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zh 于 2010-7-16 10:37 编辑
0 @1 Y. j% Q; E: L4 }2 b' S, m/ d; H. G' x+ D% d
来源 琥珀吧5 s- R/ \+ C: d3 ?' s1 G- [
6 i! D/ V- R3 }; d1 ` ~6 m x/ S4 G/ K8 Z
常见的琥珀优化方法有压清、热处理和烤色。压清是对不透明的天然琥珀材料进行加压加温处理,使其内部气泡逸出,变得澄清透明。单纯的热处理,多用来使含小气泡和水汽的琥珀内部产生片状炸裂纹,通常称为“太阳光芒”。烤色是模仿琥珀的自然老化过程,采用加热的方法使琥珀表面产生深浅不一的棕红色。* b$ G+ _" K1 B1 B- Q" {3 V0 M
+ U: H2 @- B' @- q! r5 u2 L: x
以上三种是传统的优化方法,已经被人们接受。所以不需要将它们与未经优化的天然琥珀区分开。这类优化琥珀可直接定名为“琥珀”,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可以不附注说明。# d! H& @4 _/ t3 @
A: O8 y4 b: V3 H2 R! t, ?/ A8 d目前,处理琥珀常用的方法有压固、覆膜和充填。就压固琥珀来说,因为树脂凝固的时间不同,可能形成分层,带分层的琥珀被称为分层琥珀,每一层琥珀都有明显的分界线。这种琥珀最大的缺点就是脆性大,极易碎,难于雕刻。所以在加工该种琥珀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各分层界面之间重新熔结变牢固。/ T, u' T3 {4 \( }
6 q6 N% Q9 u3 j5 N! e# \( A" I) l& F9 M“这种处理方法的原理与再造琥珀的形成原理相同,所以镜下观察到的鉴定特征也相似,可见流动状红褐色纹,且多表留有原始表皮。补充,但他们之间也有本质区别,前者的材料是天然的分层琥珀,后者的材料是琥珀碎片,所以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应仔细区分。定名经压固处理的琥珀可命名为“琥珀(处理)”、“琥珀(压固)”、“压固琥珀”。" K+ y; q0 e" h, j) Z( i# h" U
( t; z/ Z, C; K( R2 u
另外,覆膜琥珀的鉴定特征,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天然琥珀表皮氧化的颜色多有过渡,比较自然,覆膜琥珀的颜色层浅,无过渡,着色不匀,还经常留有喷涂的痕迹,较易鉴别。定名经覆膜处理的琥珀可采用“琥珀(处理)”、“琥珀(覆膜)”、“覆膜琥珀”。
% x! Z |$ ]5 a) q2 |1 m% Z/ g' n$ F% L t+ r. R
最后,提到了充填琥珀的鉴定特征。天然琥珀中常留有大量孔洞,在加工成形后,有些孔洞会出露于表面。为不影响美观,多数孔洞会被用树脂一类的物质充填起来。这类充填物在镜下极易被发现,多下凹,并伴随有充填过程中残留的气泡。定名经充填处理的琥珀可为“琥珀(处理)”、“琥珀(充填)”、“充填琥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