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54|回复: 37

我对 出水石器 的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08: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解放了 于 2011-11-1 08:35 编辑 % v/ y# v2 v3 l) x1 N5 M3 e5 ~$ u

7 o7 }7 K3 e- O' \6 J( B) Z; `% V     首先,我承认有出水石器,但是,有一些我看不出,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爱好者,可能是级别太低。& ]. M1 {/ P' _3 I
     我认为,石器制作不是为了出水用的,是实用的。同类不会只有1件,也不会都投入水中。所以没有
出土的相似器型佐证,稀奇古怪形状的石头就是石器不科学,不严谨。大自然出人意料的杰作多了去了。      % ~6 J$ ?7 E2 B( @
      我还没有听人说出水器就是投入水中使用的礼器,就算是的话,100%的都投入了水里,所以岸上所以从来没有发现也是笑谈。         

$ O+ W% |7 @; H, S      说是出水石器的,需要找出原始器型比较一下,原始器型要可以判定为是石器的。大家都是玩石头的,水冲后是什么模样能想象出来。如果没有原型就叫疑似或者存疑好了。现代考古出土当场挖出的东东有些都搞不清楚,拿块模棱两可石头敢叫死就是石器的,只能活在新闻连播里。如果说‘从我经验看就是石器’,这也只是命题,是需要证明给人看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1 16: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水石器应该在当地博物馆里有相似的器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2: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以石清心 于 2011-11-1 22:45 编辑 8 M7 O4 r) d0 B5 h1 }- T: ?+ F: I; }+ e
1 q5 `% d+ V, d) H! h- U/ [$ n0 K
清心是出水石器的绝对支持者,对楼主的观点十分的赞成。现在出水石器的阻力来自两方面,一面是外地人没接触,把石器说成石头;另一面是本地人,不肯沉下心去研究,把石头说成石器(其中如把脱核石、藕石、断面石说成石器,十分普遍)!
5 K& D& W" U) S------------------
% c0 E$ x5 t" e) x5 i出水石器一定要有出土石器的相互论证,至少有类似的器型或者典型特性。但真金不怕火炼,出水石器是完全可以找到出土的原型的,比如现在的出水旧石器,和出土的一摸一样,石农都能轻而易举的分辨出。而且,即使有的暂时没有出土证明,但如果有明显的自然无法形成的人工痕迹,也应当给以认定。! K! x) O8 R. J# S, h  f* g. b#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3: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楼主可百度搜索相关新闻报道,可输入:“百色 石器” 字样或“百色 澄碧湖 石器”字样,多说根本无益,建议从源头了解比较清楚。
4 c' y+ z" s* p4 }) J; u0 y
7 m$ ^4 e2 T5 ?下面是本人摘录的相关报道,希望对您了解出水石器有帮助。1 A) I# K4 V1 v6 X: A8 l9 Q7 R

) V6 M5 e$ y, c6 {! l- _7 S" ]* [# F
1 u; |/ y, B0 l.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0: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百色盆地考古新发现将改写人类进化史
0 n; z+ R9 m) C7 w7 ]新华网南宁2月25日电 最近,我国考古界和人类学界盛传两件盛事:一是广西百色旧石器的发现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等重大发现一起入选“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二是百色旧石器研究成果首次在广西展出,百色盆地发现的旧石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外考古学家的目光。美国科学家最新测出这些石器已有80万年的历史,有力地挑战了考古学上著名的“莫维士理论”,推翻了“东亚人类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说法,使人们重新认识人类进化的历史。- \5 a, Q; L4 y- j
  “莫维士线”的由来# I6 R( y) ~4 m+ @; T1 c# p
  长期以来,人类学家认为最早制造工具的人生活在非洲,他们的作品被分为两个传统:起始于250万年前的包括简单石核和石片的奥都威文化;起始于至少150万年前的包括复杂的、两面打制的手斧在内的阿舍利文化。此后,欧洲在50万年前也出现了阿舍利文化。) K7 v- u1 y5 c% W6 b: w) z7 o. ]
  阿舍利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工具就是手斧。这种工具一端较尖较薄,另一端略宽略厚,是史前时代第一种两面打制、加工精细的重型工具。在非洲发现的巨型手斧有的近30厘米长。
" W& B# C5 |8 U: }) C4 J  20世纪30-40年代,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带领考察团,开始了在东南亚的考察。他在缅甸北部等地区发现了大批仅仅单面打制的石器。根据东亚石器的这种特点,莫维士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划了一条著名的“莫维士线”--从而将旧石器时代早期一分为二:左边是先进的“手斧文化圈”,包括全非洲、欧洲的南、中、西部以及中东和印度半岛;右边是落后的“砍斫器文化圈”,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北部。
; B' A8 W9 N" e+ A3 q& p' G9 P  尽管一些考古学家不同意这一理论,但东亚的确缺少能够体现人的行为能力和技术进步的早期石器技术。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界认为:东亚的早期人类文化远远落后于西方。6 d0 x+ Q5 W* M1 W' K: I1 m  r
  人类进化的历史总是在人们探索自然的进程中不断地被改写。在广西百色盆地发现的大批旧石器,最近被证实是80万年前亚洲古人类所使用的工具,这也是目前东亚古人类最精确的年代数据。其中大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切割工具棗手斧,有力地证明了在与西方同一时期,东亚也存在着阿舍利的石器技术。2 y: g6 l  b( v! r1 Q4 Y$ Y. X
  百色盆地的新发现) `8 ^0 F! D  }; \* U
  据地质学家推测,大约80万年前,一个巨大的陨星撞击亚洲的东南部,碰撞引起熔融碎片飞溅,大地到处燃烧。大火焚烧了百色盆地里茂盛的森林,使它下面的砾石层暴露出来。于是当地的早期人类开始用丰富的砾石剥片打制大批包括手斧在内的石器。
$ L: F( O. w  }" q8 |$ D3 A, y  美国衣阿华大学古人类学家拉赛尔·石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百色的旧石器文化,表明了亚洲直立人的足智多谋,他们适应了这场灾难性的环境剧变,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紧紧抓住了危机中显露出的微妙机遇。”5 I. E4 N& w5 _% @8 ?( [7 z
  自1973年以来,中美科学家联手在这一带发现了大批当时制造的石器。它们多选用砾石直接加工而成,有砍砸器、手斧、刮削器等多种类型。在长约90公里、宽5公里的百色盆地右江河谷的高阶地上,已发现的遗址或地点有100多处。如今收藏在博物馆内的4000多件石器标本,就是考古学家在27年间陆续从当地的网纹红土中发现、清理出来的。% S( {% ~2 ?! k6 j1 S$ r9 U
  由于这些石器绝大部分在地表发现,无法确定其层位;同时具有强烈酸性的红土又不利于保存动物化石,因此从中很难找到可供判断时代的化石证据。
9 k8 w9 Y: f. m. t3 E+ v  那么百色盆地里发现的手斧,能成为挑战“莫维士理论”的有力证据吗?到底这些石器有多久的历史?, S; p( E& W% i6 F7 E! w& \
  线索从1988年开始逐渐清晰。当时考古队在百色田东一处没有被扰乱的地层里发现了60多件石器,终于落实了石器的具体层位。1993-1996年,科研工作者每年都发现了在同一地层里与旧石器共存的玻璃陨石。
/ b& n, v! ~. L4 [  N  根据在实验室分析得出的炭屑和硅化木碎片,正好与旧石器和玻璃陨石保存于同一层位,考古学家认为百色旧石器时期发生过陨星撞击地球事件。这也证实了为什么百色的旧石器只保存于同一时代的一个盆地河流阶地的地层中,而在西方阿舍利文化却跨越10-100万年保存于不同的地层中。
! c3 g5 ^* j) r% o. I( g& v  由于玻璃陨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这无疑成为研究工作的突破口。; G: A; Z9 f* w0 M& h3 J' h
  柳暗花明 真相大白. v2 t3 ^: e) Q" L! }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地质年代中心的地质年代学家阿伦-丹尼采集到在百色盆地里与石制品共存的玻璃陨石,然后他用氩同位素辐射剂量衰变法测出这些玻璃陨石的年代,从而证明了这些石器的制造年代大约在80万年前。
$ ]: l3 U! ^5 D$ ?5 b6 _& b  加尼福尼亚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克拉克·豪威尔说,年代的确定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国际考古界的重大难题。这促使考古研究不得不对亚洲人类文明起源重新评估。4 Z, G2 @" X" l% u5 @7 ^" A4 ^* f
  在东亚发现的手斧的年代如此之早,令国际考古学界震惊。东亚以前类似的石器,其可靠年代不超过50万年。然而这些80万年前的手斧其精巧程度却足以和非洲的阿舍利技术媲美,甚至远胜过欧洲同时期的石器。' w) w5 ?/ [0 ?% @
  这一新成果决定性地驳斥了一个长期存在的假设:东亚的直立人比非洲直立人缺少智慧和适应能力。这证实了东方的早期人类和西方的早期人类在体能和文化上并无本质的差别。
, E' P8 M' _9 M  W  “这个发现意味着在‘莫维士线'两边的技术、文化和认知能力是相似的,它有助于人们摆脱‘莫维士线'的束缚。”中国科学院考古学家黄慰文说。
/ b& q" D/ x- r& _: W  人类起源计划署首席科学家、美国史密桑尼安研究院国家自然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理查德·波茨说,“百色盆地的旧石器是迄今为止东亚所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包含阿舍利因素的石器工业组合。不仅在工具的形式上,而且在它们遍布整个盆地的踪迹所反映出来的活动方式上,也和非洲阿舍利工业的遗址十分雷同。”
0 D& M! ^2 J+ T" N' H: N; }  尽管百色盆地的旧石器与非洲的如此类似,但是在百色盆地中没有发现阿舍利典型手斧。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古人类学家理查德·科莱恩说,“这说明百色遗址的旧石器工业不是西方阿舍利工业的翻版,那时的非洲与亚洲人类在文化上并无联系。”他又补充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它展示了8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古人类制作工具的技术与非洲的古人类一样老练。”4 R3 k* R* t( y+ z0 U
  人类学家们强调,这次发现对人类在不同地域最早期的进化过程有着“重要贡献”。科学家可以从非、欧、亚石器时代工具制造艺术所展现的微妙差别中寻找痕迹,追溯不同地域的原始人的不同思维方式。朝这方面去研究,也许能找出原始时期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类文明进化历程。
! {# G/ l% C. \( ?+ f  百色盆地这个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砾石石器工业,对于科学家们的吸引力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的黄启善研究员告诉记者,新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考古队在右江河谷边缘的溶洞里已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的化石,但至今还没有找到石器制造者的化石,没有找到他们的生活垃圾,也还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 O8 l4 ]# j3 e1 e# o
  也许,百色盆地还蕴藏着有关古人类的更多更大的秘密。(
# E1 Q" F% H. I5 S"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0: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色旧石器遗址又有新发现 古人类迁移路线渐清晰

5 r# |+ g; O* k" N7 `0 k* Z    百色盆地考古又有了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来自区内外的考古专家找到了80万年前用火的痕迹,以及晚些时候的大型柱洞群和沟渠。前者意味着曾经生活在百色盆地的古人类,可能在80万年前就懂得了用火;后者则突破性地证明,在晚于80万年前的时期里,百色盆地仍有人类生活的痕迹。8月27、28日,本报记者跟随广西博物馆的考古专家翻山越岭,前往百色旧石器时代的坡洪、大梅、南霸山等遗址采访。
1 q; w" t$ M; u5 R    百色掘出红烧土9 s6 [  H4 V# l- n% t) h
    人类,尤其是曾经生活在广西的古人类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样的呢?从今年6月起,为配合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建设,来自区内外的10家考古单位,对百色的13个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3 y2 }: g0 s$ `% m2 [
此次作为广西规模最大、投入考古力量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在8月,已获得一系列令人兴奋的考古新发现。在坡洪遗址,首次找到了非常明确的百色旧石器地层叠压关系,还发现了石器加工场及与之同时的人类用火遗迹:红烧土。广西博物馆馆长黄启善评价说,在懂得用火之后,人类的智力和饮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吃的东西更有营养,脑子也更聪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傅宪国研究员初步推断,用火遗迹可能出现在80万年前。0 Y; G* O. S1 f1 w& {
    在大梅遗址,广西文物队史前研究室主任谢光茂带领的考古队,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加工场和用火遗迹,年代可能晚于80万年前。此外,还有人类懂得用文字记载历史后的大型柱洞群和沟渠。谢光茂分析,这将是百色盆地旧石器研究的一个突破,表明还有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 F. \! _9 U/ k0 [  ?, k
    石头揭露古人秘密: m) l' G8 g. z0 z: V% T3 O7 _, Y3 q
    在百色的田间地头,随便一块石头一不小心就是“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傅宪国说,一个古人类加工过单面的石制手镐,若在相应的地层被发现,考古专家要对手镐周围的泥土进行“微痕分析”,有没有淀粉残留,以确定古人类用手镐处理的,是不是红薯或芋头之类埋在地下的块茎类植物。已经发现的石锤、石核、石片和砍砸器、刮削器等不同的石器,则代表了人类不同的活动。; ~7 K% d. b% u' P9 d+ d
在那赖遗址,年轻的考古队领队彭长林告诉记者:“如果收集的石器资料够多,我们就可以复原古人类的生活,比如夏天他们都做什么,冬天又去哪里等等。”来自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邱立诚,还提出了珠江流域的古人类由西向东走的趋势。他告诉记者,从两广的考古材料来看,下游的珠三角地带有1万年~几万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迹,而上游的百色盆地则有80万年前到1万年前左右的材料,代表了很好的古人类迁移的路线,也是人类逐步走向海洋的很好标本。, I# o; n$ U7 w! F
好“货”沉底
$ w: v9 N' w1 }3 k    记者了解到,许多遗址的正式发掘工作,直到8月初才开始,因此,考古专家们乐观地认为,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仍然只是整个南百高速公路即将穿越地带的一部分。已发现的文物,也将随着地层一层层的揭开越来越让人兴奋。
! j/ B+ [' C! f6 O在百色盆地的考古工地附近,南百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山筑路了。在现代的大型机械面前,古人类简单的石器显得那么脆弱,但也显现了人类的发展是多么地惊人。) n/ Z8 _9 d  `4 h  f
    “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代表着人类的‘婴儿’时代。”谢光茂如此说。在不可预知的未来,考古队或许可以揭露更多人类史前的秘密。, r' [! K  D( H+ X* _( j
1 R  m0 R( q7 P/ p% m

3 y$ K2 Q  ~" r4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百色旧石器考古综论
  s# I$ h/ v& R) T- Z: g- Z7 g- f9 I# \2 T7 m& G( m. _, v: m! _2 x, _3 u
【中文摘要】本文综述了20世纪以来在百色盆地已发现的83处旧石器文化遗址。尤其是2005年为配合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建设开展的大规模考古发掘,除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外,再一次发现了百色手斧与玻璃陨石共存于一个地层中的材料,为研究百色旧石器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 P" a" X, O8 |; i2 g$ A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83 Paleolithic sites found in Baise basin since the 21st century.Especially in 2005,a large-scal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coordinating Nanning to Baise expressway construction,excepting earthed a lot of Paleolithic stone tools,once again,found hand exes coexisting with the glass meteorite in the same layer,which provided very important data for researching Baise Paleolithic stone tools.
9 s4 \6 }  _; [5 \" [   3 S4 D9 Q# d- p4 s
   9 S& }, ~  E8 @
  
* m0 B  j  n4 z3 l  X' g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百色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据初步统计,迄今为止,百色盆地己发现83处旧石器时代遗址。2000~2006年,为配合南宁至百色、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的修建和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等基本建设。对高速公路沿线和水淹区的古遗址、古墓葬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百色旧石器时代遗址共发掘了18处。出土文物约一万多件。尤其是2005年为配合南宁一百色高速公路修建。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再度发现了百色手斧与玻璃陨石共存于一个地层的资料。百色旧石器早、晚地层的发现和用火痕迹的发现,为研究百色旧石器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这些考古新发现,也曾在电视、中国文物报等报刊予以报导,〔1〕使更多的考古学界瞭解更多的情况,现将百色旧石器考古基本情况综述如下:
: d$ d% {) Q) i/ r$ t8 L  一、百色旧石器的考古发掘
7 @' A) s: E0 i  
7 X" e; _: A/ r& h" k0 N1 Q: X+ A  百色旧石器的考古发掘,持续时间最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今已达30多年的历史,在长达90公里、宽15公里,面积约1350平方公里的右江河谷里,断断续续地进行调查和发掘,尤其是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对处在基本建设范围内的石器时代遗址,都进行了发掘。如2005年至2006年2月,为配合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的修建,投入了八百多万元发掘经费,有九支考古发掘队伍,在十五个考古发掘工地上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古发掘,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发掘面积达2?8万平方米〔2〕,是百色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量最多的一年。而且也是发现文物最多的一年。百色手斧文化的发现轰动了世界考古学界,美、日、韩、法、德、英、俄罗斯等国学者。纷至踏来,深入百色盆地调查研究,2005年,在百色市召开了国际学术研讨会,把百色旧石器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为此,特将2000年以来百色旧石器考古发掘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 \! c! q* p9 y  
; }+ C3 f+ D. f& {. c  1.上宋村旧石器时代遗址〔3〕 / T/ K/ B$ i/ M9 D: E: o  W
   ; a: p% X0 N* i2 o9 z2 M. b
  2002年,为配合百色——罗村口高速公路而发掘上宋村旧石器时代遗址,〔4〕该遗址在1973年首次调查发现了石锤、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砍砸器等11件旧石器之后,这次发掘是一次有计划的发掘,由于该遗址被百色一罗村口高速公路从中间穿过,因此,该遗址无法保留,只好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地点位于百色市右江区那毕乡百法村上宋屯西北约500米的六羊山,右江的南岸,发掘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300多件。具有砍砸器、刮削器、砾石、石锤、石核、石片、玻璃陨石等文物。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2 ?" N8 c! v: J9 ^! s6 k5 L1 u4 s* n
   9 n- O7 \5 F( s- r2 E6 Q/ R7 @
  2.百达遗址〔5〕
; _9 b: q( d) J0 y! h6 ?  
5 K% ]6 w" _9 f( ?/ U, ?  该遗址位于百色市阳圩镇六丰村百达屯西侧的山坡上,右江与其支流——者仙河在这里汇合,幷且自西向东奔流。两河交汇使这里形成了三角州地带。适合人类生存与繁衍。因此,该遗址堆积有大量的新、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物。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之久可想而知。如此跨越新、旧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遗址是十分少见的,其分布范围大约3万平方米,2004年广西文物工作队为配合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出土文物约5万多件。旧石器时代遗址被新石器时代所叠压。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厚度达3米以上,地层堆积主要为棕红色,文化堆积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的石器是以手镐为主要特色,石器个体大且笨重。第二期没有手镐,主要以砍砸器、石锤、石片等为主。石器以砍砸器为主,石制品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石料主要以砂岩砾石为主。石器多数是用砾石直接打制而成,单面加工。制作简单粗糙。器身大部分保留砾石面。遗址年代大约在更新世晚期。
0 P. n$ n( [" a3 `' g 
* R% V* O" a$ U) V  3.大梅遗址   v' m1 i( \/ s+ R1 {' d
   * A; N- f3 k) @+ Z* c; S% k
  2005年进行发掘,该遗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桂明村大梅屯东北侧,右江河的南岸,发掘面积达6000平方米,发现了尖状器、砍砸器等文物,尤其是多个时期文物的发现,如旧石器时代早、晚期不同文化地层的发现,中石器时代大型石器加工场和中石器时代用火遗迹的发现,都是大梅遗址最新的发现。
: K9 N( {' G+ X; H7 ]6 _   - i. @6 g* |" c9 z1 D7 Y
  4.南半山遗址
3 b. S3 V: ^+ }( O  
3 Q( G: d! S) o$ d: @3 B+ w- r  2005年进行发掘,该遗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桂明村大梅屯东则,右江南岸的第四级阶地的网纹红土,与大梅遗址相距l公里。该遗址地表已裸露出一片红土,地表挖下十几至二十多厘米就发现文物,总发掘面积达25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手斧、砍砸器,玻璃陨石等文物374件,其中旧石器215件,玻璃陨石159件。而且玻璃陨石与手斧等石器共存于网纹红土之中。该遗址网纹红土十分显眼清楚,有的厚达1?5至2米,部份深达基岩。是百色盆地发育最好的网纹红土。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9 a+ [, Y& p4 [/ w8 u# E) r  s   ; M# J2 V$ o) d- b( e4 L3 {$ B
  5.六怀山遗址 ) C2 n* `- V* }: J2 y" ?4 \
  
7 c2 r3 U, C6 A6 q  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发掘,该遗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办事处大湾村六怀山,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有石片、石核、砍砸器、手镐等文物173件。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 q$ U" F5 \9 f' z2 l+ S
  
. S7 B* K: s, [" a  u" G  6.六拉山遗址 ' K. M. T+ v% I+ s- p* B5 @. ~, a0 t4 Q
   ' A: e& V! e6 |4 b
  2005年进行发掘,遗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永靖村冻演屯六拉山,右江南岸第四级阶地。发掘面积达50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有石片、石核、手镐、砸砸器等文物,这里的网纹红土发育良好。厚达l?5米左右。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 E% H; c4 L3 o. F" }6 d* A
   , a6 H: c5 a( W3 x5 t  C$ W
  7.六合遗址
. k  X* ?* y5 Z3 B. v, ~/ T3 v+ m  
/ ~7 @4 ~; K. t4 s4 Q2 w6 T% X  2005年发掘,遗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办事处大湾村六合屯西南面约600米处的六合山。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有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石锤、断块石器等文物69件。另外还有玻璃陨石伴随出土。在遗址上层还发现有石锛、砺石等新石器时代文物。这里也是跨越新、旧石器两个时代的遗址。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4 v( w# k+ W* \+ v
   + C# @- M/ z. ]+ z  J
  8.那赖遗址
1 i. @0 E) f0 v; j+ z  
# F% x4 L, T. I5 \$ B  该遗址位于百色市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那赖屯,与田阳县城隔右江相望,2004年,我们曾在这里进行调查,在地表发现手斧、砍砸器等旧石器时代文物。手斧由田阳县博物馆黄明标带回该馆收藏〔6〕。2005年,由广西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石器,这里网纹红土发育良好,石器多分布于网纹红土中,遗址文化堆积厚,有旧石器早、晚和新石器早期石器。旧石器出土砍砸器、手镐、手斧、玻璃陨石等文物。新、旧石器地层叠压明显,新石器地层是一处新石器加工场地,有许多石器半成品和石料等。旧石器文化堆积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 }" v/ m, ~# P! v9 B  
: z: J" g8 l$ }% U$ m8 G* g$ O  9.那满遗址 , S  ?8 i; |' P6 I  E7 E- @# x/ }+ n! D7 S
   * |0 H8 t$ o# H) k. M* I
  该遗址位于田阳县那满镇那满中学背后,2005年10月,由广东省考古所邱立城副所长组织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薄刃斧、石锤等文物。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0 M6 i9 P1 C" F8 n7 D  
2 Z5 _5 Q  |& t) B& l  10.那哈遗址 ; O: m  ~2 {- R& S2 F- b  ~
   8 P+ E4 t5 e7 v) `% a6 S* q, d2 [
  该遗址位于田阳县那满镇治塘村塘例屯东约500米的那哈山上。2005年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遗层可分为四期,自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有砍砸器、尖状器等。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 x. c/ ^2 ^) E% G( X" C9 v( \   8 p7 Y+ W  ]; ?. w# b3 F- e
  11.百渡遗址
: d! a% S* N' B' N) J  
# d- H/ m0 R$ E, C; C) v) i$ J  该遗址位于田东县详周镇百度村南约300米的緑林坡上。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2005年发掘,出土文物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薄刃器、手镐、石片等,石器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 o* m: O2 t& O+ F# i: b% ^  
0 s- }6 C5 C/ Y: O( j 
0 N: b! ^& H&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0: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12.檀河遗址 & B- i8 C  X$ e
  
3 g- d  _% a; [: h* L# g6 L  该遗址位于田东县林逢镇檀河村坡算屯南的高岭坡上。属于第四层阶地。2005年由广西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约60多件。具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石片等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 @) N; H1 H/ C1 B! A& L( L
   0 T1 b  Q+ v. z9 @  S: P
  13.坡洪遗址 9 x$ N- k% r3 X+ d( {
   - \: N8 d: ^# R# l+ K
  该遗址位于田东县坡洪镇檀河村緑洪屯南面的坡当公山坡顶上。2005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大量的旧石器,具有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石片等文物。另外,还发现石器时代用火遗迹。
! v4 N' Y) x9 u, r  I     # K$ B- p( @7 b$ J* I2 S
  14.那平遗址
# t/ e; F1 ?3 g" B  
" F6 ?- G) q/ _( B& ?1 g  该遗址位于田东县林逢镇公靖村那初屯。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等遗物,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 ?- [: a7 N1 M3 X/ f: T
   , r: K& o2 \5 w
  15.八六坡遗址 : Q9 T" w$ _; c" U/ ~7 \
  
; r2 L4 q) w1 Q- q0 _  该遗址位于田林县弄瓦镇八六坡,2004年由广西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砍砸器、尖状器、石片等。遗址年代有的认为是“旧石器时代中期”〔7〕。但从整个文化地层和出土文物组合看,该遗址年代当在旧石器晚期。
! s4 v' g7 m/ W; m5 o0 C: f6 e     C! p! \9 R5 |- g. _
  16.龙皇庙遗址
1 m+ i) ~  l/ V! p   / m, ~' [# k: R3 M
  该遗址位于田林县弄瓦镇弄瓦村东约一公里,驮娘江的右岸一级阶地。2004年由广西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文物900多件,具有石核、石片、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手镐等石器。以石核为主,石器单面打制。遗址年代为旧石器晚期。
' }, F2 R$ Q  ^6 d7 s' |  
* r7 r* c0 z2 c8 G  17.枫树岛遗址〔8〕 - A8 b8 n8 t& ?6 Q! q! `
   1 Q5 F$ a* `4 ~) @+ ]
  该遗址位于百色市西北约15公里,属于右江支流一澄碧河的第四期阶地。2004年底由广西自然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64平方米,出土文物100多件。具有手斧、手镐、石核、石片和玻璃陨石。尤其是首次在距地表50厘米的原生网纹红土中出土5件手斧和玻璃陨石。其中有一件手斧和一粒玻璃陨石在一起,有4件手斧和11粒玻璃陨石在一起,手斧为砂岩和火山岩,玻璃陨石表面锋利,没有搬运磨蚀的痕迹,玻璃陨石与手斧共生,充分证明瞭运用玻璃陨石测年的可靠性,遗址年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初期。 8 u0 Q% }1 h% n' |: V% h& S: R' v
  
& @7 ?1 n2 J9 H$ G, C/ v- s  18.杨屋遗址
. X2 D9 k: X$ F2 C6 t- ~  
" Z8 r' W( a# D9 x' o: Y  该遗址位于百色市那毕乡大旺村扬屋屯,2002年由中科院进行发掘,面积约3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砍砸器等,年代约为旧石器时代初期。 + C) c6 ]% R2 t# d& Z5 z" E3 `+ r9 |
  三、  百色旧石器考古新收获 & s: B2 E) `- s$ h
   5 Y. i" o: \& a  E# p/ P
  从以上介绍的18处百色旧石器考古发掘成果看,进入2000年以来,百色旧石器考古发掘有四个方面收获。 # X: U! R- d3 x* y5 e. O( E1 f7 m% e
   9 E" J! M+ v( t. P
  1.发掘面积扩大 ' s% o; h( Q* K1 c' Q6 a2 H# r
  
% ^  }0 Z# S/ k: L, `! W  百色旧石器自1973年发现以后,已有多支科学考察队伍深入百色盆地进行考古、地质、地貌等方面调查。从1979年在田阳新州长蛇岭遗址开始作小规模试掘获4件石器之后,1988年在田东县高岭坡发掘面积48平方米,出土文物69件。1993年在百谷遗址发掘面积80平方米,出土文物70多件。高岭坡遗址发掘面积20平方米,出土文物430多件。1994年在田东发掘坡西岭遗址,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出土文物240多件。1997年对田阳县赖奎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6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140多件。综上所述,从1979年至1997年近二十年内,有6次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1108平方米,出土文物953件。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发掘量大大的增加,从2000年至2006年底止,共发掘面积41794平方米,出土文物达一万多件。尤其是2005年,发掘面积就达两万多平方米。占总发掘面积的二分之一。百色旧石器遗址发掘面积的扩大,这就意味着对百色旧石器的瞭解和认识,将大大地深入和扩大。如百色旧石器发掘现场。 ' x2 M5 b& S  m7 H" Q9 S
  
. w8 r2 x& f6 z0 [- N* J6 e7 w4 K  2.出土文物增多
) }8 J) O+ X3 S2 W  
8 A% x9 i, \* I; Q2 F; U  百色旧石器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调查采集或考古发掘获得石器约有8000多件,而且多数是地表采集。进入2000年之后,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至今已拥有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而且新发现手斧与玻璃陨石同在一层网纹红土中。为百色旧石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图5)
) I* ^2 D$ c! V    
& g# `/ Z% [/ h7 q$ L  3.叠压关系明显
- i8 l7 Q( F( ]) v1 k8 w4 N7 t8 _  
1 \/ q) O4 E% f1 C: \8 l$ h  新、旧石器的叠压关系,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己发现有四处遗址属新、旧石器叠压关系。如百达遗址,新、旧石器时代叠压关系十分明显。反映了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持续性,而且跨越时空相当的长。同时,找到了旧石器时代早、晚文化地层关系,如百达、大梅等遗址都发现早、晚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 - j6 k1 U0 S2 y5 H" E
  
, l$ ?1 i* A8 |6 E- s7 P+ a: k  4.手斧地层确定 + k5 u% ^+ B6 M* h7 V8 A3 k
  
7 w( A: o7 B0 S/ c2 A8 T' j+ ]1 o: s% j  过去发现的百色手斧,都是地表采集,缺乏地层依据。2004年,广西自然博物馆首次在百色市枫树岛遗址中发现手斧和玻璃陨石共生地层,2005年,在配合南百高速公路而发掘的南半山遗址和那赖遗址中又再度发现手斧与玻璃陨石共生地层。这对断定手斧文化的年代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依据。
2 l. X% T  j  i9 n& @+ d( f  
5 A0 b8 V, |6 v7 G3 |  手斧是百色旧石器最有特色的石器,从目前发现的200多件手斧看。手斧都是经过两面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通常有一较宽而厚的把端和与之相对的较尖而薄的刃端,除根部和根部附近外,周边都经过修理。手斧的平面呈卵形、梨型、叶形、三角形等,都是采用锤击法制成。如枫树岛出土的5件手斧。(图6) 8 A1 F0 u6 V% s8 A8 J9 y# ^$ k
     9 {0 ~: _8 j, ]. ?
   ( A5 H6 v' o/ T$ D/ }+ J- _
  5.用火痕迹残留 6 H' c; q& H3 O( s: S7 _
    
( U  x/ i6 Y# X+ q+ j/ `  用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2005年发掘的大梅、六怀山、坡洪等遗址都发现了用火的痕迹(图7)。 * S2 a9 `2 ^1 }8 M% |
  
- J3 y6 A& W) L' S3 B  百色旧石器属砾石石器工业,通过这几年的考古发掘,使我们对其文化内涵更加瞭解,百色旧石器不是“模式I”那类简单的石片和石核工具,而是一个含手斧的石器工业。幷且具有阿舍利石器制作技术。如手斧等器物。当然,对百色手斧是属阿舍利技术传播的结果还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产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姑且不论。但百色手斧是真正的手斧已得到学术界公认。其文化面貌也逐步得到认识,在旧石器早、晚期文化面貌中,既有共性也存在着差异。
1 s4 H5 g+ Y) w# G2 K" Z  
$ S0 E1 a& \) M6 H7 T' o1 \(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0: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1.共性 $ E7 v3 n( ?) Q0 P2 e
   4 r1 X/ O% \. G6 F
  (1)百色旧石早、晚两期文化都属砾石石器文化。 5 T. ~9 |  n4 z7 J
  
) m3 i6 P2 G- a/ s5 g4 |  (2)百色旧石器原料都是来源于河滩的砾石。 ' _3 B6 O! {" a
   * a8 Y  r  c0 ~5 }
  (3)石器单面打击,多数保留砾面。 8 I% D. M0 h) Z! z
   % V- E0 m; W: o, e% Y
  (4)砍砸器、刮削器为常见工具。
; ?# T! P. J2 T. ]3 T  
/ J) @6 S, m7 {9 `3 d1 S6 e/ m  2.差异 3 G& E0 a/ r$ H  i& v
   - ?6 L7 I1 D" K4 U$ k( Y: J
  (1)百色旧石器的早期石器大且厚重,晚期石器较小。
( [( V% F( q8 ]- f& C   ! t! ~# O. X+ }! P+ f& l- J
  (2)百色旧石器早期常见手斧、手镐等石器,晚期未见。  
3 N6 J3 ^- w0 R# v/ X  , I- Y8 ^* W) U1 [- L4 b" G* I
  百色旧石器所存在的这些共性和差异,一方面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旧石器时代早期具有传承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人类智能的提高和经济形态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石器工具也随之改变。
- S) H0 y8 C2 p# y6 C; q. g  四、百色旧石器的年代 % C3 l* \  L6 z! `7 X
  
' z4 j/ T, E! \! h  百色旧石器的年代,到目前为止,80万年前的测年结果似乎己成为共识。〔9〕从这几年的考古发掘结果看,百色旧石器遗址都处在酸性很强的红土中,因此,考古学通常利用古生物化石作测年的办法在这里行不通,因为酸性很强的红土把古生物化石腐蚀化掉,因而在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丁点古生物化石。当然,古人类化石更是荡然无存。因此,要弄清百色旧石器的年代,就必须依靠地质学的介入。百色盆地网纹红土中存在着石器文化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因此,要弄清网纹红土的形成年代,对石器年代的推测或断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弄清网纹红土的形成年代也决非轻而易起之事。对于网纹红土的形成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 2 s1 d! L" t& K4 D- n/ k. B
     i  P, @# |- z8 g/ g
  1.网纹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或更早的时期”〔10〕。 : J# n8 y/ M4 x$ r
   6 A0 {8 h  Q. j$ z5 @
  2.在中更新世结束之后,“网纹红土形成条件则己不复存在”〔11〕。 + r7 F8 b# k' Y6 R! x% a$ K
  
& x. ]$ b7 w: {9 `# |& Q  3.我国华南地区这种砖红壤土一般都不整合地复盖在晚中生代至早第三纪的岩层之上,它“经历了早更新世的红色黏土夹滚圆砾石的第四纪初叶,进入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形成阶段,到了晚更新世可能是红色风化殻形成的极盛期,甚至在全新世早期仍有明显脱硅富含铁铝风化过程”。〔12〕 - i( e! K+ n  G" Z9 b* P& N
  
* D0 O% e* z* Z( ^  4.德日进和杨钟健教授在长江,珠江下游作新生代地质调查时,认为南方的砖红壤年代与华北泥河湾的堆积相似,属于早更新世。 , o+ I/ a5 t% O6 y' p0 j
   0 P3 l+ Y. N0 o$ e7 c4 }4 M" U: \. n
  5.刘椿教授对百色盆地百谷和高岭坡两个旧石器遗址进行的古地磁测定,也认为百色盆地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
. v' }" }4 m7 m   1 ~/ a9 J( q7 O8 f- _% n
  由于网纹红土已成为反映中国南方更新世高温、湿热的热带自然环境的标志。与华北地区所显示干凉的黄土形成鲜明的对比。据对江西庐山六个自然剖面和钻孔岩芯的古地磁测定以及泰国湄南河上汪河MAE、MOH盆地含石器的砖壤化石层年代测定结果,反映砖红壤化砾石层堆积时代早于73万年前;郭士伦教授运用裂变径迹法测定百色网纹红土中出土玻璃陨石的年代为距今73万年前;美国伯克利地质年代学中心运用氩/氩法(40AR/39AR),对百色玻璃陨石进行测定,年代为距今80万年前。这两次测定结果相差不大,可视为基本相同。袁宝印教授也针对百色旧石器的地质、地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认为“百色盆地形成于第三纪初期”。〔13〕
9 L+ z- {& H9 w) B0 Z/ E* v  
2 k" _: x! c" \) m. v3 C, ?  通过对百色盆地自然剖面和考古发掘的地层剖面观察,第四级阶地具有较典型的二元结构。上层由砖红色黏土和网纹红土组成,下层为砾石层。石料有石英岩、硅质岩、砂岩、石英、火成岩、燧石等,是制作石器的主要原料。石器与玻璃陨石共生于网纹红土。因此,玻璃陨石的测年成了断定该地层的年代依据之一。 4 {2 b% p+ z7 R
   / ]1 {  z$ h, K( K, _& {4 c
  对于玻璃陨石作为石器测年结果,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赞同者认为,“该遗址年代数据十分理想,填补了一个至关紧要的空档”。〔14〕反对者认为“玻璃陨石很少发现于原生土层,通常发现在比他们实际年代较晚堆积。原始人用玻璃陨石作工具或者用作护身符。在澳大利亚,陨石还被土著人搬动”。〔15〕黄慰文教授等人肯定玻璃陨石是原地埋藏,并与石器共生,没有被流水和人工搬动过。近几年在百色发掘的上宋、枫树岛等遗址也发现石器与玻璃陨石共生,玻璃陨石没有搬动或被流水冲刷的痕迹。当然要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玻璃陨石测年只是一个方面的佐证。有地层、地貌、石器比较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尤其是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是百色旧石器年代认定的最重要的依据。 , x& o+ L" W' T. y
  五、余 论   h. L% `1 O" o$ i5 j. K
  
$ ~* Z3 e8 N; L0 T  百色旧石器发现至今已具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学术界时刻都关注着它的每一次发现。但每次发现既令人欣慰又使人遗憾,欣慰的是石器资料不断增加,发掘面积的不断扩大,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地质、地貌、古生物、测试等多学科的参与,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临莅指导等,这对百色旧石器文化内涵的瞭解和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感到欣慰之所在。遗憾的是可供测试断代的古生物化石等遗物依然没有发现。尽管如此,百色旧石器仍是迄今为止东南亚地区年代最早的石器工业。它的产生和发展对研究东南亚早期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认为:
0 ?- j5 v+ {7 i' d% x* S/ n/ n  
* h4 C+ \6 O$ N4 T/ u  (1)对百色旧石器的研究应积极开展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解决百色旧石器的年代问题和旧石器石器文化内涵深层次的问题。
9 P, N, s0 k! Q8 S2 Q7 v. M  
) |( a7 ~3 Y5 J2 N, I  (2)到目前为止,百色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仍以砍砸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石器为主。手斧发现很少,而且在二百多件手斧中,多数为采集品,出土手斧制品达不到30件。这与百色已发现万多件旧石器制品相比,所占比例相当少。因此,要深入地瞭解百色旧石器文化,尤其是手斧文化,还必须作大量工作。打开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瞭解和看到百色旧石器的资料。让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和讨论。集思广义,多方合作,把百色旧石器研究推向新台阶。 . g6 I; u: O" P6 m1 v: O1 F2 {( w/ H: n
   ) {% y, U. J" x8 X4 M. B. u
  (3)百色手斧的制作技术是西方阿舍利文化传播结果还是本地因地制宜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科莱思指出:“我们注意到了西方阿舍利工业中的标志性物件——泪珠状手斧类型的缺失,这意味着两地制造工具的传统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直是未曾接触,它说明瞭百色遗址的旧石器工业不是西方阿舍利工业在东方的一个翻版。”〔16〕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国家自然博物馆古人类专家理查德·菠茨指出,“百色遗址的旧石器是迄今为止东南亚所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包含了阿舍利因素的石器工业组合,它们的制作具备了与西方生产的阿舍利工业技术的同样的行为和技术能力”。中科院张森水教授、北京大学吕遵谔教授实地考察百色旧石器遗址后,也都认为百色旧石器砾石工业制造技术应属本地自生。由此可见,百色石器制作技术既不是西方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的“翻版”,也不是西方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传播的结果。而是两地人类在各自战胜类似的自然条件而创造类似的工具,手斧文化不只是西方有,东方也存在。百色手斧文化的发现,充分反映了东方人的智商和文化并不比西方落后。他们也具有“同样的行为和技术能力”。创造东方的手斧文化。
; ^8 |! f6 d; s4 r! Q1 L  
: b( o) W) f! u  z  c- U  百色旧石器的研究,难度大,情况复杂,问题多,要理出清楚的头绪出来,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2003年由黄启善、谢光茂、林强等人编写出版的《百色旧石器》专着,是对百色旧石器三十年工作的一个总结。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森水教授在《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新进展》中指出;“《百色旧石器》专着的出版,标志着地方专业队伍在成长,能客观地对待百色工作,把百色地区旧石器符实地向前推进一步。”《百色旧石器》专着还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奬。因此,重视对百色旧石器的研究。匹夫有责,国人有责,世人有责。只有国内外学术界联手攻关,百色旧石器文化将发扬光大。: K" S) z6 O, }7 \, x"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总像是在幻想,心有多宽,幻想就有多远,回到现实中来,不偏听偏信,重事实依据,这才有利于幻想家的成长,接受它需要一个过程,不喜欢可以不玩,但不等于出水石器并不存在,出水石器的种类繁多,皆远古先民之用具或用器,岂是我等后辈所能想像,出水石器有其特有的共性,这和出水奇石有着明显的差异,相信有缘分的朋友到百色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会让你们有所领悟,到时你或许才会明白这些出水石器都不是空穴来风。至于容易混淆奇石与石器的言论,甚至有些玩家把此当作秘密加以宣扬等,我想对大家说,专家=砖家,出水石器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看见多了,摸多了也许你也不小心就成砖家了。大部分的出水石器还是很好认出的,至于什么奇石怪石的,那些东西的各个面的光泽与形状、石质的流线走向根本与石器不同。当作石器只能骗骗不了解真象的人群。言尽于此,喜欢探讨的朋友可以加本人的“出水物件”交流探讨QQ群:180666033,可以当作挑战,也可以当作探讨,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本人的普及出水石器的愿望能帮助更多爱好石器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二 发表于 2011-11-2 01:02 - @8 k! t0 I1 b, r0 y- R
想法总像是在幻想,心有多宽,幻想就有多远,回到现实中来,不偏听偏信,重事实依据,这才有利于幻想家的成 ...
4 u6 K* h% q  E" g% B+ f# U) a
出水石器,只有在当地的玩石爱好者见多、比较、类推才能分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2: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了解出水石器,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到产地考察就一目了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8: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上手没有发言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6: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二 发表于 2011-11-2 01:02 * s5 Z8 _/ c; n/ ]/ Y
想法总像是在幻想,心有多宽,幻想就有多远,回到现实中来,不偏听偏信,重事实依据,这才有利于幻想家的成 ...

" d" {3 m6 c) v1 h老师辛苦了!
DSC0449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15 00:12 , Processed in 0.1233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