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青木公

一楼一帖,野外安全与自救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工呼吸术

% [4 m$ Y! n) u6 y. l1 q- b2 Q, h6 _" o" q2 }: L- s3 p$ m. c
人体需要的氧气,全靠呼吸得来。一旦呼吸停止,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这时如果用人的力量来暂时帮助呼吸,以促进病员恢复自主呼吸得到救治,这种急救的方法叫做人工呼吸法。 " S/ W6 M4 f4 P2 U
" E/ C- n3 }1 f" X. D3 c2 _; ^( z
$ v  {  q$ x, v; ?

0 M; b' \3 A6 ]  a  y1 A) z) P- i$ {. ~& C& F' g& J
人工呼吸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实用,最简单,效果也最好。 $ l2 h7 g: t1 o3 y/ R

# c0 r5 [! ~6 W5 p5 B  r6 w4 p# T; f1 Y5 g. O/ d) M" q; p

% v. ]% O3 g- w: b将病员转移到空气流通处,解开衣领、内衣、裤带、乳罩等,以免妨碍胸部的运动。 " H+ d1 c9 s! k$ J2 w
, L% w1 |4 D! u) o" Y1 `
& |: m: a, U$ `+ j% N( i
7 ]. i( P" S7 w
1. 掏出病员口鼻内的泥沙、痰涕、呕吐物、血块、假牙等。
' V  U: T7 x0 q* i: r# O% x2 m" f1 @! S4 u; o' T( o' ?. k" u7 {& U
2 a/ W. X' o" R" t3 T
1 E9 g/ m5 j, e$ e8 j5 J
2. 病员仰卧,用一两层纱布或一块手帕盖住病员的口鼻(但不能垫得太厚),急救者俯于病员一侧,然后一手扶住病员额部,一手托病员颈部使其头后仰。
, p: r: ^. g8 T2 [  x9 Z1 b/ j
' [: {4 L8 u. e, G% Y2 H% ~% n
9 G3 m8 Y- i( ]6 M3 Q2 i2 I+ ]7 X4 P
3. 急救者用扶额部的手分开病员的口中,并一手捏住病员的鼻孔,再深吸一口气,紧贴病员的口,用力将气吹入病人肺内,直至胸部明显扩张为度,然后松开鼻孔,使气被动排出,如果病员口腔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也可堵住病员的嘴,改用对鼻子吹气。 5 p" I; E  F7 |1 R, L( k
$ B8 Z' G6 N' l# `

0 N  A6 a+ \9 C
4 a3 `0 H' ^  f- y5 d4. 口对口人工呼吸,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以每分钟12---16次为宜,有心跳停止的,还可同时可配合做心脏挤压术。
, _3 {: m' F6 q
* w/ _( w5 r# C# p: k( {7 Y" A& S; _% n

, O/ L* m9 G% n4 H6 ~四、外伤出血 : n& g7 c7 p, E) ]' T. ?
# |& z( Y9 o1 [- I; F: h
- ~6 B8 L- T3 q3 {

5 v' E8 L# e5 N; |) r9 m0 g9 O) k9 f: e2 A# i
野外旅行时,人们受各种意外伤害的机会增多,全身各部位受损伤出血的可能性很大。出血时,我们先应分清是那种类型的出血: 0 j9 }" Y" C9 [$ G. J
- b7 ^) M, C" f/ i$ D5 x
7 b: l9 n* \8 X

0 `3 `1 J( `/ x! P& b1 Q, ^3 P  t动脉管壁厚,血液流速快,血压高。一旦动脉破裂失血,将是很危险的。必须及时止血。 & R: ^# G. ?' T7 [$ ~; l+ ]1 I

0 B; a( M( }& e. ?) d0 L
- V  o0 V  e  Y; j) d( l) C6 P$ ^$ j7 X7 Z& C' {' a$ i& |5 {& |
静脉出血没有动脉明显。暗褐色静脉血流速也相对较慢。 6 I; p" S: ]# }# m# m7 j
' Q, _/ a* J" ?6 D) i

* u! Y2 Y+ x! s+ W0 R# H
8 ^& m% \) q9 F: h" i  k' |* `大出血,可见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或暗色的血液从伤口如泉涌流而出,这类出血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止血,不能拖延片刻。
& p" ~9 m0 ^. W4 J! D( G( p
+ S  Z4 ^( V  D" w( o: k3 G2 Y
$ j2 K6 n% F; B% m; f* F- {6 \0 ]8 A# d
中等出血,血从伤口不断滴下,这种出血在只要积极止血,一般问题不大,但延误止血时间,或止血无效,也可危及生命。
. M9 X7 h7 r' B) h; K& i
5 y) |. ~9 d2 N& l5 i" s" B' A3 y/ E! x' f

' ~* o) ]6 q8 ?1 d5 x小出血,指伤口下,出血缓慢,多为慢滴或渗出。此种出血较易止住,如在绝境中时间紧迫,可先不止血去做其他可保全生命的事情,但如求生措施需较长的时间(如几天),则仍要积极止血,以防因慢性失血而致身体衰弱,影响求生措施的进行。小的出血经处理可自行愈合,大的严重出血时常危及伤员生命,故需及时的抢救。常见的出血有外出血,即可见血液自伤口向外流出。 " a+ ]# U3 F% k2 z+ l% W
3 Z/ f5 s8 W0 U' Z/ f

$ w2 s. Z( k( M9 Z7 c: o# S) b8 O. h* q1 q3 J% W" [: L9 K
内出血,即出血流人体腔形成胸腹等积血或流入组织间隙内形成血肿,在身体表面看不见出血。一般小的出血无须特殊处理可自行止血,但较大的出血则要采取人工方法止血。
! b% _7 i7 c& i; [) }4 [+ K# v5 b- p; w+ W% ?2 |
3 ~/ e" a  P8 C3 o/ Z3 h# g# N
5 T, Q6 Z2 `' x
止血方法: ) f( d4 Y! q% P+ U
5 f& M& ^) f) S# S9 B& s4 g
2 g: Z: @- V  A: ]$ q4 r

% l% O0 w. d7 v* u# O
0 Q1 C# \6 t8 N2 ~; T+ C手指压迫止血法:这是直接压迫伤口出血处。一般颈部、锁骨止窝、腋窝、空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出血,可直接压迫出血处,以便暂时止血,赢得手术彻底止血的时间。
6 d+ s, l0 T- _3 `5 |! H5 ^& d2 a! H6 J8 j3 B: f% g
& B6 i1 R- W  ~' r+ A! J4 R

* `6 _2 m4 y; f' K. v* F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敷料盖在伤口上,再用绷带缠紧,这是急救时最常用的临时止血法,适用于静脉或中等动脉出血。 + \$ K, ~; o$ v" r, B. u8 i
( m6 V1 j' C% d% T# G6 H1 j+ f- P
' ~* |. _" x( U

2 b, o3 K$ U! m' V& H5 M! ]局部镇塞止血法:将清洁纱布、明胶海绵或止血棉等止血剂镇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绷带固定,实际同加压止血法基本原理相同。 2 E/ Z' e3 o) v) _- L. h; f
1 l: M7 x! X. z& N

, I& Q; q8 T" |1 j3 }0 d: u5 v- x) |! c8 C0 _0 T8 \
对四肢大出血急救时较简单而有效的止血法是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有多种,临时可用绳子等物代替,而最好的是空气止血带。止血带止血效果好,但有一最大缺点是它完全阻断肢体的血循环,增加了肢体的感染和坏死率,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使用。 % `: U) N! t+ F# j& x; R* J
$ ^; m( g2 P1 q& l

/ q- d: r7 u' N6 |4 A; B9 c, I; O! Z+ s* ^
同时要注意:缚扎的部位应尽可能靠近伤口。在膝和肘关节以下缚止血带无止血作用。在上臂缚上血带时要注意避开桡神经。以免发生损伤。上止血带时下面要衬垫衣服、毛衣等布类,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同时要注意衬垫物要平整。缚止血带时松紧要合适,不可过紧,损伤组织神经;过松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出血增多。 & f5 j! f2 ~  o% O+ b" `4 k

* y" Y$ L: g/ l2 E% e8 q) V
4 Y  S" V! c6 L
& S1 e" f) `3 z: K7 D在冬季上止血带的时间一次最好不超过两小时,同时每小时应放松数秒种后再上紧,当然有个别情况病人情况不允许再失血或大的血管损伤有要能大量失血者,不可轻易松带。
2 U; m, @1 R9 O1 Y9 I* e6 b5 z4 v: \

9 k5 E4 J& D4 L( Q& K
  b# M, @" j( l) _( Z  j* {动脉失血施压位点:在动脉靠近皮肤表层的部位施加压力可以切断血流。特定体位的动脉出血应采取相对应的施压位点。观察伤口,如果流血没有明显减少,移动施压手指,直至产生明显效果。 ! f0 R- s0 g: e0 @% i
& u! ~3 P8 k. m7 m, b- f

; Q6 k, v6 c$ b- U$ u
1 S9 a1 @. h7 n) o' ^(1) 太阳穴或头顶出血:耳前上部
! R- d" e1 ^% |* d  t. z, {. F4 A  v2 u- O- C! C! f

% V3 L; Q6 k5 D' {% o: c; {, c0 L" [) F* f
(2) 眼下面部出血:下颌边
8 m/ a  J- U; V' ^* u
4 @  ?% N1 z/ N% c1 ^" F7 \$ X+ }$ g' m9 e; G) p1 J

6 a9 K& F: u8 a: F& }$ f. I(3) 肩部或上臂出血:锁骨上方
/ p5 M1 N. @! M7 B8 z
$ j  _1 ~- I6 P$ p+ p4 W- Q! e2 Q8 I6 A7 K: ^  A( T) C

7 {. U7 \/ ^; K4 U% E5 ~(4) 肘部:上臂内侧 & R0 c7 D5 n! ?) v( c3 t

  D) E# ]* \/ m' R
! t! k4 ~$ ^* D: F# m/ j, h6 }9 q. O, j
(5) 前臂:肘部弯曲 : {: I1 I* q5 z9 y9 G
7 }6 h( P7 L# e( c8 d

& O6 m( Q) }% V9 X
# Y  @: D; t7 l' N% V2 u) {4 E6 S! a(6) 手部:腕前部   f( j* n/ J$ p; C% a

4 J3 B1 Q+ k/ _3 x& T9 v* Y5 H& k. j5 G5 z+ x

, F/ s, B* h: {2 k& a3 ?) t8 I, K(7) 大腿:股动脉上部、腹股沟中部 ( |. Z- k; o0 O. A6 A, I: x
! l+ Y) `  k, {3 M  K
4 F/ j# L; P+ ^) X
- j" c( ~5 f  q; H/ {4 Y2 r7 W
(8) 小腿:膝部内侧
6 {" L& H9 z$ K# Y6 j  G7 Y
9 F) d* r8 k7 F& F# o
3 ^* y1 W/ O+ ?  T0 n; h0 M( f) g" Z4 w
(9) 足部:踝前
1 y  S) L/ [' K# U4 f# z
: P& D" f  V# r% r' U* r0 ~. {! {# v/ Q- F0 y: ^( i
2 B' r9 J$ m/ ]5 Y' j* s* u
在伤口特殊、无法施展压迫法出血,比如严重截肢时,可以找出断裂的动脉,加以捆扎。   r$ S2 Q" v0 U$ W, f6 H6 w

4 m4 y0 a/ r; ]- P1 ^1 f+ J. D/ r# W& j  k
. C; ?) g' J; p! W$ m& f0 p( r2 ^
未受过训练的救助者从事这项工作,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伤害----动脉常伴随着神经,夹住或捆扎了神经会引起永久性损伤,比如肢体丧失正常功能等。
# H* h4 p- D4 ~
) \9 r/ f( p+ P! g; b- o" z: _, D6 P1 v3 h7 [% ~) q& ?
  R1 a+ T: x3 S* L: U
临时性止血带可以帮助止血-----但是要每间隔一段时间松一下,以便及时找到动脉。 / |9 g+ Q. v. T" I
+ A& }$ K+ d- B! Q  y
5 X7 {" g' ^, z2 e  U

3 K% i+ q5 }+ e清洗伤口 ) z# M, W# w$ H6 h  S; r7 r
, l: r) k* s, |. W2 X- E5 i' r

  b6 K; ]+ d) T( D" T' z2 r8 u! y8 a8 o" ]0 w
钓鱼线、棉线或细绳沸煮或者浸泡在酒精中消毒。清洗是必须,有机会要沸煮所有的绷带和包扎布。手先要洗干浄。 0 l" X; f, r" P& @' J! T8 |
2 r3 [5 [$ V: E
4 h: U2 R' q% X/ n
; j0 c' B7 k- b
用无菌水(沸煮后的水)清洗伤口,干净的指头轻轻找出深层的动脉,用消毒线小心扎住。 ' T- S( t6 u0 c7 q
2 ?# ^) ?) e( v2 N
1 i, k5 Z% x% e( l
5 ]7 d* q! S# C2 G& j" _" y/ H) C
如果动脉断裂很彻底,末端可能会萎缩,寻找会很困难。当你确信动脉在某小块组织中时,可以用大号针将整个组织区缝扎起来。 - E# w: N6 y! f% e
) b7 J2 D6 J9 g1 ?3 J0 j+ i9 J4 }  M
: P7 ]' t/ s7 ~0 G, S' n5 c1 v
4 j9 j$ w+ t5 c; i+ \( r
检查手术是否成功的同时,尽快松开止血绷带,弄清流血的是否仅是包扎完毕的一条血管。如果发现仍会流血,应立即重扎止血带,继续寻找破裂的血管。组织中其他的小血管会提供肢体维持生理代谢所必需的血液,维持循环。
% b5 Y! Q5 ^. u8 B; c1 i( j/ `+ I) Y  B  U/ U0 L

3 R" [% Z% O7 H) l# G7 s8 l' I9 M. p
止血带:需用止血带的只有两种:前臂和大腿。选择宽至少5厘米的布带。如果被迫用更窄的线,必须垫上折叠多层的布料,以减少不适感,避免损伤神经或肌肉。将止血带沿肢体捆绕3圈,系成半结,在结上放上一根轻便短棍,再捆成双结。止血带必须捆紧,以阻止血液供应,但应有间隔地松开,血管捆扎好后,应完全解开止血带。
( @/ {4 d& {0 ?
. _9 |' [1 v1 y: W1 U; V( a: c; P  R# k+ ^7 V- Z& h  p
( R: A9 T8 B+ x" R+ E
轻微出血   ^8 y9 }0 e* Z3 Q
6 _9 m4 [9 s: B4 M7 H3 k
6 f. V/ r! K- n# v! r3 t1 V

9 t- ^3 T- w% x5 w静脉破裂:静脉出血没有动脉明显。暗褐色静脉血流速也相对较慢,你有时间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如果伤口很深,止血钳难以找到适合位点,可使用大块布垫,在较大范围内施压,以达到止血目的。大约不会超过10分钟,你会找到确切的位置---用鞋带或布条扎紧伤肢,布带越宽越好,不至于勒紧肌肉。
4 l- u  j3 s: c6 |
" X* J, ]. ~6 {2 `
2 y1 H  J1 r' ]$ N9 }
  Y. \' c* W  {) @/ F" j毛细血管破裂:毛细血管是静脉末端细微的分支,一般可以自行止血。不需要紧张,先处理其他急待解决的事情。
. m  B: i: U1 u+ H" |( \$ ^( c$ x7 E- S% \) J# z! ?- `# R7 h1 _
1 ?2 ]/ m& w# j

# L" [8 ^) [) R% j0 t% @# P# y内出血:身体受剧烈撞击,骨折或体内伤时,可能会发生内出血。开始时内伤症状并不很明显,也许仅是皮下微微青肿。病人逐渐感到头晕目眩,皮肤变凉,脸色苍白,对触摸的反应不再敏感。脉搏跳动频率加快,强度变弱。   F2 Y7 V6 m$ o4 R
9 [; w* S7 k2 ]+ y. j

6 f* o! w& J' m& a6 F+ v8 r
* H6 u1 k$ P# y2 x( R! D骨折会导致组织内部淤血。腿部骨折可以引起伤处失血一品脱或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防蛇安全守则
6 z: r( J8 e6 p

3 e2 w  o& u% b3 `" l7 [2 K; i: }! Z3 ^1 V
5 O' i/ q$ z6 G9 b, e1 r
预防:
  |7 E( N$ _5 W  i( Y+ P3 q1、打草惊蛇,把蛇赶走。 , p9 {) j1 b' H1 B
8 g8 H/ ^/ p8 W7 k
2、在山林地带宿营时,睡前和起床后,应检查有无蛇潜入。
1 A. c8 G8 ~9 O+ @# I* g
3 m; c2 Z: p- a. \' Z' C, v7 @2 |0 ^6 e* q- K$ X
3、不要随便在草丛和蛇可能栖息的场所坐卧,禁止用手伸入鼠洞和树洞内。
/ G! ~+ f3 s) i& B6 ?  |
/ E* R# N% `! s8 ]3 K, l
, A% @  v( z3 q7 j/ B! b1 `4、进入山区、树林、草丛地带应穿好鞋袜,扎紧裤腿。
  O* D) L* F0 E/ e0 q( M8 s
1 z; \. H0 I+ _2 r6 x+ d6 p8 z  G& F- p+ ^+ ?/ U5 n  L
5、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过;若被蛇追逐时,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 v: I; U: o  n6 @
! [3 d2 g: O# B/ k1 p$ n
( {2 W$ \' ~+ c/ {
注意自已的脚:蛇类平均每周进食一次,每当进食之后以及蜕皮之时,它们行动更加和缓,更容易被踏中。
; _1 W; h- H" ~8 M! M
4 k0 ]6 t6 T7 O. _5 o! f' N4 a" G4 L" E; r4 G
1、提起蛇类或者将它们逼入困境,一些蛇类在走投无路或保卫自已的窠穴时攻击性大增,壁如南美洲中美洲地区的巨蝮,非洲的黑色树眼镜蛇以及亚洲的眼镜蛇。 ; t8 \$ `( O% O* Q8 X$ }
& }- y+ g- i3 c* ]: J, C+ x& S* _
4 X" ?/ X9 ?9 ~" f8 y
2、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
* f8 f/ \5 N7 f) J$ M% b- G  W* o
6 r% ?8 Y6 I" d' e6 t7 a4 U# E6 M1 r% h0 \4 W) ?% Y/ h& ]
3、穿上结实的皮靴——如果有的话,许多毒蛇的毒牙很小,不能穿透皮靴。 - u  S/ c# ^0 g* Q

8 b, C: ~) e4 ^7 ~& g1 H  j
+ }9 [' a1 ^% }9 y# {8 [2 V4、在使用床单,衣服,包裹前要小心查s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 + c1 z9 W/ e: u! E
1 d" w7 m4 ]* U
' t3 _; ?+ v5 c* V; }  O9 m" d
5、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 , 许多情况下,毒蛇只想着如何逃命。 & g/ x/ H/ _, l' `2 a
! A& [7 ~/ v$ O

& m$ n  T1 K& ^8 F取其性命: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木棒,要具有良好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最好一举成功——受伤的毒蛇更加危险。
$ w1 I: |' O' K* g! G: _$ A( _$ x4 q
% w* a$ Y9 P; ]- O: J: [
六、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n& T9 [1 a+ c% {- w

. _1 b- z7 r0 @3 D! V6 k
6 ], t8 k# ]: K
4 A* c* K6 i9 B% @( v  y( A区别: $ k! U$ V: G4 V1 j" w! B

7 m- f6 Z$ Q2 M" X( B  L
' M; x( o  q5 r" A毒蛇一般头大颈细 ,头呈在角形,尾短而突然变细,体表花纹比较鲜艳。 * ^5 P$ w7 t6 @9 `0 L
- h; t  F& M( Q: S$ |2 b1 W0 u

6 H. b( S" P- w; G) K无毒蛇一般头呈钝园形,颈不细,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
3 h7 A% C& i$ t5 k  y: @" s, P
/ V2 E9 {4 R: Y1 J: \  e) N6 n* l- I6 ?/ z3 D- f. d
毒蛇和非毒蛇最根本的区别是:毒蛇的牙痕为单排,无毒蛇的牙痕为双排。 - F' ]4 V7 D  l/ V$ Y* `- e8 I

9 ?( H! f3 u, z$ n4 b  n2 w
: u' S2 k- v5 g' ?5 b5 z毒蛇咬伤的急救 3 s$ t0 s  V& _' G% J* Y  P: O& q5 Z2 @" R
  O2 M% r6 d$ U+ F+ t/ Z7 ?

& n4 p1 u: K0 ~  A3 _$ L/ s5 `8 W3 F(1) 毒蛇咬伤后切勿惊慌失措和竭力奔跑。以免加快血液循环而增加毒液的扩散和吸收。在安静的状态下,将病人迅速护送医院。
0 m6 I. j. @% J) M
8 p. `) U, w* L/ E8 v$ f: B: ]  ^2 r
(2) 绑扎伤肢:应迅速用绳子或撕下的衣片在靠近伤口的上方(近伤口5厘米处的近心脏一端)紧紧缠绕住,以防毒液蔓延,但必须隔20分钟放松一次,否则会引起肢体坏死。
+ S# c+ c0 _/ j0 i( y* T+ S. i) ]' {! ~' O
; I. C& g' h$ W. b; u( G& P1 V
(3) 扩创排毒:缠扎止血带后,可用手指直接在咬伤处挤出毒液,在紧急情况时可用口吸吮
- d2 f2 P/ I2 y) J+ h; ^" m! }. r. W4 V! Z4 b

& p* B# p: _% y; I& w4 g(口应无破损或龋齿,以免吸吮者中毒),边吸边吐,再以清水、盐水或酒漱口。首先吸毒至少0.5-1小时,重症或肿胀未消退前,作十字形切开后再吸引,以后可将患肢浸在2%冷盐水中,自上而下用手指不断挤压20-30分钟。咬伤后超过24小时,一般不再排毒 ,如伤口周围肿胀明显,可在肿胀处下端每隔3-6厘米处,用消毒钝头粗针平刺直入2厘米,如手足部肿胀时,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四个手指指缝之间),下肢者穿刺八风穴(四个足趾趾缝之间) ,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肿。 : [  P6 R' M3 X2 X5 |; m

  g: ]5 W& u8 i+ n( ?% g% |0 U# o; H1 g$ d- e  a) E  U, g
(4) 蛇药:为中草药制成的成药,可供口服和外策,亦有针剂。其中蛇药、蛇伤消毒片及注射液、蛇药酒等,对多钟毒蛇的咬伤有显著的解毒作用。这些药物在旅行前应选购备用。如南通市生产的季德胜蛇药、上海蛇药、群生蛇药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蜂类螫伤的救法
: [: ~6 \: d0 H. h$ ]% S$ ^

! F  V" a8 ]' c# B
5 g0 j. I! j- \' T+ O* T8 ]+ P
" M3 S' H9 w$ d8 o2 ?2 A; K4 S2 f/ |蜂属于昆虫纲,种类很多,如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狮蜂等。 2 t( N* I. e9 ^: {% P

1 L. ?$ D5 G8 U" m/ k应急处理: 7 @: S7 V7 ]9 o5 y

  k+ Y' Q& R: U" E+ I
. l' N0 J7 K9 f2 L" q5 \/ z1. 使患者休息,保持镇静,如有毒刺和毒囊遗留,则应立即用镊子取出,因毒囊离蜂体后,仍继续收缩数秒钟,切勿用手挤压,以免压出更多的毒液。 / [# a2 ]$ f4 E8 Y( i: i- F* Q

: x7 l& o1 O+ h- s" d& k% y6 U4 B1 U
2. 被蜂刺伤处可用肥皂水、食盐溶液、糖溶液等洗敷伤口。也可用野甘草叶子洗净榨汁、涂擦患者(或以鲜叶洗净揉擦),每隔5分钟搽药一次,红肿灼痛即可减轻。伤口周围可选用草药如鲜蒲公英、景天三七、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洗净捣烂外敷,效果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蜈蚣、蝎咬伤的救治

: g4 H+ P' c$ ?% l) k, b; F% g& ^7 v9 F) Q; k7 B9 P

" R; N& A1 L3 o6 U6 {5 p! u% L6 E6 T$ l# }8 i! ?; J* Y; P- L4 i4 F
蜈蚣属于多足钢,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t) n  W5 o% \

$ ?$ d0 q$ W$ y/ \, L4 t) {$ y: @0 W
临床表现: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癜。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地、甚至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一般蜈蚣越大,毒性就越强。 9 h: e) c, f2 s3 x  e- D7 O) D- b- Q

2 K$ \6 w: R/ ^+ q0 b- _  K# v7 p6 J% |, [8 b
应急处理: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冲完再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宜速到医院治疗。 : R( b6 `6 ?, J; j4 f6 ~4 n' {

% L" D, t: B7 A7 A: ?* ?8 |% c+ m% Q) h
预防措施:(1)不要在林间,山石旁露宿。 3 x7 n% I8 e3 Q. A4 C3 D

% X5 f4 H% N3 ]+ Z) P( g$ f
# P% R7 Q$ j+ z8 P: K8 K: g(2)不要赤脚在草地上行走或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狗咬伤的救治
. G6 B+ p. o$ ~$ w" `; y
4 \5 R% H0 j; b# a8 P: A

- N. Z9 b% |8 E# @- R" m$ k7 ^; ]2 N) O5 ?9 E0 |5 t: Y
被狗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先用20%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也可用醋冲洗,并进行必要的清创,若怀疑被狂吠(俗称“疯狗”)咬伤,宜尽早到医院诊治,可给矛注射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发生,还可视病情注射抗菌素或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号与代码
8 m# c7 f' p+ @, P& _5 T3 t! Y
3 N: B* B2 c5 z% D: j8 I+ ~
  
6 v( P6 d/ F8 {) t2 \4 R, W2 W
  \/ u" c7 v/ B0 L: W   (1)声光
, \& z- h* o" ^7 S. \$ M( N' T# u" A: H; d& R5 q; e4 y
  5 ]2 K0 U$ Z" |5 b: k4 Q. f0 w& l

9 A! Z/ C& M' o1 L0 F% D   众所周知,“SOS”是国际通用的船舶呼救信号、无线电呼救信号。它可以写出,也可以发报,还可以用旗语或其他方式表达;“Mayday”是船舶、飞机常用的无线电信号。
. d, O0 @' \7 i' y
' d  V8 D/ u; g  \$ v6 F  1 j. z2 Q1 G6 |4 v8 t+ g

8 G, o4 q" A6 B' m( V. k( K8 p   如果救援者位于听觉范围以内,叫喊声也成为呼救信号。国际上高山求救信号是1分钟发出六次哨音(或挥舞六次,火光闪耀六次等),然后安静1分钟,再重复。 ) W0 i4 F+ r4 b  F+ j; V

/ j7 h, W, \& v  m7 b3 u' F  2 l+ s$ k4 k6 C
* b6 i3 s# X, V; C( r' J
   国际上通行点燃三堆火进行求救。在开阔地将火堆摆成等边三角形,在其周围准备好青绿的树枝、油料或橡胶(白桦树皮是理想的燃料),需要时可以制造三股浓烟,同时发出三声响亮的口哨或三声枪响,间隔1分钟,然后再重复。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点燃一堆也行。 ) C+ N2 x1 T% `; f) J

9 X6 H& Z! t' Q) T  d  : s' a/ _, q1 |4 B4 q/ k- u

6 a4 `( t- ?* B2 i% T  @% o   施放信号的地点,要选择在制高点。
: H5 ]( X! \' j8 m. T* G9 I
0 R: B; z" D7 b! U  }3 v3 u: w  8 ~- G7 L; Y+ a9 {3 N3 V( L

2 o$ Z4 m: Q/ }, T' `$ ?& Z# x   如果发现孤立的小树,可作为天然火种。在树枝间堆放干燥的小树枝,或陈年鸟巢,以便产生浓烟;如果小树已经死亡,可以从根部将其点燃。 " m/ ?  {  ^/ W8 {
3 _2 _1 M2 ?% M/ N
  3 [, I0 `  c; k/ V  V' C

- [7 ]+ t; ]* E' ~   在醒目开阔地带,可以竖起一个三角架,上面设置平台安放火种,点燃之后遇险者可以在数公里以外看到火光。
% t. t; J, `# u+ M' M# l3 H
* |0 O5 u; e5 [" W9 a  / j! y' F% o9 J# J9 V  ~. x% ~8 ]

1 z& X& W  y# L8 r; z   在金属残骸上堆放燃料,利于隔离潮湿的地面;如金属被磨光还可以起到反光镜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大便安全
在野外,探险或逃生的时候也都可以用的哦!
$ x6 W: ?' D7 G/ A    
4 `. L+ B& X0 ]7 c) r  大便地点的选择
; d. E, b" T4 N& Y& _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尽量避免会积水的地方,以免弄湿鞋子。  
) N- K7 A* I- Z3 _  2.冬天选择可以避风和有阳光的地方,因为皮肤大面积暴露会散失大量人体热量。 但在狩猎区必须注意,因为反光可能会使猎人误击。
& G7 W8 k/ U8 g: J  3.在山涧河谷大便的时候注意防洪,上游降雨可以导致山洪突然爆发。请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因为据统计人大便时的移动能力会下降72.53%。  
# D3 k' H5 y8 ~9 l  4.尽量避开山崖或可能发生崩塌的坡地,尽管有人觉得朝悬崖下大便很酷。据某省旅游数据统计,半数以上的坠崖事故原因如此。 2 Y+ [; `0 u6 `# L- `0 F
  5.远离水源和去水源的必经之地,因为这也是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野兽受到刺激可能会发动攻击。 ' X3 l8 ]: s& T8 H0 {
  6.雷雨天气不要在地势突出的地方和大树下大便,以免遭雷击。  
6 n/ G: r2 }! R: K9 t8 u- @7 C     . y4 R2 A& F' ~8 ^* ?
    
9 I5 i3 Y1 Z( V: B  i3 {; w   1 G8 O& H* f0 e; U% G7 S
  便中 " }" `2 m1 ^& k8 S' J% d( l
     ; d: W; v" [  J1 R
  1.可用木棍或树枝敲击附近草丛,将潜伏的动物驱走 $ M! _; b. F0 D# Y8 Y' X
  2.多蚊虫的地方可将暴露的皮肤涂满驱虫药剂  
% Y3 E  Z2 @" T& s. R, U! k  3.可间歇的咳嗽以显示你的存在位置,避免野兽和他人的无意闯入,并能告知同伴你的状况良好 1 o; \, H' ~8 C# c4 h/ E% X
  4.夜晚可点燃一支烟,作用同1,3 # U  H3 `) K2 J% O) I9 F7 M
   ( `( O1 f8 u7 l* u. A* `) M
   9 Z+ `. [7 B0 b
  善后
+ L& m( n! q  Z  
" O- Y2 o$ t  |9 |; B4 V  无须特殊处理,可以自然分解。 一旦你遇险,救援人员也可以作为前进路标。
* Q) y8 W* _! V* o6 i厕所应建在营地的下坡,远离水源储备,保证粪便不 $ i, I: O5 {# R0 M) u1 i; O
; P+ @+ E) k) {1 t
会渗出而形成污染。 2 B: \& l# t# i' q2 R9 q
! W6 p9 S+ ?2 v& S' K

. y$ a7 I6 I) ~* f- Z  厕所和垃圾处理应远离营地--最好在下风向处-- 2 S0 Q2 j5 f5 P8 b1 l! P

2 d# D6 v, D8 @; c! G' @' C# W5 V但不要过远,以防大家不方便。坚决反对随地大小便或乱
' I5 B9 m0 o3 ^! {& D& v
# d' l$ S- `2 E倒垃圾。如有必要,修出一条小道使上厕所或倒垃圾更方 * k. H9 J  |0 x& {- Z7 X+ Z8 s

7 n! d' ~$ j1 r便。
% S3 R5 N4 H* J0 n: }" X1 s) H# y: z
修建一个适宜的厕所很必要,即使遇难者只是孤身一
; b$ f! k9 v9 C/ A& r2 u. Z2 z$ u7 M$ o; g2 S
人。如果性别不同,厕所要分开,让使用者感到方便。垃
1 H8 q  W9 K0 G% n: G3 @. b3 ~$ r( q9 n- I
圾应予焚毁,不适宜焚烧的应掩埋。 6 E2 x- d( f. t( n6 X0 l, Q% l

! D! F. m* z% g' ^# X$ W2 D  P
' Y7 P5 w4 U8 G% `! h1 \; R% q  不要在而所里使用消毒剂,石灰或消毒剂能杀死有益 / J; s: P& |4 A& D) M# v

% m8 M" i' ^9 s9 V9 D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粪便分解掉),随后粪便就散发出 3 F" W3 X6 G) m2 F( Z9 ^: x' b

) x$ w( w: E6 q7 s2 I恶臭味。将粪便用泥土覆盖住,添加少量水,以利于细菌
( {1 g: U3 t: F
& Y& E: ^- d5 P& S. e! n2 k$ V6 U存活。 $ |7 P! d  [8 l4 ^7 C1 w, Y9 d

% Y, b0 k: r# l: \6 y: U8 D  o, R
  而所要覆盖好,以避开苍蝇。记住要经常更换盖子。 / T1 u3 H' z9 S3 L$ {/ G

( E4 q; x$ I6 _1 j: }  M; m! U0 Q否则,苍蝇在粪便上驻足后,又会在你的食物上驻足,开
. g7 N9 Z% v  D+ a' f9 f) M/ `' [+ V# H5 V- _
始传播病菌。
' f( y- f" B/ v. P) X  H6 _. }" z) f4 ?+ j( W
1 X& j1 T2 c* ~% q- w
  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厕所开始散发异味,则应该修
$ c1 t5 b* C1 E6 T* I) N1 W
" e& ]" v9 P/ v& ?建新的厕所,而旧厕所要填起来,旧厕所使用过的木材和 2 X$ @4 B$ t* x! A
* d8 ?5 J# U3 f
覆盖物要焚毁。
8 e7 [8 w; ]4 d' z
5 `* b" S( E, O  u$ ]  [" l9 v' O: \3 @4 e3 R! p' P
◇深坑厕所◇
" w: P0 x) ~- T! g: O7 ]' b# e) m3 Y1 V) Q

! `# y+ m; w2 |) ^% t  n' K
$ F  [* M0 @: e0 j9 n: w4 L
* v. A! ]: [* g) M% |( g! Y% J$ B1 p9 ~% S! Y( a0 s3 u
  挖一深约1.25米,宽约45厘米的壕沟,在壕沟
" X( \$ r  ?6 z
- S: R7 b+ U% X7 B. a上用岩石或木材垒起一个高度合适、使用舒服的“座位” . Q& {) b. c) }: ?6 h8 Y

$ _3 C" x8 y* |6 d# s; _,“座位”的一部分埋入泥土之中。在“座位”上放一些
) P# Y" F2 U3 p6 T
' d; k, f( q9 Y* q% x# G( U. k; y木棒,仅留下一个洞口以供使用(如果人多,建成的是公
4 u% S7 l7 ^+ a5 o) C) E. E  p7 x9 W& P7 ~! f; r5 I/ Z& [( E
共厕所,可留几个洞口。)可撒一些木灰到厕所里,形成
5 V2 |0 [0 v# N) W; t* i$ b4 p, \. {0 ?* ]
一个薄层,以阻止苍绳的侵扰。
- x2 |) U" {. C* I  s  o3 H9 ?* ?1 l1 q) m& k  |) }( i8 g4 k, D

; L! }# `8 O  _: h) i9 S: R' T; u3 W
' R. ?/ b1 P7 I. C& Z
! V4 k; U3 L- O) N  g0 R9 ^
  用一块宽大平滑的岩石或一片大树叶作盖,上面压上
3 K; b6 ~8 K$ t7 Q
3 s6 n1 G" J" E. C$ k8 }/ G, @小石块。记住,这些盖子要经常更换。 1 v" z9 M# e5 p2 b, z2 z
) N7 x  C/ d& [" r3 N8 X

. [; B2 H7 k0 Z- Y0 e0 l! [; y# U8 H
◇小便坑◇   
, b" A+ ~3 n0 i/ V' Z4 M+ C' n1 @+ c6 I1 r" n; [
& O' G$ M6 h+ Z
  挖一个深约60厘米的小坑,其中四分之三的空 0 b5 O1 L3 i- P9 A/ G' z7 j; k

$ W5 Y, R5 {, j" x  ^5 `间用石头填起,然后在上面堆放一些泥土,再用树皮 * |: M6 }. k  J7 ?) ]# o' \
9 {) k1 z- F- B: X+ x7 W
做一锥形孔,安置在泥土上,作为尿液下渗的通道。
& r0 }8 i& n/ j6 y
5 Q' U4 g9 G7 E4 O) Q$ \& J* j小便坑的位置离营地尽可能近一些,以便人们使用方
5 i6 Q" k, P; Y& W# R7 r1 f& o7 Q7 @2 Q$ }! M
便。 * Q9 }+ z" E/ ^1 t* E3 T' B5 Q
  / u9 }. s4 A* C9 d$ V
1 m0 ?  K' @/ ?8 p# [2 f  O' t! n
* B( V& h. S- v6 O
# ~5 a& D. J9 m. h! M
◆垃圾处理◆ * f0 P' @% g% }
; I, [; a2 @7 C/ w  o0 ~

: w# I" K3 ~. i2 W' \9 \. R' e  如果营地中产生太多的废物需要焚烧清理,可在偏僻 4 z+ `1 D+ G" a) ~# r, v. w9 w
' c1 a3 u$ z1 P6 u4 ^- U
的地方如厕所附近焚烧。可以用大的听罐作为焚化炉。不 $ T. w& R* ~. _- V! h
4 d/ u& @; H' ]
能燃烧的废物可扔到垃圾坑中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滑坡与泥石流避灾自救
2 C! [/ N- r5 L8 a
避灾自救——滑坡与泥石流(一)
9 c! x5 E0 p4 b6 Q! M* f# X3 v
! L% q& n8 ?1 k9 [8 l0 V一、滑坡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 x) _: a$ i# l* a: M2 l

* ]  ~: \" r) b& j- E  K: ?5 W4 D1、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变化
* I7 ]* U  N7 S( b- {5 a" t5 ^+ A9 e# {( a8 w$ {4 z' W+ c
专家提示:滑坡裂缝是滑坡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伴生现象。
% V2 ?! Y( }, d5 w! A4 [  e% j% G* X1 {, m9 f" |. Z  u. L( f
相关知识:①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其水平扭动的裂缝走向常与斜坡走向直接相交,并较为平直。②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节理面的控制。③当地面裂缝出现时,已经暗示该山坡已处于不稳定状态了。/ Q! B& X% {- _; o) f: Q
2 t, x; D& A+ L
禁与忌:①认为山坡出现裂缝为正常现象。②根本不在乎。
: T& f( |9 D, {- E. p
6 f) w+ e; _5 g; e2、滑坡到来前周围事物有哪些变化
" ], D( o1 l7 B$ s, M: Q3 z$ q' P+ p8 q8 Z
专家提示:滑坡到来前有许多前兆,应正确辨别。
3 i5 j- z# e% Q1 q; x5 d  W/ X
& ]& Y8 G8 O2 I( d$ C- L2 ]7 E相关知识:①当斜坡局部深陷,而且该沉降与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较厚的人工填土无关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②山坡上建筑物变形,而且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具有一定的规律。③泉水、井水的水质浑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现象。④地下发生异常声响,而在出现这种响动的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4 u* x8 e( ^( }

5 y, U4 Q2 a3 `! p禁与忌:①不做出正确的判断,便慌忙失措。②将其他因素干扰带来的异常视为滑坡来临前的前兆。9 `4 k: b: u. r5 S) K2 G/ m; L+ y
! }# Q4 i) B& x! B
3、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
/ h2 C( q! U9 r! M) w
6 c, |5 _# h2 E专家提示: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 t7 z" a5 l, v3 w; U/ @
" n' |: n% q4 M/ W% g0 `# m7 ]
相关知识:①遇到山体崩滑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②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x  J% ~* S  ]/ p: _5 f
) }1 b9 e$ t5 t* ]0 A3 @
禁与忌:①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②没有保护头部。1 X0 ]2 t/ N+ n/ q) Y

+ M, N$ q( X# c" L, k! u4、滑坡最易发生在什么期间
! I, Y2 c: c. q( s7 j, k$ G" }% L  Y+ F7 w& Y; E" M
专家提示:在滑坡易发期间,应充分做好减灾、救灾工作。
& i. L' h% y4 q$ E6 b7 Z4 ?
; L# [; x  m$ f8 M( W# w0 d" Z" W相关知识:①一场大雨过后或正处在连阴雨中。②各类建筑施工和地震期间。③每年春季融雪期。# A7 `3 m* d. f! H* y

- ?/ _6 S5 [5 `. X禁与忌:①在滑坡易发生期间麻痹大意②缺乏相关知识。4 l: U/ Z/ c2 S0 d* \& @
+ U3 E& V: C+ R, S* W# ?
5、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z( C7 M9 x& p5 U

# w5 Q1 }' K+ j7 n* B# f: @# w1 _专家提示:尽量避免在滑坡频发季节到滑坡多发地区旅游。! m+ e  ]  c9 v& i
& `% {% l( K: ]; D% L
自救互救要领:①外出旅游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②应在滑坡发生可能性最小的季节通过那些易发生滑坡的地区。
+ _8 @' V3 T) h' o' z) x  z; d+ B; e$ G) ~0 A. q
禁与忌:①在滑坡易发生的季节去旅游。②不在意滑坡的前兆。$ e! G  j! M3 a9 u, i9 {
# w# U( Z2 g! n1 @3 b
6、野营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6 B5 h! Q  x( X& ]2 i) c% R+ h) F8 t4 d0 a
专家提示:野营时应避开沟壑和陡峭的悬崖。! I$ W) K$ f1 n. Z% e, ^0 Z

# \5 h. v' i$ n6 W. p1 _3 ?1 J自救互救要领:①野营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②野营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③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的可能发生地区。6 T- e7 T) R0 G) h5 _

/ `# W7 D# Y$ M1 g% H6 I1 y- e& U' |禁与忌:①在已出现裂缝的山坡游玩、宿营。②在雨季来临时进入滑坡多发区旅游。% q$ K$ E$ p# i" e7 m

( t; J( f8 b( D- S7、在易发生滑坡地区如何选择房屋* S6 ~- F# |/ T7 c

' P: U9 f* J+ H" ^9 s' {) b$ a5 b专家提示:检查房屋及周围物体的变化非常重要。
/ o/ ~. u9 N. c, I
# S; B! A3 n1 v/ w5 i+ O自救互救要领:①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上是否存有裂缝裂纹。②观察房屋周围的电线杆是否有向一方倾斜的现象。③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已发生变形。# e* w; `0 ]1 u) V# l

# u4 [1 M; n$ g2 Q! r  D: I+ k禁与忌:①买房或租房前不做任何检查。②错把人为所至的门、墙裂缝以及电线杆倾斜当作滑坡前兆。
+ T" v3 V- k8 V% K8 Z2 |3 G* p/ ]( u  s' w& `
8、滑坡过后,如何面对完好的房屋
  k9 o, z4 v' h1 f" O3 Q
% R! i3 k: B/ J$ J  C1 k专家提示:仔细检查房屋各种设施是否遭到损坏。# K# D  m1 y. H" _- J! `" ~
7 I& `% b8 R, \, M1 t3 o; P
自救互救要领:在重新入住之前,应注意检查屋内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损坏;管道、电线等是否发生破裂和折断,如发现故障,应立刻拨打报修电话。0 Y4 G+ @1 W2 J! _8 `/ R! L
/ c2 q  f! j  j6 g. J8 I+ r
禁与忌:没有仔细进行水、电、煤气安全检查便进入房屋。( J- y4 `$ a7 m! G* Q- |

, N* u8 |) D# w) N9、驱车从发生滑坡地区经过时应怎么办9 g4 f% T2 ]: f& E' m% ~; j( P

* h% |1 P) E# D9 _" N. o) `: E' R/ ?专家提示:严密观察,注意安全行驶。! f3 F0 w( D" ]6 M
4 y& V9 p5 U& M- l' _
自救互救要领:①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②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有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 U; _/ A4 U$ w5 Q" G' H5 E7 [7 w
禁与忌:①不探明情况,便驱车通过。②刚刚发生滑坡,便通过此地区。
- Z% j% C) S; |: D* _" e3 b, y1 ^1 p) M) R$ b
10、发生滑坡后我们应该怎样做1 m! {( S1 U4 [3 _# h
0 s: e2 c1 n/ i1 _* f5 ]6 _
专家提示: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d1 X' L. v0 }; o; u; i
8 l0 Z6 V5 L& s- s; H( B% u
自救互救要领:①可以马上参与营救其他遇险者。②不要在滑坡危险期未过就回发生滑坡的地区居住,以免第二次滑坡的发生。③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 t$ B0 O3 l/ n" v! W5 m$ @' R4 J% ~- U4 S, P# \, P
禁与忌:①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②忽视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8 h( w  k/ ^' k0 s; @- t- H

) E# u8 V. h' b$ x5 Y0 ^. E+ e11、滑坡发生时正在滑坡的山体上怎么办
$ r2 T4 O5 G' y% M7 b. E9 J  j+ m4 O: s2 f
专家提示:沉着冷静,不要慌乱。% ]8 s( F: a: @
4 f! X* q4 [; g8 _, F& s* t
自救互救要领:①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②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0 \+ R0 l/ ^6 S

6 h$ J( f5 b& `5 J$ p禁与忌:①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②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 B6 Q) B, W- F; |( v: L1 D1 ?' T) N0 \2 w8 P
12、滑坡发生时身处非滑坡山体区怎么办% K, `( Z+ G7 ?  H

0 L7 g# \1 y1 C3 x6 u! h, O专家提示:立刻将灾害发生的情况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
' ~+ d0 `5 z6 \3 V0 K7 T( O5 U$ Z# I" `- w9 m$ d/ ~! V$ |  ]/ R2 U2 k, K
自救互救要领:①不要慌张,尽可能将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迅速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②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 e- q9 E8 q" j9 ~: c; O# k
2 d% `2 w( @, A. y$ D
禁与忌:①认为与自己无关,不予报告。②只身前去抢险救灾。
3 m+ j" P( z0 n7 t  O) m7 f4 m$ g2 F; t& b; n
13、如何选择临时避灾场地: R; w* g& x+ X  U9 t

! U8 @; H3 M5 t; y% w专家提示:提前搬迁到安全场地是防御滑坡灾害的最佳方法。
9 _$ [8 r5 D$ {) T! X' H4 \" P# A3 A* \- v; [5 j
自救互救要领:①应在滑坡隐患区附近提前选择几处安全的避难场所。②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6 M) E  i4 m# i8 [; E1 M3 Z
; j4 b, V. A1 V# D0 _/ a. \
禁与忌:①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②不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搬迁到另一个危险区。
! ^% \) m( X6 n  t* \3 y& U" N) r; G; @  u. Q$ l
14、如何选择撤离路线
% v) P3 H3 q" c' n; B: T* Q& I& `# i3 |% ~5 C: ]% o: w. {% s2 A0 f
专家提示:必须经过实地勘察,确定正确的撤离路线。/ K+ n6 \0 P  S. X8 b
7 u. [" w0 G, q2 ^  ]5 X
自救互救要领:①由地质专家实地进行考察勘测。②快捷、方便、安全。( j9 ]1 v0 d( z& }; ^
$ r$ f( J/ q( G8 I+ v* x
禁与忌:①慌不择路,进入危险区。②不听从统一安排,自择路线。6 c; W" G5 P$ ?$ w) \
  y! z/ d3 n3 i: M+ Q; e
避灾自救——滑坡与泥石流(二)
4 u6 k$ K, k0 M
2 c' @/ G$ s+ X& k) n15、滑坡来临前,如何提前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 y3 r: H8 M: k+ d
+ Q2 V5 ]. ^8 E& k3 B4 B- E7 Y
专家提示:可能的情况下,应在避灾场所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为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6 l, d! K" ~$ o* ?! o+ I
' D- |9 Q- M3 b8 j8 D2 R5 R
自救互救要领:①应事先在避灾场所找寻临时住所。②事先将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转移到避灾场所。③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准备交通工具、通讯器材、常备药品及雨具等。④准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
& t7 H* M+ w- A' X! U' K$ N( U: `# R* I+ k/ \3 F3 H5 }
禁与忌:①不做任何准备,临时避灾场所条件恶劣。②缺衣少药。
' [4 _3 G3 n$ v- Y1 G, f' u4 Y) g1 e# D, c* z; ~8 z! o
16、抢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时应注意什么
  o6 P5 F( W# W" G, o7 p) Y6 M- n6 c
5 R$ ~7 e, s' g专家提示:应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l1 @/ O- L9 ]! B- P$ a9 E5 |
7 ~8 j" t  g5 S! l
自救互救要领:①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②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③先救人,后救物。
7 D. N0 `8 R; D" W. Z+ @, r1 j% g# ~% A8 z
禁与忌:①从滑体下缘开挖,使滑坡加快。②只顾自家,不顾他人。
# g+ U2 |* [7 f9 O4 {" I4 v/ h3 u# c, n7 \
二、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 J# x# W9 O# l5 Y1 o) {" c4 j7 f

- \' X% L1 {+ M) |2 f, E6 B1、泥石流到来前有何征兆" i9 J+ X+ I5 M6 \; j# E
/ |. \  o- H  W  z) ]
专家提示:连续长时间的降雨后,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8 E! u' K8 |1 `

# j0 d0 B% X& n自救互救要领:①发现河谷里已有泥石流形成,应及时通知大家转移。②在逃离过程中,应照顾好老弱病残者。1 s+ H4 S) ]2 @( O. d: k

4 R6 l2 }. K& U5 t禁与忌:①暴雨时在山谷中行走。②听到山谷中有声响而不在乎。, D( n* F1 M! Z8 F

- x$ a& j- n7 m, I$ p1 {6 {* m# i( A2、泥石流来临时怎样逃生, Y1 g* j" W( I3 X. @& E

% ~( p9 h6 P: \; H- I4 }& \专家提示:立刻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
- g/ b4 w7 w5 i, Z$ l7 B8 o7 `# U, W; s
自救互救要领:①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②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③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5 W- h: \3 D: W$ X

3 V9 J1 R$ [1 h- W3 e8 F' m5 {禁与忌:①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②千万不要顺着泥石流方向奔跑。
5 @' E- q; b7 q: G) i. p+ h, @% w( }8 S& L* Q1 |
3、在野外露营时如何避免遭遇泥石流
9 P) E: v" R5 |  C  x- N# `& [! W
/ Y  `; C" `; }9 `专家提示:雨季来临时,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营。
+ }7 a. ^7 [- U  @! t0 G8 C; J4 z6 D: I
自救互救要领:①露营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②平整的高地不失为夜晚露宿的好地方。! h# D5 k4 [8 `% f& K
. v- }$ k' _3 x. C4 d
禁与忌:①认为山谷温暖,就在山谷中露营。②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风、休息。③河滩和山谷中不要露营。
$ @" Y4 s7 }) o* Q& @7 R- ]! \
; y/ K$ p7 r) P# f% |! V/ I* [* z: Y4、什么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I+ D" s! a7 n1 d

1 ]: I1 p! h# m专家提示:安全的高地是最好的避灾场所。
. i( A* H2 }/ K; G1 a
  j1 C# a7 \# j+ V; d9 O9 {: A自救互救要领:①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的安全高地。②河谷两岸的山坡高处。③河床两岸高处。
4 p: [& i* c3 E# S7 w7 W8 L
3 J7 o0 ?9 A( h3 `9 D, V4 E% q, U7 F禁与忌:①站在泥石流岸边观看。②躲在河谷旁边的大石头后面。
& W8 ^  v0 a! ]" q
, _9 }9 K# p1 y! j3 ?! F. c5、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 j% D: ?0 N% }8 C# c9 g3 t+ u3 I  J( q4 v$ d' J! c
专家提示:雨季不要在野外沟谷中长时间停留或行走。
( i: j  G9 z" u3 }; g& k8 Z; D% t
% e2 N( k3 F* v) x0 S自救互救要领:①下雨天在沟谷中放牧或劳动时,不要停留过长时间。②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③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沟谷。④去野外游玩或劳作前要了前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2 k0 G" H; I# M9 T: J5 C2 E

. i7 N9 W$ g3 e2 m% T禁与忌:①刚下过雨便到野外游玩。②雨后到山野河沟中嬉水、劳动。
0 ^' q+ N3 H) s4 P/ ]
" v8 x' L2 P3 N' \6、食品不足,水源污染了怎么办
1 Z/ {6 i: B& L5 T0 C2 ^8 R  G: X: L' H
专家提示:千万不要饮用被污染的水。
$ R) ~2 K! N2 t: |
$ s$ j$ Y1 @' @- |- _$ I) Z自救互救要领:①食品不足时,应适量进食,来维持生命。②若食物已短缺,应一边寻找山果等充饥,一边等待政府救援物资。③水源污染后,应立刻停止使用被污染的水,以免发生中毒现象。④可收集雨水进行饮用。
8 ~# z' X3 h8 Y8 _: w, t$ J1 _$ F
禁与忌:①继续饮用被污染的水。②食品不足,不想办法充饥,使身体虚脱。) K4 }& ]  L. A" g# c
1 n% a3 ^# M9 k+ _
三、滑坡灾害常识
& W6 C& H7 a" Y* n* P. e- ~- l* ?3 ~9 `+ h  v/ u
1、什么样的山体易产生滑坡
) S& ]( s+ ~! A5 S# [" M9 a% Q7 T1 H2 x
专家提示: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地质构造面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②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会发生滑坡。+ }* ]8 p, t& H# w: z: t& M

( Z2 q& |8 H9 F4 {* |# Z% D相关知识:经过雨水的作用,其性质易发生变化,如黄土、页岩、泥岩、板岩、凝灰岩等软硬相同的岩层易发生滑坡。& _. M, ^$ i) q$ \# s& N
" n% l+ l0 Z2 W3 j$ |  l, f  d3 z
禁与忌:①误认为什么样的山体都可能发生滑坡。②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山体具有滑坡的特征。3 H( \3 _+ B, K7 f
0 J9 {' ^: S* w+ N! S0 C+ D8 M
2、滑坡灾害多发区的建房要求是什么; x  N7 q0 u3 C5 w1 U% ^  R# X

# l/ z% H- t+ N; s专家提示:一定要选择安全场地修建房屋,这是防止滑坡灾害的重要措施。
/ C$ m6 `( ?; B6 V; ?" I# V+ U0 T
+ g+ R! e3 s. k! }3 V自救互救要领:①选择稳定的场地建设村寨、房舍。②通过专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来确定村寨、房屋的位置。③在整体村寨规划建设中,应确保民宅、学校等重要建筑物避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出的滑坡易发生场地。- i2 d$ e7 u" _- E; z5 `
3 [% A& z7 L4 Y( j2 B) P' O+ o) B
禁与忌:①私自建筑房屋,不通过专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②将大批居民住宅或学校建在易发生滑坡地段。
. [# p' h# O4 K5 h9 Z* u: Z0 \3 h3 t0 j9 L! U4 {
3、滑坡灾害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4 s1 D; _8 ~. Z7 R9 C5 N- ~& J3 b/ I8 |) W# h" f- {( `4 X7 k, e
专家提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群策群力,共同防灾、减灾。
; p% d2 ], l7 p# i
% R# M& o9 d! g% {3 W' D8 r相关知识:①及时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沟渠通畅。②做好滑坡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临空面上部的危树和高大树木。③公路的陡坡应削坡,以防公路沿线崩塌滑坡。④发动群众,积极配合相关技术人员对村寨、乡镇等存在的隐患地区进行严密排查,特别要对滑坡中的裂缝、泉水、已崩塌滑坡、水量变化等进行群测群防。
8 H$ ]2 G6 {4 K4 M, N+ C" o, z5 R* b/ A% K
禁与忌:①沟道泥沙淤积、漂木阻塞沟口。②缺乏群众的积极配合。/ _0 f+ H$ s- [! Y

+ `1 R. g; G7 z4、哪些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滑坡灾害
3 M; U% U  d1 G) I' `9 f
" \0 ^; b0 H0 e# v+ n专家提示:人类的工程、建筑等活动对自然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灾害的因素之一。
4 L& O* S) p& m7 }" O& C+ X" r/ ^  Q
8 O7 f7 k0 F; L* Q相关知识:①在斜坡上堆填加载、兴建住宅楼、重型工厂等产生的大量的矿渣、土石使斜坡失去平衡。②引、排水工程浸溢漏水,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大量渗入坡体,从而加大孔隙压力,软化土石。③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④坡地的滥采滥伐及劈山采矿的爆破等,会使山坡水土流失、山体震动破碎,诱发滑坡。  W$ s* n3 ~1 E( {2 y
" Q* ^& _* P, d/ J7 {" |$ j* L1 I
禁与忌:①不注意坡体的水土保护,滥砍滥伐。②不加强水渠、水库的堤坝管理,使水大量浸渗入山坡中。7 m2 G8 a& K7 w9 k* {

' T) E  _" r  W6 T: A! v5、造成城市发生滑坡的原因是什么
& q9 ?6 i6 w4 H% ]- B0 G# w9 t* z8 O# o' J& x4 T
专家提示:城市中发生滑坡灾害的可能性大幅度上升,已经不容忽视。* c4 `1 p% A& ^: ?* I9 z6 M
- D# ?- A. j! P2 r* V
相关知识:①在城市基础建设中,不断开挖地基、路基、坡脚,使斜坡的坡度变陡,坡脚减载,坡顶加载。②工程建设中爆破施工和水循环系统的变更。③利用开发坡地、洼地填土,使土地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 n/ g+ z' e6 C( E1 a! N
( w4 b( A% o5 Z2 {3 j0 M禁与忌:①不按照城市整体规划自行施工。②城市开发建设过于迅猛。9 h/ o( F+ }0 x6 ?; Y
; G& I9 }% C- y3 ~2 ~3 y5 D+ x5 e: H4 ]
6、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 T* x6 C5 R+ D* D7 M6 o
% z4 V2 a0 p: o* l* o专家提示: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坡建筑物和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等五种。& ^' }' O( F! q' [, q" e3 j& f

; G  k  ~  W& T  h7 [自救互救要领:①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体上的地表排水沟;做好引泉工程建设和滑坡区的绿化工程。②建设截水盲沟;支撑盲沟;盲洞、渗井、渗管、垂直钻孔;仰斜孔群。③在滑坡前缘抛石,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铺设石笼。④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 ^: L' Q$ j9 Z3 w5 Z; I2 d8 w$ X9 I3 l* w" H
禁与忌:①工程措施质量不过关,鱼目混珠。②方法不正确,弄巧成拙。
% C; C. u3 J$ m
, X3 e0 V  e% O, C5 x& H避灾自救——滑坡与泥石流(三)$ D+ i; \5 g( ]1 W, ]

9 m3 z7 Y/ s9 o, o! e2 G, Y7、怎样抑制滑坡发展8 P4 A! ^. I5 j6 U, q* |! d- Y( L  K

0 g5 b' U/ Z; \0 p6 G0 e, Z3 `' v专家提示:主动消除和抑制滑坡形成的因素,不但可能延缓滑坡的形成,还可能避免滑坡的发生。2 n7 a- p% Q$ A* C& \# Z
( U& w  u# Z' b' `. Z
自救互救要领:①发现滑坡后,立即向政府或地质灾害负责部门报告。②地方政府应号召群众尽可能主动采取措施,延缓或避免滑坡灾害的形成和发生。③使用填埋地面裂缝,把地下水和地表水引出可能发生滑坡区域等方法,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 j* g( t9 o3 P( |3 c  m$ j/ B9 Z
+ A- h3 q- Z) {# w+ x- E$ r禁与忌:①采取的措施不正确,加速了滑坡灾害的形成和发展。②认为无大事,没有及时报告。
1 r3 f$ [& ]7 w( ~: D) V% q0 \( {4 I; O
8、如何判断该地区是否发生过滑坡; |& M; o/ p' C4 a4 i/ _3 ~! a5 x; J

+ ?  c5 H6 C/ ]  C$ R# b. w+ ?$ R专家提示:根据地形地貌的特征进行判断。9 A+ ~; Q- m: e& B& s5 J% d
3 F# o9 x+ G, s8 H$ t3 E$ q
相关知识:①在山坡上存有圈椅、马蹄状地形,并有多级不正常的沟坎,非常不协调。②山坡上部有洼地,其下部有泥土挤出丘状鼓起的现象,并且坡脚挤占河床。③两条河谷的源头在山坡上部发生转向并且汇合到一处。
" |$ o6 `1 T5 M: ?/ b, G9 ^* w) [
禁与忌:①不注意观察识别地形地貌特征。②认为曾经发生过滑坡,不会再有危险了。
- K+ r. x. a) [* g8 h! o* G2 r  m) U) @
9、如何根据地下水判断发生滑坡的可能性
' a! ^/ ^* z! H) A) f% Z9 K% Y  i# [5 @# R" f
专家提示: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使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汇地点发生改变。
& c" V4 H" ]; C1 v+ h* F
4 V' H& I# W6 l" j# s9 R7 d3 o自救互救要领:①斜坡上的部分地方或整个斜坡上面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不协调,使许多干燥地方突然渗水或原有泉水在短时间内突然消失。②坡上原有泉水量变大、变小或水质突然变混浊。; T( T- K5 h8 \; d0 K
4 B; d# r6 t, F! E) S- N6 i
禁与忌:①不搜集其他证据,而只凭泉水的变化来进行判断。②把由于雨水充沛等原因引起的正常变化误认为异常变化。
# W# M4 n0 _9 x) @1 ~: e: K4 d5 T) j* A- z9 c2 ?4 U5 Z; j
四、泥石流灾害常识4 p, U0 L$ P* |( ~$ ]+ Y( H! H5 X1 b
' n. i/ C8 F7 ]  v
1、泥石流易发生在哪些季节. Q9 J4 p6 s  w6 `' Z4 ~

4 b5 t9 L3 `; E; W. P0 s+ G专家提示: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因连续降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而诱发的。其发生的时间与集中降雨时间相一致,季节性明显。
+ x9 R! h- v& y0 I/ Q( k: Y
) `& X1 }% @6 N! r相关知识:①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其泥石流也多发于6—9月。②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8月,特别是7、8两个月,其泥石流也多发于7、8月。* W0 x' K# Q7 L+ g4 r

& u, w! o# r7 ?  M禁与忌:①在泥石流易发季节到易发生滑坡地区旅游。②泥石流易发季节,没有做好防灾减灾措施。9 b8 v/ s3 R$ c) o/ U* U& I/ N) v  I

" S6 U& s3 m5 ~2 ?2 c( X2、泥石流形成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 D" P( X$ Y( M# U# ^6 C! g& z  S6 b4 @/ k8 b" A
专家提示:①陡峻的山坡和山谷是便于集水的地形地貌。②地表存在着大量而且丰富的松散土石等固体物质。③短时间内有充足的水源。/ v5 v0 N: T' P

* q. w: G, E+ S! v自救互救要领:具备上述条件的地区,应在汛期到来之前,做好相关的知识宣传和防范工作。
! R5 H& b; J3 K# |8 \* ~1 Y5 S: L
' E: }6 ~3 ?2 `. Y/ o禁与忌:①骤降暴雨,仍然在山谷中活动。②由于缺乏泥石流知识,无法注意到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已成熟。
2 w% L6 I+ Y0 B, x- [0 y4 @4 R7 m/ Z6 _- v. ^0 H  S$ n; A
3、对地震引起的泥石流如何采取应急措施7 c) V! C8 r+ d0 N3 `) B- d$ x
9 S# [! p  T; X
专家提示:由地震引起的泥石流必须采取紧急的应急措施,以免灾害扩大。  S5 q- U) T% p1 |6 h2 ?

" l; ^+ b, K& `6 N0 f自救互救要领:①炸开泥石流堆积区主流道形成的堤坝,使流水畅通。以免堤坝溃塌,使下游遭到洪水的侵害。②同时做好上游地区的排除水源的工作,使泥石流不会发生进一步的扩展。" {; X$ t, D0 I
  @* s$ [# d, u. ^5 F% z! ^
禁与忌:只顾避灾,而没有采取可行措施抑制泥石流的进一步发展。# d. F* J* w' Y, Q$ D! r6 k. W0 ?

) ?5 W2 i, S3 ^1 K. t* w+ D4、泥石流对农田村寨的危害有哪些( [  a* [' @7 o" h
* T. j+ U* H! o- W' J! }8 W% e
专家提示:泥石流对农田村寨的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导致村毁人亡。/ ~( b& L- Y6 A- U" Z, W
, {; M" R5 Y" J) f
相关知识:①泥石流直接淤埋农田村寨。②泥石流常可在江河中形成“堆石坝”,堵断江河,形成湖泊,淹没沿江两岸的农田和村寨。③泥石流冲蚀沟谷、吞食坡地,使农田面积锐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b6 D+ u8 `) Z! m) L6 y; N$ v
# l7 ^/ y* Y. w: k0 @5 Z1 F禁与忌:只知道躲避,不知进行合理的预防治理,使泥石流接二连三地吞噬家园。
; x  T: ]5 Z2 S* ]- z+ L  f
4 X/ I7 m- S  E  G; X5 }. p5、诱发泥石流的因素有哪些4 a1 O) Z4 y' F7 u& v% ]
! j# \9 R. k2 l+ K; j
专家提示:水源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因素。
# v; g' o8 J; z- v- o0 h- t% T6 z' Z* G
相关知识:①地质因素表现巨大的构造断裂带,复杂的老构造,而新构造差异运动幅度大。②强烈而且频繁的地震,导致岩体破碎,山体失去稳定性。③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大。④暴雨地带的气候特点,为泥石流提供了水源。⑤高山冰川的积累与消融给强烈冰崩、雪崩提供了水源和动力。⑥人们缺乏保护自然、预防泥石流的相关知识,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
: ]. s: ]  q7 B+ S9 ?  L8 y
. j! z6 D7 E" q, Q" G9 A( L) D禁与忌:只注意诱发泥石流的自然因素,而忽略了人为因素。
6 Y6 v+ X# Q" w9 i8 {4 ^! e: v6 ^$ t& g( l
6、泥石流灾害多发区建房有哪些要求4 K& i- I/ w% Z- d
7 o9 l8 S5 |% m" E! R+ i# y
专家提示:在泥石流灾害多发区,不要将房屋建在沟口、沟道上。; H* z- r4 i8 C* ]

+ d; K8 c/ d% L! k( F相关知识:①应将占据沟道的房屋搬迁到安全地带。②在沟道两侧应修筑防护堤并大面积植树,防止泥石流溢出沟道造成危害。
: z5 {1 ?/ _& @" Q! A) Y8 w
& r( y; F0 z* D+ J# I3 C禁与忌:①房屋建设在干涸的沟道中。②破坏沟道两侧的防护林。
, K7 Q$ T4 q  w; A1 j' M, l9 S+ e  G- z- I
7、泥石流多发区为何应保持冲沟通畅/ e0 E, E" {( k$ W

- y* ]& i0 y1 N! D专家提示:泥石流多发区应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清除沟道中障碍物的工作,保持冲沟通畅。
9 ^6 Z0 q  d" `3 Q  G, m- n) K! D" a. g  `$ D9 a
相关知识:若在冲沟中堆放垃圾、堆石、弃土,会为泥石流提供固体资源,加强泥石流的活动。垃圾堆积成坝后,泥石流会溢向两岸,造成更大的灾害。2 ?2 \* N' \' K) t3 B6 W1 \3 o
- d* O, K: y2 g$ w; K+ r7 C
禁与忌:①将建筑产生的废弃土石大量堆在沟道里。②居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沟道里。
- z2 b+ L- P. W9 {6 \9 H2 U8 c8 u5 L' t. g7 g9 I
8、哪些人类工程活动能诱发泥石流+ S/ z8 y. i( A" B
7 P4 q6 b" X0 Q  |
专家提示: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l8 @) G( C, Y& S5 S9 ^

# w; ]- ~9 Z5 q+ h% V/ u$ t9 I相关知识:①不合理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②不合理地进行弃土、弃渣、采石活动。③滥垦滥伐严重破坏森林植被、树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性,为泥石流产生创造了条件。
4 r9 z' Y: X; W0 o+ Q
, L* y. l  x* k) _禁与忌:①不经有关部门批准,私自进行开挖工程。②滥砍滥伐,开垦荒地。$ S4 J! Q% O- s

% n! F4 V& X- Z, a) k* h9、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9 t1 D9 x8 Q+ T; J0 T" S  H
  g5 @/ S4 l$ Y, L. y" j专家提示:当地政府应加强防御工程的管理,只建不管等于不治,甚至造成更大的隐患。
1 d5 W" g9 y+ N$ l( K% n
1 N# v7 ]" N& M. ?- d( N) h相关知识:①修建桥梁等从泥石流上方通过的跨越工程。②修建从泥石流下方通过的隧道、渡槽、明洞。③修建丁坝、顺坝、挡墙、护坡。④修建急流槽、束流堤、导流堤。⑤修建储淤场、拦渣坝、支挡工程、截洪工程。3 A& X& E, E* ?6 ^$ Q

+ s  N7 U9 ^) V; g% v禁与忌:①工程不符合防治泥石流要求。②豆腐渣工程。
- @; F, P; i2 x- M4 h1 @5 {$ {4 e; {0 F3 o* s
10、我国泥石流主要颁布在哪些区域3 k' k# }1 n. @

4 `# E5 ~5 ^8 r! J6 v. s1 N! y专家提示:我国是世界泥石流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遭泥石流危害的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 C0 c, k- \' X2 }' {8 O! k# \+ l
) \5 g" u/ u: k9 K相关知识: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以及泥石流的类型与活动特点的差异,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以下6个区域:①青藏高原边缘山区。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边缘山区是我国冰川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②横断山区和川滇山区。这一地区是降雨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③西北地区。包括祁连山、天山和昆仑山山地多爆发大型冰雪融水型泥石流。④黄土高原山区。黄河上游两岸、渭河两岸以及陕北、陇东、晋南等地都曾发生灾害泥石流。⑤华北和东北地区。秦岭东段的华山地区、河北太行山区、北京西山地区、辽西辽南和吉南山地多形成非粘性的水石质泥石流。⑥东南部山区。秦岭、大别山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南方山地以及江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岛一带山地均曾发生灾害泥石流。. x# C" b- f& w" V* D# _
8 B/ r8 h' [  C# C
禁与忌:不注意水土保持,人为破坏植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求生或许你能用的到——古老的莫尔斯电码
1 C( Q9 ~2 K) Z& W

9 }% F& i" ]3 J6 o相信各位在很多电影中都看到过一种通过灯光或声音沟通的代码——摩尔斯电码,比方说U571还有荒岛求生,以及港产的托枪师姐,当然最经典的还要数电影无间道中,梁朝伟给黄秋生报信这一段。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传说中神秘的电码——摩尔斯电码
7 ^& y, c# j% I0 r& g  `2 ^- i! f5 U( u9 U) g
  莫尔斯电码(Morsecode)是美国人莫尔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于1837年发明的,由点dot(.)、划dash(-)两种符号组成。
2 I# f: H: D# w6 J( _( V% v1 C
; W8 Z. x8 L, L, G% u: |  1、一点为一基本信号单位,一划的长度=3点的长度。* j( {" w* P$ n
  2、在一个字母或数字内,各点、划之间的间隔应为两点的长度。! j- {1 y! c/ g) l8 Z0 W9 Y
  3、字母(数字)与字母(数字)之间的间隔为7点的长度。
$ J, ^, L* B5 }* r8 O. b3 @& G0 A  F2 }' @! O* Q
  其对照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扎营与野外求生
6 V7 n/ A) {8 s9 \8 O
野外旅行中,免不了要在野外宿营,拥有一块好的宿营地将会使人得到良好的休息和集结供应。野外宿营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所以要选择离水300~500米的地方扎营,还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风 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避险 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最后清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迷向与迷路   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口事   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 迷失道路(迷路调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 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   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带指针的手表 用于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 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立竿见影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树木、苔藓 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另外,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迷途知返 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伺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到绝处我为峰”的豪情,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己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伺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己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犹豫不定。   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自己高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已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脊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     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   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几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   嗅 通过鼻子,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问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旦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它例枝还设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根据天气查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直接从植物中职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烨例、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   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还可以从芦苔、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   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很复杂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3-7)和短时间(3一5天)。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   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人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之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口前,军队至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己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一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病人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 20一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剂3、4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几,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丁,把本意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6.如果寻找到的水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间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音咸,却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间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茵、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   另外要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的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合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0.9一1.1升)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一8小时,甚至更长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熱抽筋
% A5 V" g4 A" \. R* v5 \$ @如果你在持續出力之下,失水過多或是電解質失衡,肌肉很可能會抽筋。休息、按摩、慢慢將抽筋部位的肌肉輕輕伸展開來,多半都有助於紓緩,最重要的是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如果你在登山全程中,一直補充流質和電解質,熱抽筋是可以避免的。# d1 G$ _  R3 \% \5 R$ h6 j
熱衰竭
3 i3 l1 d: i( @如果你體內的熱度累積得比發散的多,高溫有關的疾病就可能趁機而入。就登山者而言,身體熱度會由於極度費力或是暴露於炎熱的環境下而上升。) l: K! Q0 J5 f* \1 \: t
熱病主要有兩種,熱衰竭是其中比較溫和的一種(較嚴重的是熱中暑(heat stroke),會在下一節討論)。為了降低體溫,皮膚的血管會膨脹(而且會有非常明顯且與排汗有關的失水現象),因此循環到腦中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會降低到不正常的程度。結果導數了類似於昏倒的現象。罹患者可能出現以下某些(甚至所有)徵狀:皮膚濕冷、昏眩、虛弱、噁心或許脈搏也會加快。
% Z/ s( q& L# m熱衰竭的治療包括休息(雙腳抬高,頭部稍放低,最好在陰涼處),以及喝很多的流質和電解質。
) d4 A; L0 W$ U- R0 @: \4 N5 m! K有些人似乎特別容易熱衰竭,例如:年紀較大、服用干擾排汗藥物、特別不適應炎熱氣候、脫水過多或缺少鹽份的人。# a& {3 B$ X1 Y4 H, ^; F& B& N
熱中風( y  Y6 u$ l" l7 p0 o, ]
熱中風.有時候也稱為中暑。屬於一種緊急狀況。中暑的時候,人體會由於累積了大多的熱而使得核心器官的溫度升高到危險的程度(華氏一O五度,甚至更高)。
& }( C* b: C" I6 ^, U. k! G$ L. {, b- F% {中暑的徵狀包括:: {# R' S1 u" A+ `
心理狀態改變(意識模糊或是無法配合,慢慢陷入昏迷)。 脈搏極快。 頭痛。 虛弱。 皮膚熱燙而泛潮紅。(有時候皮膚是乾的,不過不一定。) ) K( W& w. t' o( q; Y8 \# f. }
最可靠的徵狀是心理狀態的改變。中暑時必須立刻處理,雖然病人可能無法合作。將病人扶到陰涼處,把雪堆到他頭部和身上,或是用蒸氣冷卻法(把水潑到身上、頭上以及不斷吹風)以降溫。等到體溫降到華氏一O二度,就不必再繼續降溫。不過,要繼續觀察病人的溫度和一-般狀況,因為這種不穩定的溫度會持續一段時間,體溫有可能會再度升高,這時又需要再度為他降溫。如果病人的嘔吐反射能力和吞嚥能力沒有受損,可以給病人喝冰涼的流質。( z0 p6 N4 n0 [7 D3 {! g) G
中暑的病人能否迅速恢復,將體溫調節為穩定狀態並繼續全程的登山,頗成疑問。
- l0 z2 ~) Z/ c' h, ^4 t$ N緊急救護(摘自531-532頁)
. a& p/ V/ s6 C. `: ^! T失溫2 g: E& E5 u  j% a5 z& {% t! y  m
和熱衰竭或熱中暑正好相反,如果你發散的體熱多於你所累積的熱度,和寒冷有關的疾病就會趁機而入。當人體核心器官的溫度降至華氏九十五度(攝氏三十五度)下時,就會發生體溫過低的現象。和中暑一樣,失溫也是一種必須立刻處理的緊急狀況,否則病人可能會喪命。
$ r3 M  [: h: A" v* y4 `失溫,是由於人體為了保持核心器官的溫度,而使血液無法流到皮膚的表面和四肢。我們的體溫會在環境影響下經由蒸發、幅射、對流、傳導而降低。穿著濕衣物、暴露於寒風中,會使得體溫過度降低的風險大為提高。失水也可能是這種風險的導因。) [5 l6 h+ N8 S% P4 l6 c; ^
失溫通常是由於長期暴露於寒冷的環境下,而不是因為極端的酷寒而起。一般而言,比起明顯的危險情境(例如暴露於冰懸崖上,一陣零下三十度的寒風吹過來),華氏五十度的綿綿細雨加上強風更可能引起失溫。
6 |; k( b1 A: p3 \: M失溫的徵狀,會隨體內核心器官溫度降低的嚴重程度而有極大的差異,例如,發抖似乎是輕微的失溫(體溫在華氏九十到九十五度之間),因為人體希望藉由發抖所牽涉的肌肉運動而使體溫回暖。如果失溫的現象愈來愈嚴更,身體就會停止發抖。經微失溫的徵狀有:不停顫抖、雙手摸來動去、蹣跚跌倒、心理功能遲鈍、不合作或是封閉自己的行為。失溫的病人通常不會去注意這些早期的徵兆,而如果你懷疑有人體溫過低,不妨要那個人假裝前面有高空繩索,以腳跟對腳尖的直線步法走上十五呎,如果那人協調失衡,會經由這個測試看出來。8 h& P6 h9 x/ g! x8 g1 V& P  n
如果是嚴重的失溫(體溫在華氏九十度以下),身體不再發抖,可是肌肉和神經系統功能會愈來愈差,而且愈來愈明顯。病人雖然或許還能保持平衡,但可能已無法走路。他的肌肉僵硬,動作無法協調,除非已經恍惚或是其實已經昏迷,否則會做出意識不清或是不理性的行為。隨著體溫愈來愈低,幾乎連呼吸或脈搏都無法觀察到了。這時候病人的瞳孔或許會脹大。
8 v0 s5 N+ i. j6 ^  O+ n5 |. [由於嚴重的失溫,病人看來可能有如死去一般,你絕對不能放棄救治他的努力,除非病人在施行顯然正確的心肺復甦術之後依然沒有生命跡象,而且身體「變熱」了。要記住那句老話:「人除非身體溫熱而死亡,否則就是沒死。」恢復體溫的工作要謹慎為之,並且視狀況需要,同時或按著施行心肺復甦術或協助換氣。
% I5 B+ t# u# H7 Y5 \' m) }6 L失溫的治療要由避免發散更多的體熱開始,讓病人不再暴露於寒冷中。將病人移出風吹和濕冷的地方,把濕的衣物脫去。如果是輕微的失溫,穿上乾衣物並且擋住風寒吹襲或許就已足夠。如果病人的嘔吐及吞嚥能力無損,可以讓他喝點流質,然後再吃一點有糖分的食物。雖然高山的老習俗完全相反,認為必須喝溫熱的飲料,但在經微失溫的情況下,溫熱飲料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供應流質即可。(想想看:把一湯匙的溫水倒進一杯冰水裡,並不能讓杯子馬上熱起來。)失溫應該持續治療,直到病人恢復排尿為止。某些情況下,光靠這些措施並不能讓病人恢復體溫,或許需要某個隊員以身體(必須是熱的)直接接觸,才能讓他暖和過來。
) b& P8 m% w+ ^7 d! h至於嚴重的失溫,讓病人「慢慢回暖」是很重要的。如果可能,盡速將病人後送到醫院去回溫。失溫的病人必須小心搬移,以免無意間讓大量的冷血從表皮的循環回流到心臟,這可能會導致另一個問題:心律失調。突然加溫而休克也是另一種危險。
% D6 W0 P7 c+ Y如果當場進行回溫措施在所必行,將熱水瓶包在厚手套或是襪子裡,然後放在病人的腋窩和鼠蹊處,因為這裡的大血管最接近身體的表層。找一位身體溫熱的隊員在睡袋(或是其他的乾爽絕緣物件)中以體對體的方式直接接觸病人。如果病人陷入半昏迷,不要餵他喝水。和中暑一樣,嚴重失溫的病人,即使核心器官的溫度回復正常後,還是必須時時觀察,因為身體調節溫度的機能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並不穩定。0 v- B$ c8 J* v5 e$ L0 U
失溫的預防和下面幾點常識有關:
( q' h) _$ h  U2 A$ \- J5 y* P- {避免弄濕身體,或是濕了之後要趕緊弄乾。 避免暴露於寒風之中,或是趕緊閃避。 避免或杜絕產生失水現象的可能。(在寒 冷的情況下,身體或許會透過排尿而排出 一些液體,因而導致脫水。) 適當的隔絕濕冷措施。
0 P& M: T6 A( a3 N2 s" n0 n登山隊的成員一定要知道什麼時候攻頂之旅必須叫停。身體發抖的時候絕對不能輕忽。由於失溫會干擾登山者的判斷能力和知覺,通常你必須不斷叮嚀才能讓發抖的隊員穿上比較保暖的裝備,時時觀察每個隊員的狀況,可以防止衰竭的發生。
* @$ T! s3 ?. E; o失溫這種由於寒冷而引起的疾病會影響到整個身體,其他和寒冷有關的疾病(凍傷和浸足症)則對於人體只有局部的影響。如果某個隊友不但失溫而且有凍傷,你所決定的處理順序(換句話說,決定該先治療哪一種疾病)是:如果失溫的情況可能致死,就必須先予以適當治療,等到病情穩定後再去治療凍傷所造成的局部傷害。
6 Z7 r  P' _. W, V- E1 q緊急救護(摘自532-533頁)/ F* h. A0 o. Y1 ?# z1 ]+ Q2 ~: w
凍傷9 P( s% `' O3 P' A6 I1 b, i
所謂凍惕,是人體某個部位因結凍而對血管和周遭組織造成了傷害,血管因而有可能嚴重甚至永久受損。最開始的時候,組織血管中的血液細胞呈現的是可逆的型態,可是後來這些細胞在供應組織養分的心血管中卻凝結成了永久的塊粒。皮膚傷害很普遍,這時度膚的表皮和真皮會分離開來。受到凍傷的組織冷而硬,顏色蒼白或呈深黑,皮膚上可能會出現水泡。受到凍傷的組織很脆弱,絕對不能去摩擦或壓揉。9 f) t6 E3 _: @8 E) ]# X
對付凍傷要從治療失溫開始。失溫處理完之後,你應該評估一下,看看對局部採取回溫措施是否恰當或必要。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如果凍傷的部位在解凍之後有可能在旅程中再度凍住,病人應該送往醫院,讓他在適當的醫療環境下回溫。如果身體某個部位解凍之後又凍住,壞死的組織層很可能會擴散到再度凍住的那一層界限。: l/ |+ c9 I( q7 k8 d- Z+ V' \
如果隊員的一雙腳有凍傷,讓這隻腳保持凍住的情況是很重要的。因為一旦這隻腳解了凍,病人就無法繼續走路,必須由人抬著走。
6 n0 R3 l" M0 t  i4 j- i  h鮮少人會認為對凍傷應該當場採取回溫措施,而如果勢必要當場進行,病人必須浸泡在華氏一OO到一O八度的溫水中以使凍傷的部位回溫,絕不可以更熱。之所以不能用熱水,是因為凍傷的部位極容易被燙傷。病人應該躺下來,把凍傷的部位抬高。
& H& C0 ~% S9 ]- a$ L# x; p回溫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水泡。是否該處理因凍傷而起的水泡,迄今猶有爭議。如果是黑色或藍色的水泡,絕對不能去碰;如果水泡呈現白色或粉紅色,有些人建議消毒後擠出來,因為這極水泡當中存在一種血凝結素(一種破壞組織的物質),但也有些人堅決認為不要去管這些水泡比較安全,以減少感染的危險。有開口的傷口或水泡,應該用皮膚消毒劑輕經洗淨,然後用消毒敷劑蓋住。如果病人對阿斯匹靈或布洛芬不會過敏,或許可以服用以減輕疼痛,並且對抗這種血凝結素。
% {! A2 `' `) }/ A, e如果你想知道治療凍傷更明確的方法,應該請教專業的醫療人士。; ]" ^. B. H- _$ y: A
當你的腳長時間又濕又涼(但並不是凍冷),浸足症就會趁虛而入。攀爬麥肯尼山(Mount McKinley)的登山者穿著防濕氣的襪子,可是忽略了每天晚上把腳弄乾弄暖,就是這種病痛的最佳攻擊目標。同樣的,日復一日在凍原上艱苦攀爬青苔沼澤地(即高緯沼),可是雙腳在晚上從來不曾乾過的人也可能會受到感染。這種病痛似乎是一種由於氧氣分佈減少(組織缺氧)而導致的神經和肌肉傷害,並非如凍傷那樣,是因為血管和皮膚被凍住而起。
7 D; G" ^, E( J5 ]& ^; ]$ `罹患浸足症時,症狀是腳色蒼白、沒有脈搏,而且刺痛。發病的症狀通常都發生在夜晚時分的帳篷裡,登山者會被痛醒過來。$ d( l6 a5 @8 U7 P& V) @! R) Y4 `
為雙足回溫時必須非常小心-----要在僅比體溫稍高的溫水裡浸泡-----否則會產生壞疽。在回溫的時候,被感染的變足會轉變為一種痛苦的充血狀態:雙腳紅腫,脈搏低弱。或許你需要將雙足稍微冷卻一下才能夠紓緩這種充血狀態。接下來那幾天的復原期間,你的雙腳或許還是有復發的可能。
: Y1 G/ T+ f; U2 O, i緊急救護(摘自533-535頁)/ Y' L: U/ J6 [- T& X* A8 }
曬傷6 [- f4 c. A9 f/ O  B5 R
強烈的紫外線(UV)是由太陽輻射而來,尤其在受到冰雪的反射後,在高山上沒有防備的登山者很可能會被灼傷。由於過度曝曬在紫外線輻射下而受到的灼傷可能會很嚴重,不過這是可以預防的。某些藥物(例如四環素以及糖尿病的口服藥)可能會增加人體能對太陽的敏感度,因此受到灼傷的危險也會增加。
4 N* D& p/ K/ y- J+ N$ l要預防曬傷,你必須先體會到有被灼傷的危險。雲層的遮蓋無法有效過濾紫外線,因此即使是陰天,你還是必須做皮膚的防護措施。
. L+ V* }# A* v7 O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用衣物把暴露於外的皮膚包起來。由於衣物的織法和纖維各有不同,過濾紫外線的效果也是好壞互見。織法緊密的衣物效果較好,雖然穿起來比較熱。質地經的衣服有些經過特別處理,有過濾陽光的效果。(例如一極名為所Frogwear的質料)帽子應該有個寬帽緣,以保護你的後頸、臉部和耳朵。
7 K5 g3 B( M$ _9 u6 I如果皮膚非暴露於外不可,防曬產品可以延長你在陽先下停留的時間而不被灼傷。這些包含太陽保護因子係數(即防曬係數,SPF)的產品通常市面有售,所謂SPF,是一種估計延遲曬傷效果的指數。例如,如果某個產品標示出SPF40,應該可以讓一個人在陽光下多曬四十倍的時間,才會像一般人在正常曝曬後開始受到灼傷。$ @, b! }, L# g* I
選擇哪種SPF係數最好,要看你個人的敏感度以及環境曝曬的嚴重程度而定。防曬產品通常會包含一種化合藥劑(抗氨基苯酸〔PABA〕或是二苯甲酮,能夠吸收紫外線以防灼傷。防曬劑(sun-blockagents)也很有用,這些藥劑中包含了氧化鋅之類的成份在內,可以反射紫外線。一般而言,特別敏感的部位最好不要用防曬劑,例如鼻子和耳朵,而範圍較大的部位則用比較不刺激的防曬劑。流汗之後,這些藥劑或許都需要重新塗抹一次。- g1 _+ L9 `" m9 h+ ?& n1 [' V
有些防曬劑在寒冷狀況下可能很難擠得出來,所以如果你隔天要在冷颼颼的清晨前往冰河,前一天晚上要考慮到你愛用的防曬劑可能會有這個問題。含PABA成份的防曬劑保存期限不長,所以購買時和放入背包準備帶上旅途時,要看容器上所標示的有效期限。(參看第二章「食物和裝備」,「太陽保護」一節中對於防曬劑有更多的資料說明。)
* S6 p* A$ {0 m( T& r7 X! T5 v雪盲
4 C& r$ P# W* ^5 w9 s+ F' u雪盲之所以發生,是由於眼睛外層受到紫外線輻射的灼傷,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角膜(眼球前端透明的那層膜)是最容易受到灼傷的部位,它的表面可能會變得凹凸不平,長出水泡。如果繼續曝曬於輻射之下,眼睛的水晶體也可能被灼傷。雪盲的發作時間是在輻射曝曬之後的六到十二小時之問,因此一開始沒有任何徵狀,而呈現徵狀的時候傷害已然造成。乾澀、感覺有砂的眼睛這時變得畏光,之後紅腫流淚,接著感到非常疼痛。雪盲需要一大到數天的時間才能恢復。4 Q" ~) f& j- Z& k2 B
雪盲的治療包括止痛以及防止再度受傷。隱形眼鏡一定要拿掉,同時必須保護眼睛不受強光刺激。提醒雪盲的人不要揉眼睛,盡量休息。為了避免眼皮的動作干擾眼睛,不妨用消毒過的敷布和護墊蓋在眼睛上,每隔半天就檢查一次眼睛對光的敏感度。等到眼睛不再極度畏光時,便可以將敷布除去,不過保護用的太陽眼鏡還是應該一直戴著。
# ]5 W; a: v" K. ~防止雪盲的方法頗為簡單;在紫外線強烈的環境下,你一定要戴上護目鏡或是旁邊有擋陽板的太陽眼鏡。紫外線波長會導致灼傷,而這付眼鏡應該能夠過濾掉百分之九十的紫外線。暗色調的鏡片可以過濾掉反光,可是這種色調本身不能濾悼會讓人灼傷的紫外線。在反射特別強烈的環境下,不妨在鏡片上戴一層有偏光作用的護膜。如果你保護眼鏡的東西掉了,可以用膠帶或紙板臨時做個緊急護目鏡,用幾條窄縫保護雙眼。(第二章「衣物和裝備」中對於墨鏡有更多的資料說明。)
" t; m9 I- {! j, X; F, o: L緊急救護(摘自535-536頁)
1 E$ `4 R/ d& q1 X' n/ ?" f高海拔1 |/ e7 g8 `5 i: j5 ~8 ~# V$ R
當登山者越爬越高,身體的運作也會隨著海拔高樓而被迫有所改變。空氣愈來愈稀薄,每一口呼吸中可用的氧氣愈來愈少,而同樣重要的是,氧氣密度(oxygen tension,可使身體從肺部吸收氧氣的功能)也愈來愈弱。身體的組織愈來愈難獲得新陳代謝所需的氧氣,因而進入一種氧氣量減少的狀態,稱為「組織缺氧」。% A# y. T! [  t9 t! }9 ^
人能會試圖去適應這種劇烈的環境改變,可是適應是需要時問的。每個人在適應環境的速度和程度上的差距甚大。下面是爬山速度方面的簡單定律:
: m* R! W2 }' u7 O0 }到了海拔一萬呎以上,每晚紮營睡覺時多 爬的海拔高度要以每天一千呎為限。 「每個星期兩三次,要在和前晚同樣的海拔 高度上過夜。
4 S0 o1 j$ q9 ~8 t) ]人體對於高山組織缺氧的適應方式之一,是呼吸速度加快。當你爬到高處之後,你的呼吸速度好幾天都會不斷加快。這樣一來,血管中已分解的二氧化碳會減低(因為你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另一個對於高山組織缺氣的正常適應功能,是腎臟會將更多的水份似尿液的型態運到膀胱,以使體內排出水份。這種尿多的功能會讓血液濃度稍微增高。這些改變會在你爬山的時候不久就開始,並且持續好幾個星期。最後,你的身體雖然由於氧氣密度很低而使得血紅素運送氧氣的功能減弱,但也會為了增加運送氧氣的能力而產生更多的紅血球。這種改變稱為「紅血球過多」((血液裡有很多紅血球),會使得血液濃度大為增加,甚至會干擾某些組織的血液循環。
6 f* t$ o1 k6 f+ u1 C由於組織缺氧以及身體功能的相關變化,你工作的效率或能力在高山上都沒有平地來得好。在這些生理改變之間不斷飲用適度的流質,似乎是適應良好的必要條件。2 F. y. o# R  H$ V. }- r' H$ m: o6 c2 W
登山者的睡眠品質也會被高海拔所破壞。在高山上,大部分的登山者都會失眠,晚上醒來的次數愈來愈多,深度睡眠愈來愈短。通常你在睡夢中會出現不規律呼吸的現象,有時候連醒著的時候都會:有時候呼吸速率很低,有時候又急速換氣,有如機器般循環不已。(這種交替出現的不規律呼吸稱為陳施氏呼吸,一種腦或心臟病所引起的斷續性呼吸現象。)這種呼吸速度上的怪異改變,似乎是由於血液中二氧化碳過低而引起的。至於要不要服用安眠藥以減緩登山者的失眠症狀,各方意見不一,因為安眠藥到底會不會讓高海拔所引起的不規則呼吸更形惡化,至今尚無定論。
9 x2 j+ f& L* m# N% J8 C急性高山病症" D+ x! q1 y( Q9 ]8 U* X
住在平地的人如果走得很急,爬到海拔高度約八千到一萬四千呎時,至少有一半以上會感受到或多或少的急性高山病症(AMS)。罹患這種病症的人會出現一堆可能類似感冒、在通風不良場所裡由於生爐火而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或是宿醉的不明顯徵狀。急性高山病症的嚴重程度差異頗大,因此辨別病人到底是高山病症還是更可怕的高山肺水腫(HAPE)及高山腦水腫(HACE)是很重要的。所有這三種狀況似乎都和身體流質由於高山氣壓而產生不正常的轉移有關。; G) {) o8 r! F! w/ i5 V
急性高山病症的症狀如下:, i( _$ N- r* a6 V8 t2 H9 \5 V6 S4 x1 o
頭痛。 失眠。 焦躁不安。 協調失衡。 臉孔及眼睛四周凸腫。 咳嗽。 呼吸急促。 胸部有滿脹感。 呼吸不規則。 食慾不振。 嚥心。 嘔吐。 排尿減少。 虛弱。 雙腿感到「沉重」。 7 u% {9 [" q$ \6 c( _
急性高山病症從開始登山那天起就會發作,如果症狀輕微,一大左右就可以復原,不過也可能會愈來愈嚴重。如果症狀(例如頭痛和噁心)繼續加劇,下撤個兩、三千呎是最好的治療。如果往海拔較低處走會讓症狀有所改善,就證明這的確是急性高山病症。
/ \; U) y* W6 J有些藥物可以用來因應和高度有關的健康問題,你可以請教醫生,看這些藥物是否適合你的狀況服用。例如,有些登山者在登山前連續好幾天並且在到達高山後的四十八小時內持續服用acetazolamide(Diamox)以預防高山病症發生或是防止它復發。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會產生四肢刺痛、耳鳴、口味改變等問題,而且對磺胺藥劑過敏的人絕對不能服用。不過,磺胺在預防、治療AMS以及呼吸不規則方面確實有它的功效。
9 P8 I" Y* z/ W緊急救護(摘自537-538頁) 6 R. F* T1 b$ ~) i7 n. D

( Q6 s/ X8 J' `" L7 W% @" K高山肺水腫: Y- k- m/ m$ k8 y" B/ T& _9 B8 D( }* a
高山肺水腫(HAPE)的發生是由於身體的水份滲入了肺部,使得呼吸功能受到干擾。肺水腫有致死的可能,存亡的關鍵就繫於對這種緊急情況的迅速反應。
2 f9 U7 z& n4 m+ E) y高山肺水腫的早期症狀和較輕微的病症頗相類似,例如由於高山空氣乾燥引起簡單的支氣管感染而咳嗽個不停。如果是肺水腫,隨著病情加劇,病人會愈來缺乏運動的力氣,不但呼吸急促、猛咳,而且呼吸速度和脈搏都會加快。如果登山隊帶著一副聽診器,或許會聽到肺部在呼吸的時候會有清脆的發泡聲音。這個清脆的聲響是由於肺部增加了液體的緣故。+ Z* O0 A8 |  E0 Z
如果任由高山肺水腫惡化下去,呼吸時發泡般的噪音會變得非常明顯,即使不用聽診器也聽得到。嘴唇和指甲可能會變暗或帶紫,表示身體由於肺部的水份阻擾。無法將氧氣輪運到動脈血液去。有些病人可能還會發燒,因此令人很難區別到底是肺炎還是肺水腫。看看病人繼續登山後惡化的速度如何,是辨別肺水腫的一個線索。
, n2 M9 p4 C5 ^高山肺水腫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下撤。如果很早就發現,下撤約三千呎後幾乎所有的肺水腫情況都會解決。某些遠征隊伍會攜帶一種手提式的高壓艙,可以用來創造暫時性的模擬「下撤」情境,藉以將病情穩定幾個小時。氧氣的供應對於病情的暫時穩定也有幫助。不過,病人終究必須實際下撤到海拔低處。有些登山者如果過去有過肺水腫記錄,會事前服用一種nikedipine藥物,可做為防治高山肺水腫的措施之一。
' D/ N" B( |' D高山腦水腫
) w; S( H" `& a! c& w) a2 [腦血管為了因應高海拔的壓力,有可能會破裂,使得腦部組織由於增加了液體而變成稠糊狀。最後,包在堅硬頭蓋骨裡的腦部就形成了腫脹。
6 S4 C7 k1 H& S3 |1 h' `這種致命情況的初期症狀包括協調能力惡化(運動失調症)、頭痛、沒有精力。協調測試,也就是要病人假裝前面有高空繩索,以腳跟對腳尖的直線步法走上十五呎,是檢測失調症的有效方法。病人也許還會出現噁心以及強迫性嘔吐的症狀。" i% J# p* c* b+ m, L' S# T
如果高山腦水腫加劇(很可能迅速惡化),病人的思考會變得模糊不清,同時許多腦部問題也都開始出現,例如身體一側的肌肉失去控制能力。即使是一萬呎的低海拔高度,也可能出現高山腦水腫,而要活命就得趕緊下山。有些遠征隊曾服用某些藥物,例如Decadron,做為治療病人的加強措施。4 N! w6 r6 H7 q
頭部、頸部、背部的傷害往高山曠野的意外事故中,頭部和脊椎骨受傷是常見的死亡原因。頭部和脊椎骨受傷都有致命的可能。這種傷害常常是由於物體墜落所導致,例如岩石或冰塊,或是由於登山者跌倒後,頭部或背部碰撞到了堅硬的物體。而即使登山者在跌倒的時候,並沒有碰撞到任何東西,突然減速也可能會使脊椎骨受傷。
2 k+ ^( o# X7 z% }9 t頭部和脊椎骨極為脆弱,因此緊急救護時,任何一點差錯都可能導致受傷更重或是死亡,可是這些傷害的徵狀常常又很不明確,因此很難決定該採取什麼樣的因應措施。醫護上之所以左右為難,通常又牽涉到搬移傷者安不安全、當場治療是否必要的問題。就所有的頭部傷害來說,我們一定要假設傷者的頸骨也受到了傷害(頸部傷害),除非經過徹底檢查後排除了這種可能。任何人一旦頸部受傷,一定要仔細觀察,看有沒有傷及頭部和腦部的可能。
# R) z) f3 v1 Y& X' M8 d" e代表有頭部受傷可能的徵象包括:
, x4 \$ |! i  z7 G昏迷不醒。 耳、鼻、眼流血或是流出清澈液體。 左右眼球大小不一,或是眼球對光線的收縮反應左右不一。 脈搏緩慢,或是呼吸速度明顯起伏不定。 整個頭部都感受到頭痛。 意志不集中,腦筋不清醒。緊急救護(摘自538-540頁)
  i/ j8 J; z$ }# A; M& M3 n9 B( W: f2 s' M" p
被閃電擊中而受傷
, X" w* g1 @% {! I& R2 Y- C2 ^1 l不只一篇研究報告指出,高山環境下每年發生雷暴雨的次數,要比海岸地區高出五倍。夏季午後是最可能發生雷暴雨-----因而產生閃電-----的時刻,也因此對登山者造成危險。閃電很可能在好幾哩外就往前方的高地發散出去,也可能在主要雲層的後面發出(所謂「晴天霹靂」是也),不過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因此,即使不是暴風雨直接罩頂,你依然有遭到閃電擊中傷害的可能。
  k0 L- S- n$ s8 }受到閃電傷害的方式有好幾種:直接擊中,是指閃電在沒有遮蔽的曠野中直接打中登山者;還有是電流先擊中某個物體,然後傳到正在附近尋找遮蔽的登山者身上;觸電,是登山者手上握住的某個東西被閃電擊中;地面傳導step voltage是電流沿著地面或附近的某個東西而傳到登山者身上;遲鈍損傷blunt tranma,則是由於附近有閃電而被震波波及而產生。* D/ X8 c4 E+ N* E% K! |  p
被閃電擊中後,立即發生的危險狀況就是心肺停止跳動。被閃電擊中的人並不會讓救難人員觸電,因此應該盡速對受害者檢查呼吸通道、呼吸功能、循環功能以進行緊急救護。如果這些功能受阻,勢必要進行心肺復甦術。將被閃電擊中的受害者送醫治療是很重要的,因為即使在受害者甦醒之後,某些關乎生命存亡的身體功能或許還會有頗長的一段時間難以穩定。
! _0 q7 @! u0 g* M0 Y* Z# {閃電燒傷往往要在被閃電擊中後好幾個小時內才會發作。這種燒傷通常不需要治療,因為僅在於人體的表層。然而,眼睛是電流很容易進入的地方,很可能會在閃電中受到傷害。耳朵也可能受傷;受害者對救護人員的問題不作答,很可能就是因為閃電而喪失了聽覺。
7 r+ r( D0 v% q/ I5 B' d% o在出發之前仔細研究大氣狀況,以免在高風險的情況下登山,有助於你避免受到閃電的傷害。如果你在曠野中被雷暴雨困住,盡量找遮蔽的地方,遺憾的是,帳篷並不是很好的保護所。帳蓬的金屬支柱很可能會導電,所以在帳篷裡要遠離這些支柱以及濕的東西。不要去摸金屬物品,例如冰斧、鉤,也不要穿戴金屬物件,例如冰爪。盡量不要站在高大的孤樹殘株旁邊,或是山脊頂、瞭望高臺上。不要站在伐木開墾出的空地中間,否則你自己會成為附近最高的東西而變成避雷針。如果你人正在森林地區內,在一叢叢小樹或是矮樹林間找個較低而乾燥的地力,蜷曲著身體或是跪下來以遮護自己。蜷曲在你的背包上也可以讓你多一層保護,以免閃電擊中地面而傳導給你。(圖19-21)(第二十三章「高山氣象」,對於雷暴兩有更多的說明。)8 m  v# P0 o/ V- ^0 t" h
腸胃不適
/ b0 o% N' }) n  c在你登山途中,由口接觸到糞便而受到汙染是腸胃傳染病最常見的原因,會引起腹瀉和腸胃絞痛。而糞便的來源往往就是登山者本身;上過廁所後手沒洗乾淨,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有些攀岩路線或許已經被先前登山隊的排泄物所汙染,而在攀爬冰河時,隊員處理登山繩索的時候也可能導致汙染,因為繩索拖過的雪地、冰地上很可能已經受到汙染。水壺和食物也可能被不知不覺中弄髒的雙手所汙染。休息時,登山者往往群聚一處,不過在你把點心袋遞給隊友,請他們將手伸入袋中拿取之前可要三思;最好把食物倒在他們手上比較保險。某些情況下,肥皂和水都是難得的奢侈品,這時候清潔雙手的藥劑和小紙巾都可以用來減少手的汙染。
5 c1 K9 x$ _" d4 B0 Q動物的排泄物也會帶來風險。很多齧齒類動物住在我們所攀登的岩壁上,因此登上懸崖時,雙手就可能碰觸到老鼠的糞便。在吃東西之前要將雙手洗淨,紮營地點盡量避開齧齒類動物的巢穴。把食物、飲水蓋起來,以免這些動物夜間跑進去偷吃、碰觸。
1 a% c' n& K% U- h1 X7 |* E賈第鞭毛蟲病(Giardiasis)在美國頗為普遍,尤其是西岸。這是一種經由飲水傳染的疾病,山一種原生動物(Giardia lamblia)所導致,這種原生動物會以胞囊形態從受到寄生感染的動物身上傳染出去。賈第鞭毛蟲病的潛伏期很長,大約是被吞入腹內之後的一到三週不等(平均是一個半星期)。通常你會等到完成山野之旅回到家之後,才會有症狀出現,這時你或許會有爆發性腹瀉,同時感到腹部絞痛、腸胃脹氣、嘔吐。三、四天之後,情況逐漸好轉,轉變為一種令人不舒服的亞急性狀態,排便呈油膩的軟泥狀、輕微的腸胃絞痛、打飽嗝等等。這種病症的治療通常要遵照醫生的診斷。某些國家以tinidazole來治療,不過這種藥在美國尚未獲得政府的許可。在美國,是用其他多種藥物來治療賈第鞭毛蟲病,例如瘧滌平(quinacrine)、metronidazole等。$ ]7 R* I  @8 q. {6 S2 o
要預防賈第鞭毛蟲病以及其他經由飲水傳染的腹瀉,就要注意飲水衛生。所有會入肚的水,包括洗碗、刷牙的用水都必須純淨(參看第三章「露營和食物」過濾技巧一節,對於多種純淨用水的方法有詳細說明。)
4 x: v' o6 E! Z" U" @+ e如果你要前往衛生及淨水措施堪慮的地區登山,我們建議你先向醫生請教,哪些抗生素和抗腹瀉的藥物能夠預防感染。然而,服藥不如小心飲食。避免吃生菜、不熱的肉類海鮮、沒煮過的水果、蔬菜,以及自來水、冰塊;要堅持飲用煮沸過的水、瓶裝的飲料,吃適當煮過的肉類、蔬菜,去衛生口碑好的餐館。
6 c" j' ?( X6 g5 t0 s, P9 V對於大多數伴隨腹瀉症狀的腸胃感染來說,在旅途中的治療方法都包括流質和電解質的適當補充。如果你同時感到噁心嘔吐,這可能很難做到。你可以將電解質補充包溶入一公升的水,拿給腹瀉的病人喝。如果沒有這些東西,關鍵還是在於補充流質;給病人喝含多量鹽份的可口食物和湯汁。( J+ D6 d7 N6 J; v# U' |
緊急救護(摘自540-542頁)
& u! p( s" [2 T/ o( z; p水泡3 d2 Q# w, D/ `
山野行進時最怕水泡。這些皮膚下面的小泡,裡面滿是透明或帶血的液體,或許是導致行進中途叫停的最普遍的疾病相關原因。小水泡通常是輕微感染和不適的來源,較大的水泡則可能引起劇烈的疼痛,而且一旦破裂,會導致嚴重的感染和潰爛。) ~8 N( N$ V5 k1 J1 J& q
水泡常常是因為新靴子或是不合腳的靴子而引起的。你的皮膚不斷摩擦到襪子和靴子的內裡,就會產生水泡,而如果你的靴子太大、綁得太鬆,襪子堆成一團或是有皺摺,就會發生這種摩擦。靴子內裡的表面有任何不平之處,或是小樹枝、小石頭跑進去,也許都會在那一點上產生壓迫和摩擦。濕氣會讓皮膚變軟,因此濕的靴子或襪子會使水泡更容易產生。
0 D) J. S: H. b為了預防水泡,靴子必須合腳。在穿著去遠程旅行之前,要慢慢而完全地適應它。最容易長水泡的地方是腳背、腳趾上、腳踝後面。如果你是容易長水泡的人,不妨把這些易生水泡的地方貼上絨布護墊(moleskin)或是泡綿墊(不過不要貼太多,以免產生新的摩擦點)。讓雙足保持乾爽,穿的襪子要適當而合腳。$ l; ]( c9 \& f( S  ?$ o
水泡開始變得明顯的時候,通常是一個紅點,而後對熱敏感的局部面積會愈來愈大,程度也會增加。有紅點的時候要立刻檢查,採取防範措施。拿,一大片防水的塑膠膠帶或是絨布護墊貼在紅點上(圖19-3a)(其他產品如second skin及Dr. xcholl's molefoam也很適用)。盡量不要拿有黏性的小繃帶條(例如OK絆)貼在紅點上,因為這些繃帶條沒有黏性的部分會鼓起來,和已經很敏感的皮膚產生摩擦。) f9 _$ ^& J5 ^5 r
水泡一旦成形,除非極為必要,否則不要弄破,以免長水泡的部位受到感染。幾天後你的身體會把水泡裡的液體重新吸收回去,之後就痊癒了。如果你必須繼續前行或是繼績進行當初讓你長出水泡的任何活動,要把水泡貼住以免破裂(圖19-3b)。貼上一層類似空心甜甜圈的貼墊,深度要夠,以免水泡受到壓迫。換句話說,甜甜圈貼墊必須比水泡更深、更寬。貼墊要好好貼妥,以免移位。, R0 \" L) B$ ], y8 y# q: Y% b
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你或許會決定要把水泡裡的液體擠出來。這種情況可能是你由於甜甜圈貼墊太突出而無法穿上靴子,也可能是由於水泡充血受壓後,讓你覺得痛得受不了。如果非擠出不可,先用肥皂、清水把水泡部位洗乾淨。劃一根火柴把針消毒過,然後把針頭插入水泡的邊緣。輕輕把水泡裡的液能擠壓出來,然後敷上一塊消毒貼墊。如果水泡自己破了,將這個部位洗乾淨,貼上繃帶,而後仔細觀察有沒有感染的現象。
/ z$ G$ m, Q6 {( L% @8 _驚惶失措! u% }' E: P3 X+ y
登山的經驗可能令人心曠神怡、返老還童,卻也可能讓登山者產生面對壓力的反應。在極端的情形下,例如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幾乎每個人都必須應付自己和彼此的焦慮,甚或驚慌。或許就會發現,某件頗富挑戰性或是艱難的動作要求,在隊員間引起的焦慮反應會比你當初預期的還要強烈。這的確令人氣餒,尤其當你們在懸崖上才爬到一半的時候。然而,你必須有能力去處理這些反應,而不是受他們感染,自己也變得動彈不得。
* [8 w( n+ S3 P1 R有些人對某些登山時的現實情境很容易產生強烈的焦慮感,例如懼高或是害怕封閉的空間。這種傾向在某些時刻會爆發為一種驚慌的反應,例如大步跨過岩面,或是擠入一塊險岩時。如果你變得驚慌失措。或許就會舉步維艱,拒絕繼繽往前走。你或許會產生急速換氣(呼吸急促)的現象,或是無法辨識某些對你來說其實是很容易的動作是否安全。你會暫時喪失評估全盤情勢的能力,你的身體動作拙笨而充滿恐懼,發生意外的機會也因而增加。7 f; c1 w9 V' E/ N0 h
自我冷靜的技巧有助於紓緩這種情況。有個自我冷靜的方法利用下面這五個步驟:
6 @' c9 `2 P; s) }認清楚驚惶反應的原因(只不過是生理的腎上腺在你體認到有危險時的反應)。 下決心去克服驚惶的反應。 重新將精神專注於緩慢而穩定的深呼吸上。(或許可以用一種心理想像來加強效果,例如想像每次呼氣就是把煩惱吐出來。) 按部就班,認清楚你的安全行動有哪些選擇方案。 在這些方案中擇其一,而後貫徹實行。
: B% Y! q' P1 s$ E7 V7 R- _如果呼吸急促為你帶來困擾,試試這個老伎倆:把氣呼吐在一個袋子裡,以增加你所吸進的空氣裡的二氧化碳濃度,因為二氧化碳可以減緩呼吸的速度。把心神重新放在有用的肢體動作上,也是個很好的策略,以免驚慌的情緒有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如果你的隊友能夠冷靜並且就事論事地催促你採取自我冷靜的技巧、維持一種對你有信心和支持的氛圍、並且在適當情況下指出大夥兒可以選擇折返,或許最有助於你穩定驚慌的情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面对迷向与迷路
  . L. v6 L2 G# x
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回事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清东南西北)。迷失道路(迷路):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盘方向。带指针的手表 用手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盘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 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
) ]$ Z! T/ h# F6 B# i  北极星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立竿见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纳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杆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S3 f: m( u1 b8 a; j$ g
  树木、苦药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同。另外,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3 E: u3 R4 q/ Y3 B( o
  迷途知返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何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到绝处我为峰"的豪情,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已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何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已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犹豫不定。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 自己离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看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回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巨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 常警党,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 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 山脊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 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 找不出路迹来,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 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 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自进山如何记住返回线路
" d. |$ N4 s4 Z  H& h( j
1、有一副好地图并且事前熟记心中。有手绘的最好。但记住有地图并不是万事大吉。经常会出现找不着自己在图上位置或误判情况发生。2 }8 a* @! {" d
2、低头走路的同时记得抬头看风景。特别是具有明显特征的远处高处景观和参照物。比如其中一大段都可以看见某个突出的山岩象鸡鸡,回来时见到鸡鸡就不怕怕了。错也不会错太远。
( i2 V3 c/ R$ E' o5 X) ?: B3、遇交叉路口驻足或者休息一会。加深记忆。比如反正要吃点东西的,不妨多数安排在路口补给进水。同时,可留简单规律记号,除了手纸外,最方便的就是就近折树枝,为区别他人,最好是有个性的标示来路的,比如左侧+人等高+半断仍连+N路口N枝。
2 {" s7 k& K4 B) @3 K  g4、记住转弯规律。死记硬背很累,登顶常有遇叉路全部右转(左转)类的方便记忆,个别特殊路口特别记。或按二进制左为0右为1记住某个特定数字,比如左左右左右左,编成数字几?
. b0 q  j- h9 h3 h, n; X3 x0 d  Z3 [5、回程中遇到判断不了的路口时,宁肯都走出一小段看看,不要和自己打赌。一般而言,两条都过了就容易比较了,仍不行的前行走到转弯处,就会有明确的判断产生。
, Y8 O% u  u5 ~* b* W" F9 d. p3 t. E6、路的宽与窄(这段路想不到会这么宽之类)、路面构成(最怕走这种乱石台阶了)、潮湿程度(比前面潮湿多了)这类莫明其妙的东西平时多回忆分析。迷路时有帮助。
6 O5 g5 W, M5 w+ Q# _7、不要指望寻着自己的脚印返回。偶们不是狗,那只会浪费时间。6 W; c1 ]: a* u+ r+ S0 b- X$ W
8、人的身体状况对人的判断影响很大。预感不太好就不要急着出门远行。出发了真感到状态不佳得记住回去还来得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路走。进入深山意识有犯迷糊的话,不妨取出铅笔把需要记的记下来先。. X4 N& u: G/ L1 U, g
9、条条大道通罗马。真迷路找不着记忆了,不妨往越来越宽的大道走到另外出口去好了。
+ o& a9 v; {! {; Z7 D$ p5 v+ k) F10、异常焦急焦虑时,最合适的做法是坐下休整、补给,甚至于扎营睡一会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预测天气变化
- s) M/ s# U, u$ U4 v
<!-   天地山川,奚足立法,然阴阳风雨晴晦关亲至巨,不可不知,今世之人多凭借气象部门预报而知晓,虽为方便,但亦有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获悉者,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疏忽大意,一旦失去科技服务,既无依赖,又无丝毫自然常识,岂不困滞路途。   乡间农夫腕无手表,可知一日时间;山林之人手无信息,善测天气变化:此依人不依物,依已不依他,实践经验使然。今为方便旅游者,特选择前人有验者集为一处,供参考。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又日"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所以在参考上述经验的同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当地的情况,作出较为额观的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

$ R# o$ H% K, W: x: V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几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 嗅—— 用鼻子,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问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旦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它例枝还设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根据天气查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直接从植物中职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烨例、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还可以从芦苔、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很复杂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3-7)和短时间(3一5天)。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4-19 03:07 , Processed in 0.0754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