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狮石山牛栏洞遗址。 (资料图片)
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珠江文化研究会考察组在英德公布重大文化发现——
岭南地区稻作遗存年代被推前至距今12000至14000年 直指世界稻耕文明源头
本报清远讯 (记者曹菁 通讯员黄振生、巫幼波)日前,著名文化学家黄伟宗教授率领的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珠江文化研究会考察组,在英德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后,在英德市考察稻耕文明座谈会向媒体公布确认:“英德狮石山牛栏洞是人类稻耕文明的原始地!”
据悉,关于英德狮石山牛栏洞重大考古发现的研究专著已结集成书,将于年内出版。
成果:岭南稻耕文明上溯万年
考古学家、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岭南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镇洪是考察组成员,也是英德狮石山牛栏洞稻种化石发现和发掘者之一,他在座谈会上报告了从1996年和1998年期间率考古发掘队对英德狮石山牛栏洞遗址进行发掘过程和研究考证所获得的科学成果,详述了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少量磨制石器、骨器、蚌器、陶片和人类化石的科学价值和考古意义。
张镇洪着重汇报了2011年补充挖掘一个多月,开展综合性的研究而取得的重大突破,证实了所出土的文物,较好地显示了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的形态,发现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首次将岭南地区的稻作遗存的年代推前至距今12000至14000年。张镇洪还介绍,日前,关于英德狮石山牛栏洞重大考古发现的研究专著已结集成书,将于年内出版。
证据:狮石山牛栏洞出土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
考察组成员、省政府参事、著名文化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珠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司徒尚纪在会上作了学术论证。
他认为,英德狮石山牛栏洞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岭南文明是一大贡献。他说,英德狮石山牛栏洞出土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是稻耕文明的实证,可以认定,这是岭南稻耕文明、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发祥地,是岭南文明的一大亮点,对世界认识中华文明历史,有重要的意义,意味着将岭南稻耕文明推至世界稻耕文明的源头。
论证:原始稻作硅质体在英德发现并非偶然
著名文化学家、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从文化学的层面上,对英德狮石山牛栏洞的考古发现进行了论证。他说,从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环境而言,原始稻作硅质体在英德发现不是偶然的。在英德早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宝晶宫内遗址)、中石器时代(青塘遗址)、新石器时代(沙口史老墩遗址),这一系列人类文明的发展脚印都在牛栏洞稻作硅质体发现的地域之内,而且在该遗址出土稻作硅质体之前,也曾在相近土层中出土旧石器时代化石,说明在其所在自然和文化环境中有其存在和发现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从而可证实这是人类稻耕文明的原始遗存和遗址。考察组论证:广东英德狮石山牛栏洞遗址是人类最早的稻作遗存和遗址,也即是人类稻耕文明的原始地。
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0NjgxNT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