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二 于 2011-6-7 02:03 编辑 1 u+ H. x1 ?! N* ~/ O
! J2 F% W2 b L& M( Y此回复已经编辑,为了这次辩驳,为了出水石器,豁出去了。
# ~* S' `/ f) x b) F 从原贴到这"新牌坊",一路走来,忽然从HUG老师的论述中得到很大的启发,一个很强烈的想法与怀疑油然而生,即:(此处删去7个字)。这就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疑问到处求教,却又放不下架子。(得罪清心之处先请谅解了,但不得不说,因为这是一种现象,代表出水石器的观点。)
! o6 A+ o( U- Q 1、发贴初衷与现在形势下的想法冲突。
9 ~9 ^ D9 V- O/ q, E4 k' L 发贴初衷:本来想立个“新牌坊”呐喊一声,很希望通过这声“求救”得到自身的渲泄,别人的支持帮助。殊不知出发点,即“标题”让人在5秒钟之内就回过神来,这叫什么逻辑?看看标题:出水石器纠偏二——龙二的“三角”能确定是石器吗?,不能“确定”你喊什么?一边好好学习去,让说“是”或“不是”的人来说,“聪明一些的人”评贴还会说“还需上手看看”,起码给自己个台阶下嘛。说到“纠偏”,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确定你纠什么偏?有什么偏给你纠,人家说“是”的时候你说“不是”,人家说“不是”的时候你说“是”?好像个权威一样,一下子让人愣住了,下次我不发毛巾(打错了,应该是“贴”)算了,这不是捣乱是什么?大家都在原贴那里好好地评述自己的观点,你来插上一扛,这真是**加**?
8 A: i D0 a: i 现在的形势:龙二这家伙再加上个边上的图或HUG老师再补上图片这贴子基本玩完了。$ u! z6 {2 J5 t& \
冲突啊,干脆准备好台阶“如能证实,那清心也高兴且赞同。” 这叫**。5 W6 {/ Q" n' u0 q8 i' {
事情还没完,请看下面的几点分析和表述。 " p& \' A9 f9 Y" }; G3 y3 X
2、石质上的误导。
# u( I1 S! n/ }4 F8 O* \5 k9 D4 K 几次在原贴要求清心从石质上分析,他含糊过一边去了,等到另辟新贴,才发现他竟然能列举出和“三角”不同石质的图片(片岩、页岩、卵石类,彩陶石……真的好多。)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我晕了好久,(我就不再引那些图片过来了,自己去看吧,如果清心编辑过了不关我事。)气得发抖,清心啊,你这不争气的家伙……请教稍有常识的老师:这在辩驳里是否称为“无法类比”?(又来个**)4 Q B: B( @% s. o x6 n
3、包浆上的误导。 X* ?9 |' c+ ^+ U
玩石器,识包浆,这我不敢纠正你了,相信你也知道什么叫石器包浆。可我又看到清心发上来的两张图片(在一楼),我我我……这不是上油后的油光嘛???清心说“这种丝绸般的包浆,也是出水石器特有的。”% Y+ S# f1 n3 o3 Z* q4 V! l- f& q8 h
4、对石器基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
/ U# [+ u% V4 y J1 V 我在29楼进行了论述,不敢绝对下定论,所以在第一石质和第二点包浆上说“不足肯定”,稍有常识的人看了应该会知道,这里面论述的重要性,如果第一点+第二点会得到什么?不重要我论它来干什么?应该是很大的概率,而清心天真地说“但这两点您没有确定,先放下搁置吧。”呵呵,DNA亲子鉴定的概率是多少?99%左右啊,照此概算,所有领域所有文物清心都可以鉴定为“不确定”。
8 C& P$ |9 ~ o9 D: s% h9 S1 f* h+ B 5、文字理解能力上的局限。
$ k. c5 W* D7 y 最初是在原贴44楼,不好意思,又让大家再打开另一个贴,这不是我的错。我回了HUG老师的评贴,说到他二十几年寻石器、玩石器的经历,清心莫名来了个回贴,问我“请问,老师在那个帖子里看到清心有二十多年玩出水石器的经验?”我我我……
) v+ M' G) R) h 再一次,我回说“清心,这不是直边不直边的问题,我在原贴里已经重复过让你从石质和包浆上入手进行鉴定,可你却毫不理会,或者你真的不会看?”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我在原贴里已经重复过让你从石质和包浆上入手进行鉴定,可你却毫不理会,或者你真的不会看?”,前半句并不是说我抛弃原有观点,只是在那里不论。清心却说我“改口”???这是什么理解能力,语法都没过关。
& M% \1 C" _8 c4 J! `& g
8 L, ?' E5 K0 A2 i 6、自身理论系统的不规范性。
5 S3 ?; B3 J; E% U$ J6 }7 A0 a 长期不能深入石器出水点,仅从地摊、店铺、石友处购买、上手石器会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对各地石器的种类和刚出水的形态产生不全面的了解。单纯对三角石头的认识就是个例证:三角的石质为砂砾质,边上的皮质怎么可能是土黄色泥质皮?三个角上的皮又独独是砂砾质?也就是说,角上的皮很可能是真皮色,泥质皮那应该是后来附上去的……从这个变化上看,对于判断是否石器就很有深意了。我想说:HUG老师的感觉是对的,他对出水石器的认识体系是完整的,只是没有整理出来成文字,眼光独到、老辣…… (令我佩服)但手熟尔,没错,这些出水石器的老玩家他们才真正掌握出水石器的规律。如果一个人像清心这样,带着无数的疑问去评定石器,那只能说“理论有了,唯手不熟”,这点不想再说了,时间有限,好像对清心也不公平(把清心当一种现象来批了,不针对你的人品,借你来用用,见谅 ),呵呵,还有事出去。有空再说或不说,呵呵。
7 V! |* i; ?7 A) x7 r8 M 总结:辩论过程中一边替清心加油,一边对自己说,再评这种无意义的问题也还是不知道这东西用处,还不如回到原贴去评自己的贴。还石器网一片清净吧,这几天石器鉴定这个原本清静的池子好像被我们弄浑了 。
|