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33|回复: 1

河北省中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与成因的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6 15: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内容:52华夏考古27年第2期河北省中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与成因的探索胡金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市05003)关键词: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特点;考古调查;局限性摘要: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现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分布太行山东麓的低山河谷地带及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区,东部平原发现的则很少,这一分布特点的形成极可能是平原地区深厚的黄土淤积及考古踏查的局限性造成的,广袤的河北平原也应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全面恢复古代人类历史文化面貌,是考古学研究的任务,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自然科学成果和方法,从多方面探讨与古人类文化发展相关联的诸种因素,成为考古学者密切关注的一大课题.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其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省名,又因部分地区古属冀州而简称冀.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具有高差悬殊,类型多样,大地貌单元排列井然有序等特点.本文所称的河北省中南部是指北京,天津以南的河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包括太行山和渤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分属冀西山地和河北平原两大地貌区,总体地貌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在行政区划上包括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邢台,邯郸六地市所辖区及廊坊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区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环境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其北部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属北方文化区,南部地区与中原文化区相连,东部与山东文化区相望,西隔太行山脉分别与中原,北方文化区相通….这里同时也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带,属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带,又属于暖温带的南缘,而且古今自然地理环境变化极大,因此这一区域的考古学研究极具典型意义.目前,河北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河北考古学文化的编年谱系,河北省中南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也日渐清晰,这是我们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与此同时,自然科学领域对这一地区自然环境演变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就为我们探索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旨在从河北省中南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及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出河北省中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与成因的探索53发,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探寻河北省中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由于水平有限,恳请方家指正.,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特点与自然地理环境从目前的考古发掘及调查资料来看,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集中在太行山东麓的低山河谷地带及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区,东部平原地区发现的则很少.(图一)具体地说,其分布集中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市的西部地区,海拔多在50米以上,在平原地区的白洋淀周围也有相对较为集中的分布,其海拔在20米左右.沧州仅个别地点发现,廊坊,衡水则未见发现.其中尤以邯郸西部分布最为密集,如在冀中南部已发现的约200处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关调查资料承蒙段宏振先生提供,在此谨表谢意),邯郸占92处,而武安县又是其中最为密集区,有磁山文化遗址2处,仰韶文化遗址34处,龙山文化遗址15处,共计51处.其他分布相对较为密集区还有邯郸的涉县,永年,磁县,邯郸县,石家庄市的平山县,保定市的涞水,曲阳,容城等地.在这些遗址中,多数遗址文化单纯,文化层较薄,在1米左右,少见新石器时代各段文化叠压现象.已发掘的有叠压关系的遗址有易县北福地,任县卧龙岗,磁县图一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概图(注:此图是根据已公开发表的资料所绘)54考古文物研究下潘汪,永年台口等.在20世纪,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河北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南庄头遗址是目前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2,但其目前尚属孤立的代表.满城曹仙洞遗址和涞源西庙遗址虽也为早期新石器遗存的探索提供了线索,但由于其未经正式发掘,目前尚不容过多讨论.继南庄头之后,本地区南部是磁山文化,北部是可能属于磁山文化系统的上坡类型,但其与南庄头尚存在有相当长的时间距离.总体来说,此时的走廊地区应隶属于北方的筒形罐文化系统,若要强调其自身特点,也可认为其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小区——盂系统文化区.约公元前5600年,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向外扩张,冲断了本地区的磁山文化系统,形成了北福地一期甲类遗存.北福地文化与其后的后岗一期文化属于一种釜鼎系统的文化,应属山东文化区系统势力范围.仰韶时代中期,中原的庙底沟文化影响到了本地区.仰韶时代晚期,是本地区地域文化得到张扬的时期,此阶段的大司空类型文化自身特点鲜明,走廊北部地带的东牛一类遗存更是充满了自身特点和北方因素.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北方文化南下,大司空类型在此社会大变动中形成.至龙山时代,走廊地区文化的地域性比仰韶时代晚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张扬,其文化特征与中原,山东,北方等文化大区相区别,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小特区,此格局甚至影响到了后来的夏,先商,夏家店下层等文化的形成与分布.目前考古发现的史前遗址多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低山丘陵及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带,而作为河北平原主要组成部分的中部冲积平原及滨海冲积海积平原则罕见史前遗址的发现.史前文化遗址在河北省中南部何以会形成如此的分布格局,广袤的河北大平原史前时代真的人迹罕至,不适合人类生存吗?长期以来,山麓地带被认为是适合史前人类居住的地区,河北平原地区被认为是史前文化的空白区,并将其空白的原因归咎于黄河泛滥所致,因为在汉以前至少可以上推到新石器时代,黄河下游一直是取道河北平原注人渤海的,而黄河下游在战国筑堤以前,决溢改道是屡见不鲜的¨.但秦汉以前,黄河的名称只是河水.以黄河相称,始见于西汉初年.这是因为河水中挟带的泥沙过多,使水流显出黄色的缘故.在此以前,河水中虽也挟带泥沙,比例可能较小,所以春秋时人说河水,只提到它不是清的,战国时人说河水,也只是说它是浑浊的.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黄河流域植被不断受到破坏的必然结果.由春秋战国往前推溯,时期愈早,植被的破坏愈少,河水中所含的泥沙量就更少.这不是说在几千年中,黄河就没有决口,泛滥和改道诸种事故。
发表于 2010-7-16 17: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3 20:45 , Processed in 0.0580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