q4 K. J- g    在这片繁茂的抚顺植物群中,有很多树木能够自然分泌树脂---一种凝胶状或黏稠关的液态分泌物,当时抚顺地区系亚热带,随着气候的炎热,树脂也随之流出,也有的树木因自然灾害而受到创伤,在折断处也能分泌出树脂,树脂凝固后成为松香。茂盛的森林植被,适宜的温度与气候,为大量的昆虫和动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有利条件,形成了森林茂密,昆虫繁盛的自然生态景观,构成了始新世独特的“抚顺昆虫群”。昆虫对气候有着的特殊的敏感,从抚顺琥珀昆虫中发现的很多热带,亚热带昆虫,如今早已从抚顺大地上消失了,如蓝绿象甲等。据古昆虫学家洪友崇教授研究结果,蓝绿象甲是典型的亚热带,热带昆虫种类,是东洋区特有的甲虫。在始新世时期,随着南方亚热带,热带气候向东北入侵,这类甲虫也向北迁移,到抚顺地区安家落户,生存繁殖。后来又经过漫长的演变,大约到了渐新世时期,亚热带,热带气候逐渐南移,气候转变温凉并向南扩展,抚顺地区原有的亚热带,热带气候亦随之向南退缩,这种甲虫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向南迁移,如今这种甲虫已栖息到长江以南,一直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抚顺地区早已不见这类早虫的踪影,还有许多亚热带,热带昆虫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抚顺地区在五千多万年前,是属于那种潮湿温暖--半干旱亚热带气候,而并非是当今的温带气候,抚顺的琥珀昆虫已经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与古植物学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同。抚顺琥珀中保存的植物大都为水杉,阔叶中的片段,这足以证明抚顺地区在这个时期的植物类群不少是热带,亚热带的阔叶林,水杉等植物,这些植物化石也证明了这一点。; A! U- i# k. J# y& e: Q
     琥珀和琥珀昆虫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由于当时抚顺地区气候温热,水系发达,森林植被迅速繁殖,形成了茂密的原始森林,繁盛的昆虫群体。原始森林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地生长繁殖,堆积了大量的原始植被。随地下岩浆的剧烈活动及火山喷发,使地壳升降强烈,盆地急速下降,被包裹在树脂中的各种动植物和分泌树脂的原始森林,随同因地壳变迁被搬运而来的各种树木聚集在一起,被深深地埋藏在地下封闭起来,与空气隔绝。那些凝固了的树脂和被树脂包裹起来的各种动植物受了天然保护,不致被氧化,腐烂或受到天然破坏。又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在地下经过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原始森林炭化成煤,树脂变为琥珀,被树脂包裹起来的动,植物变成了远古生物的“活化石”,即琥珀昆虫和各种带有植物的琥珀。这就是抚顺煤炭,抚顺琥珀及琥珀昆虫的形成过程,距今已有五千多万年的漫长历史,在地质时代上属老第三纪始新世早期。那些当年有幸没有被树脂粘上的昆虫和各种小动物,由于火山喷发和在地下成煤时温度都很高,早已被燃烧殆尽,以至于在煤层中从没有发现过它们的化石,而那些被树脂粘住的小昆虫,却保留至今。当年的不幸,变为珍宝;当年的幸运者,却早已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任何遗迹。) W& P9 @! e" U3 Y

- w8 R( Q/ g1 e+ |/ ]    与琥珀共同生成的时代中还有煤精。煤精,学名烛煤,又称煤玉,由大量低等植物形成 ,如藻类,蕨类,苔藓等等,属腐植煤,腐煤泥类,是雕刻工艺品难得的原料;琥珀,属残植煤类,是制作装饰怕上好原料,它们共同储存于西露天矿古城子组本煤层的上部,厚度0.5米,是抚顺煤田里的珍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抚顺琥珀珠子的分级?" x7 ?7 Q- R7 \  V  x2 X
! ?/ T) S: X4 M9 F# B$ b# |
在抚顺的经营市场上,商家对琥珀珠子做了分级。主要是:( _% C$ |( t) D$ B7 B) `& n1 i( p
4 K) _/ ^2 ^* j
金珀:分三个等级,一级为上,二级为中,三级为下。同为一级颜色以越接近金黄色等级也就越高,同为一级透明度越好等级越高,同为一级纯净度越好等级越高。也就是说,天然抚顺金珀同为一级,颜色金黄、透明度高、里面毫无杂质的为上品;颜色米黄、透明度好、里面无杂质的中品;颜色土黄、透明度好、里面稍有杂质的为下品。二级和三级主要差别在透明度和纯净度上。, d! {' x( f4 o  z6 _( T
  s6 r) U* }# k+ t' t+ u" X
血珀:血珀也像抚顺金珀一样,质量好坏主要看色彩、透明度和纯净度(里面有无杂质)。天然抚顺血珀同为一级,颜色鲜红、透明度高、里面毫无杂质的为上品。7 Z0 f2 S" E6 w3 b1 O) n0 G
还有一种翳珀,有人认为是血珀的一种。这是一种在普通光线下看是接近于黑的暗红色的琥珀,但在阳光或灯光下看,透过来的是鲜红色。这种琥珀在抚顺较常见,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这种血珀同样分等级,同为一级颜色以越接近鲜红色等级也就越高,同为一级透明度越好等级越高,同为一级纯净度越好杂质越少等级越高。
( V, f8 ?% N* j4 O# g' {' I9 F: o2 C% g) A. c& s7 i8 X3 r
花珀:天然的分三个等级,一级天然花珀白的多(越白等级越高),纹理清晰、连贯,花纹优美连成片;二级天然花珀发黄,纹理清晰、连贯,花纹一般;三级天然花珀黑多白少,纹理连贯,花纹普通。花珀的成因不祥,可能是高温形成(现在烤制的就是把普通琥珀高温加热后形成的),也可能是别的树脂(柏树、杉树、厥类、桃树等)混合形成。天然花珀新品花纹是白色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佩戴、把玩等原因,花珀的白色花纹会随之变黄,但变化时间是很慢的,有些要经过3、5年才能感觉出来。而且这种黄看起来有一种老古董的味道,与二级的黄是根本不同的。比较后可看出老花珀比较偏黄,黄中透着古朴,有一种老的味道,而二级花珀黄中偏灰一点,一比较就会很容易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抚顺琥珀中始须蠓新属的建立和分类讨论
% U# U  @( W0 @2 j) E% M抚顺琥珀中始须蠓新属的建立和分类讨论) ^- n! R8 x: A2 o& d6 V6 b+ A
洪友崇 郭新荣 任东
4 ?! s3 z& }) ~: R, E- ]5 G摘要 本文建立1个始须蠓新属,并讨论其分类位置。; g& e2 J9 h+ v5 F6 y4 j! D/ q& e
关键词 抚顺煤矿 抚顺琥珀 抚顺昆虫群 始须蠓属
( g- e! F: q) G% O' ^; b4 P1 AA NEW GENUS-EOPALPOMYITIS GEN.NOV.FROM EOCCENE FUSHUN ( j3 m- p* J" I6 J: e6 N  k
AMBER AND DISCUSSION OF ITS TAXONOMIC POSITION
9 e# e, E& D/ \Hong Youchong
5 Q$ ]. k: }" ]) K! p(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Beijing,100050)
2 e; L4 s8 a! qGuo Xinrong7 v$ J2 i9 [. T' R$ \- v6 d. w
(Northwest Forest College,Yanging,Shaanxi,712100)5 g; T- ?* ~" N9 v/ C# |
Ren Dong# o) E2 G9 U9 N1 h& e* I5 Y5 h
(National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Beijing,100034)
' ^4 S. o4 q* dAbstract  All specimens for the present paper were collected fr om Fushun amber of Guchengzi Formation(E12g)(Ypresian)of Fushun colliery in Fushun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Through study and analysis a new genus Eopal pomyitis gen.nov.could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a old species Palpomyia unca Hong,1981.) e/ g. \9 m0 J  S
  The new genus Eopalpomyitis(♀)allied closely to Palpomyia,but differs d istinctly from the later in having following features:& \  x5 a5 L9 R/ z; e- F. W
  (1)The antenna with 16 joings and only 5-th joints longed at its distal portion .
9 ~! I% e' \" C1 v1 X! W7 \% \$ a  (2)A sensilla coeloconical at antennal first flagellum and a serisory pit at pal pal 3rd-joint.
9 G8 H3 O9 L  K; Q8 R+ v" X  (3)Sctl2 with developed long setae,including 8 lateral,2 terminal ,2 basal and 2 dorsal long setae.
4 C! {0 ?: v0 W( |1 U  (4)Ventral margin of Fore-,Middle-,and Hind femura with strong spines.( K% W" q4 @+ G  h3 ~1 A( i
  (5)Ventral margins of 5 th segment of the tarsus only with a low of strong spins .8 f% [1 G& v4 @+ c9 m1 e/ u/ {
  (6)All claws without basal teeth,but with a rmall teeth in the inner margin.6 D3 o: Y' G' Q3 B; z
  (7)C long and reached M1 termination.: q$ \5 w2 _% R( W+ M6 N$ |
  (8)Having distinctly a broad longitudinal groove in the dorsal notum(N2),it ca n be separated with all genera of within Certopogonidae.- r8 }6 X3 C$ R
  Key words Fushun colliery Fushun amber Fushun entomopuna E opalpomyitis
! }6 X/ [+ y! C" F  蠓化石,在我国发现极少,迄今仅见3个化石绝灭种,种类甚少,但颇为重要。其意义是为 我国蠓的发展史提供确凿的化石证据,有助于对我国蠓在地史上的出现与演化的认识。' l+ Z$ M, \% i: g% h. M
  本文始须蠓属(Eopalpomyitis gen.nov.)是根据已发表的爪须蠓(Palpalomyia unca Hong,1981)提升建立。这个种首次发现于辽宁抚顺煤矿抚顺群古城子组琥珀之中,时代 属老第三纪始新世早期,迄今已有5 000多万年,相当欧洲始新世早期的伊普利斯期(Ypresi an stage),它属于我国始新世早期一个昆虫繁盛期的抚顺昆虫群(Fushun Entonofauna)。
( Y4 c: Z* q. N/ b9 l  新属的分类根据及其分类位置将在下文讨论。
2 H" _2 P$ V$ \& C1 q4 x1 z* O! T9 N' @" D1 t, g  V
1 地层概述% C3 [" N/ U# I: K4 [
  包含蠓科在内的抚顺琥珀昆虫(是琥珀中昆虫的简称)的标本都采自辽宁抚顺煤矿西露天矿, 抚顺群古城子组(E12g)主煤层琥珀之中,该地由于含有丰富的栩栩如生的琥珀昆虫而 驰名中外。其地层系统的建立与划分,笔者已有论文与专著发表(洪友崇,1974,1979,198 0,1981),不再重述。
* x: n! {, g0 Q
6 J* J: m  j1 \" R0 E5 r( W3 Q/ x2 分类描述" F& g; K% R' v5 H" O6 B; u7 A
  双翅目Diptera Linne,1758$ v! Y  u8 g, U5 A: r' Y
  真双翅亚目Eudiptera Rohdendorf,1962
/ m' R( Q$ D+ I) y; S: F* q. J  大蚊次亚目Tipulomorpha Rohdendorf,1961
- s& N; W$ H# v0 a0 G; }# w: L9 r  摇蚊总科Chironomoidea Macquart,1938
1 Z# F" \0 x9 h+ W5 Y  蠓科Ceratopogonidae Skuse,1889
, c! T6 v  N& w  蠓亚科Ceratopogoninae Newman,1834
4 b) j: Z( K) q9 O  始须蠓蚊属(新属)Eopalpomyitis gen.nov.5 ?( g( h" _1 T5 S. J0 E. r7 V  H) _
  词源:属名以希文Eos——始、原属名Palpomyia——须蠓属与ites——化石性质组成, 意指本属是化石属、非现生属。
0 p) i! E* n. H6 g6 x) \: S  模式种:Palpomyia unca Hong,1981
! Z, ?. _0 p% M1 C9 g9 _4 K) l0 ^  属征:♀,Sc缺失;M分支在r-m稍前;M1基部曲折,曲折处与r-m连接;CuA分支很迟, 远离r-m之后,使CuA1和CuA2脉短;2+3r室明显长于1r的2.4倍;C很长,伸达翅顶端 突然与M1汇合;触角16节,鞭节14节,节均呈直立菱形;端部4节明显变长,每节有3~4 支长毛,末节顶端尖,有1支不长的刺;近处2~10节,每节仅有1对长刺;有2个胫端距;前 、中、后足股节和径节所有的背、腹缘有1列刺;足爪弯曲,不等长,第5跗节腹缘有1列5~ 7支粗的短刺,每个跗节端有1对长刺;小盾片有1对盾端鬃,4对盾侧鬃,1对盾背鬃,1对盾 基鬃;第8腹节背片明显长于第9腹节之2倍;中盾板中央有1条纵沟,这与本科征无中央沟不 同;无尾须。
# X- |& e9 c, [5 M爪始须蠓Eopalpomyitis unca(Hong,1981),transl.nov.(图1~2):
% @- C' Y! Q+ B, d  1981 Palpomyia unca Hong,《琥珀中的昆虫化石》,p.58~60,图版9,图20~22,插 图66-Ⅰ-Ⅴ.(洪友崇,1981)7 _4 A5 b. a6 X  ?' }
  正模标本:IV10062-2,中国地质博物馆典藏标本。8 V1 t% p# A5 c( q
  材料:1个琥珀蠓虫体标本,足有些断裂,保存不全;头向下扭转,使下唇须被头背遮盖, 在腹面隐约可见;中胸背板因褐色,其鬃列位置不易辨认;左翅失落。其它构造保存完好, 特征清楚,为分类提供根据。过去认为是雄虫,经核对应为雌虫。/ i9 J; W  E+ d9 K/ L, ?
  描述:经此次对虫体研究,加深认识,对原文描述作了一些补充与修正,并增加8张插图, 共14张插图。
3 a. Z6 ?; V, D: ~3 R  ♀虫体小,长1.35 mm,头不大,胸发达,腹宽扁,褐色种类(图1)。% _* W4 A& I/ [" s/ u# Y  V
  头外伸,保存时转向下方,使下唇须在背面不见。复眼椭圆形,离眼式,相距较远;头顶毛 数支(图2)。+ J* A; h( n% Q' v8 g) G" f
  下颚须5节(非4节),第1节小、保存时隐于触角之下;经虫体背、腹面观察,可见第1节长0 .02 mm,2~5节的长度依次为0.03 mm、0.06 mm/0.04 mm、0.05 mm、0.05 mm;第3节 最宽大,外形似短杯形,其下端收缩,上端宽且微凹,此次发现该节上方有一个椭圆形的感 器窝(不很清楚);第4节变小,长卵形;末节细长,上方微扩大、似锤形;第3~5节上披微 毛和稀疏棘刺(图3)。+ o/ |1 E7 M0 }6 b. T1 c' v' N
  触角16节(非14节)。鞭节14节,所有鞭节均呈直立菱形;第1鞭节宽大,多少斜形,下端尖 ,上方宽, 在中间最宽处有1对长刺,上方外侧具腔锥感器(长0.05 mm,宽0.035 mm);2 ~10节短,11~14节长(非珠形和长柱形);2~10节每节中间最宽处有1对长刺,向上斜伸、 达相邻节之顶端;11~14节突然变长,每节两端细,中间宽,并伸出2对长刺,有的脱落, 仅剩1支刺;末节顶端多少钝圆,中央伸出1支短刺;触角各节的长度,除了柄、梗节外,鞭 节14节各节相对长度为(自基部向端部各节):0.041:0.029:0.029:0.031:0.031: 0.031:0.031:0.034:0.031:0.029(基部10节):0.046:0.041:0.048:0.051 (端部4节);基部和端部各节长的比值为AR∶1.704(图4~6)。胸部高耸,前胸背片宽阔, 呈宽领形;前胸侧板不达中基节;中胸背板发达宽阔,中央凹陷,形成中央纵沟,伸达 小盾片基缘,仅在虫体侧视时才见到翅上鬃3~4根;胸背鬃发达,但色暗,鬃列位置不清楚 (图2)。
, `* O! r& F1 D" z7 u& D  小盾片半圆形,与胸背呈大角度斜交、几乎直立;盾端鬃2支(非3支),盾侧鬃4对(非1对), 盾基鬃1对,盾背鬃1对,此外还有微小的盾缘毛(图7)。0 J9 {) G) y+ V  k; F( [
  足发达,其特点如下:" W$ g. t( Y: g1 @2 ^; {$ o
  (1)前、中、后股节的背、腹缘各有1列6~8支的刺,刺间距离规则,间有微毛;整个股节 披密集的微毛(图8)。
) |( x  H. D( H' v- p+ t  (2)前、中、后胫节的背、腹缘也各有1列刺,并披与股节相同的密集微毛;所有胫端都有1 对距刺,但无梳状毛(图9)
3 P( J2 j" |- K/ J( k- T  I7 I# w  (3)后足第1跗节明显长于第2节约2倍余;其背、腹缘都有强壮的短刺和微毛;8 N- H  ]) G4 H1 ^$ ?2 c7 p3 T
  各足各跗节的端部都有1对稍长的刺(图9)。
8 E- t7 Z) Y7 \3 g" h  (4)所有第4跗节均很小,呈长三角形,顶端微凹,不分叶。0 z  K  S* q! t* A1 @6 C$ z9 A
  (5)所有第5跗节均弯曲,稍细、但不膨胀,腹缘有1列6~7支短刺,但背缘无刺、仅有微毛 (图10)。
' ^4 J# f, z5 c1 ~- l  (6)爪1对,不等长,弯曲,爪内缘有1小齿(图11)。: `9 \6 c' B: l, ~: F$ H3 C& x( ?$ E$ q
  腹部9节(非8节)膨大,宽扁,每节端缘有1根长刺,余者均披短毛;第8腹节长约为第9腹节 长之2倍,背片与腹片保存界线清晰(图12)。
4 J" Y" e& n! F) v$ d* ~. f  翅长,近端部扩大,端缘略收缩,圆形过渡;C很长,端部急速弯曲伸达M1,并与之汇合 ,其上有粗短毛;R粗壮,与C脉都有粗短毛;Rs基部短,曲折向上斜伸,分2支:Rs1+2 和Rs3+4,前者交于R1,形似横脉,后者呈波形达翅端;M分支在r-m稍前,此脉 实际为MP,分2支:M1、M2,也有认为CuA1为M4;也有称M4为M3,实则M3已 退化,如果认为M3支,即M1、M2、M4,M3退化,M4相当于CuA1,脉的命名迄 今未统一。M1基部向上曲折与r-m汇交后转向下斜伸,末端与C汇合;M2向下斜伸;MA 退化,仅留小段残脉,也称基弓脉,并垂直于Cu基部;Cu基部弯曲,之后转向后斜伸,分支 点(fuc)在r-m之后较远,使叉脉短;A与Cu主干等度斜行,止于Cu分叉点之前;在2m室、靠 近CuA处有1支插脉(InV),但不伸达翅缘;h脉稍离翅基,靠近MA;r-m短,垂直,微长于Rs 基部2 个径室:1r和2+3r,后者长于前者2.4倍,弯形,且明显宽于前者;2 m室最宽大,余者为 :rm>1m>br>Cu室;翅后缘有稀疏短毛;翅面披微毛,无长毛(图13,14)。* {( S7 ]2 u+ u  f
  量度:♀虫体长1.35 mm;触角长0.6 mm;下颚须长0.21 mm,其中第3节长0.06 mm,宽 0.04 mm;翅长0.8 mm,宽0.37 mm,长与宽之比为2.16∶1。. g, h, R# @; X- {$ ~3 q# o

& w0 C" p1 v$ J$ V, E+ I+ y6 z3 f3 分类讨论
9 P: M) \" ]$ U' Q2 l  据已知文献记录(南开大学等,1980;蔡邦华,1985;北京农业大学,1980;Brues et al ., 1954;Burleigh and Whalley,1983;Handlirsch,1925),蠓科的种类颇多,分布颇广,尤其 分布于亚热带—热带植被茂盛地区。现生的蠓至少5 200种以上,125余属。我国约有500余 种,20余属。蠓化石的地质时代分布较长,从侏罗纪,经白垩纪和老、新第三纪至第四纪( 包含现代的蠓),在地层中发现的种不多,主要见于琥珀之中。根据历史资料记录蠓(Carpen ter,1992;Cockerell,1919;Evenhuis,1994;Handlirsch,1908~1909;Cregan and Szadziewsk i,1988;Heyden,1870;Remm,1976;Schlee and Dietrich,1970;Schlee and Glckner,1978;Sz adziewski,1984;Szadziewski and Schluter,1992),在地史中的分布可分早期(侏罗纪—早 白恶世)、发展(晚白垩世)、繁盛期(始新世—中新世)、衰退、绝灭—复苏、发展期(上新世 、更新世—现代)四个演化阶段。洪友崇(1999)对此发展规律,另文发表,在此不再重复。
( c  k; k: R! [' C- |+ j) ?  3-1科位置
/ `3 \2 r' m1 P/ {/ H2 _  根据本文♀虫体的特征,如虫体小,长1.35 mm,头球形,复眼大,近圆形,离眼式,无单 眼;触角鞭节14节,其中端部4节变长,具长刺;第1鞭节有腔锥感器;下颚须5节,第3节有 感器窝;口器刺吸式,喙强壮且宽短;前胸背板呈宽领形,中胸背板(或片)发达,小盾片有 长鬃;足股、胫节宽,胫节上有距及刺,5跗型,足爪1对、不等长;腹部9节。体披各种毛 、刺等。这些特征系蠓科的特征范围,无疑本文所记述的标本归蠓科(Ceratopogonidae)合 适。
& C0 a6 W1 j& z( a  3-2亚科位置! D" g& p, m. y9 w2 |' p
  蠓科下分5个亚科:蠓亚科Ceratopogoninae Newman,1834,细蠓亚科Leptoconopinae Noe, 1907,铗蠓亚科Forcipomyiinae Lenz,1934,毛蠓亚科Dasyheleinae lenz,1934,澳蠓亚科A ustroconopinae Borkent,Wirth et Dyce,1987(Borkent et al.,1987)。
7 [1 u0 X9 h5 D: i! N+ D* r/ z  根据本文虫体的特征,以其触角端部4节变长,鞭节无装饰,无尾须,足爪不等长,r-m发 达等特征,系蠓亚科(Ceratopogoninae)特征范围,暂归于蠓亚科。! k5 w1 Y1 K# B7 m  m2 n. D" _
  3-3族位置
. ?) ?  n* e8 i# Z  蠓亚科已发现过化石有4个族(Szadziewski,1988)。族特征检索表如下:7 b) e8 h5 i; [. F
  1.M1与M2分支点在r-m以远;具腔锥感器和感器窝;两性的足爪中等大小,等长,简 单;翅面通常有大毛。- ?8 a+ W/ O0 w
库蠓族Culiconidini Kieffer,1911
! n" R& j  K% V8 m; w' {  2.M1与M2分支点在r-m下端同一水平;前足第5跗节膨胀。4 l' J' t# H+ s8 `8 G
异蠓族Heteromyii ni Wirth,1962
8 w! B* m+ B$ }7 f9 }- C5 l  3.♀爪大,等长或不等长,或很小和等长;翅顶有大毛或赤裸。: P. A  d9 a# v) x* {0 o' a$ y  e7 s8 d) r
蠓族Ceratopogoni ni Newman,1834, Y$ m$ m; i' T$ U
  4.M1与M2分支点在r-m稍前;前足第5跗节细长。
9 [! }! A1 V8 j6 V须蠓族Palpomyiini Enderle ing,1936
+ ?  d6 e! r4 x' \$ x  新属与Culiconidini族比较,两者有共同之点,如Fl1具腔锥感器。但新属的爪稍细,弯 曲,不等长,翅面仅有微毛的特征与该属两性的爪等长,翅面有丰富的长毛,两者明显不同 ;尤其重要的是新属的M1与M2分支点在r-m稍前。因而,新属不能归入库蠓族(Culcoid ini)。: r( Y" i: F# E  a& Q! Z8 R
  新属的爪不等长系蠓族的Ceratopogonini的特征范围,但该族的翅顶端披长毛,或赤裸无毛 的特征与新属翅面仅有微毛完全不同;同时,新属的M1与M2分支点在r-m稍前处的特 征也与该族M分支在r-m之后不同,因而新属也不能归入该族。
2 {, r7 f. I& n  新属的M1、M2分支处在r-m稍前,前足第5跗节不膨大、仅稍细,爪不等长且弯曲的特 征与异蠓族Heteromyiini的特征恰好相反,后者的M1与M2的分支点正好在r-m下端同一 水平,前足第5跗节膨大,爪直,仅此,两者完全可以区别。因而新属也不能归入异蠓族(李 鸿兴等,1989;刘国平和虞以新,1991;温新民等,1991)。
/ u& H/ |  A9 Q) V; {9 Q8 s( ^  新属特征只与须蠓族Palpomyiini较为接近,如股节背、腹缘有刺,前足第5跗节细长并有强 壮的棘状刺,爪不等长,翅面带微毛,2个径室发达;M无柄,M1与M2分支点在r-m稍前 ,C脉长等。但新属能否归入须蠓族还须进一步研究。$ j  Y# s4 ~) S2 }( M
  3-4属位置
1 s9 ], n, z7 X2 Q* [2 Z& T3 a0 `  已知在琥珀中发现过须蠓族有3个属:须蠓属Palpomyia Meigen,1818、贝蠓属Bezzia Kieffer,1899和显蠓属Phaenobezzia Handlirsch,1965(Handlisch,1965)。Bezz ia属的主要特征是:1个径室;M分支在r-m下端,支脉正常;前股节通常细长,有腹缘棘 刺;♀足爪短,等长,有内基齿;Phaenobezzia属的主要特征是:仅1个径室,前缘脉 长,达翅长之0.82~0.87,M分支在r-m之前;♀足爪等长,第5跗节腹面 有棘刺(上述两属雄虫特征从略,因本文是雌虫标本)。而新属的特征恰好与它们的特征相反 ,2个径室;M分支在r-m稍前,M1基部曲折,曲折处与r-m连接;前足股节膨大,背、腹 缘均有棘刺;爪长,不等长,无内基齿。仅此足以与它们区别。0 d* [. \& I2 R( ?
  新属上述的特征恰好与Palpomyia属比较接近,两属具有共同的特征,如2个径室,M无 柄,分支在r-m稍前,M1基部曲折,并与r-m连接。然而其他特征则不相同,主要表现在 以下10点:
1 q; Y3 S; a% e- o, s8 ?9 v  (1)触角节数与生长形式:该属Palpomyia的触角15节,鞭节13节,鞭节呈珠形至长圆柱 形, 端部5节变长,♀触角无长刺,?呈羽毛状;而新属的触角16节,鞭节14节,各鞭节呈直立 菱形,端部4节变长,并且每节具有4根长刺,1~10鞭节仅有1对长刺。两者仅以触角的节数 、生长形式完全不同,系两种不同性质的触角类型。( T4 L: C* z$ J3 o- j0 M: m& ?% l
  (2)腔锥感器与感器窝:该属另一重要的特色是无腔感器和感器窝;而新属具备这2种构造。 , V3 u9 e4 e7 A) Z
  (3)下颚须生长形式:该属的下颚须细长,第3节不膨大、与其它节同宽,其上无感器窝;而 新属下颚须的宽度大小不同,尤其第3节上端明显变宽,似杯状,有1个近卵形的感器窝,末 节突然收缩且向内弯曲,其上有稀疏的微毛。6 v: C- ^# g, {" G# b5 S4 T7 ^
  (4)小盾片及鬃:该属的小盾片有端鬃或无,但本新属有发达的盾端鬃2支、盾侧鬃8支、盾 基鬃2支、盾背鬃2支和短小的盾缘毛,两者特征各不 相同。
) o* `# I& j( E( r% c5 `  (5)股节及刺:该属的前股节细长至膨大,腹缘有强壮的刺;中、后足股节腹缘下方有一些 腹缘刺;而新属的前、中、后股节的背、腹缘均有强壮而密集且排列规则的刺。两者的刺各 不相同。2 g1 ?5 e$ Z2 Q+ B" k: }' s
  (6)第4跗节形状:第4跗节的大小、形状也是分类的重要根据。该属的第4跗节呈心形; 顶端分叶,环抱第5节基部;而新属的第4跗节呈三角形,顶端仅呈微弧形,不分叶,不 环抱第5节基部。, p5 ?( H; Z& A# p$ e# M
  (7)第5跗节及腹刺:该属的第5跗节的腹缘有2行棘刺;而新属仅在腹缘有1列棘刺。; C; s' P+ C, E6 K
  (8)足爪特征;该属的足爪短且小,1对爪等长或不等长,有或无内、外基齿,后足爪很少长 于前、中爪。这些特征范围很宽,几乎无该属独有的特征。如此宽阔的属征,很难掌握独有 的特征以作为分类的根据。因而宜须考虑将上述特征进一步细分与调整,使该属分类根据更 具鲜明的特点。经过对比,新属的足爪不等长,无内、外基齿,仅足爪内缘有1个小齿,后 足爪明显长于前、中足爪。两者明显差异,可以区别。
) Q$ T% S6 u+ H  G' q" d; ~# y8 K. {  (9)C脉长短:该属的C脉一般较长,末端接近长Rs3+4(有人称R4+5);而新属的 C脉更长,伸达M1的末端与之汇合。
+ N7 i8 }/ R0 x# j  经过上述新属与老属特征比较可以看出,新属既有与相近属如Palpomyia属共有的特征 ,又兼并了摇蚊科前胸背板完整呈领状及中胸背板上具有中央纵沟的特点,并在演化过程中 发展成 了一支具有独特之点可与其他属相区别的混合特征并存的进化类型。很明显,新属的特征反 映了它是从摇蚊向蠓进化过程中的一类中间类型。显然,这种类型与其他属完全可以区别, 建立新属是比较合理。至于亚科的分类位置尚待再议。
; u% M3 ?( u2 Y7 P& C! p  关于Palpomyia unca Hong,1981在族的分类位置上的问题。经此次详细研究之后,已将 这个种提升为新属——Eopalpomyitis gen.nov.模式种仍为该种。在原作的分类中本种 归入 Palpomyiini Enderlein,1936。斯氏(Szadziewski R.)于1988年曾提出这个种可能属于Hete romyi ni Wirth,1962族,而不属于Palpomyiini族(P.181)。Palpomyiini族与Heteromyiini族最重 要的区别是根据前足第5跗节是膨大还是细长的特征。经详细复查,本文虫体的前足第5跗节 不膨大,也不很细长,几乎间于两者之间。仅此特征很难准确归入上述两个族,这样就需要 借助其他的分类根据综合考虑。据文献记录,Palpomyiini族包含的属中,最重要的特征是M 分支在r-m稍前;Heteromyini族包含的属中M分支与r-m同一水平,两者明显不同。而新属 的M 分支特点恰好与Palpomyiini族相同;同时,又考虑到其他的重要特征,如新属的2个爪1长1 短,前、中、后足股节腹缘都有短刺,这些特征与Heteromyiini族包含的属前足股节无刺( 如Nurohelea)至4~5根刺(如Physohelea)完全不同;相反与Palomyiini族包含的属 前足股节腹缘3支刺(Palpomyia)多少接近。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新属暂归Palpomyiini 族较归入Heter omyiini族更为合理。实际上新属的前、中、后足的股节背、腹缘都有密集的刺,显然与两 族各个属都不相同。新属各足背、腹缘密集的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始的性状而具有自身 独特之点。因而,新属准确的族、亚科的位置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7 p& m9 C/ B: A  n  由于新属既有原始且具中间类型性质的蠓化石,很难准确划入某一个簇。这种现象在其他目 的昆虫化石中也常常遇到,不仅是族,同样也反映到亚科、科、甚至总科,至于反映到属仍 是屡见不鲜。鉴于化石的这种具体情况,此次,在本文中暂不标明新属的族分类位置,也暂 归入蠓亚科。与此同时,在Ceratopoyonini、Heteromyiini和Palpomyiini三个族的分类根 据中,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M脉的分支点位置与r-m之关系,并同其他特征,大 致可以分3种类型:
6 j, e7 u6 g3 U2 C+ r* i  (1)M有柄,M1分支点在r-m之后。这种类型中,M2基部有时退化,甚至M2完全退化。 这种类型以Ceratopogonini族的Ceratopogon属为代表。9 a( Z7 H" @- v! p3 T. B
  (2)M无柄,M分支正好在r-m下方,与r-m同一水平,M1与M2通常完整, 这种类型以Heteromyiini族的Heteromyia属为代表。
' c' x( E2 o& _0 b4 A" r" u  (3)M无柄,M分支在r-m稍前,M1、M2完整,M1基部曲折,在曲折处与r-m汇合。这 种类型以Palpomyiini族的Palpomyia属为代表。新属与此类型相同。
2 \" [8 e+ v1 ?5 L; r2 N- g# |/ I$ N  这3种类型的划分根据,可能有助于族分类的认识。
. V$ q) R* _% _2 j9 o. N& b  o4 Z8 n: v7 r- i: S' \& `: B, ]
致谢 承蒙军事医学科学院虞以新教授提供澳蠓亚科及其澳蠓属的属征 资料和文献目录,在此致谢。图1~14 爪始须蠓Eopalpomyitis unca(Hong,1981)trasl.nov.
5 B; ]5 j9 ]7 o# }, t8 R3 [3 h4 ]( ?) Q图1 虫体侧视(No.1V10062-2,正模标本)H-头,Oc-复眼,Pr-喙,Ant-触角,Pmx- 下颚须,PN1-前胸背板,N2-中胸背板,Lg-中央纵沟,Sctl2-小盾片;F、M、H -前、中、后足,Ⅰ~Ⅸ-第1~9腹片,Ht-平衡棒。
4 K! H, {9 i. }! z8 W5 G- NFig.1 leteralbody (No.IV10062-2,Holotrype)H-Hed,Oc-Compound eye,Pr-Probosc is,Ant-Antennae,Pmx-Maxillary palpus PN1-pronotum,N2-Mesonotum,Lg-Longi tudinal groove,Sctl2-Scutellum,F.M.H.-Fore、Middle、Hind legs Ⅰ~Ⅸ-1~9 abdominalsegments,Ht-Harlter
: [* I7 W; e1 K' F图2 头胸特征 H-头,PN1、N2-前、中背板,Lg-中胸背板中央纵沟,Scotl2- 小盾片,Ht-平衡棒,Oc-复眼,Pmx-下颚须,Pr-喙,Ant-触角,F、M、H-前、中、 后足,W-翅(Wing);Vt(Vertex)-头顶。: x& v8 [7 l' ?* C' |
Fig.2 The characters of head and thorax(Explanation in Fig.1)0 x; ?0 @% p4 G: X- ?6 c) K# G  `+ `
图3 下颚须,Sp-感器窝
4 O" z' X; V  n) A% S9 H# }Fig.3 Maxillary palpus,Sp-Sensilla Coeloconical( n7 d7 ^/ {* @
图4 触角 P-触角鞭节基部第1~10节,D-端部第11~14鞭节,Fl1、Fl2-第1、2鞭 节,St-触角节的鬃(或称刺)/ e) b% Y+ Z; \6 L
Fig.4 Antennae P-1~10 th goints of Proximal flagellameres D-11~14 th of Di stal flagellameres,Fl1、Fl2-1 st,2nd-Flagellum,St-Setae(orspines)
, d" K! ?- R! R* Q& a$ |/ P+ ?图5 第1、2鞭节 Fl1、Fl2-第1、2鞭节,Coel-腔锥感器
) `) }% n& l) |& @2 ^8 v7 dFig.5 1st、2nd-Flagellum Coal-Coeloconical  ?5 ~' @3 e) ^" u! u* ?, s
图6 鞭节端部第11~14节(D)变长及刺
& Y" P* t  w( t1 W4 wFig.6 11~14 th foints of Distal flagellamere longed and with spines4 A& \- g2 L' O' P; w
图7 小盾片及鬃 tsc-盾端鬃,1sc-盾侧鬃,bsc-盾基鬃,msc-盾缘鬃,dsc-盾背鬃 4 D5 y' B) J, z
Fig.7 Scutellum and setae tsc Scutellar terminal setae,lsc-Scutellar lateral s etae,bsc-Scutellar basic setae,msc-Scutellar marginal setae,dsc-Scutellum dor sal setae5 `  ~8 A7 ?) H8 j
图8 前足股节(F1)背、腹缘有刺和短毛
% k# s* Y& O3 I% N6 B+ l7 GFig.8 Dorsal and ventral margin of fore femur with spines and hairs& k, B0 z% h5 M6 [& e3 c
图9 后胫节端(T3)2个距(S) 后跗第1、2跗节不同长度及背、腹缘均有短刺和毛2 ~4 q  @  G+ ^( L8 c0 h9 f
Fig.9 Tibia of hind leg with 2 Tibial spurs,Different length of 1st、2nd tarsu s of hind leg
( S7 ]: g, S2 [6 _" x; O% M图10 前、中、后跗节的第5跗节腹缘具刺和毛
0 t! w# {: X9 X) g9 xFig.10 Ventral margin of fibth-tarsus of fore、mid-dle and hind tarsus with spines and hairs
; l$ O) M$ W2 g图11 前跗节(Tar1)内缘有刺列和1个小齿(Ct);爪不等长4 S- r1 B2 U# Q) q
Fig.11 Innen margin of fore tarsus with spines and a small claw;Claws unequal
" ?; W  T' u3 _1 q图12 腹末三节具刺和短毛
, b6 `- |, {' @; n6 M3 n/ qFig.12 Ⅷ-Ⅸ-abdominal segments with spines and short hairs
" ~  Y  g+ O: {/ ^6 K9 \% z图13、14 翅及脉序
. _& u& o" @" g5 o* p' |Fig.13、14 Wing venation) |% z: j) m% M8 {0 P6 h
C(Costa)-前缘脉,R(R1、Radius)-径脉,Rs(Radial sector)-径分脉,Rs1-2( Rs 2+3)(Radial anterior branch)-第1、2径分脉,Rs3+4(R4+5)(Radial posterior brance)-第3、4径分脉,M1、M2,(First and second media)-第1、2中 脉 ,MA-基弓脉(Basal arculus)或称前中脉残脉(Anterior branch of M),CuA1(First-an terior branch of anterior cubitus)、CuA2(CuA)(Second-anterior branch of anter ior Cubitus)-前肘脉第1、2支脉,A1(First anal vein)-第1臀脉,InV(Intercalary v ein)-插脉,H(Humeral cross-vein)-肩横脉,r-m(Radial medial cross-vein)-径 中 横脉,1r(r1)(First radial cell)-第1径室,2+3r(r2+3)(Second and third radial c ells)-第2、3径室,br(Basal radial cell)-基室,rm(r4+5)-径中室,1m(m,m1)-第 1 中室,2m(mcu1,m2)-第2中室,cua(cua1)-前肘室,an(Anal region)-臀区0 U7 s7 V& u+ H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批准号:4880019;49272071;49972001)和北京市自 然科学基金会(批准号:59620081)资助。. j6 U" w" _- i+ k
洪友崇(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100050)- ~( @1 A7 n4 f# i
郭新荣(西北林学院,杨陵,陕西,712100)
9 a0 a; S$ {+ d# ]1 L* x任东(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
& A8 {5 M! x2 G+ G参考文献0 C8 Z- V/ Y  j) E) |
1.北京农业大学,主编.1980.昆虫学通论,上册,双翅目;北京:农业出版社,318 ~338.
% I) w# u4 _% I% _) a+ k2.李鸿兴,隋敬之,周士秀,等.1989.昆虫分类检索,双翅目,北京:农业出版社,313~400 .
, H, D7 B( [% Z4 _$ N3.刘国平,虞以新.1991.古北区异蠓族林蠓新属一新种(双翅目:蠓科),见:虞以新主编,吸 血双翅目昆虫调查集刊(第三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5~28.: E( |; x! P( u1 I: \0 Y
4.洪友崇.1981.琥珀中的昆虫化石.北京:地质出版社.
6 R: L" D& I0 I3 I/ Z+ T# {2 O0 K' v5.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合编.1980.昆虫学,上册,双翅目,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43~275.
# A7 D1 N1 {( v& f# L3 `6.温新民,张祖昌,刘康南,等.1991.四川地区短蠓属(Brachypogon)四新种,见:虞以 新主编,吸血双翅目昆虫调查集刊(第三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9~41.
2 J# `6 ]- i' j5 Y7.蔡邦华.1985.昆虫学分类,下册,双翅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112.5 d6 o1 y4 E4 d) }( v- x
8.Brues,C.T.,A.L.Melander,F.M.Carpenter,1954 Classification of insects,Diptera,305 ~538.! S: J3 ?" O1 g2 [: e3 U/ v( l
9.Burleigh,K. and P.Whalley,1983 On the relation geological ages of amber and cop al,J.Natur.Hist.17:919.. g2 f5 O# d, F9 b6 I% q3 \
10.Berkent,A.,W.W.Wirth,and A.L.Dyce,1987 The newly discovered male Austroconops(Ce ratopogonidae,Diptera)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phylogeny of basal lineages of th e Ceratopogonidae.Proceeding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8 9:587~606.% {3 z( |8 S4 h! g7 e
11.Carpenter,F.M.1992 Hexopoda,T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Pt.R.Arthropod a.Geol.Society of Amer.4(2):259~445.1 u( a$ S1 v5 V2 ~5 I
12.Cockerell,T.D.A.1919 Insects of Burmes amber,Entomologist,52:241 ~243.# J: N  F6 O; I. z+ T) p
13.Evenhuis,N.C.1994 Catalogue of the Fossil flies of the world(Insectaiptera). Backhuys publ.teiden,241~254.( }8 j, D; H4 z8 n: Y4 O* }: F
14.Grogan,W.L.and W.N.Szadziewski 1988 A new biting midge from Upper Cretaceous(Ce nomanian)amber at New Jersey(Diptera:Ceratopogonidae).J.Paleont.62:808~812.7 A. A7 J9 A& z9 [, D7 i' o# W$ W
15.Handlisch,E.1965 Phaenobezzia a new genus of beting midges (Diptera:Ceratopogoni dae)with a review of the African species.Zeitschrift fur Angeabudte Zoologie,52:297~324.3 n% ?' T" s$ Y- y, I
16.Handlirsch,A.1909~1908 Die fossilen Insekten und die Phylogenie des rezenten Fo rmen,1~143.Leiiz(Diptera).9 F' W4 ?4 i* a+ N1 d
17.Handlirsch,A.1925 Handbuck der Entomalogie,Bd.Ⅲ;Diptera,s.941~1033.
) y! x% p* q. [0 I3 Z; j3 A: N18.Heyden,Z.F.J.D.1870 Fossile Dipteren aus Braun kohole von Rott in Siebengchirge. Palaeontographica,17:237~266.' p8 F$ {0 @$ b( q3 N  g
19.Remm,K.Y.1976 Late Cretaceous biting midge(Dirtera:Ceratopogonidae)from resins o f the khatanga Depression.Paleont,J.103):344~345.  ^4 q! k% N- k: d  Q2 M
20.Schlee,D.and H.G.Dietrich,1970 Insekten fürender Bernstein aus der Unterkreide des Libanon.N,Jahrb.Geol.Palaont.Mh.,p.40~50.
0 w  Q9 I1 s& q* d1 d; i. A9 \21.Schlee,D.and W.Glckner,1978 Bernstein and Bernstein-Fossilien,Stuttgart.Beitr.N aturk,ser,c,8:1~72(Diptera)。
/ V" _5 V. i# ~& B22.Szadziewski,R.1984 Niezwykle nargady strydulaeyjne u eocenskich muchowek 2 rodzi ny Ceratopogonidae(Diptera).Wiad.Entomol.5:37~40.
$ H7 m. a7 j7 [  J' u1 ~23.Szadziewski,R.1988 Biting midge(Diptera,Ceratopogonidae)from Baltic amber.Pol Pis,Ent.57:3~283,Wroclaw.
, N: @8 y. F5 L24.Szadziewski,R.and T.Schluter,1992 Biting midges(Diptera:Ceratopogonidae)from Upp er Cretaceous(Cenomanian)amber of France.Ann.Soc.Entomol.Fri.(N.S.)28:73~81.
! r5 k9 j) A- U6 p4 S' g" p6 p0 k收稿日期:1999-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1: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德道 于 2010-5-19 12:39 编辑 0 @, K. M- H6 z, \, _5 |

3 A  O! v6 H( `9 \4 M央视《琥珀之谜》节日的主要解说词:( u8 R* c3 X8 {! B; Y' Z5 B

0 q7 h' _6 I. X; @% N编导:吕焕录 摄像:方良
8 U' `3 d+ e) ~: x
/ g) D0 ~* t, ]  眼前这些如玉般晶莹剔透的化石叫琥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琥珀当中还藏有昆虫和植物的叶子。这些昆虫和叶子是怎么进入琥珀的呢?最近,从辽宁省的抚顺市又传来一个奇特的消息,有收藏者竟然在琥珀内发现了猴子。琥珀块头不大,一般长度在五毫米至三厘米之间,如此小的体积怎么可能容得下一只猴子呢?会不会是史前消失的一个灵长类新物种?带着种种疑问,《走遍中国》的摄制组来到了抚顺。 : O4 [' S. z6 y  l; ~
) T% }5 E. u! @# G3 T* e
  这是抚顺市区一条并不算繁华的大街,但因为这里聚集了十几家琥珀店而格外受到关注,这里自然也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琥珀交易市场。我们走进了一位叫徐进国的琥珀收藏者之家。徐进国告诉我们,抚顺盛产琥珀,恰恰因为这里是“煤都”,在中国众多的煤矿中,只有抚顺煤矿发现了大量的琥珀,而且全部集中在西露天矿。 1 ]: L( S/ U. c* r  b* O! ]

" g+ [& @. A( F5 D; E; F  从与抚顺琥珀收藏爱好者徐进国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外界盛传的“猴子琥珀”来自一位叫马世连的收藏者,但马世连现在已经离开抚顺。迄今为止,徐进国也没有看到过“猴子琥珀”,会不会是史前消失的一个新物种,他不敢贸然断定。他说要真正了解琥珀,就必须要下西露天矿,到了那里就什么都明白了。
+ F. U3 q1 x8 ^, P8 `. p. P8 z; k, Z7 ?1 O6 L
  当我们赶到这个位于抚顺市区西南部、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人工矿坑”时,瞭望台上已经聚集了一些观光者,据说这里每天都会吸引一大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游客。眼前浓雾弥漫,矿坑一片朦胧。据介绍西露天矿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2公里,总面积有半个中国的澳门那么大,最深处有400多米,由于矿坑里笼罩着一层雾气,游客即使用高倍望远镜也难以看清庐山真面目。
) t* z8 }- w8 `) J6 N/ X: ?/ g2 k; q3 Z
  说是审批,其实是拒绝。出于安全考虑,不论是当地媒体,还是一些国内外知名媒体慕名前来,都被挡在了西露天矿之外,这给这个亚洲第一大人工矿坑平添了一份神秘。经过艰难的努力,抚顺矿务局破天荒地为我们打开了绿灯,这也是近几年来惟一被允许下矿拍摄的摄制组,但矿务局要求必须由他们指派的两位工程师担任向导。 4 Q1 @$ ]) h/ j) T1 @
* d) S. M4 @- x+ y& o0 X
  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个晴朗的天气下西露天矿,但这一天还是薄雾笼罩,隐约中可以看到火车和汽车在大坑里忙碌着。同行的两位工程师告诉我们:下西露天矿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火车,目前大坑内盘旋而下的铁轨总长有两百六十公里,按矿坑的规定速度需要行驶十三个小时,由于坑底较窄,火车只能到达离坑底120米深的地方;二是直接通过汽车下坑,但汽车必须特别准备,一般的小车是下得去上不来。第三种办法是步行进入矿坑。最后,我们选择了步行下坑,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西露天矿完整的地质面貌。 4 M! c: l4 z+ J. p- ]

! ~! i6 x5 W: n& _; y+ r/ q  这是一条早年的矿工们使用的上下班便道,早已废弃不用。途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一百多年来,开挖煤矿遗留下来被风化了的岩石。 , l/ d1 m* E7 R0 R) F' c
5 i6 ?: E6 A. M2 T+ A! T. G/ o7 I
  熟悉西露天煤矿地质构造的刘玉德总工程师还告诉我们:早在五千万年以前,由于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抚顺地区就产生了一个混合断裂带,并不断下沉形成一个盆地,后来盆地中形成了沼泽,加上当时这里是亚热带气候,于是在这片沼泽地中生长出了大片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里活动着各种动物和昆虫,这原始森林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巨松,巨松会产生和分泌出大量的树脂。 4 _0 O+ h2 g5 ^) S
% S- C6 _& v8 d2 t, h
  一般来说,要找到有昆虫的琥珀很难,带有昆虫的琥珀往往被收藏者称做是上品,在一块琥珀里发现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昆虫,那就是上上品了。如果琥珀包裹的是一只猴子,那简直就是稀世珍品。琥珀里的昆虫至少有5千万年的高龄,据考证,这些昆虫的种类大部分已经灭绝,只有一小部分演化到今天。 $ C5 P% ?' ?( b" P
+ m9 g: R) {" M1 |( [5 y; |% \6 P# [' S) h
  眼下这里荒草凄凄,到处是裸露的砂石,而在几千万年以前,这里却是万木葱茏的热带雨林,是飞禽走兽的开心乐园。我们无法想象,一滴小小的树脂怎么可能粘得住这么大一只猴子呢?那是什么样的猴子呢? 9 `3 q! h  s$ R
0 U& C( |1 e* h6 _
  刘总工程师告诉我们,由于一百多年的开采,西露天矿的煤炭已近枯竭,琥珀也越来越少。西露天矿从上到下开掘最深处已达400多米,沿着梯子一步步往下走. 4 _; |( O' {  v: i. K: P8 K

& V$ r, v; J6 i; c3 J2 j  这幅国画由抚顺当地一位知名画家高城所画,作者对井工开采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据说西露天矿一度不是露天开采,而是采用井工开采的方式。这是高城所描绘的一百年前西露天矿所在地区千金寨的田园风景,1901年,抚顺一位地方绅商王承尧申请开矿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这位叫王兴家的老人曾是《抚顺矿区志》的编写人员,他对西露天矿的开采史颇有研究。
1 ?0 ^- p; S' g, N: r) {. r$ |5 T: R) ~2 I$ Z% {# ^0 A9 e, F5 l
  油母页岩覆盖在煤层之上,最开始是当作废料抛弃的,后来发现它成分特殊,可以拿来炼油。我们国家生产的第一桶石油,就是用这种页岩炼出来的。据说最早的炼油厂由日本人创建。1909年,日本人在开采西露天矿时对废弃的油母页岩进行燃烧,怀疑含有石油,就进行蒸馏试验,试验的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油母页岩含油率最高达到13%,原想拿去用作废料的55亿吨油母页岩含有原油,相当于日本国内全部原油的两倍半,可采300年。日本人把这一发现称作“工业三大革命”之一。
7 @4 A3 D0 U9 I- Z; a" M; k1 Y  t$ s* ~1 T8 |
  这家坐落于西露天矿边上的炼油厂,就是专门用油母页岩炼制石油的。我们以为只有被煤和琥珀充满的西露天矿,竟然还是中国第一桶石油的产地,这真是此行的意外收获。据介绍抚顺当地政府现在着手规划建设石化城,其中就包括西露天矿所蕴藏的大量油母页岩。 $ J" x: Y1 [  F

0 X+ H! ?" o  U5 u$ K5 R+ ~. Z* R  这是我们找到的一组产自西露天矿的琥珀昆虫照片,是由日本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这是我们至今看到的琥珀昆虫最早的影像记载,从中我们没有发现猴子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影子。
4 g" M- @$ k5 C1 [' ]+ e- ?
% Z7 }1 v) G6 p) H  我们感觉西露天矿越来越大,或许正因如此浩大,才能装得下如此沉重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跋涉,我们下到了底部煤层的采掘面,这里看到的是西北部离地面400多米的坑底,来来往往的运输车和各种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使寂寞的大坑热闹起来了。我们走向煤层寻找琥珀,却意外地发现了煤精。 : j' t0 q+ g9 I1 ?+ o) z" ~
; h/ p4 T9 Q6 @2 M4 |) G
  煤精又称煤玉,是一种稀有的煤种,比煤坚韧,但比煤轻,极其耐烧。这是1973年在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耳环”、“圆珠”等众多煤精雕刻品,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经专家鉴定,这些煤精雕刻品都出自抚顺的西露天矿。人类最早把煤拿来雕刻作为装饰品,而不是用做燃料,也许正是看中了煤精的特性。 2 X" a! |3 m9 ]( ]
( z. h$ Y: |& P3 I% P; U* D3 ^7 i
  今天,把煤精加工成各种艺术品,已成为抚顺地区的一项传统工艺。为了让煤精、琥珀两种稀世珍宝同放异彩,徐进国还大胆创新,将浑然天成的煤精、琥珀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向世人展示煤精琥珀独具魅力的天赋神韵。
% W6 @  P2 c+ F3 O& t/ }# q, w( I; @2 S: G
  由于琥珀夹杂在煤层中有几千万年,刚获得的琥珀原料外面往往是黑乎乎的一层。加工琥珀,首先就是去皮,然后才能进行雕刻、打磨和抛光等工序。
& g5 |6 G: \2 F. m# J
* ^6 P. M' l/ P  程指奎是抚顺琥珀街上的又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对于琥珀昆虫的研究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不但花掉所有的积蓄,还投入全部的情感。 “误入歧途,因祸得福;千秋万代,光彩依旧”。这是程指奎收集琥珀昆虫写下的感受。琥珀昆虫并不多见,虽然说世界上琥珀产地很多,比如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中美洲的多米尼加和日本等地都有存在,但就质地和科研价值而言,抚顺琥珀独占鳌头。由琥珀加工而成的各种装饰品,现在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戴琥珀项链、手链成了年轻人的时尚追求。
  H4 S* u0 m* j6 ]; o" T6 W( s/ i9 B/ w: {/ h: V
  从抚顺西露天矿挖掘出来的琥珀昆虫是不可多得不可重复的“活化石”,它带给我们直面史前完美生灵的机会,这些从煤层中分离出来的琥珀昆虫化石展示着当年自然界中的喧嚣与热闹。开挖西露天矿,人类只用了一百年,而形成这个西露天矿,地球却花了五千万年。假如大自然可以轮回,也许再过五千万年,西露天矿地区又可以长出一片原始森林,然后还要等上五千万年,才能经历地质变迁形成琥珀,这对琥珀而言,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漫漫行程。
1 _) u, X+ l2 ^1 C" K4 ?% v9 |  G& m, D$ J; Y
资料来源:http://www.cctv.com/program/zbzg ... 060512/10207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2: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人为什么喜欢琥珀?
% G$ P& X5 _6 Y$ m9 ~
- f% ^3 `3 c7 P; w% T( F- ~* q$ s1 ^在中国远古时,皇亲贵妇们就视琥珀为吉祥和意之物;新生儿佩戴可避难销灾,一生平安;新人戴上可永葆青春夫妻和睦幸福,因为那时人们认为琥珀是“虎毙魄入地而成”正因为这个原因,佛教界也视琥珀为圣物。
0 j$ n( g. p. h8 M8 v; X
$ N2 c* L* y# c' @- O琥珀做首饰,由来已久。在古代被称为“北方之金”的琥珀多为贵族所有,而在中国古代皇帝贵妃们就视琥珀为吉祥之物。婴儿出生、夫妻新婚都喜欢戴上琥珀,讨个吉利。现代人也渐渐把目光从金银钻石转移到琥珀,它没有金子的奢华,没有银子的醒目,没有钻石的耀眼光泽,缀在胸前、耳下、手腕、颈间,不过分张扬,静静地衬出你的古朴雅致,含蓄地表现品位与修养。现代医学证明,深海琥珀对现代化电器,如电脑、电视及精度仪表所散发的一些有害射线,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 q8 ~' j, B0 f. l; j

' I2 z. Y' }% _% U# x: G琥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珍贵宝石,她晶莹透明,色彩美丽动人,透过灯光一看,彷佛是一颗夜明珠,把玩手上,轻若无物,佩在身上,尤其是失眠者佩带,久了自然就有安神镇定、明目健脑的功效。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虎魄”、“兽魄”、“顿牟”、“遗玉”、“红珠”、“董陆”,名称多得很,有的传说是“虎死后精魂入土而化”,有的传说是“龙血入地而成”,有的甚至是“虎的目光凝聚而成”,在西方古代传说,琥珀是太阳神赫利阿斯为不幸夭折的儿子落下的眼泪。
5 h6 m. d3 {+ x" ]$ F5 |5 t3 N' E
- y6 L$ f3 \0 e- z" T: j琥珀是佛教七宝之一,最适合用来供佛灵修,同时,具有强大的辟邪化煞能量,佩戴琥珀饰物能辟邪和消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3: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6: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别置项了,沉下去吧。论坛人看的少,没有积极性了。* }. v% Z5 t" m) }6 j+ p0 N# x
我在摄影网上弄了个贴,准备好好经营一下,让更多的摄影者爱好琥珀。那个网站摄影的人保守估计两万以上。
9 t! \2 `- H- v  i. r* J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7420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8: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德道 9 i; z1 ?: X  G# e/ p

+ F  e" O3 V& s
/ C+ e- }' \  o    这是好事啊!我到搜狐摄影圈也弄一个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4-5 19:01 , Processed in 0.1966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