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0-8-2 02: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ge 于 2010-8-2 08:42 编辑 + f. z; s0 W) _
* ~& ?8 i! d& W' P [4 t0 u
呵呵,我是赵哥,无任何身份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各位指正。先说楼一楼二吧:
i! w% ~, j& v" ?! C0 L1、属于石器范畴,准确说不是石核,应该是石核石器,因为它具备石器功能(细石器包括小石叶、石片石器、石核石器和石核四大类)
) M, ~) T( K6 P Z2、石质属于霏细岩(由于火山的作用形成,特点是打击后其断口均呈贝壳状,被剥离的石叶可一次成型使用,大部分无需二次加工。
7 q- r" n, D/ \& i& c' f! t3、具备数个细石叶被剥离后的疤痕,并非自然风化所能形成。石核石器打击特征明显,无需用使用痕迹判断。即便是刮削、石斧等石器,如果作为加工厂出产后未参与交换前,没有使用痕迹十分正常。
1 X! ^/ a" ^ J4、具备尖锥状石核西樵山文化的代表性器形。(地域不同,非北方的铅笔头细石核所比较)# Y4 |2 ]8 O; _% K2 \- [
5、石核石器无新痕,属于初始状态(未及实物,仅从图片判断器物通体颜色一致,无新岔口)/ }5 K$ F/ _* ?
6、如真如楼主所说的采集地点,潮州陈桥文化和韩江流域段,应属西樵山文化范畴。/ V( X9 P7 `$ G! i5 c
注:以上仅是我对网友蟑蟑在打制现代石器剥离细石叶的过程观察后的体会和我对西樵山霏细岩细石器的一些浅表认识,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