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琥珀中的虫儿是“死虫”还是“活虫”?-----------------------是传统认识上的“误区”还是收藏经营上的“噱头”?今天我可以大声地告诉所有喜欢琥珀收藏,尤其是虫珀收藏的各位老师和朋友们,这个(“死虫”——“活虫”)的说法是非常不准确,也不科学的。如果非要强调(“死虫”——“活虫”)之说的话,那就一定是一种“炒作”,或是“噱头”。琥珀中的“死虫”和“活虫”比例是非常悬殊的;进入到琥珀中的虫儿,在活着的时候进入的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真的是在虫儿死去后,才落入琥珀中的不到(十分之一);具体详情,还请各位观看下面的详细解析。' j/ H! {9 w! D! O, A8 a# |
琥珀行家所说的“活虫”---就是琥珀中的虫儿,在琥珀中保持的形态和样貌,最根本的区分是虫儿是否有挣扎时留下的划动波浪痕迹,也就是琥珀初凝结时,由于比较松软,虫儿在其中翻滚挣扎下所产生的痕迹。如(图1)中,虫儿腿部的活动,使还未彻底凝结的琥珀产生了一些波纹。+ w0 M; O) }# A4 u2 z, {0 L, U( X
图1.
# \+ G5 m" Z7 P8 s- L2 a1 C
琥珀中出现这种“活虫”现象的成因:1.虫儿的个头大小和所属科目;虫儿的大小是造成“活虫”现象的最主要成因之一,俗语中所说的身大力不亏,正是这种现象的有力依据,当几千万年前的树脂汁流淌到虫儿身边时,虫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发现,等到发现时,树脂汁已牢牢地将虫儿粘粘(zhan-nian)住了,但虫儿的个头“非常”大,出于本能会拼命的摆动身体所有可以活动的关节,让树脂汁如果湖水一样,一波波荡开,但所有的努力终将徒劳,直到树脂汁慢慢包裹住虫儿身体所有的部位,至此虫儿的生命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虫儿所束属的科目也是不可小视的。有些甲壳类虫儿,即使身体“非常”的小巧,但由于身体结构和所属科目特性等因素,也会在树脂汁将身体全部淹没后,划动出一层层树脂汁纹痕。2.树脂汁流动的位置和速度;当虫儿被树脂汁粘粘住,并划动出一些波浪痕迹后,树脂汁的流动方向决定了千万年后琥珀中虫儿(死--活)现象,如果树上的汁液流动的快速或是落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即使虫儿划动出了痕迹,也会被后来涌动过来的树脂汁推动溶解,甚至是完全消失;如果树脂汁的流动位置在虫儿被包裹后的内侧的话,虫儿活动挣扎过的痕迹,也会被抹去。3.树脂汁的流动时间,当时的凝结硬度以及树的内部化学变化的强弱;我们应该大致的了解一下树脂汁的产生(无论是远古世界还是现代今时,都有很多树种会在受到一定的表皮和内# q$ J+ Z( K1 u1 L' ^
部伤害后,进行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作用,使其自身产生一种可以填补孔洞,裂痕甚至驱除虫害的一种汁液,这种汁液就是琥珀的前身。)当树木的自身危害感应降低后,树脂汁的流动就会减弱,甚至停止某处的树脂汁分泌,当树脂汁干涸变硬以后,会有一种收缩了的感觉,又让树木感觉到了此处的伤害还没有完全解除,就又分泌出一些树脂汁,这种感知间隔的时间,也是对琥珀中(死虫--活虫)的形成表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这种时间上的间隔,让最先包裹虫儿的树脂汁变硬,使其后来不断涌出的树脂汁不能再作用在虫儿的身体周围,至此保存主了虫儿的活动遗迹。& |) y! _$ c, @8 u5 v! A
琥珀中出现的所谓“死虫”现象的成因:1.虫儿的个头大小及种类;琥珀中普通出现的虫儿,都是比较精致小巧的,身长1公分左右的虫儿,还是比较稀少的,尽管还有些特别“巨大”的虫,但真的是微乎其微了,多数的虫儿,都在几毫米或者1毫米以内,甚至还有以微米衡量的。出现在琥珀中的甲壳虫的数量,明显低于(蚊、蠓、虻、蚁、蜂),一些大型或是跳跃型足类的虫儿,就更不好被包裹进去了,还有一些种类的虫儿,因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等因素,决定它不可能进入到琥珀当中,就更谈不上出现琥珀中;终上所述,被包裹的虫儿大都是一些体格不够健壮,没有超强爆发力,而且肢体都是比较脆弱的虫儿;所以,它们如果想要在琥珀中留下曾经也是拼尽全力的一动所产生的痕迹,真的需要上天的垂青和大自然的造化。(图2中)的蜂,也曾为了生存,进行了一系列的求生挣扎,它高高昂起的头,就是它被淹没身体后最后的呐喊,可生存意志的最后挣扎,并没有为它换来不愿离去的任何痕迹,只有不屈的精神,让我们可以见证,它是多么的坚强和强大。
9 ]+ ^0 q6 {, x# u5 M9 V' z图2.
' B' `& w% M, @# H
2.虫儿生前的境遇和所处的环境;其实这是虫儿落入琥珀中,不显现“活虫”迹象最为主要的一条,它可以充分的表现出虫儿是如何被后来发现它们的人们的误解及歪曲,也正是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才让我对琥珀中的(死虫--活虫)有了大胆的推测和长期的求证。图3中的图片是现代虫儿落入树脂汁中的真实景象。. u1 M& U' @2 v5 o
图3.
3 |3 Q2 R/ U- `) Z. E+ A. H
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虫儿,是如何落在树脂汁上的,不知道它是被还比较软粘的树脂汁粘住了,还是让纤细的蜘蛛丝给挂住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它将永远驻足于树脂汁之上了,是否在亿万年后,也可曾为精美的琥珀,真的不得而之,真的变数无限啊。6 @2 l2 r2 R& O, d* `3 D
这只虫儿不会被树脂汁快速的包裹,如果真的被包裹其中时,它已经死去不知多少时日了。所以说,成为琥珀中虫珀的虫,多数都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的,而非我们人类想象的一个死后的小虫被后期置入,更没有大家想象的飞动中的虫儿,被树脂汁一下包裹的,即使真有,也不会显现出来。图4中的现象,也很有可能是虫珀形成的基因之一;并且,这中虫珀中如果可以发现类蛛丝物质,那大家不妨仔细找找,说不定还会得到一只八脚将军。
, V x" B1 D% L图4.
- I0 z4 w/ h4 ]. T2 P U. c, a
这只蜘蛛捕食的位置上方,就有树脂汁在流动,因要微距拍摄,所以没有将上面的危险现象拍出,但我却是感觉到了他们所处的危险境地,不知到这只捕食的蜘蛛是否可以躲避开。) w: M/ U) P! A/ y$ o1 ~
3.真正的琥珀中的“死虫”绝对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概率很低罢了,不亚于兔子撞到树上。但具体琥珀中哪个虫儿是死虫,真的不可妄断,也不是轻易可以说出口的。因我抚顺琥珀中的一朵根茎花瓣具全的标本,让我对风或其它物质将动植带入琥珀中的说法,不敢排除,所以,我认为,琥珀中,一定有受外力而进入其中的各列。图5中的蚊,从身体的结构和它自身死亡后应该出现的地域上看,真的无法说它是死亡后才进入树脂汁里面的,并且,它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这就是不要以(死虫或活虫)来衡定和评价虫珀价值的关键。+ \0 D) a2 N4 W. Q& h
图5.
5 a6 S) l" }* Q
“死虫”的可能出现概率,如果说是非得给它一个评价的话,那就是弥足珍贵,因为它的数量太少了,而且成因不详。# Z! w4 t& I# X" Z1 a- P+ b
4.琥珀中展现的虫的现状,未必就是事实的真相;有些琥珀虫珀在开采,发掘,加工以及收藏中,很容易产生部分破损和端裂,这很有可能将最能证明此虫曾经鲜活挣扎过的痕迹丢失,也就成了无从考证的迷案,其实有很多的虫珀,就是被这种因素给埋葬掉了。图6中的虫儿,是我到目前为止,见到过的最伟大的虫儿,它在琥珀中顽强不屈的爬行了,相对于人类比对的尺寸的20米,在断掉了腿之后,还在坚持爬行,我真的是十二万分的敬佩它,它也是极品琥珀中超过主角的第一虫,但最后,它还是留在了琥珀中,成为创造琥珀历史画面的第一虫。* r T/ O* t, W7 H
图6.
2 N3 C- j# ?; B* j
通过这幅照片,谁也不会知道它就是那个英勇的小虫,但就是它造就了一个琥珀爬行奇观,真的让我钦佩至及!(为了它的将来,我就不展示它的全部风采了,也给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 r2 d+ J( N }) u3 [$ ^
以上是我对琥珀中(活虫----死虫)的不很全面的论述,由于资料以及参想的还不十分彻底,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纰漏及疏忽,还请所有琥珀爱好者见谅海涵!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