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感桑石刻-水书, 夏代早期象形文字原始遗存? 1、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同源 水书,水语称“泐睢”,是水族文字和水族古籍抄本的统称,水书先生(水族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口传文化也属水书内容。水族文字字形主要为图画字和古象形字,具有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和构字特点(参看水书《六十龙备要》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目前发现的水书古文字约500字(原始文字),异体字约1500个。主要表述占卜预测、农事和天文历法方面的内容,也发现个别记事、记史的水书文字。从构字特点、水族语言习俗及考古资料推断,水族文字、水族历法与汉文化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关系,并得到诸多著名学者认可。2002年水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水书习俗”列入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比甲骨文,钟鼎文(金文),水书文字与甲骨文构字特点、字形基本一致,部分文字完全相同,可以推定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同出一脉,源于一个母体。近期几个重大发掘和研究成果揭示了水书深厚的古华夏文化的元素。
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水书《六十龙备要》(三都档案馆藏) 2、“水书即是易”的观点 水书多以工整词条形式表述,内容涉及记事、预测占卜等。三都水族自治县部分资深水书先生用类似于易经的方法解读水书,被不少学者称为“水书易”。韦章炳先生07年在首届国学岳麓论坛上和《国际易学研究》上发表了《刍议水书<连山>与含山玉版之谜》,首次论证了安徽含山县出土的六千年前玉佩神秘图纹便是早期的先天太极图。解析了水书文化、水族文字与早期夏代失传《连山易》的关系,运用水书易方法探索、释读了《连山易》,创造性提出了水书易即是“廉散”(水语,水书中有连山符号和图文)--即夏代失传的《连山易》,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可信度。麻福昌教授(贵阳中医学院教授,贵州省易经学会会长)研究、比较水书与周易,也提出了“水书即是易”的思想。有较强的说服力,是一学术上的大胆合理推断。 3、水书文字疑为夏代中早期原生象形文字遗存 通过研习发现,水族是一个非常珍惜自己历史文化,民族凝聚力强,性格强悍、进取的民族,具有鲜明的生理个性特点,虽经多次历史大迁徙,千百年来偏居一隅,团结向心,其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相对较少受到外来侵袭,至今保存较为原始和完整。 2012年8月到广西平果实地考察收获颇多:一是,确认了少数裸露田埂的石刻,其余石刻均采掘于原生涂层下1.6米处,并且石刻均采自同一深度土层,不可能造假;二是,发掘的广西平果县感桑石刻文字,经8月13日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资源环境监测中心对该石刻上土层的钙华和贝壳进行检测,提供报告为前3680±172年;三是,最先发现并提供石刻的人叫潘荣球,当地姓氏潘、韦很多,询问了解,接近半数。这个发现很惊人,三都水族自治县韦、潘为最多姓氏,估计占水族人口80%以上,应该为水族的原始姓氏,并且 “荣”字辈也不少!四是,这些石刻文字个体很小,大都如同1-2号字体,刻写规范、公整,书法漂亮,疑为水族先人用以记事、记史、预测占卜,并期望得以长久妥善保存。在远古蛮荒、缺少绢帛和纸张的时代,此石刻类似著书记史的工具;这种文字初步成熟、成体系,并用以记事,预测吉凶和占卜(水书先生可用先天易方法释读),可以表达较为复杂的语句思想。 对比水族文字、文化习俗与华夏古文化,水族与远古华夏文化皆出一脉!一是其语言文化保存着许多古华夏原始语音和习惯,在口语中还保留着不少古汉语的读音,十分珍贵!二是,水书文字集合了早期象形文字造字阶段的部分原始文字,与甲骨文、金文对照,字形和构字特点相同,有较大比例个体字完全一样;三是水族姓氏(韦、潘)也源自古华夏原始姓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涿韦,涿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子孙以国为姓,称韦氏,史称韦氏正宗,这就是河南韦氏。 “潘”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和《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邑于「潘」,其子孙以邑名为氏。可见,四千多年前夏代中早期已有韦氏,水族姓氏为远古华夏原始大姓之一。 结合广西平果感桑石刻出土钙华、贝壳监测技术鉴定,推测:广西平果石刻文应为夏代中早期黄河流域文明的古象形文字!并且已经初步形成较成熟文字和体系!与殷墟甲骨文、钟鼎文相比,感桑石刻文字—水书文字,还属前一阶段的更早文字遗存! 广西平果感桑石刻的出土鉴定进一步证实:水族先祖源于夏商中原(黄河流域),由于战争等因素,数千年前南迁,主要部族迁往岭南,融于百越民族,属于骆越支系,壮侗语支。后又从岭南西迁贵州(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核心的黔南、黔东南地区),由于历史上地域的偏远、艰险,故水族文化很好地保留了数千年前的原始文字和文化习俗。这与水族的古老歌谣相吻合!广西平果感桑石刻的出土是对这个表述的直接物证! 在殷墟甲骨文问世前39年,西南巨儒莫友芝研究认为:“水书来自夏、商、周三代,初本皆从竹简过录,声读迥与今异而多合古音,核其字画疑为李斯籀书之前的先秦最简古文字”。莫友芝的这个论断经其后考古发掘,证实不谬! 水族人民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坚韧而默默地保存了3000多年前的古华夏象形文字,口语仍保留着诸多原始语音,可以说,水书是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族文化是保留了3000多年以上的古象形文字历史档案,对研究中华上古文明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注:本文部分认识和观点参考了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贵州民族大学潘朝霖教授、文化学者韦章炳先生等人的理论和观点,在此鸣谢。 三都水族自治县档案局周泽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